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论著:学校德育工作要注重方法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50:2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对他们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性工程。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对他们的道德教育要注意针对性、特殊性和实效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三个统一
1、“虚”与“实”结合,坚持大道理与小道理的统一。学校德育工作要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含糊的。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对学生讲大道理存在一种虚实脱节的现象。例如不切实际地上下一般粗往下灌,说教味太浓等,导致大道理成了空谈、生硬、僵化的教条,使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排拒心理。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虚功实做,把大道理讲实。
2、“高”与“低”结合,坚持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必须坚持高格调,强调前瞻性。任何道德观念的产生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因此,必须着眼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确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原则和方法,解决好“高”与“低”的矛盾,在实践过程中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前瞻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3、“同”与“异”结合,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过去,我国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产生了相对单一的思想文化结构,受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过于求“同”,导致在内容上“一个调”,要求上“一个样”,方法上“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造成了令学生生厌的局面。随着国门打开,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国外各种文化蜂拥而至,学校德育工作无所适从,又出现了忽视“同”而放任“异”的错误倾向。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处理好“同”与“异”的关系,必须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不断丰富德育工作的内容,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势而异,因事而异,形成德育工作的多格局、多模式,从而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
二、实现三个转变
1、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了解社会的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步由静态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向动态的、开放的思维方式转变,他们的眼界更宽、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情况也更加复杂。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强调针对性,实现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多角度、多侧面地开展工作。学校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增强学生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报国意识;以理想前途教育为主导,激发学生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热情;以道德教育为主体,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形成小步伐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良好态势。
2、由单向灌输型向交流型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过去的“我讲你听”的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学校德育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灌输的原理,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讲真话不讲假话,讲实话不讲空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和校园文学社等方式,丰富学生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3、由单向说教向多种形式传播转变。“一支笔、一张嘴、一个本子念到底”的德育工作方式已经过时。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除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外,还可以根据学校所处的人文环境,与厂矿企业挂钩,建立劳动实习教育基地;与贫困山区学校“联姻”,建立农村磨炼教育基地;与军校挂钩,建立军训和国防教育基地;与警校挂钩,建立校外法制教育基地;与革命纪念馆挂钩,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同时,要注意利用哲学、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知识,充实德育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新方法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按照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规律,坚持科学的方法论,把德育工作做好、做扎实,使其更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