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在创新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发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45:28
创造世界名牌   做强做大企业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有幸参加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成立大会,我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对大家的真情厚意表示感谢,受吕日周同志和在座同志们的邀请,借今天这个机会,我向大家谈几点我个人的体会。
海尔作为中国国内家电行业比较大的企业,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都有了较快发展,但和国际大型跨国公司企业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我们海尔的目标是:创立一个世界名牌,创立一个真正属于我们中国的世界名牌!现在海尔在全球有30多个工厂,产品也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是这样,我们越是走出去,越感觉到企业的差距。以前我常讲一个故事,是说三十年前有一个老和尚登山,从远处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近处看——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等爬上山以后看——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们现在正处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所以有时候,我也常常感到迷茫,就是因为要创立世界名牌,创新和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是扁平化的世界企业该怎么办?当今世界是一个扁平化的世界,所谓的扁平化,就是名牌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一个美国学者曾在一本书中写道:信息化使世界变平了。我个人觉得世界变平之后,所有的资源都在向优势企业和名牌企业倾斜。过去大家常听的狮子和羚羊的故事——羚羊清早一醒来想得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跑得比狮子快,否则就有被狮子吃掉的危险,而狮子想得第一件事也是一定要比羚羊跑得快,否则就没得吃。过去,因为有国界的限制,美国的狮子只能吃美国的羚羊,而不能吃中国的羚羊。世界变平后,世界没有了国界之分,羚羊没有了国界这个栅栏的保护,不论是美国的狮子,日本的狮子还是欧洲的狮子,只要是世界级的狮子,就可以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吃羚羊。也就是说,过去由于有国界的限制,美国的狮子不论怎样也不能到中国来吃羚羊,中国的羚羊没有美国狮子的威胁,但扁平化的世界到来后,就不分美国狮子、日本狮子和哪个国家的狮子了,也不分是中国羚羊、亚洲羚羊和非洲羚羊,只要我是狮子你是羚羊,我就可以吃掉你,事实也是这样。世界品牌的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使世界资源也越来越向跨国优势企业集中,只要哪个地方对它有利,它就可以在哪个地方建厂,它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外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它的市场竞争力。我曾到印度参观考察,看到美国企业设在当地的电话研发中心,我发现美国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以增强它的竞争力,把电话研发中心设在了劳动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印度,还通过对印度员工进行培训,以达到和在美国本土一样的服务效果,这样不但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而且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我所说的这些,就是说我们国内企业今后遇到的生存压力会越来越大,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有一个英国女学者赫兹曾作过一个统计,统计表明在全球100个最大经济体中,有49个是国家,51个是企业,这意味着企业的能量超过了国家。其实在当今的发展中国家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把能不能吸引跨国公司到本国投资,作为该国能不能加快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竞争全球化的今天,每个行业可能只有几个企业在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比如说民用客机方面,是波音和空客;在饮料方面,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零售业方面是沃乐玛和家乐福,至于其他一些企业,虽然也还有不少但是规模比起它们来就小得多了,很难与它们竞争。
基于此,我对当前企业的划分是:要么做全球化的世界名牌,在这个行业有发言权;要么就为这些全球化的大企业打工。就像动物世界一样,要么是食草动物,要么做食肉动物。所以说,我们的好多企业因为没有品牌,只能做贴牌生意,利润非常低;要想获取大利润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全球化的知名品牌。国际上对企业进行了划分,分四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本土领先,就是在本国具有领先地位;然后是全球竞争者,在全球范围有一定的竞争力;再则是全球领先,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最高等级就是做全球的霸主,全球的冠军。现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基本上靠“三外”即:外贸、外资和外企,“三外”的比重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要实现本土企业的名牌战略,必须要实现本土企业“三自”即: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要和外企竞技、和外资抗衡、在外贸中出口更多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
二是世界名牌是买不来、换不来的。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家电产品与世界水平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当时我们通过把市场让给外国人,买国外的生产线和设备,实现一部分产品的国产化,并使这种差距逐步缩小,以至于后来我们的家电行业实现整体突围,占据了一定位置,这时候国外的企业感到我们对他们形成威胁时,他们也就不会再把先进技术卖给我们了,相反,还会千方百计地进行技术封锁。我曾参加国内某团体到美国一个知名企业参观考察,到了生产基地,美国企业明确表示除海尔外其他人都可以到企业参观,唯独海尔人不可以。事后我想,当我们还与人家有较大差距时,人家就开始拒我们于门外了,试想,如果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情况将会怎样?记得前些年,山西长治通过引进国外技术生产出了很受顾客欢迎的海棠洗衣机,但仅靠一个机型吃老本,所以没有多长时间就消失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企业不进行创新就没有生存空间,不创新就会死路一条。
据资料表明,我们引进吸收比例是1比0.7,就是说我们花一块钱引进,消化吸收的产出只有0.7,而日本则是1比7,人家是花一块钱引进,经消化吸收后的产出是7块钱,这也就是日本企业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多世界名牌的重要因素。当前,国家对企业创新越来越重视,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自主创新,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有很多企业通过做可行报告争取国家投资和支持,而当投资争取到后,至于企业的后续发展国家则很少过问,没有完备的后期监督措施。而在国外则相反,如果企业认为本公司产品有竞争力,你必须自己先拿钱进行投资,如果当产品销售量达到一定程度,市场占有率比例很高时,国家会通过免税对消费者进行补贴,来进一步鼓励消费者购买该产品,这样企业的销量会越来越大,得到的回报也会越来越多,企业又可以把赚来的钱再进行投资开发,企业的发展就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思路是对的,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明确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模式。
过去我们国家是买方市场,企业的竞争相对小些,哪时海尔的生存环境是很好的,但是,我仍然认为这种格局一定会打破。从哪时起,我们就定下了一个目标:第一台引进,第二台国产,第三台出口,第四台当地生产。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我认为企业没有危机感就不会进步。八十年代我们引进第一台冰箱生产线时,当时的国家标准是一百多项,而德国的标准是一千七百多项,所以我们就集中力量来消化吸收国外的标准。那时候很少有企业去研究标准,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到第二台国产冰箱出厂时,就实现了多数零部件的国产化,到第三台出口时,我们就开始用自己的牌子了,当时我们不是以出口创汇为中心,而是以出口创牌为目标和导向,以至于后来海尔到三十多个国家设厂投资,并在美国还设有工厂,对此有些人不理解,也存在很多争议。有人说人家美国企业都纷纷来中国投资办厂,更何况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几十倍上百倍,到美国投资办厂难度可想而知,但我个人认为将来把劳动力优势作为竞争资本是不会长久的,这样的企业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牌企业的。有人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说我们把市场让给外国人,外国人把技术让给我们,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外国人到中国来投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它绝不可能把更多的先进技术让给中国,否则它就没有了市场,也不可能获取更多的利润。有资料表明,在国内受理的众多科技发明专利中,百分之八十是设在中国的外国公司申请的,只有百分之二十是我们本土公司申请的,外国公司通过申请专利把技术保护起来,本国公司想获取更多先进技术是很难的,更不要说是获取更高级别的标准制定权了,而没有标准的制定权,企业就只能靠给别人打工赚取少量务工费了。当今企业竞争的最高级别是标准的制定权,只要把标准抓住了,才能有话语权。海尔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已在国际上获得了6项标准制定权,这在国内电气行业中是最多的,其中有些标准是中国企业首次在国际上获得。比如,海尔防电墙热水器制定标准,经过国际电气大会表决,最终获得国际标准委员会认可。这就意味着国外企业要生产同类产品必须按这个标准生产,并要向我们交费,通俗地讲就是有了标准,就等于在高速路口上设立了收费站,要想通过就必须向我们交费。现在我们海尔已在洗衣机、电冰箱等方面有许多创新和突破。如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不但能有效减少水体污染,而且用电量也大大降低,这就是海尔对洗衣机市场的一次革新,也代表了未来洗衣机的发展方向。但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白热化的今天,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三是要积极实施“三步走”战略。也就是“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意思就是把产品出口到国外,还要在国外市场占据一定位置,最后要成为当地的名牌。打个比方,走出去相当于到海外去留学,走进去就是拥有了这个国家的绿卡,走上去就是成为这个国家的名流人士。可以说出国留学的人不多,拥有绿卡的人更少,成为当地国家的名流人士是少之又少,所以“走上去”是企业的最高境界,对于海尔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国际企业中,日本丰田公司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在美国,当地民众对丰田车的喜爱程度超过了对美国本土车。按照国际惯例,如果一个企业要成为本国以外一个国家的名牌,大致要经历8——1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要到别国投资且要成为这个国家的名牌,前8——10年很可能是赔钱的。要开发适合这个国家的产品,并要经过当地民众的认可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这对到中国来投资的外国企业也是如此。如某欧洲知名企业来我国投资,当该公司宣布开始赢利时,我大致测算了一下,从该公司设厂到赢利经历了9年时间,当然还有许多公司还没等到赢利就撤退了,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有一个文化整合的过程。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很多,但同质化占相当大的比重,没有形成强的竞争力。
近年来,我们曾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比如,设在巴基斯坦的工厂就是针对当地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宰生节后牛羊贮存难的实际,设计了大容量冰箱,较好地解决了贮存问题,深受当地人青睐;还有针对巴国实际设计了双动力、大容量洗衣机,也受到了顾客的欢迎。我的体会是走出去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产品拿过去,而是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再创新、再设计和再生产。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针对印度电压不稳的现状,我们设计了电压波动范围在100伏左右的电机,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还有在美国,针对在校大学生生活条件限制,我们开发出了既可当办公桌又能当冰箱用的多用途电冰箱系列;等等。通过海尔的对外投资设厂,我觉得在进入国外市场时,文化差异成为最大的难题,因此国内企业要走出去,就要尽快使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使文化差异不再成为走出去的绊路石。
在这方面我也在深刻的体会,比如,海尔收购日本三洋电器的冰箱产品后,按说日本员工的工作是非常勤奋、严谨和认真的,为什么收购前三洋的经营业绩不太好?究竟问题出哪里?经过深入细致分析,我认为是管理模式滞后,设计和市场脱节。因为三洋采用的是分段式管理方法,设计人员只管设计,制造人员只管制造,销售人员只管销售,尽管员工都很敬业、用心,也都做到了尽善至美。但是这种分段式的管理方式在竞争不太激烈,市场不太发育的情况下,有很强的生命力。当这种分段生产方式在竞争如此激列,市场化如此健全的今天就显得满后了。因为设计人员根本不了解顾客的需求方向,所设计出的产品自然就不符合顾客的眼光和要求。在以后的整合中,我认为重要的是改变分段管理的缺陷,使设计和效益挂购,并要将结果进行公示,这在国内很平常。而在日本员工看来不但是一件大事,多数人根本就受不了,因为他们工作都很自觉、敬业、勤奋,加班加点是常事,付出的辛苦都很多。他们认为,他们在工作中已经付出了努力和辛劳,怎么能排在后面呢?对此,他们是想不通的。因此,开始我们只公布优秀的,后来逐步扩展到中等、差等,这其中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些都说明文化上的差异是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问题。再如,欧洲人崇尚休闲,他们绝不会像日本人一样会废寝忘食地工作,而是会把大多数时间用在休闲旅游上,这种文化也导致了欧洲不像日本人一样追求时尚新潮,但欧洲人的严谨工作精神也是出了名的。只要你把操作程序定下来以后,他就会严格细致地坚持,如果你想要改变一下某个操作,那你得有充足的理由和依据才行,否则他绝不可能改变。在欧洲你不能随便对员工除名,欧洲法律规定如企业对员工除名,企业要赔偿员工9-20个月的工资,而且欧洲员工的工资又非常高,一年大约是二、三十万欧元。对于欧洲的这种特殊情况,我们设在欧洲的海尔工厂也曾一度为难,无可奈何,但是后来我们还是在实践中找到了办法,就是勤做员工的思想工作,通过与欧洲员工沟通交流,达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同进,国内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但其中最关键也最重要的还是要讲诚信,以诚信取得市场认可,以诚信赢得顾客认同。
四是信息化的流程管理。信息化就是速度的竞争,综观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的变革,结果都会带来管理上的世大变化,而只有坚持在管理上的与时俱进,才能在生产力的大变革中赢得先机。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开始的二、三百年里,最终崛起的不是英国而是美国,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是从管理的角度讲,美国人开创的泰勒工作法却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福特汽车生产线,当时的工作目标是通过这条生产线使每辆汽车的生产成本不超过500美金,而事实上每辆汽车比500美金要低得多,最终每辆汽车的成本是370美金。试想,如果没有这种劳动分工,最后的结果就难以实现。通过泰勒分工管理即流水线生产,使得生产力大大提高,美国也成为二战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历史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生产线的分工更包括信息化的生产要素的分工,过去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只能由金字塔式的管理演变成今天垂直化、水平化管理才能适应今天生产力的发展。如美国的戴尔公司成立之初比起IBM来说实力要差得很多,但戴尔公司把顾客的需求分解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分块单体,这样就能在最短时间,花最小的成本满足顾客最大的需求愿望,戴尔就是运用信息化的管理,创造了直销史上的奇迹,这也就是戴尔公司为什么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的重要原因。
信息化的管理在竞争全球化的今天尤其重要。海尔每天都有很多产品要出口到国外,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恐怕连货物的港口占地费和租赁费都付不起。其次,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如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有人理解是无所谓,而事实上不是没关系,而是关系太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站在海尔全局的高度看,人民币每升值一分钱,海尔就要亏400万人民币,企业就必须要通过提高效率来消化亏损,也必须要通过信息化管理来实现。现在市场上的平板电视平均每月都在降价,并且幅度还很大,手机也是一样,天天在降价,我曾开玩笑地说:“营销家用电器就像是在营销时间”,这没有丝毫的夸张。
众多事实表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信息化管理愈来愈显得重要和必要。一位美国经济专家送我一本书,他在书中讲:在信息化竞争的今天,企业要取胜,有三点至关重要,一是时间,二是空间,三是知识。过去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在信息化的今天应该说是:“下一格的时间比上一格的时间更重要”。你可以拼命工作去赚钱,但是如果你不了解明天的市场,你今天的拼命工作也许白费;空间也是一样,你可以在平面中把外包工厂设在中国、设在印度,也可以把研发中心设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但是仅有这些还是很不够的。如沃尔玛,有人认为它制胜的法宝是天天低价,其实并不全面,沃尔玛通过空间卫星每时每刻都在对全球的24000多家零售店进行信息跟踪,然后把销售情况再传到总部,总部可以随时掌握销售情况,并可以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货物采购、运输、分配;知识就不用说了,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不掌握现代知识就适应不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学习就成了企业的必修课。
我认为现在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管理的流程化。如在美国,在许多大公司都做到了资金、技术的不落地,他在全球进行不间断、不停息的运转,效率会大大提高;如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它的研发基地遍布全球,这个地方下班了,那个地方在工作,就是做到研发的连续不间断;再如,现在的物流,其实不单单是把货物从这个地方运送到哪个地方,而是要通过高效的物流配送,用时间把空间消灭掉,就是要把贮存货物的仓库消灭掉。
管理的流程化,就是要使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他应该做的事情,企业运转有条不紊,德鲁克有一句话说:管理好的企业,就是没有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就是要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向制度化、程序化转变。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层是有区别的,领导是把握方向,做好导向,做好领和导的工作,领导思考的问题是把企业领到哪里,把企业导向哪里的战略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积极的努力,如我们一直倡导的“人单合一”,从狭义上说,单就是定单,就是人与定单的同步。从广义上说单就是市场目标,就是人与市场目标结合起来。这些已被瑞士洛桑学院作为案例进行跟踪研究,美国会计协会也对这个进行了研究,我想说的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必须要进行创新,要把传统与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企业的生存赢利空间已非常有限,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坚持改革创新,竭尽全力工作,我们也一定能创造出让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名牌!
谢谢大家!
张瑞敏在创新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发言 在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领导介绍 | 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的发言(转变发展观念 奋力推进创新) 毛泽东: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 程益中在新京报成立大会上的演讲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九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八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粮食经纪人分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媒体:程益中在新京报成立大会上的演讲 中国学者张学栋在世界创新大会上获奖 刘长乐在第八届世界华商大会上发言(附全文) 李敦白:在庆祝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十周月大会上的发言 在母校平顶山实验高级中学建校5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刘长乐在第八届世界华商大会上发言(附全文) 马云在9.23雅巴杭州大会上的发言(全文) - DoNews.com :张维迎给北大、光华带来内伤——在光华管理学院教员大会上的发言 王荣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 刘明康主席在第16届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上的发言摘要 武汉志愿军老战士在《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刘明康主席在第16届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上的发言摘要 在嘉兴市秀州中学建校11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