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中国人抽雪茄?无关享受,只是做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14:49
上海最著名的外滩18号BAR ROUGE酒吧最为常见的情景是:很多男人一边拿着一杯单麦芽威士忌,一边大口抽着粗大的雪茄,女孩子们穿着时髦的露背晚装在法国DJ的带领下,一边狂舞一边痛饮香槟。
在这家一个月可以卖出3000瓶法国酩悦香槟的外滩酒吧,雪茄是除了香槟威士忌之外最受欢迎的产品。和常见的情景不同,更多的人愿意在夜生活的娱乐场所抽雪茄,就好像中国人不愿意一个人自己在家喝酒一样。所有这样多少带有一些炫耀性的消费,开一瓶乒乓作响的香槟,点一支粗大的邱吉尔型的雪茄,都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大陆的夜生活中表露无遗。
听过那个著名的比喻之后,更多的人更愿意在夜总会或者酒吧等公共场合里面抽雪茄了。这比喻将香烟、雪茄和烟斗,分别比作嫖妓、情人和老婆三种不同的男性伴侣。实际上某些程度上男人抽烟,不论是香烟、雪茄还是烟斗,都是一种很强烈的性暗示。
由于可以随便请人抽香烟,所以将香烟比喻为嫖妓;因为很少有人在自己的家里抽雪茄,并且也不喜欢主动将自己的雪茄与其他人分享,所以将雪茄比喻为情人。
最有意思的是烟斗,由于抽烟斗需要很多清理工具,以及一段相对来说较长的安静时间,所以很形象的比喻为老婆。如果看到一个人坐在酒吧里面抽烟斗,那么他应该经常会带着老婆一起来酒吧,但是我更愿意相信他也许就是把酒吧当作自己家的一个酒吧业主。
曾经和雪茄的经销商探讨过在中国什么场合抽雪茄比较合适的问题。一般来说,在禁烟政策很严厉的欧美国家,抽烟人的地位和乞丐差不多,倒不是说他们没有经济能力,而是很少被允许在有屋顶的房间里面抽烟,在众多大厦的底层,一众烟民忧郁地站在垃圾筒旁边吞云吐雾,一幅穿西装打领带的现代乞丐模样。
而在中国,尽管很多写字楼都已经安装了中央空调,但是电梯间后面的安全通道,或者茶水房已成为默认的吸烟室是个不争的事实。曾经有一家报馆的老板喜欢抽雪茄,由于整个大楼禁烟,只有老板一人熟视无睹。所以每当员工闻到浓浓的雪茄味道的时候,就知道老板今天回来了。后来有人看了《大狗》一书,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老板统驭优势的自然流露。
几乎所有的时尚杂志都在谈论着雪茄,就好像中国的媒体谈起互联网总是愿意谈论咖啡一样,奢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雪茄究竟在中国大陆这个新兴市场有多少的爱好者不得而知。
但是在中国最时尚的城市上海所看到的情景,就是在最繁华的南京路上,国营的烟草专卖店也摆着著名的古巴雪茄,只是由于保管不当,几根雪茄已经干得如同隔壁中药店的东北老参一样,惨不忍睹。
但是在同样人头攒动的淮海路上,著名的大卫杜夫雪茄专卖店也是门可罗雀。尽管在中国买一根上好的古巴雪茄需要大约人民币200元左右,但是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在海关的免税店或者国外带一些雪茄回来。
上海一家很多雪茄客愿意光临的雪茄私人专卖店里挤满了愿意比市价低一半的价格购买雪茄的爱好者。但是还有另外一批爱好者,非限量版的雪茄不买,他们的购物渠道则是享受送货上门的优待。这种私下交易的好处就是价格的优惠以及优质的保养。
但是最近的一则消息则说明在中国开一家专门的雪茄店,市场并不认可。在上海最时尚的地标新天地开设的一家雪茄酒吧,近日挂出了因“内部装修”而停业的招牌,据说这个装修将是漫漫无止境的。
几个经常去那里抽雪茄的朋友告诉我,中国似乎并不存在这样的一个市场空间。雪茄酒吧的老板——几位雪茄爱好者的初衷是,在昂贵的甲级写字楼附近,和纽约、伦敦、香港的金融中心一样,一家给交易员或者投行的玩家们提供一个翘脚抽雪茄喝威士忌的地方,应该会有不错的生意,类似华尔街附近众多的咖啡馆、或者香港中环交易广场楼下的雪茄店,每到交易结束的下午,都会挤满拼搏一天的金融家们。
但是这家位于新天地写字楼的酒吧,却并没有这么好运。楼上就是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500强的大公司将整层的写字楼租下,每天四美元一平米的地租令几位雪茄爱好者们看到了勃勃生机。
但是一年之后他们失望了,尽管也会经常有明星带着私人助理跑到楼上的时尚杂志社去谈合同,但是楼上更多的本地员工都是自己带着准备好的饭盒来上班,很少会在下午下班以后来顺便坐坐,抽一根古巴雪茄喝一杯苏格兰威士忌。
这家酒吧有全上海最齐全的威士忌,这里珍藏的苏格兰单麦芽威士忌曾经造成台湾来上海公干的商人,如同遇见了知音。可是更多的楼上的职员,包括外籍职员,最多也只是在HAPPY HOUR的时候来这里叫上一打啤酒,一阵猛灌之后继续上楼加班。在这里买成瓶的烈酒的客人要比在BAR ROUGE的少太多了。
一个人安静地享受这种美好生活的情景,在中国远不如一群人一起享受来的多。前者和后者,与享受无关,与做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