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罗精奋(俞帼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40:50
发布时间:2003-8-4 15:48:34   浏览次数:853  作者:  信息来源:  文字显示:大中小
五月,春酬竹洲。宁波二中迎来了九十华诞,作为今日的竹洲人,我有幸参与了此次校庆盛典。期间一位两鬓花白,身形瘦削却精神矍铄的老者向我们语文组一位老师询问着《论语》中某个细节,有人告诉我,他就是昔日的竹洲人——罗精奋。一个听了不下数十次的名字,当它的主人真实地站在我面前时,我还是感到了意外,敬意油然而生。带着这份敬意,我采访了罗老,试图以手中的秃笔向人们介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罗精奋的中学生涯。
罗老生于1931年慈溪孝中镇(现为慈城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伴随着江南水乡小船摇橹的咿呀声,伴随着河畔浣洗女棒捶衣裳的笃笃声,他度过了童年时代。古镇淳朴的民风,父老乡亲艰苦劳作却朝不保夕的生活在他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那时的罗精奋自己也没意识到,他日后所选择的道路、所从事的工作会与这些平凡又可敬的人们有着怎样的联系。1945年9月,他以出色的成绩考入慈溪县县立初级中学(现称慈湖中学)。三年后,罗精奋报考了鄞县县立中学(现称宁波二中),走近了人杰地灵的月湖,踏上了书香盈岛的竹洲,开始了崭新的人生历程。
中学时代的罗精奋,求知欲强,思维活跃,长于思辨,注重实验,勇于探索,在数理化学科中已初显头角。他纯真好强的心被求真的科学精神所鼓舞,执着地沿着科学的道路坚定地走了下去。难能可贵的是,罗精奋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让每一个热爱她的儿女都在寻求救亡之路。罗精奋也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投身学生运动,以莘莘学子特有的方式迎接着黎明的到来。初中毕业前夕,在同学陆平一的介绍下,参加油印刊物《曙光》的编印工作。《曙光》刊载进步同学来稿,抨击旧社会,呼唤新时代。由于当局的舆论钳制,只出版了七期,最后一期出版日选择在1947年10月19日即鲁迅逝世11周年纪念日,这是有意安排的,表明要弘扬鲁迅精神,与旧社会、旧礼教彻底决裂。停刊后,《曙光》社成员继续战斗,有的奔赴四明山,拿起枪杆子,投身武装革命;有的以学生身份作掩护,继续坚持地下隐蔽斗争,而罗精奋也在这次革命斗争中,在刊物领导人王长岳、陆平一的引领下迅速成熟起来。
进入县中后,他更加自觉地投身革命。1948年2月,在上海等大城市蓬勃兴起的革命学生运动的推动下,在四明山革命游击战争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宁波城区一些追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学生秘密地自发组织了“燧火社”, 罗精奋是主要成员之一。“燧火”寓意革命力量必定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燧火社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反美反蒋为宗旨,秘密地开展革命活动,在团结和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觉悟、输送青年学生入伍参加武装斗争,配合解放军接收宁波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是解放战争时期宁波城区青年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949年5月,随着宁波回到人民手中,历史进入新的纪元,燧火社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罗精奋因工作需要,加之年龄较小,继续留校,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积极投入党接收学校的工作,并参与筹建宁波学生联合会且担任领导职务。在风雨如晦的岁月中,青年学子拳拳报国之心化作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如火如荼的斗争,在黎明前化成了有力的呐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952年,风华正茂的罗精奋高中毕业,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远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求学。1955年即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专业研究生毕业,致力于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经济工作。一个人的最大幸福在于做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罗老是幸福的,他把毕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份事业,并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从中国人民大学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到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司长,罗老都坚持自己的信条,那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他关注的是中国经济的现状,他的心中勾画的是中国经济的宏伟蓝图。由于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罗老对此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往往能独抒新见,高瞻远瞩。早在1965年就与李岚清等人合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专业化和协作是多快好省地发展工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而此后致力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机制转换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率先提出并倡导“国民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调控货币是宏观调控的关键”、“国有企业自负盈亏”、“建立企业家职业利益风险机制”等观点,先后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中国企业发展优秀论文金三角奖、中国财政学会理论研究佳作奖、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多篇文章辑入专集和文库,用“著述等身”来形容毫不为过。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与好评,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个人事迹和传略入选《中国当代经济科学学者辞典》、《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词典》、《世界名人录》等权威著作中。而名利于他如浮云,罗老始终保持着一个学者本色。他的谦恭儒雅让我们感到他是一个可亲的长者。
从离开家乡异地求学,历史的年轮已转过半个世纪。50年来,罗老一直惦念着家乡的经济建设,牵挂着母校的一草一木。兼任宁波大学教授的他更把培养经济领域的人才和造福桑梓视作己任,不遗余力地为家乡经济建设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此次欣逢母校九十周年华诞,罗老又不远千里赶来参加庆典,让我们再次感受他的殷殷学子情。一个真正大写的人就在我们眼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