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何以出现持续下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51:27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产物,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这个现象,一方面要接受这个现实,以平常心待之;另一方面也要正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不合理部分,采取有效性措施去限制、杜绝。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外一个同等重要、同等严重、需要引起同等关注的问题,那就是近几年最终分配后我国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急剧下降。我们必须通过有效措施大力提高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最终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同时实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就体现出较大的不公平性,且这种不公平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国民收入向企业和政府倾斜的势头较为显著。
●近几年我国居民最终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同样呈不断下降势头,并且下降幅度更大。这种扭曲主要是由我国的财税制度、财政体制造成的,主要体现为:(1)二次分配后,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持续下降。(2)最终分配后,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比重急剧下降。最终分配后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比重急剧下降是当前我国最终消费率快速下降、资本形成率大幅上升的最关键因素。
●导致我国居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有三大因素:(1)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上升。(2)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金为代表的制度外收入急剧膨胀。(3)企业利润总额增速要大大高于GDP名义增速。

1979年至2005年我国GDP、城乡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 (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6)

1978年至2005年我国预算内财政收入占名义GDP比重变化情况 (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6)
>>>>更多图片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基尼系数持续上升(有的测算认为现在已经超过合理值的上限)一直是学界、社会瞩目的问题。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产物,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这个现象,一方面要接受这个现实,以平常心待之;另一方面也要正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不合理部分,采取有效性措施去限制、杜绝。

徐平生,经济师,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就职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财金研究室,主要致力于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研究和我国资本市场跟踪分析,对近三年我国股市总体运行态势作出了较准确的分析预测。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外一个同等重要、同等严重、需要引起同等关注的问题,那就是近几年最终分配后我国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急剧下降。这是近几年我国GDP保持10%左右高增长,但普通居民感觉生活变化不大的关键原因之一,也是我国消费率不断大幅下降、投资率持续攀升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并且,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问题的缓解紧密相联系的,即我们必须通过有效措施大力提高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最终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同时实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目标。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偏低且持续下降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初次分配主要解决货币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分配问题,不仅数额大而且涉及面广,初次分配中出现的巨大不公平通过再分配完全解决的难度巨大,把初次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推到二次甚至三次分配去解决,在实践中很难行得通。
现阶段,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就体现出较大的不公平性,且这种不公平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国民收入向企业和政府倾斜的势头较为显著。1998年至2003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逐步下降,占GDP比重从53.14%下降到49.62%,下降了3.5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企业营业盈余占比稳中有升,分别从14.47%、13.40%和18.99%上升到15.90%、14.29%和20.19%,分别上升了1.43、0.89和1.2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在成熟市场经济体中,初次分配后,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美国接近于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54%至6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