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钱学森教育之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29:06
 钱学森同志生前在病榻上几次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的,我们的杰出人才很多都是旧社会的遗留产物.像钱学森、华罗庚等都是从国外回来的。留在国内的,像巴金、茅盾、郭沫若等解放后也很少成就。还有,就是那些加入了外国国籍的华裔,像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陈省身,他们如果不是跑到国外,恐怕也很难取得这样的成就。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不得不从体制、路线上来考虑这个问题。

    我想从我周围的一些事情说起。建国初期,我们这里教师工资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要给中学教师定级。当时我正读初中,我就读的学校是解放前的省立中学,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但没有一个定为一级、二级教师,最高的是三级教师。就是因为一位主管教育的官员说:教师的工资怎能比我们高?从那时起就定下来,教师的工资只能低于公务员。那时的老师都是多子女,他们要养家糊口,为生计奔波。低微的工资很难保证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工作。到了1955年暑假,忽然有几位老师以反革命罪被逮扑了,据说他们属于胡风反革命集团。天哪!一个小小的中学教师怎能和胡风挂上勾?那可是我们敬仰的好老师啊。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虽然他们后来都得到平反昭雪,但都不能再教学生了。1957年反右斗争,又有几位老师戴上了右派帽子。他们可都是既有真才实学,又能说会道的,大概正因为如此,才使他们成了右派。后来又有一批老师头上没戴任何帽子,也被不明不白地清理出教师队伍。经过社教运动、文化大革命和清理阶级队伍......使教师队伍越来越“纯”了,名师也越来越少了。没有“名师”怎能出“高徒”?

    1958年我高中毕业,厄运又降临到我们这些学生的头上。现在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历年的高考试题,唯独1958年空缺。那一年是各省自行命题。我还记得,政治试卷就是一道问答题:你所在的学校或单位有那些右派分子?他们有那些右派言论?你是怎样认识的?语文试卷就是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家庭》。就是这样的一套试卷,我们也是认真作答的,但这些试卷都没有批改评分。那又是怎样录取的呢?完全凭政审材料。学校根据家庭出身情况把我们分成四类:一类的上机密专业,二类的可以上一般专业,三类的降格录取,四类的不宜录取。就这样一些非常优秀的同学被拒之大学门外。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些三类、四类同学并没有反党反人民,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他们没有成为杰出人才。从那以后,这种“不宜录取”的政策,一直延续到1965年,又有多少“杰出人才”被埋没、被葬送?蒋筑英是我国一流的科学家,他的父亲于1954年被错判入狱,1956年他幸运地考取了北大.如果再晚两年,到1958年,他的政审材料里肯定有“不宜录取”的字样。他将丧失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人类将失去一颗科学巨星。1966年来了文化大革命,整整一代年轻人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可怜的“老三届”,那是一批多么可爱的好后生!从1963年以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狠抓教育质量,他们打下了坚实而牢固的基础,他们中间应该出一批院士、大师级的人才。然而都被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冲刷的一干二净!后来又一声令下把他们赶下乡,让他们去接受“再教育”,他们的青春年华去和猪羊牛马打交道,又一大批“杰出人才”被葬送了。

    好不容易盼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为我们施展才能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是我们的人事制度还没有进行彻底改革,中国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很多条条框框束缚着“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电影演员王宝强,算他的运气好,遇到了“伯乐”,才发现了他这个“千里马”。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伯乐。否则,很多“杰出人才”将会被埋没掉。

    我们可以直截了当的回答钱老;极左路线是我们的学校不能培养杰出人才的根本原因,我想钱老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的。我们必须彻底清除极左路线的残余,彻底砸碎各种极左的枷锁和镣铐,才能使“杰出人才”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