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用心育人——香港十所大学考察学习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16:01
来源: 陇东学院学报     作者:刘仁义
一、概况
2007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香港高校联合举办,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协办的“甘肃、青海高校校级领导及高级行政人员高校管理研讨会”。亲自走访了香港大学、科技大学、中文大学、理工大学、城市大学、浸会大学、公开大学、岭南大学、教育学院、演艺学院等10所高校,听报告15场。对香港高校的情况有了一些初步认识。
香港是东西文化荟萃的国际大都会,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共有12所大学,其中八所是公立(香港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各院校在符合本身角色的各个范畴上共展所长、与时并进都有卓越的教学及研究成就,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亚洲区的教育枢纽,吸引更多外地学生到香港就读。
香港的高等教育体系完备及多元化,初步建立了多元发展而互相紧扣的高等教育体系,已经拥有世界级的大学和国际认可的专业和评核机制。2000年香港特区政府制定了香港教育改革建议,规划了香港21世纪教育蓝图。其主要目标是:建构多元化、多途径、灵活、互通的高等教育体系,增加中学后的学习机会;培养具涵养、有广阔胸襟、富使命感、具国际视野及善于创新应变的优秀人才。
学习考察的突出感受是两个字:“大”和“小”。香港的大学,论大,大的没有边界。它的校园及其资源是开放的,大学之间、大学与社会之间是相通的,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是它们的学习共享空间。论小,一栋楼就是一个校园,学生规模也都不大,大约在2千-2万多不等。校园小,但视野大,内涵丰富,可利用资源多。土地少,但学生的活动空间大。它“小”的美丽,“小”的大气,“小”的什么都不缺,“小”的融入了整个世界。小成了它们的一个优势,促使其能更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事务,减轻不必要的管理经营负担,更能够“精耕细作”,更加开放和国际化。
在各学校的介绍中,他们一般并不比也不在乎校园占地的大小,也不高调宣扬他们如何以学生为本。但考察学习之后,使人由衷地感叹“胸怀天下、不论校园大小;精诚所致、不愁金石不开”。处处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是在用心育人。
二、收获
大陆和香港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同在一个高等教育语境中办学,在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工作等的理念上差距不大,甚至我们的认识在一些方面还更先进,更超前。主要的差距在务实和落实上。如这几年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切为了学生等几个一切,对我们一些大学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已,而在香港各大学却是一个处处可以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概括起来香港的大学的如下一些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开放
香港的大学向世界开放、向社会开放、大学间开放、大学对学生开放,学科间、学生间、师生间、学校与社会间资源分享。处处可以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分享文化。“合作是我们的,不合作是别人的”成为他们的发展理念。除正规的学历教育课程,各大学都向社会开出各种进修课程、证书课程、文凭课程、培训课程等,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开放解决了学校和学生在发展空间、时间及各种资源方面的约束。使学生享受到了世界级的优质教育资源。集天下英才而育之,集天下资源而用之。教员全球招聘,来自世界各地。学生全球招生,来自四面八方。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参与各种国际性的学生交换、交流、学习、实践计划,促使其增长见识、培养能力。院校之间相互协作。政府资助的八所大学的900多万册图书资料共建共享,联合拥有。学生可以通过“读者→网络→物流系统→读者”的路径迅速便捷地共同分享香港八所大学的图书资料及馆藏资源。学校和社会、行业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社会精英、成功校友、行业领袖经常被请到学校和学生交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他们的实践生动地注解了什么是开放:世界是我们的,我们也是世界的,这就是开放,就是全球视野,国际眼光。在香港各大学,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2、务实
香港各大学科学、务实的办学理念和注重实效的工作目标对人留下深刻影响。不论是学校,还是所开出的每门课程,都定位准确、特色明显。组织和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该怎么干。“教授是大学的灵魂,教学永远是学校的面包与牛奶”,“有所为、有所不为,敢于不为,发展自己的强项”等成为他们办学治校的基本理念。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重点和核心的研究与发展领域,一般都不超过五个,不是面面俱到。每个学校的特色和强项一般或来自传统,或具有前瞻性。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与香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紧密呼应,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紧跟科技发展进步前沿和主流方向。
各学校都有严格而全面具体的教师、行政及员工考核、考绩标准。其中,教师的考核任务具体全面(教学、科研、服务(包括学生服务、社会服务等))。其中一项学生服务工作就是在学生舍堂担任义务学生辅导员。具体考绩标准为:⑴教学:课堂讲授表现、指导研究生、其它(如课程发展(开发)、新教学方法开发等)。⑵研究:著作(认可学报和期刊、文章、专著等)、竞争性科研经费、其它(如研究访问教席、研究奖项、学报编委会、顾问咨询服务、发明、专利等)。⑶服务。校内外服务:对学系、学院的服务(如委员会事务、学生辅导)、对书院、大学的服务(例如委员会事务)、校外的专业和社会服务(例如对专业组织的服务、公共和政府服务)。
行政人员的考核主要着眼于行政人员的多元职责,如筹划工作方略,管理部门运作,督导员工,校内外事务联系,处理委员会事务等。
各学校都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及发展。教学人员有学能提升研究中心,持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互相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会议,提供课程资助和培训假期及休假等。一些学校还设有教与学中心,助学、助教中心,教学发展或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课程研究与开发中心等,不断帮助教师重视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学习、交流和推广新的教学方法等。
在管理方面,既重视制度规范,特别是评核,也重视文化引导和文化建设,非常注重对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引导。学校的简介开宗明义,写有学校的校训、愿景(抱负)、使命、价值观及其发展策略等。各部门的工作都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抱负、使命)。大学既重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大学的教与学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达到已确定的标准,开展教学评估、实施课程监控、颁发卓越教学奖等。同时也高度重视学生评教。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评教,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评价,所有的教师都要接受学生的评价。此外还非常重视营造注重教学质量的文化并尽可能形成集体认知,为全体教学人员认同及内化,使教学人员把追求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责任。“为师者,应该视学生如子女一样,设法辅助他们。上课时要对学生要求严格,下课后要真切的关心学生。”成为教师自觉遵守的职业操守。
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启发和引导学生抓住机遇、发展自我,其言辞十分恳切。如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手册上写到:大学是一个追寻梦想和令梦想成真的地方,每个学生要把握学习机会,向成为专业人士和理想毕业生的目标进发,要培养国际观念,以应付未来的需要和挑战,未来的发展不会只局限于香港,日后面对的竞争也将来自世界各地;今日好好把握机遇,珍惜读书时光,努力装备自己,向着明天的理想目标进发。
相比而言我们对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重视不够,创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教学新知识、新理念、新成果的培训、推广等做的不够。我们应该切实加强相关条件建设,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定期地组织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教学工作(经验)交流研讨和培训,及时吸收和分享教学及研究成果。在管理方面应更加重视文化建设、价值观引导,增强管理的感召力、亲和力使其更加人性化。
3、以生为本
在香港各大学,以生为本渗透到各个方面。使人深感“大教无形、大爱无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不感叹他们是在“用心”育人。
学校的一切资源为学生开放,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为了学生,千方百计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他们推广全人教育,注重全方位学习,发展多元化的学习范畴及层面,强调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更重视群育,重视校园与宿舍生活,重视舍堂教育和非形式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
提供全人教育,发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具备文化修养和終身学习的能力是各大学共同追求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被列为必修科目。在通识教育中,建立“探究为本”的学习,探讨跨学科议题。学生在通识教育中可学到不受时间制约的技能,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学校推崇的是一种“平衡”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当然要在某一领域学有所成,但也注重学生课堂以外的生活,注重让他们全面发展。学生俱乐部和社团众多,有些活动已经形成了长期传统,比如辩论俱乐部和戏剧社等。学生在众多的课外活动中相互学习,实现了自我教育。
在教学观上,重视教,更注重学,把学看得比教更重要。强调教的效用,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认为,一切教都是为了学,围绕学、支持学、促进学。广大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和源泉。提出,教学过程的焦点,要由“教”转移到“学”。认为教和学有四个层次(境界)(教的好和学的好的四个标准)。即:一般的教师讲述,好的教师解释,优秀的教师示范,最好的教师启发、赋予灵感。一般的学生记忆,好的学生明白,优秀的学生应用,最好的学生创新。学校提供教学发展补助金,鼓励创新教学,颁发卓越教学奖。
各学校十分重视宿舍生活。认为学生宿舍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人教育的重要基地。正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中学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班级,大学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宿舍。课堂教育、舍堂教育和各种实习、实践相互补充构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整体,体现了学校教育的全面性。
宿舍一般设有舍监、高级导师及学生导师制度,提供多元化舍堂生活教育及执行纪律,经常开展许多内容丰富对学生成长发展极具帮助的活动。如中文大学的五个书院。书院是融学生生活、学习、交流、活动、教学等为一体的一个场所。学院与学系进行专业教育,开展专业教学,培养专业能力和专业感情,被形象地称为是学生的“爸爸”。书院(舍堂和课外)进行的是通识教育与生活教育(服务),培养学生的人格、感情和对学校的归属感,被称为是学生的“妈妈”。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非形式教育的活动,这些活动更具有个性化,更接近社会现实、学生生活和学生未来生活、工作、交往、处世等的需要,有效的弥补了正规教育对学生爱好、兴趣、做人、生活和交往等方面教育的不足。大学与书院互相补充,给予学生平衡及全人的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书院的重要角色是:提供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和关顾辅导,师生之间细密交流和互动。即给予学生均衡教育(融会贯通、通识教育)、汲取本科以外知识、扩展学生视野、培训综合思考能力,给予学生生活关顾。
他们认为,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而不仅仅是课堂和书本。换句话说,仅仅是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教育和教学应该使学生在校的教育和学习与他们的现实和未来生活相联系,以帮助学生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和对所学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全面的学校教育应该是“真”的教育、“实”的教育和“爱”的教育,应该包括课内和课外,关顾学生的全面需求,特别是健康成长和发展。
以生为本还体现在,各大学十分重视校友工作,十分重视把一切能为我用的资源都有机的联系起来,为学生培养和学校发展所用。在学期间注重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认为“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工程师,后天的企业领导,是学校未来发展十分重要的办学资源”。毕业之后,学校与校友建立密切关系,保持定期沟通,并为其提供学校的最新资讯,加强校友对学校的归属感。各校都成立有校友事务及拓展处,拥有庞大的校友资料库,支持及协助校友会的发展,鼓励和协助校友会筹办联谊及学术活动,致力支持学校拓展校友事务与资源,协助大学拓展资源、推动筹款工作。
4、各展其长、各具特色
香港各高校既遵循和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如终身学习、全人教育(通识教育、博雅教育),以生为本等,又各具特色,各有自己清晰的办学目标和角色定位,各有自己的市场份额与发展空间、形成对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全面覆盖。
全人教育是各大学共有的教育理念。全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如下的三大技能:认知的技能(包括解决问题、严谨思考、终身学习的能力),沟通技能(包括发言、书写及具有清晰的说服力和沟通能力),社会技能(具有群体意识,能与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工作。认为,以上三组技能属于“不受时间制约的能力”,学子能终身受益。全人教育希望培养出来的专业人员能展现出以下的竞争力,即适应力、思考力、创造力,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全人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层面:知识的传授(基本专业知识+应用、分析及评估能力),技能的培养(语文、沟通、领导、人际关系、国际视野、工作态度及团体合作),个人的发展(培养及巩固个人的目标、自信心、价值观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全人教育的实施包括正规课程、非正规课程(联课活动,由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发组织)和校园生活。学校高度重视课外学习经验的实践,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及专业成长,配合学院的课程,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关顾之心及责任感的专业人员。
在学生管理方面,各大学都设有学生事务处,包括学生学务、学生财务、奖励处分、学生服务及支援、联课活动、学生组织等。管理人员说“我们不喜欢用管理二字,我们的任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着重于营造学习及生活环境、建立制度、推动全人发展。学生参与建制、校政及管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学生服务”及“学生发展”(学生辅导和就业),使学生管理由被动管理,走向“自我管理”、“主动学习”、“自我完善”。学生辅导及就业中心透过多元化的活动及服务,照顾学生的个人发展及职业需要。辅导主任会协助学生面对和解决个人、人际关系、情绪、学业及家庭等问题。职业教育活动及职前训练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事业兴趣,制订事业计划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师生间、同事间讲求平等,崇尚分享(分享经验、成果)和服务(服务学生、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高等教育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高等学校已经进入了一个学生消费者至上的新时代,各学校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十分重要的。香港特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于2002年3月发表《香港高等教育检讨报告》,建议香港的大专院校理清各自的角色及使命,各司其责、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指出在高等教育制度多元化发展下,每所院校要有独到的使命和角色,有利香港发展。
因此,在香港应用型大学与社会、行业和业界保持着密切良好的关系。学校通过服务社会培养学生,通过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如理大注重开展应用研究,造福社会。为社会提供应用为本的课程(专业),进行切合工商界和社会需要的应用研究。香港演艺学院之课程以实践为本,课程设计糅合中西艺术传统风格,反映香港多样文化的特色。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研究型大学与社会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关系,攻坚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领域和主流方向。每所院校在符合本身角色定位的领域共展所长、与时并进,都有卓越的教学及研究成就。
5、崇尚实用、重视实践
在我们所考察学习的十所大学中,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属于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开设应用为本的课程,进行切合工商界及社会需要的应用研究,致力把基础的科学理论应用于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担当重要角色,籍以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通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通过培养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学与社会形成一个密切联系、快速反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有机体。
与我们不同的是,这些应用型大学具有清晰的目标及角色。他们高扬应用为本的旗帜,以应用型为荣,坚守应用型的传统,培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的优秀人才,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象我们似乎认为只有研究型才是大学,应用型就是低层次、低水平。
学校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实践的机会。认为,实践能力不只体现在职业能力上,也包括生活能力、交往能力这些综合的东西。认为,拓宽视野是求学的重要一环,要使学生在学业、视野及思维方面都能获得发展。学生应时刻争取开阔视野的机会,并保持终身学习理念。他们认为,社会经济及需求迅速改变,社会也需要各种人才,过分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日后反而学无所用。因此,选择专业应以兴趣为先、功利为后。在研究方面,又特别强调实用性,强调开展应用研究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应用型大学及其教研人员不断了解市场的需要,面向市场设置专业,市场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注重专业教育与应用研究结合,并以科研成果推动社会发展。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认为应用专业,不能只教学生不同范畴的皮毛知识,而要让学生深入了解特定的问题,教学要由以知识为本转变为实务技巧和问题为本。
三、香港高教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香港是中国和世界的窗口,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国际大都市,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一个桥梁。
香港高等教育历史不长但发展迅速、成就卓越。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香港的研究型大学,如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已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应用型大学,在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这些应用型大学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开设应用为本的专业,致力推动应用研究,特别重视科研成果及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致力把科学理论应用于各个领域,以协助提升工商界和专业界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香港教育学院作为香港专责培训师资的教育机构,致力于培养文行兼修,敬业爱生的教育工作者。教育学院积极回应香港学校在教育改革下的需要,支援教师专业发展,从事以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革新为重点的应用研究,培养以研究为本的文化,带动学校课堂教学变革,与学校及其他有关团体合作,推动教育的变革更新,参与本港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发展,取得了卓越的办学成就。
香港教育学院在教育大学的使命,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香港教育学院对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对教师应有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构成和培养具有准确的把握。对教师教育的关键重点问题的认识与处理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特别重视未来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等的沟通能力,强调教师要热爱学生,强调教育大学与中小学的密切联系,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推广等。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相同的文化、不同的实践,香港高教发展对内地大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香港必将成为世界优质高等教育中国化的试验、示范区,为大陆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经验,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现代化。
我们应学习借鉴香港高等教育成功的办学经验,变革我们的教育、管理、服务理念,变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革我们的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要切实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健全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在以生为本的目标下,统筹解决教育、管理、服务和建设、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地方性应用型高等院校其课程与教学要坚持:通识为基、专业为重、应用为本的理念,加快向应用型转型的步伐,把办人民需要的教育,建设人民满意的大学作为努力奋斗的目标。(作者系陇东学院教授)
以生为本,用心育人——香港十所大学考察学习报告 赴广东学习考察生本教育的报告 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核心内容 儒家德性论源起考——以先秦“德”义变迁为考察对象 后七子诗法理论探析——以王世贞、谢榛相关论说考察为中心 后七子诗法理论探析——以王世贞、谢榛相关论说考察为中心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袁贵仁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民为本 略论清末国民意识中的性别与权利之关系——以女子参政权为中心的考察 唐小兵:公共舆论与权力网络——以1930年代前期《大公报》、《申报》为例的考察 - 思與文... 略论清末国民意识中的性别与权利之关系——以女子参政权为中心的考察 將軍縣——興國風水考察記 - - 香港風水網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科学网—美国“最绿色”的十所大学 十所大学课件中心及—全国高校ftp站点集合 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 百年大计,以笑为本 钱伟长以己为本 以道为本 兼以创新 尹连根/王海燕:论大陆媒体人利益角逐的常规路径——以广州三大报业集团为主要考察对象 论大陆媒体人利益角逐的常规路径——以广州三大报业集团为主要考察对象[兴华论坛] 以刚为本,以柔助刚,刚柔相济——ERP项目实施之我见 (转载) - hbshfx... 坚持“以德为先” 实施“四德”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