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2:46:45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工作的目的应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教学中,不把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而应创设一些数学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搜集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结合对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我们在教学中力求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变,确立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创设一些与社会生活实际有关联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恰到好处地从生活中引入、引导学生生疑,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用电脑软件演示各种各样形状如三角形的实物,如建筑物、电线杆等。这个过程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小组合作,搜集信息,主动探索知识
1、搜集信息,提供资源。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需要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所有的教学资料,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同一小组学习的学生间存在差异,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他们会从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搜集信息资源。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由于学生在学习圆的有关概念前,已对圆的图形有所认识,课前教师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以下几方面的资料:怎样可以形成一个圆,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课堂上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源和小组共享,并共同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能用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帮助小组的同学解决问题,会感受到一种成功感,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2、主动探索,尝试解决。在合作过程中,一方面,同学们能主动探索。各抒己见,认真交流,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懂得交往,学会合作。
三、归纳思路,提炼方法,整合构建知识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这一环节是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获得初步认识后,进行归纳,使领悟到的知识进一步提炼、升华,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程。
如在教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工程问题》时,学生通过填表分析,知道用分数应用题的思路来解答。在此教师进一步归纳出这类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题规律,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解答这类应用题的主要依据,把从不同途径建构起来的知识整合起来。针对学习要点进行归纳提炼,并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
四、巩固练习,适当扩展,开放学生思维
新知识的巩固需要一定的练习。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把新知识作为一种已有的新资源,活用到习题中,解决新的问题。练习的设计除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外,还要突出数学应用思维的开放性。所采用的训练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