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慈善义演成为中国白领的“新消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18:15
几天前,我参加了朋友发起的慈善派对。和大多数人心目中“慈善=向捐款箱里捐钱”,或者时尚杂志上宣扬的“慈善=魅力四射的慈善晚宴或拍卖会”的概念不同,这场派对看起来更像一场自娱自乐的周末聚会:参加者大多是服务于外企的精英人士,作为派对余兴活动,既有书法老师表演书法特技,也有被捐助的孩子现场大跳拉丁舞,每个人脸上的表情看起来都很愉快。
两年前,当这位朋友打算以慈善义工的身份去做些什么的时候,她发现,撇开优越的中产阶级身份,自己能做的很有限:为福利院做护理义工?平时连厨房都很少进,怎么可能比护工更专业?与需要帮助的老人或者孩子互动聊天?可自己也没受过相关的心理学专业训练,未必能真正安抚对方的心理需求。
在斟酌一番之后,慈善的主题被定为“情感交流”:唱歌,或者跳舞,这总该人人都会一点儿吧。就算歌声与舞技达不到专业水准,至少也能为一些生活寂寞的老人和孩子带来热闹的气氛。
她的决定很成功。和她一起参与到这项慈善活动的同伴,从最开始的十几二十个人,两年中扩展到将近两百人。和她一样,这些自愿承担义工工作的中产阶级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有一份体面而辛苦的工作,平日也要承受诸如加班、协调人际关系和升职晋升带来的烦恼和压力。他们中的有些人把参加这样的活动当作认识新朋友,拓展人际关系的新渠道,还有人则发现这是释放压力的新办法。
随着义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开始有各行业的老师义务为大家做慈善职业培训——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何项目,从京剧、拉丁舞,到书法,然后再为那些需要你的孤寡老人和孤儿进行表演,带来一些欢乐。
这与其说是一场慈善义演,不如说是成人世界里的课余俱乐部:可以暂时忘却公司令人头痛的商业计划书和老板瞬息万变的要求,做一些和平常按部就班的生活不太一样的事情,并且充分地体验一种“被需要”的成就感。
另一些人,没有借助任何慈善团体的名义,也在做着类似的事。一对新婚夫妇朋友,婚后去资助了一位贫困孩子的义务教育。在被问到为什么会做出这样决定的时候,他们说,没想太多关于慈善的意义,只是想要两个人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情,也算是见证爱情的另一种方式。毕竟,要真正养育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对目前的他们来说,时间和精力还不允许。
对于这样的慈善体验者来说,慈善成为丰富生活的新消遣。他们在让人受益的时候,自己也享受到快乐与欣慰,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收获,比被他们帮助的人收获更多。(作者:露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