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问题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02:33
中小企业问题实际是全局问题
作者:王新奎 发布时间:2008-09-04 08:4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从产业关联角度看,中小企业的问题,实际是全局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要重新焕发他们创业时的那种企业家精神,大胆地不失时机地去革新经营模式。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难题。从长期看,面上还是要靠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其他的,大概现在可以尝试三条途径:私募股权基金、中小板上市、中小企业联合债券。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大概从2006年年底就开始了。浙江、广东原来的增长率包括户数、出口、增加值每年都有20%、30%,去年跌到了10%左右,今年前两个季度又迅速下降。最有代表性的是出口。广东中小企业的出口2006年、2007年的增长超过30%,今年一季度跌到了9%左右,二季度跌到了3%左右。扣掉人民币升值的部分,实际已是负增长。
最初,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在政策上面做了一些调整。比如说出口退税率下调,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促使一批企业转型。我把它比作换衣服。政策都实施了,新的衣服还没有穿上去,突然空调出问题了。因为经济有从过快向过热转变的危险,中央就不得不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就等于把空调关掉了。于是就出现普遍反映的融资难。万没想到,今年上半年开始西伯利亚又来了一股强冷空气,美国次贷危机一波波向外蔓延,全球原油价格、原材料价格飞涨,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边缘。起先汇率上升时,特别是出口退税率下调时,许多企业还说可以克服,到银根紧缩时,大家说可以坚持,但到了全球经济变化一来,大家都受不了了。
中小企业大概占了我国整个经济总量的一半,占了每年新增就业的85%和存量就业的75%。全国现在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约2000万,85%就意味着有1700万是通过中小企业这个途径来解决就业的。中小企业群体出了大问题,首先冲击的是就业,并且会因为产生激烈的社会矛盾而影响社会稳定。
更严重的是,问题不会局限在中小企业里,它是一条产业链,很快会影响大企业。我们最近调研了上海石化,它的产销量大大下降,什么原因呢?大量使用化工产品的下游产业,比如化纤面料、制鞋,生产停下来了。这个影响还远不止拖累上游企业,还会影响服务业。根据我们的调查,我国主要的集装箱港口,比如浙江、上海,最近一个时期出去的满箱还在增长,但是回来的空箱大大减少,本来应该平衡的,可是因为船运公司在这里揽不到货,就没必要把运过去的空箱再运回来。所以,从产业关联角度看,中小企业的问题,实际是全局的问题。
现在大家都在谈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这其实是个全世界的难题。飞跃集团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集团本身是不错的,资金链也比较正常,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担保。它为另外一个集团担保,那个集团一出事,飞跃的担保就麻烦了,而飞跃的银行担保一出问题,信用等级就大降,银行就给切断资金来源,不贷了。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怎么办呢?两个办法,在证券市场里面专设中小板,我们现在已经做了,再一个是由政府对专业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机构提供补助。
问题是现在投入不够,而去中小板上市,我们不是以公司的盈利状况、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为唯一标准,还设计了一些门槛:是不是高科技企业、是不是有独立知识产权、是不是符合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等等。这一来,最急需资金的那部分企业反而进不去了。好在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出现了很多金融创新,比如在一个行业里,通过行业组织的协调,进行企业间有规则的资金项目拆借,又比如信用互保,也是这样一个行业里面的企业,成立一个信用组合,假如这个组合有十家企业,每家企业拿出10万,就凑成100万,然后拿这100万去银行做担保。通过互相联保,可获得的贷款资金额度就放大了若干倍,再比如目前大家正在探索的跨行业资金拆借,成立地区性的小额贷款公司,这方面的动作,浙江走得相当快,9月30号以前要完成几十家企业的组建。
从长期来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方面,一般来说面上还是要靠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补助。其他的,大概现在有三条途径:第一条是私募股权基金,它既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的长期融资困难,又能够引进一个战略伙伴来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明确战略方向,清晰决策思路。第二个呢就是中小板上市,这当然要等时机了。国家对中小板的支持是坚定不移的。第三是中小企业联合债券,将多个中小企业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信用共同体,联合发行公司债券,以解决长期资金融通问题。
就在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经历生死存亡考验时,也有一些企业生产正常,经营正常,甚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份额还有不断增加的这种趋势。上海市工商联下面有个纺织协会,里面有一大批纺织厂,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不行了,相当困难。当初想了几条路,一个说转出去,但是走不通。后来找到一个世博会特许产品特许经营商的机遇。每家企业拿出300万,成立一家公司,不足部分,全部由会长和副会长来认,一共筹了两亿资金,注册了一家新公司,然后用这家公司出面到世博会去竞标,成功了。这些面料厂、服装厂,一下就活起来了。他们并没有新产品,但是发现了一个新的市场,然后重新组织了一个经营模式。这就是创新。这可能就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出路,也是我们讲的练内功。这个内功其实本来就有的,因为日子太好过了,内功就逐步废掉了。现在日子又难过了,政府以及工商联这样的机构就要鼓励、引导,帮助他们将这种企业家精神重新焕发出来。所以我认为,拯救中小企业,最主要的是要重新焕发他们创业的时候那种企业家精神,大胆地不失时机地去革新经营模式,如果真这样做了,资金会来,人才会来,机会也会来。
现在有些领导跟我讲,有个谜要解开:为什么国家政策很好,怎么企业都说没感觉到?政策的效应逐级递减,这其实还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的问题。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作者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热点面对面”节目中的访谈整理而成。节目9月3日 22:03首播
何德旭教授:中小企业问题更多的是实践问题
www.zjmoney.com  2009年05月17日 19:49:41  浙江理财网
浙江在线·浙江理财网杭州5月17日消息 今天上午,受人瞩目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高层论坛”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隆重开幕。本次高层论坛由浙江银监局、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央财经大学联合主办,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承办。论坛主题为“服务、创新、发展——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何德旭教授作为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代表之一在会上发言。他指出,中小企业问题已经不是理论问题,更多的是实践问题。加强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很重要的内容是结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据这样的问题,他强调几个重要观点。
第一个观点,中小企业真的很重要,这个很重要我觉得大家都说了很多,不用我再说,这里特别要注意李主席谈到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
第二个观点中小企业融资真的很困难,这里有很多的数字,这样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不仅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都构成了比较大的障碍。
第三个观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真的很难解决,前面专兼领导谈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从历史上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长期性难题,趋势上看中小企业难会是我们将来面临的一个永久性难题,也可能我们在很长时间内很难比较完满地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我们的说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难度。
第四个观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寻求系统性解决方案,当然系统性解决方案刚才在很多专家领导当中提到了,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不断改善中小企业中银行的发展环境,内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大金融机构和小金融机构,国有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的对比,我们发现合理化的问题,说具体一点要鼓励更多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这里主要是商业银行,要加快创新步伐,特别要加快创新现代技术的办法,通过结合中小企业业务特点开发更多产品、更多业务、更多市场,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这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小企业要不断优化自身信用。
我想通过我们这几个方面努力,能够达到解决长期困扰我们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问题,一个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负面问题,第三是信息高成本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加上我们的努力,我相信中小企业服务水平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中小企业生存问题研究
无忧会计网 www.51kj.com
时间:2006-7-13 11:05:00   作者:陶振民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01发表评论查看评论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解决国民待遇问题和管理体制问题,提高技术等级和标准化水平,加大研发新技术的投入,多开发适合自身能力的中技术产品,形成品牌优势,依靠技术,开拓市场。
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近些年来却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亏损面增大,破产户增多,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需要加以深入研究。中国中小企业大多为乡镇企业、区街企业和私营企业,约有800万家。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占到60%,销售收入占全国的57%,出口占60%,利税占40%,职工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以上。中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可是,近几年里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却在变慢,效益降低,亏损、破产的增多。在近两年里,全国中小企业数量减少了约200万家,这说明中国中小企业在生存上遇到了问题。在这消失的200万家中小企业里,除极小部分是空壳皮包企业被清理掉外,另有小部分是缘于国家针对一些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技术落后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进行治理整顿,关停并转而被淘汰出局。但是这类被清理掉的企业在整个消失了的200万家企业中,只是一个小数目,大多数企业消失的原因并不是这些。根据我们对调查和收集到的资料的分析,中小企业生存中所遇到的问题有三种:一是环境条件问题;二是竞争力问题;三是行为规范问题。
1.环境条件问题。
首先,是体制性障碍,产权关系不明确,政企不分。中小企业中有不少是乡镇企业和区街企业,其直接上级领导是乡镇政府机关、区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行政权力对中小企业的干涉,在乡镇企业、区街企业中较多。有人说这是市场不成熟的反映。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体制问题及财政问题是其突出问题。由于中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强,国家的财政拨款下到最基层单位乡镇、区街时,连维持正常办公、发工资都有困难。为摆脱困境,这些单位便筹措资金开办企业以补短缺。企业虽然不大,但却能解决这些单位经费短缺的紧迫问题。不久前,我们曾对湖北省19个县(市)的23家乡镇企业进行过调查,除了已改成股份制企业的外,有14家企业的厂长(经理)是由上级机关任命的,绝大多数厂长(经理)由村镇领导兼任。利益关系的驱使,使企业的独立法人资格残缺不全,削弱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此外,这种关系也造成企业对政府部门的依赖。产权不分,责权不明,使企业没了竞争力和进取心。
其次,是资金上的困难。资金缺乏是企业产生生存危机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变数大,投资风险大,资产小,负债能力低,类型多,融资成本和代价高,信用低,还贷没有保障等不利因素已经影响到了银行的借贷。加上实行向国有大企业倾斜的政策,所有资源,包括银行、股市资源向大企业倾斜,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少,筹资能力低,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从企业来看,造成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其他企业的拖欠款,约占63.2%;二是银行贷款困难,约占56.9%;三是自有资金比率低,约占54.2%。其他企业的拖欠,常使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形成三角债,相互连累;银行贷款困难,阻碍了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势头。
第三,中小企业的破产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政府行为的干预。本来,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而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维护地方经济利益的考虑,用行政命令的手法插手企业的经营方针,反而给一些原本还过得去的企业带来了灾难。
2.竞争力问题。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首先来自于技术能力,其次是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中国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问题、技术力量问题,大部分起点较低,生产设备陈旧,有的机器还是20世纪30~40年代制造的。不少企业使用的是其他企业淘汰的设备,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水平,也影响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使它们在市场竞争中一开始就处于下风。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低,还表现为技术人员缺乏、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据我们对湖北省33家规模稍大一点的乡镇企业的调查统计,其中23家企业大学本科毕业的技术人员有88人,另10家没有1人;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的共59人,其余的绝大部分为初中生,比例高达70%以上。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管理手段落后、原始,企业经营者主要靠经验型的经营方式,对市场预测的能力很低,因此,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加上产品质量低,企业的生存能力较低。
妨碍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发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另一个大缺陷就是家族化的管理体制。大量资料表明,家族制管理有利于私营企业的创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这一弊端在企业规模扩大之后表现得非常充分。私营企业要扩大生产就需要技术,需要引进人才,但在人才使用、培养上,私营企业主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怕技术人员跳槽,怕技术流失,更怕自己的投资赚不回来,显得比较保守、功利。这样一来,既留不住人才,也得不到技术。家族制管理现象在私营企业中比较普遍。有资料显示,已婚业主的配偶,有50.5%在企业内做管理工作,有9.8%负责购销工作;企业主已成年的子女,有20.3%在企业内干管理工作,有13.8%负责购销工作。在资产投放上,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有一个调查数据,在调查的对象中,51.8%的企业是独资企业,企业主的投资占了投资总额的82.7%,在其他投资者中,企业主的亲属占了16.8%,形成了家族制企业的产权结构。但是,市场竞争的环境条件却要求家族制企业破除自己筑起的封闭圈子,使家族资本融合社会资本,与家族之外的成员共同分享资产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社会化大生产和协作,也要求改变家族制企业的控制方式和管理方法。
3.行为规范问题。
中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在创业起始阶段,只想着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资本的快速积累,忽视社会责任和企业理念的建树,小造纸厂、小化工厂、小水泥厂、小金矿、小炼油厂、小印染厂、小农药厂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再就是缺少安全意识,生产保护设备简陋甚至没有,如小矿井、小煤窑、小涂料厂、小塑料厂、小制鞋厂、鞭炮厂等。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攫取利润,便假冒名厂、名品的名字,制假贩假,低价倾销,甚至偷税漏税,不讲信誉,不遵守合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质次价高,搞欺诈等不法行为,这些陋习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垮台。也有不少中小企业,经过不懈努力和资本的不断积累,在技术和生产能力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却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在追逐利益中,这些企业投机取巧,仿制别人的产品,打上自己的名字和商标,或制作近似的商标进行销售。随着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以及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打击力度的加大,这些侵权企业没了市场和地方政府的保护伞,靠假冒、仿制起家的明星变成了流星,被淘汰出局。
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中,首要的就是国民待遇问题。由于受不公平政策的影响,导致发生企业生产后援资金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及体制性障碍的出现。就融资来说,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不久前指示各商业银行加大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但是,由于银行系统推行面向大城市,向大型企业倾斜和“抓大放小”的政策,以及银行信贷从安全角度考虑,施行的“贷款第一责任人”、“贷款终身责任制”办法,使得银行信贷员在放贷时非常谨慎,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加上中小企业的经营变数大,一些企业信用不好,使银行贷款成为坏帐,致使银行信贷员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通过银行融资的途径,一时还难以有所改观。目前,许多中小企业采用的融资办法,一是融资租赁,二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积累。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成本比银行的高,融资租赁的利率也比银行的高,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选择这一方式,是因为利用这种方式得到的固定资产要比其他方式的收益要大,这能够抵消融资租赁利率高的短处。由于筹资困难,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只好靠自身的积累解决问题。据浙江私营企业家研究课题组的调查,1999年,浙江私营企业主将80%以上的利润作为再生产投资的,占经营户的22.9%,将50%~79%的利润投入再生产的,占到38.6%,两者户数占到了61.5%。现在的情况已高出这个比例,这都与资金短缺、筹资受限有关。
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在生存中碰到的很多困难都与不公平的管理体制有关。由于政府制订的政策对中小企业带有歧视性色彩,加上中国人头脑中固有的社会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了中小企业,尤其是影响了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在资金、人力资源上的积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不一定非要有国家财政的刻意扶持和政策性倾斜照顾不可,而是要一视同仁地享有国民待遇。
中小企业的总体形象是规模小,装备差,劳动力素质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目前无力与发达国家同行竞争,甚至无力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同行竞争。最近一个很突出的例子:联合国采购团决定于2002年10月在上海举办一个采购博览会,采购产品达1万多种,博览会将1 000个摊位中的1/2分配给了中国中小企业,因为联合国采购有两个原则:发展中国家优先,中小企业优先。而到8月底时,被中国中小企业订下的摊位还不到1/3。其原因是有许多企业无法达到联合国采购的最基本条件:企业注册3年以上,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中国,“3年”则是中小企业倒闭的高峰期,新开业的中小企业经过3~5年的市场竞争,有一半要倒闭。对于国际质量体系认证,95%的中国中小企业没有开展这项工作的意识,对这一既要花大钱,又要费时间耗精力的质量、环境等国际认证工作,不感兴趣。企业主要是靠走低成本扩张这条路子维持生计的,其产品都是些低附加值、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企业一旦遭遇市场对产品提出新的技术标准,便会因无能力应对技术要求而导致败退。
技术是企业生存之本,拥有独特技术将使企业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创制名牌产品,以品牌优势持续企业的发展。中国中小企业不能再恪守低价格、低性能、低技术、低水平的经营之道,必须注意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扩大技术创新的投入量,不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应对技术和产品生命的周期性。以中国中小企业现有的力量来说,追求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是不太现实的,为扩大市场份额,减少低价值磨擦,中小企业要降低低技术产品的比例,提高中技术产品的比重。对中小企业来说,发展中技术产品,更适合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更有发展的余地。像日本的金属冲压行业、瑞士的钟表行业、德国的液压件行业等,就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规模不大,但技术一流;武汉的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只有几个人,资金靠借的10万元,在10年后的今天,年产值已近3亿元,企业靠的是自己研发的新技术产品,而且保持其产品技术在国内至少领先1年。新技术就是竞争力,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缩小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差距。依托新技术,依靠信息资源,减少开发费用,缩短开发时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将增强。中小企业受规模、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不一定非要生产制造完整的整机产品,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联合几家企业联合生产,形成虚拟企业,生产这种产品时和这几家企业组合,生产另一种产品时和那几家企业组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及地理位置,参与大企业的配套生产,把自己看作大企业产品生产线上的下道工序的加工点,这种依托大企业开展协作生产的方式,也是借助大企业的力量赢取市场份额和效益,赢得知名度的一种生存策略。中小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力量集中到一点,生产一种产品,甚至是一种配件。专业化的生产形式,也能够形成生产特色优势,如单一生产螺钉、螺帽、螺栓、插销等小零件、小配件,产品型号多,用量大,也不需要尖端技术,但却容易形成专业化、自动化生产的规模,并且容易形成提高产品精度的优势,进而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生产竞争优势,这在福建晋江县、浙江温州中小企业中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例子。
在形成企业竞争力诸要素中,文化素质是构成中小企业生产力水平、科技含量的变量之一。文化要素是衡量中小企业竞争力大小及价值意义的重要指数。从总体来看,中国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低于大企业的企业家和管理人员,高技术企业的企业家的文化程度明显高于一般企业的企业家,城市中小企业家的文化程度高于乡镇企业家的文化程度,新开办的中小企业企业家的文化程度要高于20世纪80年代开办企业的企业家,尤其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由海外归来的高学历留学生加入到中小企业家的行业,大大改变了中小企业家,尤其是私营企业家的文化形象。在以卖方市场为主的时期,产品有销路,市场对企业家的文化程度似乎相当宽容,只要下力气干,就会有好的收益。而到了以买方市场为主的时期,市场开始对商品进行选择、淘汰,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便会自动对企业家的文化程度加以选择。我们可以通过企业家的文化程度判断该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经营档次。对于私营企业,企业产权拥有者可以是低文化程度者,但其主要的生产决策者则应是高文化程度的专业人员;对于家族制企业来说,经营决策层中应掺入非家族成员的高级技术人员,避免因决策者的主观、封闭、狭隘而导致经营策划的失败。
随着中国市场融入国际市场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活动越来越多,国际市场的规则和标准要求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甚至影响到中国企业的存活。因此,中国中小企业必须研究国际市场动态,适应国际市场规则,遵守国际市场标准化要求,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产品,打破国外的非关税壁垒,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对这些新要求,中小企业并不是难以做到,例如浙江宁波兴达打火机制造有限公司应对欧美各国针对我国的打火机出口规定出口价格在2欧元以下的廉价打火机必须要有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保险装置的CR法案,与福建厦门钜同源进出口有限公司联手研发出带CR装置的电子打火机和砂轮机,并将在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取得专利证书,这就是一个利用新技术打破贸易壁垒、发展自己的好例子。中小企业的单体实力有限,可以与其他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手开发新技术,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冲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这是中小企业通过技术更新换代,改造产品结构,获取自身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此外,增加专利意识、商标意识、法律意识、社会意识、生态意识、环境意识,也是中小企业脱胎换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
近一个时期,中国中小企业关闭户增多,效益下滑的情况出现,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在中国企业转制时期,在中国工业技术等级转换时期,很多中小企业的关闭、退出市场,是正常的,这种现象应该说是中国企业遇到了季节性换装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工业技术的更新,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一边是不少中小企业在关闭,另一边是许多新型的中小企业不断诞生。在上海,中小企业数量不仅没降,反而在上升。1993年底,上海私营企业不到4000家,到2002年7月时,私营企业已超过20万家。由于一大批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加盟,以及由各地流入的知识型经营者,上海私营企业主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批私营企业进入了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行列,企业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体制的企业,年增幅已达60%以上。
知识、技术,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已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型途径,市场国际化意识、经济民主化意识以及信息化意识已经在中国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治业思想中体现了出来,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观念更新”的新举措把企业做大做强,这是很大一批中小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的关键因素。适应市场,尊重市场,利用市场,开发市场,这是中国中小企业解决“缺乏市场竞争力,品牌效应差,信贷融资难,诚信度低”中小企业病的理性原则,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就在这里。
参考文献:
[1]张厚义,等.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J.卡布尔.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
[3]王群.中小企业如何备战WTO[J].经济月刊,2001,(12).
[4]王爱国,等.关于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思考[J].山东经济,2002,(4).
[5]吴炳康.论培育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理念[J].中国金融,2001,(11).
[6]浙江民营企业家研究课题组.浙江民营企业家问题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1,(5).
作者:陶振民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01
摘要:当前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并以市场为导向,
摘要:当前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并以市场为导向,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地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总之,适者生存,中小企业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持续增长的良性发展时期。从产业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推动这一经济增长的主角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大企业,而是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据统计,截止2002年,我国共有中小企业约2930万个,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全部企业总量的60%、60%和40%;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近50%,出口总额的60%也是有中小企业提供的。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日渐暴露出各种问题:创新资金不足、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科技人员严重不足、政策环境不优越等,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因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一、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上个世纪以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和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产业非凡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产业不断发生变革,新产品层出不穷,高科技产品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各个国家都在加紧确定和调整发展战略,其重点就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指标的核心竞争力。面对这种新的全球经济形势,我国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等必然也要加快,进行战略性的调整。1999年1月召开的中心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这对我国企业来说,这既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又是一个严重的挑战。非凡是对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一个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假如能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创新和改革,企业发展就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否则将被无情地淘汰。世界闻名企业治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资源教授W.费尔德莱发表评论指出,任何企业离开现代科学知识,很难承认它是一个创造社会财富的实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目的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假如一个企业缺乏创新的技术,其劳动生产率越高,产品可能积压越多,亏损越严重。因此,当前我过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并以市场为导向,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总之,适者生存,中小企业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问题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程度的提高,技术创新活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有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约65%的专利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仍然不高,无论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是从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及创新效益来看,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研究开发投入、科技人员比例等指标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国内大型企业的水平。目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技术人才短缺技术人才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技术创新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人才的作用尤为重要。但中小企业中缺乏技术人才是世界各国都极为普遍的现象。我国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人缺乏工作所需的技能练习。科技人员和治理人员不仅数量不足,技术水平和治理水平也相对较低。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迄今为止,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各类技术人才和治理人才仍然缺乏吸引力,与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人才竞争上仍然明显处于劣势。根据2003年7月~9月对浙江省200对家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企业技术发展中碰到的主要困难排序技术发展的主要困难样本数比例1缺乏技术人才9357.92缺乏资金3019.03技术信息、市场信息不足159.14设备落后127.45政府政策限制53.36其他53.3、资金短缺资金短缺经常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从外部融资环境来看,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中小企业都感到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有:1.资金获取来源过于单一,融资渠道越来越少由于直接融资方式对资金使用者要求较高,限制较多,而且我国资本市场也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安排,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障碍大,从而转向间接融资方面。据国家信息中心的调查结果,有67%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各种金融机构。但目前,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银行向大型化、城市化发展,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少。2.银行信贷政策偏重于大企业随着国有银行的逐步向商业银行过渡,为降低不良的资产比例、加强与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竞争,各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信贷政策。当前银行信贷主要向个人贷款和建设项目集中,对工业贷款减少。且在对工业贷款的份额中,90%的新增贷款投向数量不足5%的AA级大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银行普遍认为大多数是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小且分散,工作量大,融资服务成本高且收益少,加上信用担保机制及其体系的不健全,因此,当前银行的信贷政策并没有向中小企业倾向。
、信息资源短缺外部信息是企业熟悉技术和市场机会的重要基础。大企业一般较易获得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服务,信息渠道也较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人才不足,搜集外部信息的广泛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较差,导致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集思广义和各种建议,往往不能有效地抓住机会。三、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对策、开拓中小企业创新的模式1.跟踪型技术创新模式跟踪型技术创新模式是指中小企业要关注并及时跟踪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最快的速度模拟,开发出与之相类似的新产品,借助领先企业的市场开拓成果,以较低的开发成分分享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中技术创新模式适用于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资金不足,又不愿承担创业风险的中小企业。实行这种创新战略必须在法律答应的范围内,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对市场信息的及时把握,努力在产品的差异上做文章,加以改进和完善,并加大售后服务和广告投入,从而分得较好的市场份额。实施跟踪型技术创新应该是在学习基础上的二次创新,是在前人肩膀上再向上走一步的创造性活动。2.合作型技术创新模式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技术窗的物质基础条件和技术能力都比较薄弱,完全以自身的力量来开展创新活动,短期内很难提高创新的技术水平,而通过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来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合作战略可以是纵向合作——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通过产学研究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也可以是横向合作——产品及规模均较为接近的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研究中心,共同承担风险,获得利益。合作型技术创新模式是中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1.政府出台各种政策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目前已经提出的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建议主要有:第一,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督促它们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第二、答应国有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收取更高的利息,使大银行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第三、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等。2.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当前我国银行面临的障碍之一是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信息不透明,财务不明晰,运作不规范。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重要手段是建立中心和地方分层次的由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将由财政出资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逐步转变为按市场化原则运作并接受政府机构监管的股份担保公司。从试点的情况来看,此类机构占全部担保机构的90%。、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服务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努力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对于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1.构建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汇集并不断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进而最大限度发挥其智力潜能,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从总体上包括物质激励,也包括精神激励;既包括正激励,也包括负激励。其中物质激励应是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2.优化人才汇集环境在企业内部,应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包括张扬个性、不求全责备、尽力满足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充分放权、授权,委以重任,予以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倡导和营造创造性、自主性、人情化的企业,形成宽松和谐、奋进的独特的文化力,产生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进而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竞争力。3.大力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中介服务机构是知识技术流动传递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为知识技术的供求提供一个适宜的场所。最近几年来,政府推出了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的一系列措施,以建设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体系。21世纪的今天,在新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等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中小企业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了的环境对中小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003年1月1日,《中小企业法》正式实施,作为一部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它将使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得以宽松。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外部环境,中小企业必须要创新运行机制,在变化中找机会,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约束”,实现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进而走上国际化经营的道路。
参考文献1.李伟《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2.刘国华沈君《转型经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3.刘车《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4.俞仁龙《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周立群谢思成《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人民出版社2000年
理性认识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难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1日 04: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葛兆强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容易引起歧见的命题。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金融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持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我们既不能漠视,也不能高估,在观念上应理性认识,在政策支持上应保持适度。
2008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展,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那些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经营风险显著放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而且,这个微观问题和市场问题似乎已经上升为宏观和政治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些政府部门和监管当局开始运用行政手段要求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全面放开贷款业务。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小企业融资难本质上属于一个市场问题、经济问题,必须依靠经济手段和市场力量来解决。
鉴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政府、金融监管当局、商业银行和社会有关部门从体制、政策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努力。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gygov.gov.cn | 更新时间:2009-08-10 | 来源:中经专网
字号:【大】【中】【小】  【】 【】 【关闭窗口】
[摘要]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既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更是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而产生的。中小企业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困境。本文对于完善相应政策法规,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中经评论·北京)一、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来自国外和国内两方面:一方面,是因国际金融危机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因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而推动的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而产生的。2009年国家审计署组织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影响”专项审计调查显示,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订单减少、销售下降、效益下滑、企业库存增加、资金周转困难、项目被停建或缓建、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最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且持续时间较长。大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在危机初期可以采取转嫁成本、延长应付款账期、调动更多自有资金等方式化解风险。但随着经济不景气的持续,大企业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局面。中小企业的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缩小了大企业转嫁风险的空间,压低了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的压力开始蔓延到大企业身上.其经营开始遇到困难。大企业经营困难会对中小企业造成更大的打击。如果说2008年年底之前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企业身上,但中小企业并不能置身事外,处境更加严峻,出现了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从国内因素分析,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因成本上升而导致的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问题。企业经营成本上升是由多种原因叠加引起的:
(一)劳动力工资上升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上涨,劳动者对提高劳动工资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突出表现为最低劳动工资标准的提高。如,2008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北京市从730元提高到800元,上海市从840元到960元,深圳市特区内从850元提高到1000元,特区外也从750元提高到900元,劳动力工资上升幅度一般在10%~20%之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企业经营困难,但这充其量只能是暂缓进一步提高最低劳动工资标准的一个理由,却不能降低已经出台的最低劳动工资标准。与此同时,《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法律实施会从三个方面影响劳动力成本:裁员的经济补偿、缴纳社会保险的费用以及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首先将会沉重打击那些靠侵害劳动者权益才能生存的中小企业,其次对其他合法用工的中小企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人估计,该法的实施将使劳动力成本增加30%~40%左右。
(二)能源、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
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一路攀升,在2008年年中达到创纪录的最高点。尽管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也有所上升,但与前者相比,差距巨大。考虑到广大中小企业属于产业链下游的工业品制造商、商品零售商,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困难。2008年8月之后,能源、原材料价格“高台跳水”,从长期看,对中小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是有帮助的,但从短期看,却并非如此。据调查,许多中小企业此前因害怕能源、原材料进一步涨价,在能源、原材料高价位时大量“进货”,有的库存甚至可供一两年使用,之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产品销售不畅,消化这些能源、原材料库存的速度明显减缓,中小企业并没有因能源、原材料价格下降而得到实际的好处,反而因产品价格也呈急剧下降的态势而深受其害。
(三)贷款难融资难问题
在2008年一年之内,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实现了从“双紧”到“双松”的转变。2007~2008年上半年我国实行紧缩型货币政策时期,中小企业面临着两方面压力:一是资金成本上升,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二是贷不到款,面临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危险。但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据央行对2009年第一季度的货币政策分析,目前中小企业有效贷款需求和融资能力有所下降;加之由于贷款成本、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等方面存在差异,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贷款投向大型项目或大型企业。
(四)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困难和汇兑损失
人民币升值是在近年来我国外贸持续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以及受到来自国际社会巨大压力的背景下,国家采取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措施。2005年7月21日中国宣布进行汇率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汇率进入了升值的区间。从2005年7月21日到2008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由1美元兑换8.11人民币元升值到1美元兑换6.8271人民币元,累计升值幅度达18.8%: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放缓,但仍存上升态势,目前升值到1美元兑换6.8201人民币元(2009年5月5日)。人民币升值有利也有弊,但对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讲,人民币升值主要体现为不利影响。原因是我国出口大于进口,而现阶段出口主要以美元计算,在付款周期上处于不利地位。我国中小出口企业与外商议价能力弱,转嫁成本的空间很小,造成相当数量出口企业的亏损。
(五)环保政策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实施力度不断加大,促使企业生产环境成本外部化向内部化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特别是国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以来,一些地区在上新项目时新增污染物总量必须通过老企业等量减排才予以审批,迫使中小企业必须安装必要的环保设施和实行清洁生产,否则将面临被关闭的命运。
二、中小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
对于当前中小企业的困难处境,有人认为是短期的,完全是由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只要“挺”过这一阶段,一旦经济形势好转,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但笔者认为,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实现转型的必然反映,国际金融危机只是使这个问题突然激化更加严峻而已。经济转型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社会成本,中小企业首先要承担这个成本。由于经济社会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具有长期性。
第一,经济社会转型的一个标志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一批涉及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出台和实施,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在落到实处,这就必然要求民营企业在工资水平确定与及时发放、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安全生产和劳动卫生等方面进一步加以改善,以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这就增加了中小企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支出,而这个支出是刚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方面的支出只能是逐步增加而不可能减少。
第二,经济社会转型的另一个标志是资源环境标准提高带来的资源环境成本上升。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对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增,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必须提高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否则工业化进程就难以持续推进。提高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要求提高资源环境标准,并促进能源和资源产品价格的上升。以煤炭资源为例,过去几年由于资源税费的完善和大幅度提高、安全成本增加、煤炭资源的有偿使用等,使得煤炭价格大幅度上升。其他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升也大体如此。工业经济社会是建立在能源和资源消耗基础之上的社会,能源和资源产品在开采、运输、使用、消费等环节由于环境资源标准的提高而导致的成本和价格上升,最终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和消费者购买价格的提高。但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充分竞争状态,很难将这部分成本直接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并导致一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第三,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在国际贸易和汇率领域也必然有所反映,突出表现在人民币不断升值上。人民币升值有利也有弊,如果在短期升值太快,在当前国际贸易主要以美元计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太贵”,出现出口不畅的问题。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装配型企业,人民币短期内快速升值导致这部分企业难以适应。并且,从长期看,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币升值依然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可见,当前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只是长期要面对的问题的“序幕”。应对这些长期问题,惟有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奏效,即中小企业从资源消耗型企业向资源节约型企业转变,从主要依靠出口和海外市场向主要依靠内需和国内市场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促进企业增长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发展转变,从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促进企业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企业发展转变。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需要长期努力的方向,是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
为此,今后中小企业需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产业升级路径
发展方式转变要求中小企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产业升级,究竟是选择产业内升级还是产业间升级,没有统一答案,只能由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决定。产业内升级即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自创品牌、建立营销网络等,从产业链低端如加工制造逐步向产业链高端如产品设计、控制营销网络等方向演进,即所谓的沿着“微笑曲线”进行升级。从长期看,产业内升级是企业应当选择的升级方向。产业间升级,即企业从A产业转行从事B产业,这与多元化发展相类似。大量研究表明,产业内实现从OEA(委托组装)、OEM(委托加工、贴牌生产)到ODM(自主设计和加工),特别是OBM(自主品牌生产)升级,其难度并不低于实现跨产业升级,如汽车行业要在产业内实现OEA到ODM,特别是OBM升级,其难度远远大于从汽车行业的OEA到电子行业的OEA。产业内升级之所以困难,是因为产业内升级往往是线性的,企业越升级到高端,离产品质量前沿就越近,其成长性越差,且受到在位企业的阻力也越大。但是,产业间升级路线也并非没有约束,这种战略必须面对信息不足的问题。许多中小企业就是因为盲目进入一些陌生行业而导致经营危机的。所以,对于试图通过产业间升级实现转型的企业而言,一定要在自身核心能力基础上拓展新的业务领域,通过逐步介入某个行业的办法,通过“干中学”等方式掌握所进军行业的信息和默涵知识,以弥补信息不足的问题,同时,要有好的管理团队,及时控制转行的经营风险。
(二)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美国蔓延至全世界,日本、欧盟、东欧转型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了衰退,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开辟国际市场的空间,使企业难以通过调整出口目的地的空间结构应对国际市场需求的下降。因此,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千方百计地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中小企业应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大型展览展销会,加快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参与国内重大区域开发等方式方法实现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战略性转变。
(三)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民营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体制优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民营中小企业原有的体制优势不再。民营中小企业要继续赢得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要靠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狠抓内部管理来实现。民营中小企业要更加重视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企业职工安全健康卫生管理,有条件的企业要考虑通过IS09000.IS014000.OHSAS18000管理体系的认证,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为创造知名品牌、知名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民营中小企业主要采取低成本战略谋求竞争优势,但这种低成本战略的运用是有限度的,一是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其内部生产成本优势将下降,如企业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将逐步上升:二是过去许多具有外部性的行为将“内部化”增加企业的成本,如必须治理环境污染,必须保证职工的健康安全卫生(一段时期曾不在企业承担的责任范围内)等。未来民营中小企业谋求竞争优势将偏重采取差异化战略,这就要求加强企业研发力量,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五)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中小企业发展到今天,人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全国工商联的调查反映,人才短缺问题始终排在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因素的前列,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融资问题。整体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应是中小企业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注重吸引和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三、完善政策法规,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一是制定完善与《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政策,对中小企业实施援助计划。新的劳动工资政策对中小企业影响较大。为使这种负面冲击减到最小,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逐步适应《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特别是要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以及《就业促进法》,这些法律法规中在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以及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对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规定,关键是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并创造条件予以落实。研究制定《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中小企业实施援助计划。
二是发挥财税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今后,要加大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在开拓市场、产品质量认证、政府采购、技术进步、贷款贴息、贷款信用担保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帮助中小企业申报国家专项资金。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设立了六个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包括设立于1999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设立于2000年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设立于2001年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设立于2003年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设立于2004年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于2004年的中小企业平台式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国家应进一步加大这些专项资金的投入。与此同时,应研究设立中小企业产业转移资金或基金,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借鉴广东、浙江等地的经验,设立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专项资金,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积极落实国家财政部、商务部相关文件精神,做好对家电下乡、农机下乡实行财政补助专项工作,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农村市场。要在切实杜绝对中小企业不合理的“乱收费”、公平大中小企业税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行税收优惠。比如,对于中小企业招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应与城镇下岗职工、城镇待业人员同等对待,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为促使中小企业加大职工培训的力度,应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由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2.5%的比例,提高到至少10%,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对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符合国家环保、节能等标准的中小企业,不仅应减免所得税,也应减免流转税。与此同时,对于专营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或者内设于大银行的小企业信贷部,应给予相应的所得税减免、返还等优惠政策,鼓励其向中小企业贷款。鉴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落后,应对中小企业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给予特别税收优惠。
三是坚持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的同时,暂缓人民币升值步伐。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们必须要坚持并不断努力的方向。但是,在中国企业面临着太多的外部和内部压力、经营成本急剧上升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对中小企业来讲,打击可能是致命的,而这些倒闭的企业可能并不一定是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淘汰的企业,而是一些需要保护和扶植的幼稚民族企业。因此,国家应当通过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把握好人民币升值的节奏,放缓人民币升值的步伐,给企业足够的时间消化前期人民币升值和其他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影响。待世界市场逐渐趋于好转,其他因素造成的经营压力减轻以后,再考虑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四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要充分考虑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问题。在金融创新上,各类银行要把中小企业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在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工具和技术、金融监管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信贷服务。大中型银行内部应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单独考核、核算和定价,朝着“专人、专业、专注”的方向发展。在银行改革上,国有银行在加强与境外战略投资者深度合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与民营资本的合作,允许其作为战略投资者参股国有银行。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发展金融业,设立多种形式的中小金融企业和建立社区银行,这类金融机构以民营资本为主。在贷款考核方面,应借鉴浙江等地商业银行创造出来的给中小企业贷款重点关注“三品”(人品、产品、抵押品)和“三表”(水表、电表、“海关表”),而不仅是财务报表。在发展直接融资方面,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设立进入门槛较低的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并在条件成熟时促进与沪、深两市的对接。与此同时,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的解决。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社会资源,重点推动建立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创业辅导、技术创新、融资担保等重点服务。加大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中小企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工作,推动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指导企业正确把握经济走势,为企业购并、转型提供即时信息服务。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网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信息。
(税务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郭朝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