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恶俗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53:51
刘仰
大众流行文化和传播迅速的媒体,正在一次性地消费着文化的遗产。以语言为例,在大众文化中流行过的词语,很多都无法继续使用。因为,一个原本正常的词语,经常被大众文化玩弄得庸俗不堪,以至于只能将其归入恶俗一类。举几个例子。
一、亮丽的风景。
这个词语最早可能出现于旅游之中,后来,在各种场合 被胡乱使用,从政治到时尚,从儿童到农民,任何有点新意的东西,都可以冠之“亮丽的风景”。这个词语已经成为灵感枯竭、词汇贫乏、江郎才尽的象征。对于我来说,如果在一篇文章或在某人的讲话中,看到或听到这个词语,基本就可以判断,使用它的人肯定是个鹦鹉学舌的家伙,大致不会是个有趣的人。
二、盛宴、大餐。
这个词语最早只是指吃东西,现在经常出现在各种大众文化的宣传口号中,充满浪费和铺张的色彩,与这个时代的浮夸非常吻合,已经成为暴发户的明确象征。由于肥胖等现代病的威胁,铺张地吃喝开始遭遇冷眼,“盛宴、大餐”在吃喝的领域渐渐退出,因此,它很可能早晚也会在其他领域退出。比方电视台宣传说:“节日期间为你准备了丰富的大餐”,经常会让我联想到吃东西吃到吐,看电视看到恶心。
三、打造。
打造有点手工业的意思,但是,现在已经成为奢侈、豪华、昂贵的象征,具有强烈的金钱等级色彩。而且,大量根本不具备手工“打造”本事的家伙也号称自己“打造”了什么东西,使这个原本针对富裕阶层的词语,含有了浓厚的假冒伪劣成分。
四、有志之士。
这是被一个广告彻底摧毁的词语。一个痔疮药的广告,把“有志之士”变成“有痔之士”,囊括全部男士和女士。这个广告在电视媒体上狂轰滥炸之后,一想到这个词语,便会想到那个“栓剂”,感觉很不好。从此,不敢称赞别人是“有志之士”,生怕别人认为我是在骂他。
大众文化是一种流行文化,流行的特点就是从新鲜到厌倦。随着媒体的推波助澜和制造流行,这个过程已经越来越短。每一个流行周期之后,留下的都是满地的尸骸。被流行玩过的东西,基本上就不能再玩了。流行总是这样声势浩大地将某种东西玩到彻底厌倦,然后再找一个新东西来玩玩。这种行为很像砍伐森林,更像成群的蝗虫。
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商品经济疯狂地消耗着资源,流行文化则狂欢般地消耗着文化遗产。消耗完清朝,再消耗唐朝,还有明朝可以消耗,还有秦朝可以消耗。面上的一切消耗完了,还有四书五经可以让流行继续消耗,直到厌倦。《百家讲坛》再这么办下去,估计就是这样一个命运。我用一个自创的词语来形容这个时代——“辽阔的浅薄”,因为浅薄,所以到处尝鲜;因为浅尝辄止,所以容易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