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抗美援朝提前结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8:36:13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之前的公开报道都是这样记载——
“1950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经过近三年的英勇奋战,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但是关于抗美援朝1951年初结束的可能性,许多关于朝鲜战争的书籍都躲闪不提或语焉不详。一直到在国际学冷战研究领域最受人们关注的中国学者沈志华教授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出版,才透露出当时曾有和平休战的可能。
1950年12月3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富汗、缅甸、埃及、印度、印尼、伊拉克、黎巴嫩、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叙利亚、菲律宾等提出的《十三国提案》。
《十三国提案》的主要内容如下:“中国撤军,联合国军中的美军撤军,美军军舰撤出台湾海峡;联合国裁军委员会监督南北朝鲜军队解除武装,由六个联合国成员 国组成不超过五万人的军队留在朝鲜维持治安;海港、边境由联合国视察员进行视察以保证上述条款执行。停火后六个月,由联合国朝鲜委员会主持选举,让朝鲜人 民对他们未来的政府表达他们的自由意志。”
这个事先几个小时才通知给美国的新议案,很明显对中、朝两国最为有利。它顿时就让美国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当即指出,美国如果同意这个议案,就将“失去朝鲜人的信任,并引起美国国会与舆论的愤怒,但如果不同意则会失去在联合国中的多数支持”。
无奈中美国最后只得投了赞同票,但艾奇逊私下却“热烈希望并且相信,中国人肯定会拒绝这个决议”。
沈志华教授在《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中,以翔实的材料、充足的论据,对这个决议和如果它当时被中国政府接受所产生的可能及后果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对于中国来说,这的确是一次实现停火的绝好机会。”从大的方面来说,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把美国军队赶过了三八线。美国此时接受停战,就等于是以战 败国身份来到谈判桌前;北朝鲜政权会得以完整保留,有北朝鲜作为缓冲地带,毛泽东对中国安全和主权所受到威胁的担心自然会烟消云散。甚至台湾问题和中国在 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都有可能会在国际支持之下得到较为有利于中国的解决。
但是仅在《十三国提案》之后半个月的1951年1月17日,周恩来就代表中国政府(果然如美国艾奇逊预期的那样)发表了声明:拒绝联合国决议、拒绝停火休战。声明中还说“将永远抹去三八线这一政治地理的界线”。此声明一出,正中美国下怀。
从当时的军事态势来说,经历了三次战役(第三次战役就很勉强),中国志愿军全部越过了三八线,拿下了韩国首都汉城,前锋已抵达三七线。但志愿军上下都非常 清楚,部队损失严重,极度疲劳,困难重重,已成强弩之末,急需休战喘息。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称,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像此时这样害怕过(事关几十万大军 的存亡)。彭德怀曾致电毛泽东,请示由北京播发中朝军队拥护限期停战并北撤十五公里至三十公里的消息,但中国政府恰恰就在此时拒绝了联合国的停战决议。
在拒绝停战协议之后,毛泽东下达发动第四次战役的命令,要求志愿军打到三六线上的大田和安东,“然后进行最后性质的第五次战役”。但彭德怀知道,这个命令完全就是一个空想,他说:“这是完全没有任何可能性的,就连现有的三七线能否保住也是个问题。”
果然,美国军队迅速转入大规模反攻,志愿军立即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彭德怀拼尽全力,才把中朝军队撤退到三八线以北,从此双方的战斗再也没能越过三八线。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阵亡十一万四千人,负伤二十五万两千人,因伤病致死三万四千六百人,总计损失四十二万六千一百人,远远超过了美军的损失。最后统计数字 表明,志愿军损失总数的四分之三是在1951联合国通过十三国决议之后所发生的。就是说,由于未能抓住国际支持的机会停战,志愿军多付出了三十万人的伤 亡!
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消耗各种作战物资五百六十万吨,战争经费开支人民币六十二亿元,其中大多数都是在1951年之后发生的。仅仅1951年的军费预算就占了国家总预算的近百分之四十六。这样的巨大损失,严重地拖了新中国建设的后腿。
朝鲜战争爆发之前,联合国代表席位问题已经出现了非常有利于中国的趋势,而《十三国提案》获得通过,明显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支持的立场,但中国当时不但拒 绝,而且指责其为美国的阴谋。这就伤害了许多对中国非常友好的支持国家的感情。1月30日联大政治委员会立即通过了美国控诉中国是“侵略者”的提案,同年 5月18日,联合国大会又通过对中国大陆实行禁运的决议。
如果当年中国接受十三国提出的联大决议,解决台湾问题,远要比现在简单和有利得多。
(摘自《杂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