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爱拿发誓当玩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48:17

 起誓当白玩

章立凡

 

  

 “起誓当白玩”这句话,源自京剧《四郎探母》中杨延辉与铁镜公主的一段对白。杨四郎想说出探母的心思,但要求公主对天盟誓方肯吐露,公主脱口冒出一句“比不得你们南蛮子,拿起誓当白玩。”

 中国最早见于传世文献的盟誓,《尚书》上有好几篇。例如商汤王起兵讨伐夏桀,对部属起誓说:“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尚书·汤誓》)其中既有许诺也有威胁,从者有赏,不从有罚。

 后来周武王起兵伐纣,玩的也是这一套。一边讲“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取得道德高度,同时承诺出力者以荣华富贵。这类誓言的共同特点是假托天命和民意,中国历代王朝更迭,开国之君大多有之。上台后兑现一些,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养肥点再宰割。各朝末世纲纪败坏,开国盟誓就成了“白玩”,搞到民不堪命,便有新的雄主起来“与民更始”。中国的“历史周期律”大抵如此。

 利益圈子太小的起义领袖往往不成功。陈胜说“苟富贵,无相忘”,项羽讲“彼可取而代之也”,张献忠喊“皇帝轮流坐,明日到我家”,把潜规则说得太直白,没抢占道德制高点,注定只能当枭雄。李自成的“迎闯王,不纳粮”倒是很有普世性,可惜时运不济,享乐太早加上外族入侵,未能坐定江山。

 诸侯会盟仪式须歃血为誓,群雄啸聚江湖,也得摆香案饮血酒盟誓。《水浒》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就是晓之以利动之以情,堪称维系团体的绝妙好词。明末清初江湖团体与抗清士人合流,演变为“反清复明”会党以后,一直保持盟誓传统。“洪门三十六誓”的每条最后,都有违约将遭“五雷诛灭”的毒誓。

 西方黑手党入会仪式与此酷似,新人用匕首将十指逐一刺破,滴血于圣像上,再点燃圣像,置于双手间灼烤,随即当众宣誓:

我永远忠于我的兄弟们。在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欺骗和出卖他们。我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护他们。在非常时刻,我一定会咬紧牙关,绝对保守秘密;只有见了上帝后,我才算脱离他们。这张画正在化为灰烬,我的十指正在滴血,如果我不遵守誓言,我的肉体就会像刚才的圣像一样化为灰烬。

 盟誓作为一种社会契约,在中西文化中皆已源远流长。中国传统以伦理为宗教,个人效忠对象是君父和团体;西方传统则直接以宗教为教化,效忠对象多为上帝、国家和法律。摩西的《十诫》不仅是最早的法典,也是犹太民族与上帝(耶和华)的誓约;英国《大宪章》和美国《独立宣言》,内容也都见证于上帝。入籍现代西方国家,常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才能成为公民,但公民无须宣誓效忠于政党。例如美国大选,选民可随意登记自己的党派归属,日后如不中意,下届选举不妨换个党。而胜选政党总统就任,皆须手按《圣经》,宣誓捍卫宪法。

 中国近代政党承袭了会党传统,不同于西方的“Party”。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就举行了中西合璧的宣誓仪式,入会者左手置于《圣经》上,右手向上高举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1905年同盟会创立时,中山先生曾亲拟盟书:

 联盟人,省 府 县人○○○,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天运乙巳年七月 日,中国同盟会会员 ○○○。

 1914年成立中华革命党时,孙中山规定入党者须立誓约,按指印,并增加了党员效忠其个人的手续,遭到黄兴等的抵制。后来国民党“以俄为师”重组,新人入党也要念一个很长的誓词。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国家元首身份举行了宣誓仪式。南北议和后,孙坚持要袁世凯宣誓效忠共和,遵守临时约法。但袁氏后来帝制自为,拿起誓当了白玩。民国时期1923年“曹锟宪法”、1936年“五五宪草”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皆有总统就职宣誓的规定。不仅总统要宣誓,根据1930年国民政府的《宣誓条例》,文武官员和公教人员也须宣誓始得任职。

 国民党系由革命会党演变而来,入党有宣誓,上台执政也有宣誓。蒋介石作为中山事业的继承人,一生也曾宣誓多次;但他偏爱以党治国、党国不分的统治方式,没有完成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也未兑现宪政及“平均地权”的承诺,导致了国民党在1949年循“历史周期律”出局。

 背约终将有报,拿起誓当白玩者,难免玩了自己。

  

                                                 2009年10月26日  风雨读书楼

                                                     《中国周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