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匡迪: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创新型国家-ED Chin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10:18
徐匡迪: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创新型国家 发布时间: 2008-10-15 上午9:26
作者: stec
等级: 天人合一
积分: 6973 分

发送消息

查看用户的所有发言
 今天我们提的科技创新和过去的科技攻关有什么不同呢?主要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而不是关在学校里或在研究所的实 验室里搞。自主创新并不是排斥国际合作和技术贸易。现在是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其中有的是原始创新,如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其他国家没有。有些是集成 创新,就是指总系统自己研究设计,但有些零部件其他国家有好的,就买进来。除此以外,还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如我国的家电和信息技术产业。这三类创 新汇总起来就是国家的创新能力,反映的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瓶颈制约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2007年我国GDP达到人民币247000亿元,按当前汇率算仅次于日本、美国、德国,居世界第四,按不 变价计算30年间已经增加了几十倍,是世界近代史上少有的;但是人均GDP还不到2500美元,仅排在104位,因此现在中国还谈不到崛起,主要是发展的 问题。
   
    世界上普遍将连续10年以上人均GDP增长超过3%的阶段称为经济起飞期,拿两个国家来做比较,一是美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叶的43年,人均 GDP年增长超过3%,期间尽管有大量移民,人口从4000万激增到1亿,但始终保持这个增长势头;二是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战后1950年到1973年 的23年间实现经济起飞;再看中国,过去30年人口从9.6亿增长到13.2亿,持续的发展,使我们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把2亿多没有温饱的人口缩小到 2000万,总体上实现小康。但中国的经济起飞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概括起来:
   
    一是起点低、起步晚,比西方国家滞后了150年到200年,所以还在追赶阶段。
   
    第二,人口规模巨大,占世界人口的22%,因此中国的经济起飞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三,中国经济的不平衡性大。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城乡差距、东西差距都比较大。
   
    第四,在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我们体制改革是渐进的,两者间的矛盾不断凸显,所以现在也是一个矛盾多发期。
   
    具体来看,经过30年发展,到2007年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已经居世界前列,很多还是世界第一,但我觉得这也不值得骄傲,比如钢铁,总量已经接近5亿 吨,但人均钢产量刚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上,高能源、高资源消耗工业比较多。现在提出要调整产业结构,但结构还是在不断重型化,原因就在于市场的需 求一时难以改变。
   
    关于消费品,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产量接近900万辆,也是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另外,空调、冰箱、计算机、彩电、集成电路、数控机床等从数量上讲都是世界第一。但是,还不能生产最高端的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另一个巨大成就,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解放初期人口有88%在农村;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城市人口增长约1.5%,即每年有近2000万人从农村转入城市,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住房、道路、煤气、自来水等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因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非常不均匀,如果从黑龙江瑷珲到云南腾冲划一条线,可以发现人口高度集中在这条线的东南方向,这一区域国土面 积只占42%,人口却有84.3%,这和自然地理条件有关,像青海、西藏、新疆戈壁、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四川和云南西北部等高寒、干旱地区都是人口比 较稀少的区域。2006年,我们完成了“人口规划与城市化进展预测”这一国家课题,课题开始的2002年城市人口是5.2亿,农村是7.8亿,假定人口按 照自然增长率增长,再加上每年1.5%左右的城市化率,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大概是8.3亿,农村人口是6.2亿。这个结构我们可能难以承受,因 为城市化太快会带来就业、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不希望出现像南美、非洲那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病。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有不少困难,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仍然不平衡。
   
    举几个现实例子。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峻,40%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威胁,比较严重的是长三角、珠三角、台湾海峡西岸、大武汉地区一直到长沙衡阳一线、成都和川渝地区。因为中国能源70%靠煤炭,煤燃烧后产生的都是二氧化碳,就是温室气体。
   
    除环境以外,资源匮乏问题也非常突出,最严重的是水资源,我们人均水资源只有1900立方米,已经接近1700立方米/人/年的缺水警戒线,且时空分布很 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占全国土地面积1/8以上的黄淮海地区,人口占全国的35%,GDP32%,水资源却只有全国的7.7%,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500立方米,只有国际最低警戒线的1/3。中国城市的缺水普遍存在,6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个缺水,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其中华北、西北城市缺 水问题最为突出。现在的办法就是开挖地下水,打深井,地下水过量开采已经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漏斗。
掌声 ( 0 ) 板砖 ( 0 )     回复    引用  第 1 楼      回复主题:徐匡迪: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创新型国家 发布时间: 2008-10-15 上午9:27
作者: stec
等级: 天人合一
积分: 6973 分

发送消息

查看用户的所有发言
二、当前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

要解决目前人口、资源、环境等对发展的制约问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当前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点任务,大致有五个方面:

1、认真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的现实,努力做好节能减排。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现在地球外层的温室气体,82%是过去200年西方工业化国家取得骄人经济成就时排放的,中国发 展30年或者从老祖宗到现在排放出去的温室气体只有10%左右。所以没有理由来专拿中国说事。但是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逐年增加,当前已是世界第二位,仅次 于美国,所以仍要引起注意,因为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过去100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74度;过去50年的升温速度是之前100年的2倍。北极海的冰面厚度在明显减少,春季海冰厚减少40%,预计平均 地表温度到2100年要增加1.8到6.4度。21世纪海平面要上升0.2到0.6米,陆地上北半球大部分高纬度地区的积雪和冰川要融化,北极、南极的海 冰会退缩,这些都将影响到很多生物的生存环境。近50年来,气候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

现在对待温室气体排放总的态度是: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大是事实,但中国有22%的世界人口,人均排放量还在第92位,并未居世界前列。但是近百年中国的气温显著上升,气候变化也是很明显的。

目前我们抵御极端气象灾害的能力总体还比较弱,每年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接近2000亿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原则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遵循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共同的但是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区别,人均收入高的国家和人均收入低的国家有区别。国内来说减缓和适应并重,各种 政策有机结合,包括财政、税收、环境保护,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来解决气候问题。

2、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传统产业。

一是数字制造技术,把信息化技术融入制造业非常重要,如航空工业、汽车工业。正在上海研制的新的支线飞机,就是用信息化设计的,通过三维数字技术来修改外型和内部结构。

数字制造技术里最重要的是模拟和仿真技术,通过仿真技术可以创造更快、更好、更舒适的产品;数字化还包括通畅实时的生产数据,高度共享的运营信息,这样, 企业结构就可以实现扁平化,制造周期短期化,运营灵活性也大幅度提高;嵌入式的数字技术还使原来的传统产品大大增值,最典型的就是汽车,汽车电子在过去十 年的应用大幅度增加,现在汽车电子含量越来越高,其成本一般占汽车总成本的30%,有些甚至达到60%。

不但是产品数字化,生产全流程也要实现数字化管理,所以就引进了ERP——企业资源管理。

除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外,新世纪制造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极端制造。特大型如一个三峡用70万千瓦水轮机转轮,单体重达430吨;而一个载人航天器用 的微型液体泵,只有指甲盖那么大。韩国三星公司研发手掌大小的直升机,飞行高度三四百米,近距离探测非常好,连雷达都测不出,各国都在争相研究。

第三个方面是新一代的通信技术,上世纪80年代我们有了第一代模拟电路交换手机,像一块砖头那么大。第二代是数字式,不但覆盖面广而且话音质量比较高,可 移动性较强。第三代是现在正在推广的宽带。中国有一个TD-SCDMA技术,是大唐电信团队开发的。现在被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确认为三大国际标准之一, 这是中国在国际上有国际确认标准的第一个工业产品。下一代将是用户友好型的,就是宽带多媒体分组交换,比如数字家庭公益住宅平台。将来信息化的应用是信息 化的数字家庭,这将是很大的业务。

3、开展生命科学研究,抢占科技新高地。这个领域中国和世界差不多同时起步,没有很大差距。

生物经济是近年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2006年生物技术取得历史性进展,首次超过700亿美元销售额。其成果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基因测序研究不断深入;二是干细胞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三是生物芯片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非常基础的科学问题,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命起源、人的差异性、人类疾病的内在根本原因。人的细胞有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 30000到35000个基因,而基因是由TACG四个表征方式组织起来的,搞清它的排列方法,就是基因测序。这就为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包括疾病的来源 提供了依据。这个计划由6个国家共同完成,中国参加得比较晚,只有1%的贡献率,美国最多,为54%。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日益成熟、精确以及测序成本下降,基因组测序已进入全盛时期,重点为基因与疾病的关系研究,力图揭示某些疾病的起源,通过基因干预和基因 疗法来治愈疾病。生物医药另一个大的技术突破是克隆,即无性生殖或繁殖,对保存纯种有贡献,但现在争论也很大,一是发现克隆动物生命周期都不长,可能和单 纯一个系统生殖免疫力降低有关。另外,现在各国都禁止人类克隆,防止可能带来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

但是干细胞工程大家都同意。干细胞是生命孕育时精子和卵子碰到后产生新的蛋白质表征体,分裂产生了一系列干细胞。在从受精卵变成胎儿的短短九个月中,有的 干细胞专门长骨头,有的变成心脏,有的变成皮肤……生命科学中称为全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等到人成年以后人还有新陈代谢,所以在骨髓里面还有干细胞。这 就引发了非常有趣的科学梦想,有没有可能来识别、分离干细胞,需要时在体外诱导它成熟。这样一来,人将来看病,就可以更换某个自己的器官。现在这还是一个 梦想,普遍估计在21世纪中期前后可变成现实。

同时转基因的农作物发展也很快,最近十年增长了十多倍,全世界1/4的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都是转基因作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自己的技术——转基因 的抗虫棉已经占到全国种植棉花面积的一半,因此减少了70%到80%的农药,使全国棉农节省开支84亿元。在中国所有行业里依靠科技进步,最大得益的是农 业,我们用不到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上22%人口的吃饭问题。

4、发展深空、深海技术,参与21世纪的国际竞争。

中国是一个大国,要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深空、深海技术非常重要,到去年年底为止世界各国共进行了4500多次航天发射,成功发射近6000个航天器。现在 外层空间轨道上有800多颗各种功能的通讯卫星、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在运行。美国的探月计划就是利用绕月卫星发射一个火箭在月球表面,通过溅起月球上的物 质的光谱来分析其物质结构。俄罗斯正在研究新型的安格拉系列运载卫星。现在全世界火箭推力最大的还是俄罗斯,美国的航天器也要靠俄罗斯的火箭发射。日本也 研究了两种新型的运载火箭。印度在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技术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用于地球静止轨道的卫星。

争夺海洋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被科学家称之为蓝色圈地运动。地球上70%被海水覆盖,这个70%里还有49%叫做蓝色公土,是指除了专属经济区和领海以外的 公海区域,绝大部分深度不超过7000米,是由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海底管理局管理。海洋生物资源很丰富,在深海里人类的活动基本上还没有影响到它,所以它有 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方面有很大潜力。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可再生能源,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方面。另外核聚变反应将海水里面的氘变成氚,氘也要从海水里 面提取。

海洋开发最重要的还是海底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我们2000年已经可以钻到6000米深(海底),2010年向9000米深度进军,都是用半潜式的海洋平台,还可以水平钻探到十几公里以外。

5、以纳米科技为特征的材料科学为新世纪各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纳米技术制造的电子器件和硅片制造的器件有很大不同,其速度是硅器件的1000倍,而功率消耗却只有后者的1/1000,储存量非常大,一个巴掌大的光盘可以至少储存三个国内藏书第一的北京图书馆的藏书。另外,现在研究的纳米发电机,主要将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还有正在研制的纳米机器人有可能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近年来出现了一个医学新名词叫做非侵略性外科手术。现在我们已能把支架从血管里面输送到堵塞处, 这种形状记忆合晶的支架可起到扩张作用,但并不能清理堵塞物。最有想象力的医学科学设想就是,模仿人体中红细胞的功能向各个部分输送氧,如果身体某个部分 缺氧,人就感觉到疲劳。通过纳米尺度的小球比红血球携带的氧气成分可以多数百倍,同时装有纳米计算机、纳米泵,把需要的氧气送到需要的地方去释放,就解决 供氧不足了。这个设想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已刊登,说明是经过科学家论证的,未来有实现的可能性。
掌声 ( 0 ) 板砖 ( 0 )
    回复    引用  第 2 楼      回复主题:徐匡迪: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创新型国家 发布时间: 2008-10-15 上午9:28
作者: stec
等级: 天人合一
积分: 6973 分

发送消息

查看用户的所有发言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一正确的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只有依靠科技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 展不竭的动力。一个国家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到3000美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和战略机遇期。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欧洲的后起之 秀芬兰、爱尔兰等都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持续增长。同时有一些亚洲和拉美国家,比上述国家、地区更早达到人均3000美元,后来却不同程度出现了经济的停滞不 前。究其原因,这些国家大多缺乏强大的科技、人才和不断升级的新型工业支撑。

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拥有全球1/3到1/2的自然资源,而富裕的瑞士、德国、日本、卢森堡、比利时、荷兰等国,自然资源拥有量只占世界的1%。但在研发投 入上,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占全球R&D的86%,占技术转让和许可权收入的98%,这些能够后发的国家都是教育和科学比较发达的。因此, 可以说完善的市场经济和发达的科技教育往往比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更为重要。

未来15年,我们科技发展的十六字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重点跨越”是指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一些领域集中力量自主创 新;“支撑发展”是针对我们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科技支撑,促进可持续发展;“引领未来”就是要超前部署,有些跟国际差距不大的领域,如生命科学领域 要重点部署,深海和深空的发展要超前布局。

建立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不是一句空的口号,这15年国家已经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

第一,R&D的投入占GDP的比例要从1.35%提高到2.5%,GDP每年提高约10%,R&D占的比例还在提高,投入规模是很大的。

第二,科技进步对于GDP的贡献率要从现在不到40%提高到60%,过去20年我国GDP的增长一是靠投资、一是靠引进外资和贸易顺差,从现在开始要逐步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第三,我们的技术对外依存度要从现在的50%降到30%,每个行业都要分析,哪些技术要引进,哪些部分可以自主创新。应该相信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的专利授权和论文引用数量要从现在世界第20位提高到第5位。

今天我们提的科技创新和过去的科技攻关有什么不同呢?主要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而不是关在学校里或在研究所的实验 室里搞。自主创新并不是排斥国际合作和技术贸易。现在是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其中有的是原始创新,如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其他国家没有。有些是集成创 新,就是指总系统自己研究设计,但有些零部件其他国家有好的,就买进来。除此以外,还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如我国的家电和信息技术产业。这三类创新 汇总起来就是国家的创新能力,反映的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什么叫以企业为主体呢?就是研发项目由企业提出来,产学研相结合来进行研发。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基础理论和技术开发上比较强,但是企业最了解市场需求,所以 要由它提出研发课题。研发成果不仅仅以论文发表或者开个鉴定会、评个奖就结束,而要企业来组织示范生产,然后产业化、商品化,最后投入市场,经过市场的价 值评价再反馈给科研部门,继续改进。凡是能在市场上站住脚的产品才是我们自主创新的成果。
最后,我想引用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一段讲话来与大家共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时代 赋予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希望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不断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掌声 ( 0 ) 板砖 ( 0 )
    回复    引用  第 3 楼      回复主题:徐匡迪: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创新型国家 发布时间: 2008-10-15 上午9:29
作者: stec
等级: 天人合一
积分: 6973 分

发送消息

查看用户的所有发言
讲演者小传 徐匡迪 中国工程院院长、书记,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2001年曾任上海市市长,2003年~2008年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国 际著名的钢铁冶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瑞 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塞尔维亚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土木工程师协会荣誉会员、日本铁钢学会荣誉会员,香港科技大学名誉工学博士、香港大学名誉法学博 士、纽约科技大学荣誉工程学博士。荣获瑞典国王大十字司令官勋章、德国友谊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