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涵养气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30:53
――我之学校发展观
我一向认为一所有底气的成功的学校是应该有其特有的气质的,正如一个成熟的文化人一样。气质能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间不经意的展示其迷人的风采,学校气质同样能让接触学校了解学校的人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学校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行为(师生行为规范、制度)、视觉听觉(生态环境、校标、校徽、校旗、校歌等)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反映出一所学校人文底蕴的薄厚,长期的积淀与传承便养成了一所学校与众不同的气质。
学校品位、个性的差异在于气质的差异。差异不在于地域,每个地方都有优秀的学校因其特色而出类拔萃;差异也不在于建筑、教学设备,在经济发达地区,我们已经见多了校园宽敞,建筑宏伟,设施先进的学校,但真正让人记住的不是建筑,而许多优秀的学校设施却很一般;差异更不在于升学率,几个升学指标的差距只是商人之间比较一年赚钱的多少而已,岂能以此衡量人之品行与才智,更何况学校之间的师生差异不同,就像商人拥有的资产条件本来就不一样。差异就在于气质。房子可以造,设备可以添,应试可以成为一种技术性行为,升学率也能因之提升,只要条件具备,这些可以在一年或几年内改观,但是,你的学校个性何在?假如把我们一些学校的校牌互相换一换,你还能找到属于自己学校的东西吗?除了校名是你的,你还有什么?校舍可以模仿,校风可以照抄,口号可以照搬,模仿越快越容易的越会失去个性,只有气质无法复制。学校气质的差异决定了学校品位的高低,依靠复制来的一些外在的“装饰”或为升学率而沾沾自喜的学校不应该成为我们理想中的学校模式,因为它是没有自我的。如果我们以此作为办学的追求,那是毫无个性特色的,是功利的、媚俗的,也是低品位的。气质是一所学校厚重内涵的外在表现,只有气质才能彰显学校真正独特的个性。
有气质方能恒久散发学校的魅力。气质具有稳定性特征,它不是外在的装饰或附着物,它是内在的,如血液流淌于学校的机体。气质所展示的是一种神韵的魅力,学校的精神风貌、底气、风格等。它不可能即时修成,也不可能瞬间消失。时光流逝,学校可以搬迁,师生可以更替,但唯有学校的精神气质可以历经变迁,代代相传,越长久越具魅力。这就是名校之所以成名之根本,也是名校之所以魅力永恒之原因。这样个性鲜明、底蕴丰厚的名校我们可以随意列举,北大、清华、牛津、哈佛……独特的文化气息和精神气韵,弥漫他们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熏陶着生活在这个氛围里的人们,从而让他们的师生身上也自然弥散出独特的气息。名校给予学子的不只是一个分数或一种技术,更重要的也是为人们所羡慕的是一种气质,这才是人们常说的“以校为荣”。如果把学校的成绩,譬如评比获奖、升学率高、创建成功等视作办学的亮色,这样的亮色是短暂的,也是每个学校都能列举的。你可以为培养一个“奥赛”冠军而骄傲,可以为学校的升学率而自豪,但如果以此作为办学的追求,就无法让学校步入更高的境界。物质可以改变,只有精神才能永久散发迷人的魅力。
气质源自内涵,内涵源自学校文化的长期滋养。气质是无法模仿的,就像你为一个人的气质所倾倒,就想去买一套一样的衣服来装扮,或是学他走路说话的样子,那是十足的荒唐,穿起“龙袍”也不像“太子”,甚至还会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气质是练“内功”得来的,这个“内功”就是“文化”。一所学校立校时间久了,学校文化的校本化特征就会越来越显著,不断的传承,不断的丰富,长期的自身文化的浸染与滋养,就养成了学校的气质。它的理念、行为、风格以及外化的形象标志,都烙上了鲜明的学校印记。所以,有远见的办学者应该致力于学校的文化建设。把握学校自身的文化根基,梳理自身的文化脉络,整合自身的文化元素,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系统,并是使之渗透到每一位师生的思想与日常行为中,成为全员认同的共同的属性。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学校发展所追求的高品位是学校气质,一个是过程,一个是结果,这两者又是同道合一的。
阅读全文(315) |回复(2) |引用通告(0) |编辑
Re:用文化涵养气质
团长(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24 15:16:08
不错!http://qtok.bokee.com/
个人主页 |引用 |返回 |删除
回复:用文化涵养气质
风雨雷电发表评论于2005-5-11 13:57:10
有见地,精彩。关键是这朵精神之花,如何灌溉,如何结果?文化的浸染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与现阶段人们的急功近利相比,它只是理想。高于现实,重要的是要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