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洲 埋葬多少打工传奇 · 深圳读本 深城 · 2009-11-11 ,南都网,数字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47:15
可能是深圳最挤的城中村、最穷的城中村,也可能是最受外来工欢迎的城中村
白石洲 埋葬多少打工传奇
日期:[2009年11月11日]  版次:[SA37]  版名:[深圳读本 深城]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加载中...条  

    白石洲人自称是深圳“最穷”的村民。

    白石洲没有太多地,却有很多人,有些记忆带不走,有的或可留下来。有时,选择就在左右之间。

    制图/李勇

    ■ 数字白石洲

    白石洲片区(南北)总面积7.4平方公里,包括6个社区,5个自然村,居住总人口12万余人,而在册村民仅1878人。流动人口占据主力,片区内有出租屋2340栋、3.5万套(间)。

    一条被商店和小摊割据得残缺不全、弯曲坑洼的村道,村道两旁的出租楼密密麻麻,这就是白石洲村的全景。

    这个号称深圳人口最密集的城中村,面临推倒重建的大规模改造。白石洲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商贸环境,尽管原居民们认为没有什么传统文化或者习俗值得保留,但许多匆匆过客,却难忘曾在这里挥洒的青春。白石洲改造尚未启动,希望我们的关注与报道,不会是唱给打工文化的一曲挽歌。

    尴尬城不城,村不村

    从地铁白石洲站D出口出来,进入石洲中路,前行数十米转左,突然发现两旁的高楼大厦退去,面前是一条狭长的村道。村道两旁出租楼林立,楼与楼的间隔不过一米。楼道阴暗而潮湿,行人却不绝如缕。

    村道上更是商贾云集,各式商店、小摊、推车不断蚕食街面,将“寸土必争”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每天早上,人潮从村里每一栋楼房中涌出,奔赴各自的前程。晚上他们又像归巢的鸟儿,从四面八方涌回来,在他们或大或小,或舒适或简陋的“窝”里养精蓄锐,以期明天再战。

    这就是白石洲,号称深圳人口最密集的城中村。它的标本意义在于那极强的吸附外来打工者的磁力。有人甚至说,几乎每一个到深圳打工的底层工人,都多多少少会和白石洲发生关系。但在沧海桑田的巨变发生之前,这只是一个安静的小渔村。村后有山,山上多石。石白且巨,故曰“白石洲”。

    须发斑白、操着本地白话的老村民说,白石洲的历史,从200多年前的清朝开始。当时这是一个叫万家洲的小渔村。村民们看不惯清朝官员的做法,双方起了冲突。后来村民被赶走了。于是,五户吴姓的人家从公明石家村来到这里,披荆斩棘,靠着几亩薄田和苍茫的大海为生,慢慢将村子重新建立起来。就这样,吴家人一代代繁衍下来。时光流逝,但白石洲村并没有太大变化。潮起潮落,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平静而缓慢。

    白石洲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中村,因为她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事实上,一般所说的白石洲片区,除了白石洲村,还有上、下白石、新塘和塘头四个自然村。现在白石洲给人的主要印象,除了那高度密集的出租楼,还有一直纠纷不断的强收停车费的负面新闻。而白石洲村的吴村长表示他们也有苦衷。

    事情还要从1959年说起。当年11月,广东省沙河华侨农场成立。白石洲、上白石、下白石、新塘和塘头等沙河五村和现在的华侨城都划归农场名下,村民们一跃成了农场的职工。吴村长说,当时该村被划走的田地就有1000多亩。让村民们没想到的是,农场最终成为历史。经过一系列公司化改造后,白石洲村大多数农场职工下岗了,“回来后发现我们的地都没有了,很多人也没有一技之长,生活都成了问题。”有的村民从农场下岗后再找不到工作,他感觉自己被“卖猪仔”了。

    与此同时,五个自然村陷入“城不城,村不村”的尴尬境地。当深圳的其他城中村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组建股份公司,通过物业出租给村民创造源源财富的时候,白石洲却一直在徘徊。“一直到2006年,白石洲才成立股份公司,但我们没有土地和物业,连经费都要政府拨款,始终是无根之木。”吴村长说,别人都觉得原居民都是地主,都很有钱,但白石洲就是深圳最穷的城中村。

    吴村长说,他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中青年一代的就业。他说村里大多数的中青年人都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收租为生。年轻人很少有读书读得好的,村里只有10个左右本科生,“一大批年轻人没有事情做,股份公司必须自己消化。但公司没有那么多事情,也没有那么多经费,怎么办呢?就只能搞所谓的围合式管理,收停车费嘛。”

    矛盾改造,还是维持现状?

    也正是因为囊中羞涩,白石洲片区的文化设施建设远不及其他城中村。白石洲村的村委没有漂亮的办公室,就在一栋旧楼房的二楼。每天下午都会有不少老村民来喝茶、聊天。村民们穿着朴素,和其他城中村村民一夜暴富后的形象完全不符合。

    吴村长说,他们村甚至还有一些困难户。比如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只有一栋三层高的小楼房。老人和家人住了一层,另外两层出租,但首层因为地势低经常水浸,破旧不堪,租金降到很低,“家里的年轻人也没活干,一家人就靠那点租金,生活能好到哪里去?”

    现在村民们更关注的不是城中村改造,而是向沙河集团争取利益的问题。吴村长说,他们村有不少土地掌握在沙河集团手中,希望白石洲股份公司可以要回一些物业,有了钱再来谈发展。

    “改造,还远着呢。没那么容易谈得拢。”这是多数村民和吴村长的看法。吴村长甚至认为,90%的村民不会赞成现在的改造模式,“除非由政府牵头,我们村自己来改造,开发商不要介入。”

    但也有村民认为村长的想法太过天真,“改造是大势所趋,对白石洲的长远发展也有好处。”拥有数栋房产的村民吴先生说,只要赔偿合理,他赞成改造。但他也认为,白石洲地 处 深 圳 版 图 的 中心 ,在 改 造 中 利益各方的博弈将异常激烈,开发商要 拿 下 这 个 骨 头并不容易。

    双面现实与网络喧嚣与热闹

    “租”,是白石洲村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这里的店面、房间、楼顶都可以租,甚至连店面外的空地也可以租———小摊贩向店老板每月支付300-500元不等的租金。白石洲村唯一的一条“主干道”,被各方商贾切割得伤痕累累。

    “这相当于深圳的深南大道了,呵呵,但几百米的距离,开车至少要十几分钟。”村民吴先生聚精会神地开着车。家住村中的他,多年来都开一辆大宇曼迪斯,因为这款车短小,适合走街串巷。最近他换了一部吉普,车根本进不来,便干脆在村口的餐厅租了一个车位,每天走路进来。

    “路上的人从来不让车的。地上摆摊的小贩更是不怕。有时他就看着你的车将他的菜压坏,这样你就必须把整筐的菜买走。”在城中村住了十年有余的谢小姐埋怨道。

    每到下班高峰期,狭长的村道上密密麻麻都是人。有人匆匆赶路回家,有人停下来买菜,因为一毛钱和摊贩吵得不可开交,还有放学回家的学童一边走路一边嬉戏。偶尔一辆汽车开过,如同走钢丝般谨慎。

    白石洲村道两旁的商店、小摊,以卖小吃、水果和日用品最多。小吃更是集聚全国各地口味,比如四川的麻辣烫、江西的瓦罐煨汤、湘赣特色快餐,还有山西的凉皮、山东的煎饼、湖南的糯米粑。就是日用品和休闲场所也颇具特色,比如豫鄂鞋店、湖北理发店等。音乐休闲吧叫“避风塘”,地上的书摊摆着印刷粗糙的都市言情小书,或者高官八卦新闻,军事秘籍,再就是《打工族》、《家庭医生》、《知音》等杂志。

    “老实说,我倒挺喜欢这么热闹的场面,觉得有人气。虽然确实有点乱。”在城中村住了两年的刘小姐说。

    打开搜索网站,输入“城中村白石洲”,回忆性文字和打工文学作品如潮水般涌来。那些已经离深圳而去或者仍在深圳打拼的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白石洲的厌恶、喜爱、感激乃至怀念之情。网络上的白石洲,其热闹程度不亚于现实人流汹涌的村道。白石洲论坛上出现最多的是各种各样求租、求职的帖子。也有人发帖询问煤气价格,有人转让旧电器,有人求宽带共享,有些请教白石洲哪家超市最便宜,有人要征友,有人感情出现问题需要高人指点,有人召集“洲友”周末去唱K,还有人发帖问大家“失业多长时间了?”

    有一个“晒白石洲的白领生活”的帖子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从事物流的H R留下脚印,自称月入6000元仍是“穷人”;有月入2500元的文员自称“底层穷人”;也有在华强北上班的网络销售经理;有程序员、销售员,也有从事贸易的商人。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说自己很穷。

    未来有钱与没钱,转身或留下

    城中村,如同城市水泥森林滴下的一滴滴松脂,接纳了远来的陌生人,缓冲了外来的冲击,让他们有时间噬舔自己的伤口或者攒足劲头进行奋斗。多年来,白石洲已经形成了浓郁的打工文化,一个虽不算完美但又合理存在的城中村生态已经建立起来。但随着城中村的改造,这个生态将被击破。

    在白石洲村委的楼下,有一个“电话超市”,8个电话亭并排立着,标价是1.5角每分钟,国内任打。受雇在此看管的中年妇女张英(化名)很健谈。张英自称湛江人,去年来到深圳和老公一起住。她老公给一位住在香港的房东收租,每个月工资1000元,还可以免费住一房一厅。而她帮人看电话亭,一个月工资900元。她的儿子在深圳一网吧当主管,女儿还在广州读大三。

    村里曾经盛极一时的电话亭现在生意不好。张英说,以前每天营业额大约有200元。金融海啸之后,村里的人少了一些,又因为手机的普及,收费降低,光顾电话亭的人并不多。张英现在每天下午4时到晚上12时上班,营业额一般只有七八十到一百二三十元。房租也受到打击,她老公帮忙收租的楼房,以前900元的租金降到了850元。一栋楼现在每个月大约可收两万多元。“你看房东赚钱多么容易啊。但我们打工的收入少,开销却大。我们每天的开销就要几十元,真不容易。”张英抱怨着说。

    听说白石洲要拆了,张英有些紧张,一直追问着几时拆。对于张英,白石洲是安身立命的地方。

    相对而言,租住在白石洲的老李更为悲观。从1997年到现在,老李已经在深圳打拼了12年,“现在生意不行了,每天都在亏本。”老李在锦绣中华租了一个门店,卖工业品。他说最开始几年生意还好,现在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甲流之后急转直下,连续亏损,“我们的生意主要靠外客,没有来旅游的外客,产品只能贱卖。”

    老李有两个小孩。大的女儿已经出来打工了,小儿子还在读四年级。儿子是在深圳生的。按照当时的物价标准,在老家河北交了一万元左右的罚款。采访的大半部分,老李都在抱怨。抱怨深圳物价太贵,压力太大,没有钱寸步难行。“不像在老家,至少有饭吃有房子住,左邻右舍的也都很熟悉,叶落归根嘛。”老李说,他打算儿子小学毕业就带他回老家去。

    不善言辞的老李说他在深圳几乎没有朋友,“我们这种人,能有什么朋友呢?”不过他认识住在隔壁的一个卖麻辣烫的,“他也很辛苦,但现在生意不错,赚得多。”老李还认识楼上的一名护士,“她人很好,我们小孩有什么小病,也是她看的,再介绍我们吃哪种药。”

    和老李租住同一个地方的谢小姐,在深圳也呆了十多年了。现在怀了小孩,正积极准备着买房搬家。她说房东对他们很好,她都成了房东小孩的干妈了,“在这里住久了,还是挺有感情的。但人往高处走吧,有能力还是想有自己的房子。”

    老李沉吟良久,说:“要是有钱的话,住在深圳还是很好的。”

    ■ 青春印记

    这个季节雨水很多,住在深巷里的男人,心是潮湿的。

    马路上总有坑,渴望的心抖落一地,你看吧!总该有它发芽的时候。

    每天,巷口总有那么多的人,个个面无表情。

    只有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在额头上贴着出卖自己的标签,

    从巷头走到巷尾,从巷东走到巷西。

    卖菜的那家倒闭了。

    鱼腥还未散尽,发廊屋的姐妹们就已经开张。

    ……

    每当深夜,街灯拉长了我疲惫的身影,弯弯曲曲,一个人,便沿着他们留在地上层层爬满的脚印,寻找着深巷最末处的家门。

    ——— 摘自网友“单眼皮”《我住的那条深巷》(深圳白石洲)

    ■ 专家视线

    白石洲改造能否建外来工廉租房?

    民间摄影师 白小刺

    为了拍摄城中村专题,在白石洲呆了一段时间。白石洲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她和附近高档社区的距离和关系。从地理上讲,两者如此接近,但因为贫富悬殊,又几乎是隔绝的。白石洲载客的电动自行车也非常多,这也是特色之一。

    白石洲几乎没有传统文化的影子,这里只有一栋栋的出租楼和大量的外来劳务工,连社区公园、广场都没有。所以整个片区的推倒重建对传统的冲击也没有。

    但白石洲在改造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广大外来工的利益,不要全部建成高档的小区,也要有低廉的住房作为外来工的栖身之所。此外,和廉价住房配套的市场、交通也要完善,甚至连白石洲最常见的载客电动自行车也可以在规范管理下,进行保留。

    ●抢救焦点

    作为无数打工者的栖身之所,白石洲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商贸环境及打工文化,如果这些在改造中消失殆尽,将伤害多少人的宝贵记忆与情感?

    快来点击奥一网“抢救城中村记忆专题 ”sznews.oeeee.com/chengzhongcun

    ■ 明日预告

    老一辈守着出租屋过日子,年轻人却不甘寂寞纷纷“ 出走”,800年古村落改造呼唤新生代回归。明天《抢救城中村大型公益项目⑦》走进上梅林。

白石洲 埋葬多少打工传奇 · 深圳读本 深城 · 2009-11-11 ,南都网,数字报,... BB长痱子 花椒水洗澡 · 东莞读本 生活黄页 · 2009-06-22 ,南都网,数字报... 建信息公开平台 以压力推动改革 · 深圳读本 深评 · 2009-05-07 ,南都网,数... 河北经济日报·数字报 对话郑永年:为什么要学新加坡 · 城事 · 2008-11-03 ,南都网,数字报,电子报... “你们高校爱铺张浪费” · 重点 · 2009-03-10 ,南都网,数字报,电子报,南方... 砸锅卖铁也不打折扣·重庆晨报数字报 泉州晚报数字报·泉州网 中国孩子的世界杯·时代信报数字报 [个论]汪永晨专栏:大旱之时想江河 · 个论 · 2009-02-10 ,南都网,数字报,... 为“两高”唱赞歌被指“托儿” · 重点 · 2009-03-13 ,南都网,数字报,电子报... 公民网上公布财产 为公仆做榜样 · 网眼 · 2009-03-16 ,南都网,数字报,电子... 央视女编导被骗财骗色 · 国内 · 2009-05-24 ,南都网,数字报,电子报,南方都... 谁阻断它归家路 谁让它寂寞消失 · 佛山读本 封面 · 2008-09-11 ,南都网,数... 海口晚报数字报·海口晚报网 大特务徐远举的后半生·周末报数字报刊 大特务徐远举的后半生·周末报数字报刊 社康中心未来或不再院办院管·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灾难电影启示录·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硬性摊派不是慈善·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广州旧城改造要保护老地名·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政治体制改革:未来特区新使命·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暴力强拆将追究刑责·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