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乡村恶俗陋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58:09
破除乡村恶俗陋习(2007-09-22 08:27:28) 标签:人文/历史   《每周政策献言》第三十六期

破除乡村恶俗陋习

一、事件回放

1、配“冥婚”恶俗引发杀人卖尸恶性案件。在山西等地农村,至今还有买尸首给死去的孩子配“冥婚”的封建恶俗,于是就有人做起配“冥婚”的“生意”,更有人以身试法盗墓掘尸,甚至杀人卖尸买卖赚钱。2007年清明节前,陕西西乡县农民在本村坟地里盗掘了六具年轻的女性尸骨准备运到山西卖掉,在西安火车站转乘列车时被西安铁路公安处火车站派出所民警察觉并当场抓获。有时候买家要得急,一时找不到尸体,这些人竟然干起了杀人卖尸的勾当。延安警方人士透露,这类案件近期就查获了两起,实际数量还远远不止这些。

  2、盲目攀比助长农村婚姻新陋习。黑龙江省农村很多地方互相攀比,结婚大讲排场的新陋习相当普遍。在黑龙江省兰西县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三间瓦房不带坯,三金一踹一窝机。这句话代表着兰西农村很多青年娶媳妇的一个标准。女方要求,男方必须提供砖瓦房;金项链、金耳环和金戒指,而且还要白金的;“一踹”指的是摩托车;“一窝机”指的是电视机、DVD、洗衣机、冰箱等各种家用电器。对于很多农村父母来说,儿子娶媳妇表面上是喜事,实际上已经成为他们最怕、最痛苦的事。

  3、千人送葬招摇过市,影响正常生活秩序。2006年4月8日,温州苍南县龙港镇突然出现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数千人组成的送葬队伍中不仅有军乐队、腰鼓队,还出动了车队,动用了高音喇叭播放音乐。前后长达近千米的送葬队伍导致龙港镇中心路段一度交通瘫痪,一些商店、学校正常经营、授课被迫中断,在当地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4、赌博成风危害农村发展稳定。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赌博现象严重,特别是进入冬季以后,许多农民因为无事可做,长时间沉溺于牌桌。由打牌引起的赌博活动给农民造成了经济负担,产生了家庭矛盾;还有些地方因赌博导致的治安案件出现增长势头,败坏了社会风气,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5、人情消费名目繁多,农民负重苦不堪言。除了传统的结婚、办丧事,很多地方农村人情送礼名目繁多,从婴儿出生、满月、百日、周岁到升学、参军、招工、提干、升职、订婚、结婚,从逢年过节到盖房乔迁都得送礼。许多农民平时节衣缩食,就为了这些应酬,甚至有时还不得不借债。这些畸形的消费行为,正在无情地吞噬着农村的资源和资金,把农民逼进了贫穷的死胡同。

上述乡村恶俗陋习在部分农村的泛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合谐音。为此,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第23条规定要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之后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规定,例如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06年6月14日下发了《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明确规定要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

二、相关述评

评论一:乡村恶俗陋习泛滥表明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在当前很多农村地区,之所以一些恶俗陋习泛滥成灾,说明了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文化设施等基础建设却相继解体,还有的名存实亡,农村文化活动缺少了载体和有效的组织,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近年来虽然也有“文化下乡”、“文化大集”等活动,但毕竟都是覆盖面小、周期短,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不知不觉地参与麻将文化、介入“地下六合彩”,使“黄、赌、毒”很快从地下走进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乡村恶俗陋习的泛滥成为不可避免。

  评论二:乡村恶俗陋习泛滥加重了农民的额外负担。现在农村的人情、吃喝、送礼等风俗习惯都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婚礼排场的攀比更是如此,动辄十几辆大小轿车、几十桌丰盛的酒席、婚庆公司全程主持等等。可谓是新人风光,场面热闹,但实际上“儿子结婚,老子发昏”,农民因婚礼举债已经很常见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农村残留的旧风俗、旧习惯大有升级加码之势,不光是婚礼,还有老人做寿、丧事、孩子满月、盖房等一系列活动,都要大摆宴席,大宴亲朋。而且更严重的是攀比之风盛行,排场越搞越大,无不把来客的多少、收受礼金的厚薄、开办酒席的规模质量等,作为衡量“面子”的尺度,这些陋习无疑加重了农民的额外经济负担,许多农民都有“礼金猛于虎”的恐惧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当下农村愈演愈烈的大操大办之风,正是落后生活方式的表现,必须加以革除。

  评论三:建设新农村要树立新风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新农村建设不仅是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等硬件的建设,而且也要求农村文化和社会风气得到较好的提升。这就要求在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中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要与时俱进地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导致了很多农村地区恶俗陋习泛滥,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这种状况如不加以改观,也将会阻碍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政策献言

1、转变忽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观念。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发展道路,必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民精神面貌和农村社会风气状况,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工作中一项关乎全局的基础性重要工作。但是由于一些农村基层领导只重视经济发展等硬件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农村不良风俗习惯的蔓延。所以,要从根本上杜绝农村恶俗陋习泛滥的现象,就一定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使农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推进。

  2、以“文明村镇”建设为载体破除乡村陋习。近年来,很多农村地区开展了文明村镇建设,不断加强以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并把组织广大农民创建文明农户作为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建设文明村镇活动的开展,一些乡村逐步把各种形式的文明农户创建活动统一到创建“十星级”(致富星、守法星、计生星、养教星、和睦星、科技星、文化星、义务星、卫生星、新风星)文明农户活动上来,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在建设“文明村镇”和“十星文明农户”的过程中,农民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农村科学文明的社会风尚树立起来了,各种陋习也就没有了市场。

  3、加强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改革中的先进带头作用。在目前许多农村地区恶俗陋习泛滥的现象中,基层党员干部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人情、吃喝、随礼风盛行,乡村一些领导干部就起了很坏的带头作用。有些干部家有红白喜事,便暗示手下的人到处撺掇,很多沾亲带故的、想巴结领导的都来随礼,其他的老百姓便纷纷效仿,于是送礼成风。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基层党员干部没有很好地发挥先进性的作用,反而为恶俗陋习的盛行推波助澜。因此,党员干部应该在移风易俗的改革中起先进带头的作用,比如整治农村赌博现象,党员干部就要首先从自身做起,不参与赌博,还要对家人、亲属进行劝阻。只有党员干部发挥其积极示范作用,才能有助于乡村陋习的革除。

4、发挥村级组织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革除农村恶俗陋习,必须发挥村级组织的积极作用。一是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在带领农民致富、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组织村民搞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农村中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共建农村精神文明。二是发挥农村群众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例如组建红白事理事会、妇女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由农民先进分子为骨干,把群众组织起来,为人们抵制陈规陋习撑腰,团结群众反对封建迷信、大办婚丧、聚众赌博等不良风俗,为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提供组织和群众基础。

(供稿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执笔人:苗月霞、肖立辉、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