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语文朗读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2:36:34
  【摘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不可缺少的语文教学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高中学习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学生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语文;朗读;教学;情感;
  感悟《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高中学习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阅读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是以读为本,教师利用有声语言的独特形式传递信息,以便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作为一门语言与思维相统一的语文学科,在其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语文训练的重要项目,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四方面的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与训练,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应同步进行,一并要求,而且能对这四方面起极大辅助作用的就是朗读教学”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朗读教学,可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可以开启学生想象的空间,可以促进学生口才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逐步形成潜在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
  但是,在我们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存在着重讲轻读的普遍现象。课堂上,有些教师往往讲多读少,甚至有讲无读。“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教学成了满堂灌,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只变成了‘职业的记录员’” ;有些教师偶尔会让学生读一读,但朗读目的不明确,方法和技巧陈旧,学生毫无感情,毫无节奏,叽里呱啦地乱读一通。课外上,情况就更加不理想,朗读教学几乎一片空白,教师在课外的辅导上,大部分时间注重知识点、考点,诸如词汇、语法、修辞,阅读题训练,写作训练等等。极少有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或训练,同时,学校也很少会举行朗读类型的比赛,如演讲、朗诵、辩论等活动。因而,可以看出,朗读教学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处于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重新认识朗读教学,正确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功能已成为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应如何来加强呢?笔者在教学实践的点滴中认为:
  1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朗读水准
  常言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品思想、作者感情的钥匙,是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美感,促进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措施。中学朗读教学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对朗读教学的认识不深,以致重视不够。教师不能仅仅只注重讲解而轻朗读,把那些能量化可细化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考试重点,而应把眼光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上,放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上。同时,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乎不能听到老师领读的声音,教师本身的修养不过关,普通话不够标准,对文本理解不深,因而,语文教师应以身作则,以己范人,加强普通话的练习,下功夫经常吟诵,反复朗读,纠正发音上的习惯性的错误,做到读音正确规范,吐字清楚,避免丢字、添字、重复、语气不连贯等语病,熟悉运用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与学生一道,参与朗读,运用自己的声音,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把作者的情感传授给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在其受到熏陶和启迪,获得直观感受。只有教师自身修养提高了,朗读教学才能更加行之有效地开展。
  2优化朗读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有了朗读的兴趣,朗读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在的高中生,越来越不喜欢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服从,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意识也越来越强,阅读文章也越来越不喜欢只是动动嘴,发出声音而已。因而,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饱满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精心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创设多种情境,千方百计地去“引诱”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的朗读真谛。课堂上朗读的形式很多,如:齐读、散读、跟读、个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情境读等,只有优化朗读的形式,灵活运用朗读方法,是深入把握课文思想的有效途径。比如,笔者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采用分角色的朗读法,让学生担任文本中的不同人物,通过朗读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就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使用个读的方法,让男同学朗读,读出苏轼表现出来的那种豪迈、慷慨的气概;在教授《死水》时,使用情境读和配乐读,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音乐齐读,读出作者的悲愤之情,语言要铿锵有力。通过优化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形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乐于朗读。
  3规范朗读技巧,注重体验感悟
  朗读是口头语言艺术,是一门学问,是一种眼口耳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正确的朗读能给人美的感受,不正确的朗读只会变成刺耳的聒噪,它并不是简单地将文章大声地读一遍,必须综合地运用诸多技巧,诸如语音、语速、语调、语顿、重音、节奏等。由于不同表达内容的文章,其话语的轻重快慢不同,情感基调不同,如何准确发音?如何控制朗读节奏?如何把握作品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全面掌握朗读的知识和技巧,教给学生如何才能读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如:朗读时,咬字要清晰,不吞字,不吃字,不落字,声音大方不做作等。并在精心备课的同时,要设定好恰当多样的朗读形式,在课内外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使得学生在反复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将朗读的材料印入脑中,最终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另外,教师还要教授给学生根据文体和文章思想情感处理好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比如:散文朗读一般言语亲切,自然,朴实,不要追求华丽色彩,语速不宜太快,节奏要舒展,要流畅,要连贯。例如,在朗读《白杨礼赞》时要感情朴素、沉着,要含意深远,给听者以深思和想象余地。诗歌朗读,一般把握诗歌的生命——节奏,节奏鲜明,意境深邃,音韵起伏和谐,感情丰富真挚;《再别康桥》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依依不舍和眷恋之情,意境清新、宁静、飘逸,不同于一般的离别诗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叮咛寒暄之情”,因而,在朗读时,注意每一小节的语调,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前三句话都是降调,在我的心头荡漾是升调,且重读为荡漾。文言文的朗读整体上应该是平稳、从容和深沉,要把词语拓开,读得响亮清晰,平仄分明。因此,必要的朗读的技巧知识能让语文朗读教学锦上添花,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4协调讲读意识,美化课堂情境
  语文课,是学生积累知识的海洋。学生在其中,不光要学习优秀的作家所透射出的高尚的精神品质和风貌,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还要学会运用语言交流,去适应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因而,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协调好讲解和朗读的关系,不能只讲不读,重讲少读,或只如和尚念经一样的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讲解,使得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和脉络,帮助学生朗读,熟记;朗读,带领学生跃出纸外,促进想象,并加深文章的感受。如在古文《赤壁赋》学习中,学生初读,觉得苏轼的文章也就平平淡淡,并无特色之处,经过老师把内容一一讲解后,学生知道了作为旷世奇才苏轼的与众不同之处,如: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苏子曰……不知东方之既白”,苏子的回答,以明月、江水作比,从变化和不变化的两方面来叙述。读出了苏轼在遭受贬谪后的落寞,并情感的转化,最后给学生的一种乐观、洒脱、旷达的胸襟,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也就加深了对文章的了解,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以便熟记课文。如《离骚》学习中,文章的字词比较的拗口,难读的字多,节奏也不统一,随文切分,这就给学生背诵带了很大的麻烦,老师首先把难读字词注音疏通,节奏划定,尤其是“兮”字的语气,然后逐一把字词含义和文章思想讲解,最后再请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试着背诵,果然就见效。协调好讲读意识,老师合理的时间讲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创造轻松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总之,在新课标下,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朗读教学的作用有目共睹。朗读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里,只有提高教师的朗读能力,优化朗读形式,规范朗读技巧,协调好讲读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参与朗读,乐于朗读,在朗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好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课”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诗文辞赋,名篇众多,流传古今,享誉中外,所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大多都是典范之作,文质兼美。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推进新课程的大好时光里,吹响朗读教学的号角,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琅琅的读书声响切大地。
  参考文献
  [1]曹明害.潘玉庆.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2]张能华.语文教学朗读思考[M].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3]李山林.蒋婷汝.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M].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2007.
  [4]张悦.用朗读教学营造诗意语文生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
  [5]马建君.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和背诵.[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
  [6]侯晓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朗读教学.[J].池州师专学报.2007.
  [7]高炜.浅谈语文朗读教学.[M].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
  [8]万敏.朗读教学的审美追求和心里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
  [9]杜先宁.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朗读教学.[J].语文教学研究.
无忧论文网http://www.wypap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