中国社会全面进入“奴时代”?_非叙事-魏英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5:10:21

中国社会全面进入“奴时代”?

2010-01-22 15:57:59

归档在 时评 | 浏览 7116 次 | 评论 14 条

中国社会全面进入“奴时代”?

文/魏英杰

看到标题,肯定有人要说我危言耸听了。不过且慢批评,容我细细道来。

想到这个词,是因为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的一项研究:这家研究所的徐安琪研究员根据2008年的物价水平,核算出徐汇区的孩子从刚出生到30岁,家长共计要在孩子身上投入49万元。另外,广州有网友计算,养个孩子至少要花费45万元,其中八成左右是教育经费。据此,一个新的名字——“孩奴恐惧症”诞生了。

“孩奴”是人们欲生(育)而不敢的一种体现。而近年流行的“卡奴”、“房奴”、“车奴”等,则反映了老百姓在生活消费方面的某种困境。如果再把“蚁族”、 “被就业”等热词所揭示的社会现实一并考虑在内,一个“奴时代”的轮廓岂不是十分真切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可以说,这些词汇形象地刻画了当前社会的一个剖面。这个剖面就是,经过三十年改革,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发达,国力越来越强,可老百姓从中所能分享的改革成果却没有人们想象和期待的那样水涨船高,在某些社会需求方面,甚至反倒比以往来得更不容易满足。

当然,还有必要对这些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在这里头,有些属于生活的基本需求,比如老百姓的居住、就业问题,孩子的培养教育问题;有些则属于提高消费水平的范畴,比如信用卡消费、汽车消费等等。就此而言,这些关键词反映的是老百姓并非只求温饱而还想过上好日子的迫切渴求。或者说,这表明了当前很大一部分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尚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的这个社会现实。
    
但光这么讲,那些形形色色的“奴词”无外乎稍嫌极端的提法,或可归之于社会情绪的一种正常反映,而这显然不足以全面概括个中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发现没有,即便撇开那些高消费高需求不谈,像孩子的培养教育,老百姓的居住和就业等问题,本该是任何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可是如今不仅无法获得普遍解决,反而成了一种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梦想。培养教育一个子女动辄花费数十万,这对许多城里人来讲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遑论年收入不满万元的大多数农村家庭。更何况,当前一些地方的房价已经高到让许多人攒八辈子钱都买不起了。

这样的社会现状,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试想,当很大一部分人连起码的教育权、居住权都无法获得实现,这样的社会还能正常运转吗?换句话说,当一个正常社会所应普遍提供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一小部分人来讲不成问题,可对另外一大部分人来说却是极大负担,这样一个社会无疑将面临两级分化、阶层断裂的困境。这么来看,各种“奴词”的流行,恰是对这个时代敲响的一记警钟。

为“奴”所困的人们看似为物质所牵绊,每日四处奔波,为钱操劳,到头来不过是为了吃饱饭、交房贷,或者存起来给子女交学费。可进一步来说,人们在倍受物质奴役的同时,其精神何尝不也处于受奴役的状态?物质不自由,精神亦难求自由。“奴”字当头,实质就是对人们的双重桎梏。这就发出了一个信号,任由这种局面发展、恶化下去,那些为基本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奴役的人们,很可能化“奴”为“怒”,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从“奴时代”到“怒时代”,也许仅为一步之遥。

是的,这不仅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可能碰上的难题,更是一个关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命题。值得庆幸的是,经济发展固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却可以为此提供一个重要的契机。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目前该有能力而且必须清醒地认识和面对这个时代的重大困境之所在。要说中国全面进入“奴时代”或许为时过早,但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利倘若长期得不到满足、受不到保护,谁敢保证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假如那一天真的来临,恐怕任何人都无法幸免。

2010年1月20日

此文21日已发表于新华社旗下《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