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明月夜 各色月饼细细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09:54

中秋将至,人们免不了要尝块月饼应应景。目前市场上月饼花样繁多,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说来说去总离不了苏式、广式、京式、滇式四种;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地方月饼,虽然特色鲜明,但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目前市场上最盛行的莫过于广式月饼,它味美香醇,百食不厌,很受大众的喜爱。
其实月饼的历史可追溯到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是为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了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于是出现了以芝麻、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到了唐代,民间开始出现专门从事胡饼制作的饼师和卖胡饼的店铺。据说一年中秋,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太宗嫌“胡饼”不雅,贵妃举头望月,“月饼”二字脱口而出。从此“月饼”取代“胡饼”的名称在民间流传开来。
后来历经宋、元、明三个朝代的发展后,到了清代,月饼品种繁多,制作工艺也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咏月饼诗》,写道“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把月饼的制作过程,做了详细的描述,说明了当时月饼制作工艺的精湛。

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又名广东月饼,盛行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并远传至东南亚及欧美各国的华侨聚居的。广式月饼因主产于广东而得名,早在清末民初已享誉国内外市场。 广式月饼的主要特色是:选料上乘、精工细作、饼面上的图案花纹玲珑浮凸,式样新颖,皮薄馅丰、滋润柔软,有光亮里,色这金黄,口味有咸有甜,可茶可酒,味美香醇,百食不厌。
广式月饼的外皮和西点类似,以内馅讲究著名;其配料也有讲究,皮薄馅多,美味可口,花色繁多,不易破碎,便地携带,也易于保藏,因此在国内和国际的食品市场上深受欢迎。
其特点是皮薄、馅大,通常皮馅比为2:8,含油量高于其他品种月饼。馅心以莲蓉、椰蓉、蛋黄、水果和各种肉馅为主,甜咸适度,表面光泽突出,口感松软、细滑,代表品种是白莲蓉月饼。它的品名,一般是以饼馅的主要成分而定,如五仁、金腿、莲蓉、豆沙、豆蓉、枣泥、椰蓉、冬蓉等。它的原料极为广泛,如蛋黄、皮蛋、香肠、叉烧、鸡丝、烧鸭、冬菇、奶粉等。都可作为原料,并配制成众多的花色品种。

京式月饼
京式月饼最大的特色是宫廷风格,做工考究,制作程序之复杂居中国四大月饼体系之首。仅以选料来说,老北京京式月饼的选料程序相当繁复,以月饼所用枣料为例,必须选用指定月份的密云小枣,其核小、肉甜、汁蜜,然后经筛选挑出规格一致的小枣,再经去核,去皮,去渣,粗制、精制、定级、分选等工序方可使用。
京味月饼的另一风格是满蒙族风格。因为京味月饼起源于中国北方,虽然长久以来,吸收许多南方月饼的特点和工艺,但其满蒙族风格仍然相当明显。譬如,奶味重,奶香浓郁,这是因为满蒙族人民都被喻为“马背上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用奶和蜜进行保鲜的习惯,也形成了奶味浓郁的饮食风格。
从八十年代后,京式月饼从民众的视野中消失。八十年代前中国的生活水平低下,京式月饼不得不降低工艺和材料要求来满足时常需求,但随后民众对月饼的要求增加,广式月饼因此抢占市场,而京式月饼并没有及时地就月饼的质量与口感进行改良,所占的市场分额越来越少。


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起源于上海、江浙及周边地区,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末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朝诗人苏轼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说的就是苏式月饼。苏式月饼的特点是“酥”,它的馅被压得紧紧的,用牙轻轻一嗑便酥散了,馅料有五仁、豆沙等,甜度高于其它类月饼。
苏式月饼用小麦粉、饴糖、食用植物油或猪油、水等制皮,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或猪油制酥,经制酥皮、包馅、成型、焙烤工艺加工而成。苏式月饼的酥皮与其它派系月饼区别最大,是一层一层手工做出来的,这正符合民众在中秋节那天怀旧、思乡的情绪。因此,无论苏式月饼如何改良,其油酥皮部分是不会改动的。
苏式月饼的最大特点就是油酥皮,里面包含果仁、糖分等,甜也是最大的特点之一,因此八十年代后,广式月饼开始涌入苏州,由于其口味清淡、品种繁多,逐渐赢得市场。到九十年代初,苏式月饼因为重油重糖的口味,失去市场宠爱。前不久,百年老字号经过品牌整合后,开始将苏式月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材料提交给了政府。同时,苏式月饼也开始“改良”,并逐渐抢占市场。
 

滇式月饼
滇式月饼又称云腿月饼,是用云南特产的宣威火腿,加上蜂蜜、猪油、白糖等为馅心,用昆明呈贡的紫麦面粉为皮料烘烤而成。其表面呈金黄色或棕红色,外有一层硬壳,油润艳丽,千层酥皮裹着馅心。这种月饼既有香味扑鼻的火腿,又有甜中带咸的诱人蜜汁,入口舒适,食而不腻。
滇式月饼历史悠久,相传明末清初,退据昆明的南明小朝廷的永历皇帝终日忧愁,不思茶饭。一位御膳厨师急中生智,别出心裁地选用云南的火腿精肉切成碎丁,混以蜂蜜、精糖包馅,蒸制点心奉上,称之为“云腿包子”。后来,这种包子的做法传入民间,并逐渐由蒸制改为烘烤,由包子形状改为圆饼形状。民国初年,“吉庆祥”糕点铺主人陈惠泉在火腿红饼的基础上,烤制出硬壳火腿月饼,从此成为云南的特产。
五仁月饼虽属广式月饼,却以云南产的出名。1939年五仁月饼随着昆明冠生园的建立传入云南。昆明冠生园生产的五仁月饼,在传统的广式五仁月饼配方上进行了改进,使产品既保留了广式月饼的原有风格,又带有云南地方风味。因馅中有杏仁、桃仁、花生仁、麻仁和瓜子仁而得名。它具有配料考究、皮薄馅多、味美可口、不易破碎、便于携带等特点。
除了这四种月饼外,还有潮州的“潮式月饼”、宁波的“宁式月饼”、上海的“沪式月饼”等。而且,随着商品的流通,各地的月饼也不断的吸收其他地方月饼的精髓并融,尤其是广式月饼的“极限扩张”,使得不少传统的老式月饼逐渐消失,或者被迫改进,各自的特点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鲜明了,京式月饼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不过,毕竟中秋是中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而月饼也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如今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都已经开始制造自己的月饼,如果中国人都不吃月饼,那这一节日似乎欠缺了点什么,而且可能也会像端午节那样引出国际“版权”纠纷。所以,中秋节怎么也得吃一个月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