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琐事(九)The En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07:28

台湾琐事(九)The End

from 黄小邪:芝加哥,城南影事 by 黄小邪

2010年已快过去一周,忙于读书看电影,台湾流水账也耽搁了。但无尾的电影总令人牵肠挂肚,还是简略补齐吧。

12/21/2009,周一

    在台湾最后一个整天。之前在去“电影资料馆”还是“九份”间挣扎,老师们异口同声说:还是去九份,电影资料馆留待下次——他们知道我“重访”杨、侯电影拍摄地的乐趣。我“不务正业”的负疚感也暂时被这掩耳盗铃的期望遮蔽。

 

    九份,金瓜石,相邻的山镇,同属瑞芳。房屋与墓地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对着灰蓝的海天无际。日据时期是著名金矿。吴念真的故乡。他小说(如短篇小说集《特别的一天》和《边秋一雁声》)和电影剧本多取材于此,如王童的《无言的山丘》,侯孝贤的《恋恋风尘》和《悲情城市》,写矿工的穷困和屈辱,工业化进程中不安定的少年恋情,社会动荡中家族变迁。侯孝贤屡次承认他的电影破坏了山城的宁静天然状态,他要向此地和居民道歉——阿远与阿公走过的寂寥山路不再,四处是红灯笼的俗丽和游客的喧嚣。昔日风景,被精明的商人印在黑白明信片里售卖,彰显仅存的骄傲:瞧,我们今天虽然这样了,但曾经是这样的。

    情绪复杂地,加入游人行列。熟知侯孝贤电影的人重游此地,会暗自以为,自己拥有不可言说的独特经验,超越表层,不知是否果真如此……自台北乘火车至瑞芳40分钟,在瑞芳火车站对面乘巴士,路经九份,至金瓜石。巴士在山路穿梭往来,日本游客颇多。自金瓜石一路行去,看山水树木猫狗,留它们的影;走人迹全无的盘旋山路,至九份。历时两小时。后来发觉,这行路经验,与悠远空间寂寥相对的时间,最是耐人寻味,比喧闹的山城更可追忆。也发现,这风景的韵味,真的最适宜固定机位远景镜头(或极慢的摇镜头,侯孝贤选择得妙):捉了细节,总觉得与大空间人为分离,终究还得还回去。它们是美的整体,细节只有在整体中,才显得别致,单提出来,对于环境,几乎毫无意义。如果用推拉镜头,固然可顾全,却又显得造作,搅了它的本有状态……但归根结底,任何文字,影像,静止或运动,都无法传达亲临、亲见的视觉经验——而我们还是要尽最大努力,去表达,去represent/再现……

 

 

 

    漫山苍白芦苇花雾(以我匮乏的植物知识,并不知其名,只好想当然地统称),毛茸茸的,似在一种难于描绘的轻盈、虚无境地,却被束缚着不能超然飞去,与下层附着在土地的绿色根茎叶脉不同。《悲情城市》里,沉重大历史中,宽美轻柔的腔调读的家信或日记,都是云淡风轻的日常琐屑,也提到这些苇丛。“轻”与“重”的分野、界定与评判,并无绝对,时常因对照而并存,彼此约束,又不时融合或对换。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溪水清澈见底,在草丛、石阶中潺潺而下。最佳去处的山坳中,温润茂密植被簇拥的,总有些庙宇。四处茂树青草苍苔,有时伴着已成几成荒冢的废弃房屋——在无须设身处地考量生计问题的旁观者看来,这些废墟的美感无可抗拒,时间雕刻的痕迹绝妙。而本雅明早已告诫过我们,若美化因人类残暴而导致的废墟(如战乱),是何等不道德。虽不尽相似——这些是社会发展、后工业化、地方兴衰的必然结果,也总在质疑自己对废墟的迷恋。

 

 

    与人居遥相呼应的,是山坡上以红砖修葺得坚固整洁的大片墓地,背山面海,想来“风水”颇佳。人居有种民间的、乡野的、未经精心规划的凌乱与活力,漆得五颜六色;墓地则看似规划良好,风格、质料、色彩整齐划一。赞叹不已。台湾朋友则抱怨墓地若此,占地太多。大陆观众因住房困境讨论电视剧《蜗居》,台湾导演楼一安电影《一席之地》非但讨论“阳宅”的紧俏昂贵,还有“阴宅”之被商业化(1949年以后,为解决地少人多问题,大陆政府为扩充耕地面积,令民众祖茔远迁或深埋,后更提倡火化节地,台湾本省人似乎并未遇迁祖茔问题)。蔡明亮电影《河流》里小康推销风水好的高价墓地,《你那边几点》里父亲去世,也只能去住远离土地的“灵骨塔”。农业社会里,社会底层终生与土地维系;工业或后工业社会里,底层最奢侈的梦想是接触土地:有一方自己的院落可以种植花木,或死后回归泥土。生前是鸽子笼,身后是火柴盒。

    此处名吃甚多,整条主街多为小吃店或茶馆,只记得“芋圆”和各种点心。走到底,在冷僻处发现“九份乐伯二手书店”,上二楼,挑到三本中国戏曲理论书,不虚此行。隔壁是“免费论因果”(“算命”的雅号)。

    转首繁华小径,是“戏梦人生茶/饭馆”,生意经够贪婪,还挂着梅兰芳照片。门上对联是“观山看海楼上请,吃饭泡茶里面坐”——有殷勤店小二风;那招牌“猪脚面线”,是《戏梦人生》里丽珠请青年李天禄吃的。遥遥相对的是“悲情城市阿妹茶楼”和“悲情城市小上海茶馆”。

    街角是挂了褪色《恋恋风尘》海报的生平戏院,在这红灯笼海洋中落寞而凄惶,与周遭世界格格不入,盖因其是被preserved的标本,似乎处于一个永恒不变的时态,而周围世界的时间,在不断推进。

 

   向几位老师建议,规划“台湾电影之旅”,除了我此行去的台北几处(淡水,迪化街,牯岭街,九份,金瓜石),还可有师大路(《蓝色大门》),饶河街夜市(钟孟宏《停车》),高雄凤山,澎湖,风柜,太麻里(陈怀恩《练习曲》)……(如“旧金山电影节”不时引大家去希区柯克《眩晕》拍摄地。我也曾特地去访Muir Woods)。就此打住吧,若有机会重访,再拍续集,还有观众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