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有了“低调”回应钱学森之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9:38:09
官方有了“低调”回应钱学森之问?作者:一道观止 提交日期:2009-12-18 0:06:00 | 分类: | 访问量:515
   官方有了“低调”回应钱学森之问?
  
   据悉,面对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官方有了“低调”的回应举措。一项代号为“珠峰计划”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北大清华等国内11所名校悄然启动。这项由中央专项拨款提供资金支持的人才计划旨在培养创新型的领军人物。今年入围高校共招收500名,这项计划的总规模是2000名左右,锁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以破解中国人“大师”、“诺贝尔奖”心结(中国教育新闻网2009年11月25日)。
   业内清楚,“拔尖人才实验班”之类的举动,自90年代以来已非新鲜事务。当年兴师动众地评选了一批“基础文理科人才培养基地”,本、硕、博连读,加速“大师”进程。到今天不说偃旗息鼓,也仅剩下一张美丽的画皮,除了吸引一点“大师”情结的考生外,已无他用。于今又来重造“大师”工程,不过是对日益寂寞的基础学科注入强心剂,兴奋一下罢了。
   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贵在持之以恒,重在脚踏实地。掐尖助长、小灶烹调、课程突击、学历绿灯,十有八九搞出一些怪胎来。由于“拔尖学生”的标准本是一个无从把握的弹性概念,再加上国内以引用率为杠杆的学术评价体系,这些“拔尖学生”难免不会早早地追随指导教师,成为制造学术泡沫的后备军。只要功利主义的学术理念和评价体系不变,基础学科就无平心静气、去伪守诚之日。所谓的“拔尖”与“非拔尖”的区别,只在于一个时间早晚和数量多寡,实质都一样,不过是当今学术体制祭坛上贡品而已。
   以往我们这样那样的“工程“还少吗?一个个工程的背后,是一串串的人民币数字,同时吹起了学术成果的大大的泡沫。9月底,有两个部委称,高校SCI的发表量占世界高校排名第五,全国总量占世界第三。这些数字是“创造力”的体现,还是“制造力”的泛滥,只有查考其他数据才能印证。据国家统计总局报告,截至2008年底,我国累计共授权专利2,501,268件;其中发明458,157件,占18.3%,实用新型1,164,939件,占46.6%,外观设计878,172件,占35.1%(《专利统计简报》2009年1期)。可见,“发明”专利不到20%,剩下大多数内乃“山寨”版的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怪不得商务部发布2009年我国“技术性贸术壁垒”就导贸易损失超过505亿美元(3400亿人民币)。总体投入接近4000亿的“研究和发展研发基金”(R&D),因为产品中的科技含量过低而基本折算完毕。可以说,我们的“科技研发”资金总量=“技术性贸易壁垒”损失的资金总量。也就是说,一年到头,科技研发的投入,仅从贸易的产出来看几乎为零。这就是我们科技“创新”的现状。在改变现有教育和科研体制之前,形形色色的“工程”都会面临同样局面: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
   所以,反思钱学森之问,应多多从教育和学术体制上下工夫。这是钱老的题中之义,也是我们今天教育改革的大前提,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尽管冰冻三尺,需要“一步步来”,但总要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这第一步何以如此之艰难?人们听多了这样那样的托词,见多了亡羊补牢、按下葫芦起来瓢式的修修补补。实质性的体制破冰一日不动,钱老的问题一日无解,资金无效投入一日不绝。
  
   2009年12月17日晚
  
  

#日志日期:2009-12-18 星期五(Friday) 晴 复制链接 举报
博客头条【孔子圣诞节:纪念圣人的最坏方式】
评论人:安澜09 评论日期:2009-12-18 0:35    鲁迅说得好: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天才,“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与一道观止所言的“反思钱学森之问,应多多从教育和学术体制上下工夫。这是钱老的题中之义,也是我们今天教育改革的大前提,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尽管冰冻三尺,需要“一步步来”,但总要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同理。体制即土壤。一道观止如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所兴也!
评论人:0道法自然0 评论日期:2009-12-19 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