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环境设计框架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44:56

教育/学习环境设计框架

    那天孟琦老师在群里发了这样一段话: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David H. Rose提出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一种教育环境设计框架,可以使所有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学习热情。提供满足不同学习者需要的多种方法。UDL provides a blueprint for creating flexible goals, methods, materials, and assessments that accommodate learner differences. 

离那天有段时间了,这段话却一直在心里。今天有时间就搜索了一下相关知识,大家可以从以下介绍中了解到,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教育环境设计,也可能不够准确,欢迎指正!

第一篇:

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individual learning differences through a rocognitive perspective。

这篇文章在07年发表在《Universal Acces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07725/?p=06eb46798ffe4d25a3d6c16534b4ff88&pi=0)中。是一篇设计类的文章。主要介绍了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设计开发的UDL。这个系统主要主要是针对在识别、策略和情感上面有缺陷的学生而设计。

文章分为三部分:1.描述支撑UDL的任职神经科学;2.UDL使用基于网络的框架,指导设计一个更为灵活以及有助的课程。

首先,作者说明了UDL框架是基于认知和神经学的观点的,特别是认知神经科学,已经充分弄清了一件事情:没有一个可以描述、定位和认知的方式。

认知心理学刊对这个问题采用了一个方法:不直接定义认知,而是列了一张相关程序:记忆、言语过程、知觉、问题解决和思考。不幸的是,这些过程也一样难定义和分类。

尽管神经科学家认为认知的各个活动都是比较复杂的,心理学家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三个广泛的独立过程是贯穿于认知行为的每个过程的。

广义上讲,一个是成份认识模式,一个是计划和产生模式,第三个决定那个模式更重要,这三个部分不仅包含在一般认知中,而且特别是记忆、语言、问题解决,而且可能包含在思考过程中。

学术界的总体认知和每个上述具体职能表明了其对学习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然而,一种在学习和三种公认的神经组成部分的更深一层的联系却没有那么明显。这三种神经组成部分跟维果斯基确定的三个学习必要条件是相同的:认识所学的信息,该信息的战略过程应用,加入到学习任务中。早期学者的论文中,这三个组成部分被作为认识、策略和情感。

 第二各部分,作者根据上述的三个影响认知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分析了UDL的优势。首先,UDL的关键是技术的使用,数字媒体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灵活的识别方式;其次,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灵活的策略支持;最后,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参与方式。

文章的结构比较清新,文章的讨论主要基于从识别、策略和情感三个方面。主要是从应用现代科技,用灵活的方式,满足有学习缺陷的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

 第二篇:

Developing a Reference Model to Describe the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开发一个描述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参考模型 )

这篇文章收录在在06年9月由Springer Berlin / Heidelberg出版社的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丛书中。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探索一个优化过程的学习环境新模型。

文章首先介绍了目前的网络学习环境,虚拟学习环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多工具,帮助学习者管理学习内容和沟通。几年前虚拟学习环境(VLEs)刚出现的时候由于www的限制没有办法广泛传播,它只是作为一个保守的工具,用于解决一系列有组织的问题,学生管理,提供和传递学习内容,它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却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在个性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用一系列简单的工具,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它们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以下功能:1.跟其他人学习;2.掌控自己的学习资源;3.管理自己参加的活动;4.整合自己的学习。

接着,作者介绍了web 2.0,作者认为web 2.0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工具:flickr,del.icio.us等等,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关键技术就是网络服务的使用,其中服务导向是中心,交互性是关键。

然后,作者讨论了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定义,作者首先介绍了一些关于PLE的定义,接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是来自Scott Wilson的‘Future VLE’的表述,较早的版本是:各种服务和代理的协调者,学习者可以在他们的学习环境里选择工具,把信息资源和正规教育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

Future VLE发布和PLE参考模型工作发起之后很多学者发表了他们自己关于PLE的版本。介绍了ELGG,它和Future VLE相似。

分析了PLE的相关版本,作者总结了其共同点:1.信息和其他数据的收集;2.分享和发布资源的渠道;3.提供与组织交流的服务;4.个人信息的管理;5.模糊了师生界限。

为了开发一个普遍适用的PLE模型,作者们使用了模式语言的方法(pattern language Approach),它在提供连贯的?设计词汇(design vocabulary)的同时提供了最大数量的解决问题的可靠方法。个性化学习工具包跟其他类型的工具不同的是,它很难被界定,因为它的关键因素在于系统是如何被使用的、谁来使用以及使用的内容。为了建立一个有用的参考模型,作者采用了实用性的的方法,辨别了大范围的认为能够在PLE中使用的工具,包括了电子邮件,个人信息管理工具、聊天室……这些工具的选用组成了个性化学习工具包的例子。根据不同工具的选用,我们可以总结出,学习者的行为模式主要包含了一下九个大类:内容模式;交流模式;网络模式;资源模式;社会模式;团队模式;暂时模式;流程模式和活动模式。模式语言还能被完善,随着新工具的出现,它也能被扩展。而且随着不同的学习者对不同的工具的选用,新的行为模式也会产生,这些都可以为参考模型提供最新的数据,所以参考模型不是静态的。

PLE参考模型应该是模式描述和服务认证的结合。

小结:这个参考模型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PLE概念的框架,短期里我们还会对继续使用web2.0技术支持学习,新技术会出现和证明新的设计模式,这些都可以融合进参考模型中,我们也在寻找一个虚拟学习环境采用服务导向方式的方法,一旦实现了,我们将可以可能到PLE观念在正规教育中被广泛采用。

 

读了这篇文章后,觉得有很多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答。

1.作者对这个模型开发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

2.现行的VLE为什么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3.关于参考模型的具体使用评价如何;

4.什么是模式语言的方法(pattern language Approach)。

同时,这篇文章也有很多不错的地方:

1.关于web2.0相关技术与PLE的整合;

2.对PLE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3.重申了服务导向在PLE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