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作衡---陆军中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39:56
石作衡 字子玉

  1905年12月生于浑源县泉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6岁加入山西陆军学兵团,后又入黄埔军校第四期高等教育班。在学习期间,他怀着富国强兵、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愿望,刻苦钻研军事学术。毕业后,历任第九军第十五旅司务长、排长,第三十师第四三三团连长、营长等职。1927年,石作衡参加了北伐战争,在蔚县西河营及繁峙县分水岭诸战役中作战勇敢,屡挫敌锋。1933年,日军进攻我长城一线军队。石作衡身为营长,率部出师古北口,参加了长城抗战。1937年,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石作衡营曾参加南口、大同、平型关、忻口诸战役,他每战必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忻口战役中,敌人企图突破忻口防线,选定忻口中心地带南怀化,敌我进行了十多次拉锯战,双方伤亡数以万计,战斗甚为惨烈。在这次争夺战中,石作衡身负重伤。伤愈后,他以战功升任第二○九旅参谋长。1939年石作衡率部转战浮山、翼城一线,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40年,独立第八旅与第二一七旅合编为陆军第七十师,石作衡升任第七十师少将师长,率部驻防山西垣曲县望仙村一线。  1941年5月,日军为击溃我抗日根据地,解除我军对其后方运输线的威胁,在陆、空优势火力配合下,集结兵力,发动了中条山战役,向中条山抗日军民进行了疯狂的“扫荡”与围剿。当时,日军已占据了大部分城镇,四郊除八路军外,还驻有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部所属刘戡、高桂滋、刘茂恩、孙殿英,庞炳勋等部,以及第二战区第四十三军的三个师(第七十师、第四十六师、第四十七师)、第一九六旅的第二团。  这次大“扫荡”,日军不仅使用了飞机和大炮,而且还有坦克和空降部队,分数路围 攻垣曲,首先攻破横岭关。石作衡率第七十师,配合第四十三军其它师边打边撤,与日军激战于垣曲的天鱼山、望仙庄一线。不久,日军在空降部队的突袭下,占领了垣曲县城。石作衡率部经沁水撤至绛县,驻扎在丁家洼。  9月3日下午,日军在空袭后,自绛县、董封、大交、翼城、张马五路包围了绛县丁家洼。次日拂晓,日军攻占了西边的塔儿梁。这时,晋绥军七十师的大部队经东沟凹,翻茅连沟向东(小峪子)撤退,先头部队至茅连沟东坡时,遭到从小峪子上来的日军阻击,遂退回茅连沟,转向南,又被么里峪方向和小神殿方向的日军压来,腹背受敌,形势危殆。七十师的将士们被压在仅有3平方公里的茅连沟里,石作衡将军临危指挥,用抗日必胜、宁死不当亡国奴的道理教育士兵,鼓励大家浴血奋战,杀敌报国。在他的带领下,将士们不顾日军的猛烈炮火,个个英勇抵抗,与数倍于我之敌血战两天一夜,终于打开了小神殿方向的缺口,于9月6日晨8时突围。不料,部队正行抵东凹时,又与大批日军援军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白刃肉搏战。石将军率将士拼死厮杀,猛烈争夺,摧破敌阵,终于占领了沟东凹,却不幸被炮弹击中,左腿炸断,左胸肋骨炸断,肠流腹外,血流遍身。临终时他还叮嘱部下:“协同一致,亲密团结,以铁血保卫祖国,完成复兴大业,吾死亦无憾矣!”  此战结束后,为了纪念石作衡烈士,表达当地人民的怀念之情,丁家洼村曾改名为子玉村。为表彰石作衡将军抗日报国的英勇事迹,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在吉县克难坡召开了追悼会,特追赠石作衡为陆军中将,并人忠烈祠。    如今,石作衡将军的骨灰已安放在太原双塔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的英名将永留人间,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每一个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