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广东学习考察生本教育的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18:40
教育评论   2009-07-20 21:16   阅读92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小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所做的参加第二期全国生本教育研修班的体会报告
2009.1.4
2008年12月11日至16日,我市教育考察团一行35人,在市教育局长杨国顺同志带领下,赴广东广州市、中山市等地进行了为期6天的学习和考察。参加这次学习考察的有市教改实验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 市教科院领导、教研员和教师行动网的记者,考察团重点对广州市生本教育的教学改革实验进行了考察。
广东之行,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受益颇多。这里,给大家报告本教育考察情况。
一、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本教育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长篇通讯在《人民教育》2008年21期刊发之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也引起有志有识的教育行政领导、校长和教师的高度关注。有人这样描述:中国的教育刮起了郭思乐生本教育的旋风。生本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形态的教育? 生本教育是不是文中所描述的那样神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考察团走进了生本教育实验的发源地——广州,参加了全国第二期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
这次研修班上,我们见到了生本教育创始人、当代知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并与他进行了深度的沟通与交流。郭教授1999年开始在广州等地的部分学校做生本实验,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生本教育在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等100多所实验学校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广州学习期间,我们听取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学术报告和实践方法报告以及部分实验学校教师的案例报告,走进了广州天河区华阳小学、佛山市南海区大沥许海中学、广州市骏景小学、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属英语学校等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的课堂。考察团的同志还参加了一次为期半天的小组交流研讨和一次大会总结交流活动。
(一)广州之行我们听到和看到的生本教育
当我们走进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走进生本教育实验班的课堂时,我们感到的是惊奇和震撼。因为,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认为不可破解的教育难题——“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又成绩优秀”在这里被轻而易举地给破解了。考察中,有三点给我们以惊奇和震撼。
1、生本教育真正从实践层面揭示了教育本质,回归到教育本体,他让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都是那样的快乐、充满阳光。
这次学习考察中,我们在每一所生本教育实验学校里观摩每一节课时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是那样的自信、快乐,充满阳光,个个都处于一种主动、竞技的状态,对事物有着执著的探索精神。
我们在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高三年级听的一节化学复习课《乙酸和乙醇》,真的让我们很震惊。全班55个同学,分成14个学习小组,没有课前预习(教师有意设计的),学生当堂自学整理、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点拨引导。教学中,教师重点抓住难以把握、容易出错的问题有意让学生发生碰撞,然后再小组合作探究,班级交流。学生是那样的投入,充满激情,到最后教室的黑板上已写满了各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的本节课的知识点及相关资源。快下课时,执教的庄老师并没有自己去对这些知识点及相关资源进行整理小结,而是提示引导,要求学生课后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学生明白了这既是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下节课的前置性作业,自然而然地又进入了下一节学习内容的探索之中。课后的了解让我们更吃惊:生本实验之前,这个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上课打瞌睡,失去学习信心。生本实验两个多月以来,这个班里竟然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全班学生的学习个个都是那样的投入,要不是我们亲眼所见,还真不敢相信。
为什么过去上课那么多学生打瞌睡的班,现在竟然变成完全不同的一种自信、竞技的学习状态?班里的学困生怎么一下子变得那么有激情,是不是在作秀?庄老师告诉我们,为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激情,老师总是把最基础的知识点,最先让他们在班上交流或展示,这既实施了教学中的基本程序,又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激情。这些学困生,就是这样在“生本”的理念下慢慢地树立起自信心,而且他们的自信心一旦建立起来,就可以释放出无法估量的学习能量。对于这种现象,郭教授的报告中进行了精辟的概括:这样的生本教学,重在高度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潜能。
同我们一道学习考察的全国初中专业委员会会长、沈阳市教育专家协会会长李锦韬先生,对生本教育的意义作了几个“颠覆”的概括:
一是颠覆了以往以师为本的教学,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
二是颠覆了以往教师研训主要研究教师怎样教的方式,生本教育则在研究学生怎样学、如何让学生好学的问题;
三是颠覆了以教师教得好为好课的标准,转变到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为如何引导学生,使学生学得更好;
四是颠覆了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德育课程教学,生本教育把德育融入到学生生活之中,融入到课堂之中。
我们认为,这四个颠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生本教育就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颠覆。生本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他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教育实践模式的建构具有革命性的突破。
究竟什么是生本教育?郭教授结合十年来生本实验的无数案例作了这样的概括: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可以说,这一概念是对当今教育学,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教育本质定义的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考察中,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存在什么问题?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新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已经是第七个年头,可是成效并不显著,学生负担重,教学效率低,社会有反映。我们过去也承认教育存在的问题,但一般都认为,这是高考指挥棒的毛病,而不是体系自身有什么不妥。但是生本教育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体系自身是有问题的。我们原来对于教育的本体认识不清,把教师当成是教育的本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即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体系。当今的教育学原理、学校的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一直固守着这个体系。生本教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师本教育的弊病,回归了教育的本体,认为:“教育这件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育教学的终端,因而教育的本体应该是学生发展”。
2.生本教育的宗旨是激扬生命,生本教学的课堂充满着无限精彩。
生本教育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刚才大家看了我们学习考察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我们可以对生本课堂作出这样一个简单的描述: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6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序”即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显著特点;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走进“生本”课堂,我们被学生的精彩表现所吸引——他们思维活跃、知识广博、语言畅达、友爱合群、自信大方、积极向上,而教师,则是高明的帮学者。
在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赖莹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语文《蝙蝠没有羽毛》这堂课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学生在展示,教师在帮学。其基本方法就是学生先学,小组互学,班级交流,教师总结。课堂中,学生人人都参与,个个都思考,学习效果极佳。一堂课下来,我们发现全班45名学生中发言的学生达到40名。同时, 小学三年级学生丰富的词汇量、准确而流利的表达、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情感让我们感到惊奇。在随后的一堂四年级的数学课上,任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来刺激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忍耐力:教师没有立即纠错,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讲下去,并且让同学来帮助他纠正错误,这是需要智慧的。
前面我介绍的洛溪新城中学的一节高三化学课,让我们打消了“高中不能上生本课”的疑虑。在这堂精典的生本课上,我们看到:教师是一个聪明的“导演”,学生则成为走向前沿的“演员”,教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我们还听了该校的一堂初一数学课《角的比较与运算》,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时潜力是多么的大。在全班交流“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时,学生居然想到了20多种方法,有的方法就连教师都没想到。课堂上一个惊喜接着一个惊喜,对于听课的人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当听完这些课后,我们才开始理解郭教授讲的这番话:“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杰作”、“事实上,很多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都在感慨,当他们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时,他们看到了以前想也不曾想到的、无穷的美景”。
这次学习考察的听课,与我们过去听现场观摩课的最大区别,就是生本课都是没有事先打造的、真实的课堂。虽然不同的教师由于素质差异,对生本教育的体验与感悟程度不同,教学效果有些差异,但是,在所有的生本课堂上,没有打手板的戒尺,没有厉喝,没有责备,没有对下课铃的渴望,甚至连东张西望都没有。生本课堂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不就是我们一直期盼着的有效课堂吗?再转过来想想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就如同一台台学习机器,这一台台机器是由教师操作的,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操作下进行的,是被动的,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同样的学生、同样的师资和设备,为什么我们的课堂就很难出现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局面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3.生本教育实现了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同步提升,破解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矛盾的难题。
我们推行教学改革之所以如此艰难,最要害的是观念问题,而观念转变的最大障碍就是质量问题的疑虑。生本教育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就是“生本”既要提升生命,同时也要提高质量。
生本教育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把教转化为学,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人,才能把学生的潜在的学习天性、本能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最好地实现学生的积极、欢乐、高质、高效的学习,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在终端考试或检查中决定性地取得好的成绩,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在走访的几所学校里,我们了解到,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
生本教育的考试方式为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具体操作方法是:某一个知识单元学完之后,由老师先出一张卷子让学生做,然后在小组内学生互相对答案,进行研讨,经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之后,再由学生自己编题来考小组的其他同学。学生一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他认为必须掌握的问题来编制考题。学生编考题的过程,也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他只有自己会做了,才能编题去考其他同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编的考题再编一张试卷让学生做。由此可见,生本教育把考试当作是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考试不会成为学生沉重的压力,从而解决了“提高素质和提高总考成绩的两难问题”,学生的潜能得到极大的释放。
华阳小学生本实验班的学生到四年级时,主动阅读量达到人均1300多万字,相当于课标规定高中生阅读量的三倍。这样的自觉态度,必然带来了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好,不愁考”,像华阳小学这样原来属一般学校的实验班,六年级时竟然在市区的抽考中遥遥领先。洛溪新城中学2004年中考是全镇第二名,比第一名低了1分多,而2005年实施生本教育的10个班毕业时中考成绩为全镇第一,总平均分为521分,比第二名的学校总平均分486分高出35分。邓小春是佛山市南石中学教师,她执教班级的英语成绩在2008中考中总平均分为119.5分(满分130分),列全区第一,其学生在广州市各类竞赛中屡屡夺冠,她本人也应邀赴澳门中葡高美士中学上生本实验课,获得一致好评。
郭教授给我们介绍的广州四中(市里的三类学校)的数学教师周伟锋,1994年大学毕业,1995年开始跟郭教授上研究生课程班,以后开始做生本实验。在实验的第一学期,他的学生看起来比别的班要“差一些”:考试成绩不如别人,课堂上还“乱哄哄”的。但到了高二、高三,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平行班再也不能跟他们相比。最后的高考结果,震惊了整个广州市。周伟锋老师所带的两个文科班,数学成绩超过了广州市最有名的重点高中,而且全市文科数学第一名、第三名、第五名都出在他班里。有人推测这是因为周伟锋老师个人素质高的个别现象。2004年,周伟锋老师找来两个刚大学毕业的实习教师指导他们做生本,两年下来,到高三第一学期全广州市的模拟考试,成绩超过了重点学校,高考的平均成绩大幅超过了全市6所重点高中的校平均成绩。
生本教育成就了学生,使他们在终端考试中成为“必胜客”;生本教育成就了教师,使他们因为教师职业而幸福。
(二)生本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生本教育学习考察,我们边听边看边反思,得到了三点启示:
1.教学改革“破冰”的关键在观念的转变——我们的观念不能再这样陈旧下去了。
我们在全市花大气力推行有效课堂,已经两年了,到现在我们才有了这么一点点“破冰”的感觉,而且也只是在一部分学校。为什么教学改革如此艰难?就是因为传统的观念固守着我们的思维阵地。中国教育千百年形成的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师本”体系,一下子颠覆过来非常艰难。这次考察,我们深切地体会,教学改革的推进,必须先变观念。这次我们考察所接触的教师,个个都是那样的自信、充满阳光。他们对“生本”的认识达到很高的境界,改革对他们来说是自己内在的要求,不是他人强加的。前面介绍的让大家赞叹的洛溪新城中学庄建德老师的高三化学课,他的实验教学还不到三个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之后我们了解到:庄老师对“生本”实验已经悄悄地跟踪观察四年了,最后他认准了“生本”,他是带着激情进入“生本”实验的,所以他一入手就做得非常漂亮。
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实实在在地走好这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师教学行为。我们的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对教育的本质重新认识,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我们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确立“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的观念。
但还是有人在接触、研究“生本”时,始终跳不出一个误区:搞“生本”会影响质量,尤其高考中考的质量。殊不知,教育这件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育的本体不是教师,也不是家长,而是学生自己,学生的学习只有当他的学习欲望和内在潜能得到激发时才可焕发奋斗的激情,点燃奇迹的火种。也正如王金战在他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中所描述的:学生这时的学习劲头,简直就像快要饿死的人扑到面包上似的,每天学到深夜,完全把学习当作了一种奋斗的享受了。试想,若是这种状态,还有那个学生学不好、成绩上不来的呢?
2、教育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我们的课堂不能再这样继续灌输下去了。
这次考察学习,激发了大家改革的激情,这是因为,生本教育的实验成果让人赞叹,更让人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之光。我们从中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教育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我们的课堂不能再这样继续灌输下去了。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律动的课堂模式。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把教学交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3、教育的理想就是激扬生命——我们的教育不能再这样扭曲下去了。
这次学习考察,确实对我们触动很大。考察中当我们见到生本实验班的孩子们那样自主、自信、轻松而快乐地学习时,就自然联想到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那种苦学苦教的情景,想到一些学生、家长不断写给校长、局长的“关注孩子健康”求助信,想到一些课堂里还有那么多正在憨憨入睡的学生。当想到这些时,我们的心情就异常地沉重。这次广州生本教育考察,唤起了大家的教育激情,我们的教育应该有理想也更要有责任去激扬鲜活生命——我们的教育不能再这样扭曲下去了。我们认为,生本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生本教育为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我们也深切地期待,生本教育将会为更多的校长、教师所认同,会在我市生根、开花、结果,生本教育将会为十堰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工作
广州之行,对我们确实很有启示和借鉴。下一步怎么做?我们打算着重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修订完善全市教学改革宏观战略。
这次考察,考察团的同志虽然对生本教育的实践方式有不同的见解,但对生本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改革方向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人对生本教育逐步加深理解和自觉的接纳。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我国教育发展的更高层面去审视生本教育,同时更要从教育的实践层面去研究策划生本教育。如果我们能从这两方面去审视生本教育,我们就会发现生本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巨大贡献。我甚至认为,郭教授的生本教育必将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郭思乐教授十年来能够始终不渝地把他的生本理念根植于中小学的教育实践并创造出一个个教育奇迹,他就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我市2006年开始整体性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有效课堂建设,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这次学习考察,让我们学习、接受生本理念,给我市有效课堂的构建增添了新的动力。因为生本教育和有效课堂的目标和实践方式是高度一致的,生本教育作为构建有效课堂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将会使我市有效课堂建设更为有效,更加精彩。
鉴于以上思考,拟对全市教学改革宏观战略进行调整完善,决定将“生本”作为有效课堂构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模式。在今后的五年或更长时间,全市中小学教学改革确立“生本教育理念与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宏观战略,围绕这一宏观战略,市教育局和市教科院将配套制定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
2、实施分步推进的教学改革策略。
实施“生本教育理念与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宏观战略,拟采取分步推进的教学改革策略。下一步我们将开展以下工作:
(1)制定实验工作方案,成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实验的领导、组织、管理和提供政策及经费保障。指导小组负责制订实验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实验学校开展实验工作。
(2)为做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市教育局按照学校自愿、兼顾学段的原则,少而精地确定了一批市直中小学重点实验学校,它们是:郧阳中学、市十六中、市外国语学校、市东风小学、市柳林小学和东风分局第一小学。各实验学校成立相关机构,确定实验范围。其他地方和学校也可根据实验的基本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此项实验。
(3)对实验学校的校长、分管校长以及实验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一是请郭思乐教授来我市讲学。通过专家讲授和答疑,对校长进行“生本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培训;通过校长讲坛、校长沙龙、案例分析等方式对校长进行办学理念、实验目的、实验方式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坚定实验的信心。二是通过专家讲授、案例分析、示范引领、分析研讨等方式对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4)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和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普及“生本教育”知识,争取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