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苏南新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8 20:19:06
苏南发展确实到了一个重要关口,处在需要重新审视、重新定位的关键时刻,进入到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现优化提升、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新阶段。
省委、省政府召开苏南工作会议之前,我们随省委领导同志到苏南几个市进行了调研,同时组织了专题调研组,与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作了交谈,召开了由县市区、开发区负责同志,以及部分乡镇党委书记、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座谈会。总的感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苏南各级干部发展更加理性,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对未来的思考更加深刻,全面小康建设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创新苏南发展路径、提升国际竞争力已见到明显成效。
调研中大家认为,苏南地区发展的道路值得认真总结,成绩应予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大致经历了三次大的跃升。一是改革开放之初,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开启了市场化的新征程,率先进入了农村工业化新阶段。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抢抓浦东开发开放重大机遇为标志,迈上了国际化的新征程,率先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三是新世纪以来这七年,以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为标志,踏上了现代化的新征程,正全力创造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辉煌。苏南所走过的历程,是一个对苏南模式不断超越、与时俱进的扬弃过程,也是一个对目标追求自我加压、勇攀新高的实践过程。其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一是以发展需要解放思想,激发基层活力和内生动力;二是以敏锐眼光抢抓机遇,赢得改革开放的先机;三是以创新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增创苏南的竞争优势;四是以和谐理念统筹协调,努力保持全面的发展特色。
苏南地区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遇到的挑战主要有:一是技术层次不够高,产业结构偏重,制造业尚处在低端环节,现代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二是内外源经济发展不均衡,“依附型”经济特征明显,内源经济存在许多先天不足,民营企业层次还不够高。三是国土开发强度过大,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尖锐,综合商务成本每年上升15%,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到了无地可批、有地难用的阶段,能源资源严重对外依赖,水污染、大气污染堪忧,脆弱的环境容量难以承载过于密集的产业、城市和人口,就业社保、收入分配、教育卫生、文化融合等方面的问题仍较突出。四是体制复归创新难,现在的苏南行政管理方式方法滞后于市场化、国际化大势,体制机制优势发挥仍有很大的潜力。
大家普遍感到,苏南发展确实到了一个重要关口,处在需要重新审视、重新定位的关键时刻,进入到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现优化提升、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新阶段。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支撑苏南发展的劳动和土地资源无限供给、外资企业无休止引进、区位和基础设施优势等条件已今非昔比,而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则表现得愈加尖锐,必须加快提升产业、科教、体制、城市、环境、服务、人才和文化竞争力。有的同志结合当地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城市整体发展和管理要学新加坡,产业层次提升和应用创新要学韩国,高技术发展、自主创新要学台湾地区。许多搞开放型经济的同志都谈到,现在国际贸易保护围堵围城,国内竞争愈演愈烈,调控政策越来越紧,这对苏南创新发展都是新的严峻考验。处理得当,这种“倒逼”机制可能使苏南在产业转型、利益分配、生态重建方面出现新的拐点。
调研中,大家对苏南地区依托优势构建新的竞争力、在科学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反映相当强烈,比较集中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最大的问题是锐气不足。一是不少同志都认为,现在仍然要发扬改革开放初期那种敢闯敢试的劲头,在风险面前勇于挑头,敢为发展担风险,敢为基层挑担子。不能只要抱儿子的喜悦,不要生儿子的痛苦;只会秋收的时候去赞美,不在春播的时候去助耕。二是要摆脱对过去发展路径的依赖。部分同志不无忧虑地指出,现在一些苏南干部中存在着快速发展焦虑症,苏南发展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缺少人去谋划。创业初期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必须要有科学规划的指导,要有准确的定位。三是对基本实现现代化问题缺少谋划,对于苏南现代化怎么搞,将来是个什么样子,往往就事论事,对于如何学习国际现代化经验,特别是如何借鉴欧洲的产业结构、欧洲的城市形态、欧洲的乡村风貌、欧洲的人文素质、欧洲的综合良治,既缺少共识也缺乏研究。
2、最大的任务是产业升级。大家感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苏南地区的当务之急。许多同志提出,苏南产业选择要“由重转轻”,坚持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特别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软件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要“由聚到散”,在突出抓好技术高端的大项目、引领行业的大企业、产业链式的大基地、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大品牌的同时,要将过于密集的产业向外地转移。在苏南,疏散产业布局与优化产业结构显得同等重要。惟有“腾笼换鸟”和“空巢放鸟”统筹考虑,城市和人居才有足够的土地空间和环境资源;发展特色要“由同到异”,制定适合苏南特色和未来需要的区域性产业政策,建设以产业链为支撑的规模化基地,在更高层次上实行优势互补。有的同志说,苏南产业要有分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现在只有点心,没有大餐,苏南要成为花园,不能成为盆景。不少同志特别强调,产业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制造业是江苏之本,既不能因为强调服务业就忽视制造业,也不能因为搞制造业轻车熟路就不抓服务业。
3、最大的载体是中心城市。许多同志分析到,苏南前两轮发展的动力是乡镇企业和开放型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动力应该是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要由农村包围城市转变为城市主导区域发展,更好地重视中心城市的地位、功能和牵引作用。他们提出,苏南城市要以国际上五大城市群为参照系,放在长三角整个区域中加以考量,在科学定位、彰显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叠加效应,才能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提升苏南的竞争力。不少县市的同志反映,目前苏南各县(市)竞争正在白热化,过度竞争、产业趋同的情况比较严重,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和资产闲置,要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统筹考虑苏南区域一体化发展。
4、最大的动力是内在创新。苏南的电子信息等产业,有制造规模,缺自主技术,对此许多同志提出,要增强苏南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加快提升创新力,从苏南实际出发,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现实主渠道,引进创新领军型人才、创建旗舰型项目、创办跨国型企业、创新研发型团队,依靠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加工制造装上脑袋,植入灵魂,实现“苏南制造”向“苏南创造”跨越。其次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招引外资经济结合起来,通过多元投资和风险投资,建设科技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带动科技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发展规划、项目储备、要素配置上给予本土企业更多的倾斜和扶持,让民营企业成为江苏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再次是招商引资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重在招商选资和招才引智,重在引进研发和营销这两个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这样坚持不懈地做,才能改变核心技术、营销环节受制于人的局面。
5、最大的空间是“走出苏南”。很多同志提出,要学习浙江民营经济的做法,进一步淡化GDP的概念,树立GNP的观念,积极研究和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本土企业通过资本、品牌、技术输出,到市外、区外、省外、境外去投资和发展。这样既可以利用别人的能源、土地、环境来创造自己的财富,也可以实现苏南产业的向外疏散和转型置换。不少同志提出,苏南人的创业观念尤其要突破“小农经济”思想,深刻领会和拓展“出路出路,出去有路”的内涵,既要敞开大门欢迎外来投资,也要以更大的勇气与魄力到苏南之外打拼天下,借助域外空间做大财富蛋糕。
6、最大的制约是人才瓶颈。许多同志表示,现在苏南既不缺产业项目也不缺投资资本,用地约束总能找到破解办法,最大的困扰莫过于“人才饥渴”。没有高端人才就没法搞高端产业,现在来苏南打工的文化层次都比较低,要把每年减少多少蓝领、增加多少白领作为检验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大小的重要标准。不少同志反映,现在人才不知道从哪儿来,政府管理也更加缺乏人才,原来干部来源比较多,现在搞国际化、现代化的基本没有内生的来源,提出要加紧引进、培养高端人才,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环境。一些同志对加快优化提升干部素质的问题感到很紧迫,认为现在的干部搞工业、招商引资很在行,搞生态环保、社会建设缺乏知识储备,对现代金融、服务经济、科技知识知之更少。建议省、市强化这方面的培养训练,对推动苏南转型升级,由省里组织一些实用培训班。还有相当部分的同志提出,要高度重视苏南“软实力”建设,积极借鉴世界发达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以掌握现代化本领的高素质人才来支撑现代化建设伟业。
7、最大的隐忧是生态危机。很多同志结合太湖蓝藻暴发事件谈到,这次生态灾害发生的地方,恰恰是全国发展最好最快的地方,这对我们是一个重要警示。如果出现整体环境污染,经济建设的成果就要前功尽弃,苏南发展的经验就会全盘否定。他们认为,新一轮竞争是环境的竞争,没有好的环境,就难以吸引项目、人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上不去,提出要按照国际标准提高污染排放标准,不仅要考核COD、二氧化硫,还要考核总磷总氮,把防治重要湖泊富营养化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环太湖的一些市县同志建议,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理顺太湖流域的管理体制,建立环太湖区域性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对沿江地区的化工园进行专项整治、集中布局,对污染企业形成倒逼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依法强行关闭。
8、最大的改革是行政管理。许多同志结合回顾苏南过去的发展经验谈到,江苏发展的活力在基层,希望在民间。我们有很好的传统,不能漠视这方面的活力,丢掉自己看家的本领。现在大部分发展资源仍掌握在政府手中,必须加快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浙江等地搞“扩权强县”试点力度很大,给予部分县市级管理权限、部分镇县级管理权限,江苏也要像浙江那样在这方面有创新之举。一些县市的同志提出,他们的城关镇管辖着几十万人口,但仍为科级建制,街道办只是乡镇派出机构为副科级,管理权限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节。不少开发区的同志反映,开发区变成新城区之后,政府部门和人员不断增加,经济发展职能变成了社会管理职能,体制优势正在丧失。原来开发区有一整套相对独立的体制机制,现在统得太厉害,许多部门都来管,“政务官”抢做“事务官”的事,做不了更做不好。还有同志提出,现在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应该在创新土地流转制度上进行突破,允许实行土地入股、有偿出让。
9、最大的政策是放开搞活。苏南同志普遍反映,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苏南很重视、很放手,这是苏南创新发展的最大空间和最佳环境,但省级机关部门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向下放权,重心下移,为苏南营造改革发展、探索创新的宽松环境。一是需要为基层挑担子。有的同志说,经济发展越向更高层次攀登,探索的风险就越大。现在江苏发展环境在有些方面甚至赶不上浙江、山东,许多部门动不动就拿政策文件来对照,结果什么也干不了。二是审批难是个大问题。企业和综合部门的同志反映,省有关部门在审批上谨小慎微,自己能批的也往上推,建议为重点企业的项目报批开辟一个“绿色通道”,同时积极帮助做好需到国家部委审批项目的推进服务工作。三是政策上要有含金量。不少同志认为,不能搞均衡发展,不能搞部门主义,发展政策、发展要素要更多支持苏南,管理上少收多放,利益上少取多让,项目上少环节多服务,跨区整合上少高调多实招。有的同志建议,省里应借鉴上海和北京经验,组织有实力的国资机构成立国有投资公司,对能够主导地区产业发展、前景看好而遇到暂时资金困难的高科技企业进行注资。还有同志提出,对苏南相对滞后地区应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建议设立苏南西部专项开发基金用于支持部分县的发展。四是苏南发展规划要统筹。不少同志提出,要制定苏南发展一体化规划,尽快建立苏南区域发展协调协作机制。张家港保税区离沿江高速不过七八公里,离沪宁高速二三十公里,因为中间隔着别的市,连接线始终未能建成。一些市县的同志反映,苏南国际机场建设滞后已影响到苏南的竞争力,要加快建设步伐,同时加紧整合沿江港口,加快苏南城市间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建设,需要协调好重大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五是考核体系应改进。许多同志提出,目前苏南发展正处在转型期,省里对苏南的考核应进一步淡化经济总量权重,提高经济结构、社会建设、民生状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