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27:01
开启创新教育之门 马立

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在社会踏入信息时代的今天,这句名言似乎应该这样诠释:知识的共享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Internet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的联网,是人脑的延伸。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教与学的方法、目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让学生的头脑成为创造的火炉而不是装答案的容器,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苦苦追寻的目标。在众多的探索者中,有人找到了通向创新教育之路的钥匙。

英特尔未来教育简介

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项目是英特尔公司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而设计的一个全球性的培训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对一线的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懂得如何促进探究型学习,能够将计算机的使用与现有课程密切结合,最终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000年7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中国正式启动,截止到2002年初,北京、上海、江苏、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4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这个培训项目,5万名教师通过了此项培训。英特尔公司还承诺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快速推向我国西部地区。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主旨

·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技术。

·重点围绕学生和教师如何利用技术,通过研究和交流以及运用卓有成效的策略与工具来增强学习。

·强调“动手”的学习方式,参照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标准来自行创建教学单元计划与评估工具。

·给学生们更多掌握和使用技术的机会。

·鼓励教师进行团队合作,结对评审他们的教学单元并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特点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课程由10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4小时。课程主要基于微软公司的Office专业软件套件,包括:Microsoft Word 2000、Microsoft PowerPoint 2000、Microsoft FrontPage 2000、Internet Explorer。

每个模块都遵循“结对交流”、“教法研讨”、“动手操作”、“作品评估”、“单元计划修改”、“回家作业”等基本格式,要求教师选择一个他们目前在教的或将来要教的单元作为正规课程的一部分,整合多媒体演示文稿、电子出版物、网站制作于该单元的教学中,最终制作出一个有效利用技术的、与国家课程标准相符合的完整单元计划。培训之后,教师需要做到能够将根据自己所学到的互联网使用知识和各种多媒体软件,开发出实际教案,并把这些教案应用到课堂上去,使自己的授课形式和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学习、课题研究等。

培训方式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通过独特的“培训培训者”、“教师教教师”的模式,将知识传授给更多的教师。该项目首先对一定数量的主讲教师进行培训,再由每一位主讲教师每年培训一定数量的一线授课教师。培训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进行结对交流、动手操作、教学实践的讨论。在培训中,指导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有大量的互动交流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 马立

我国的教师培训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每个时期都有其阶段性的特色。当前,全员师德培训、普及信息技术以及课程教材改革又将教师培训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新时期教师培训的重点是更新教师观念和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即在培训中体现三个方面的结合:第一,要把学科的培训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密切结合;第二,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教育技能的培训密切结合;第三,适应时代要求,以教学设计为重点。通过多年培训工作的实践积累,我们总结出很多独具特色的培训模式,此外还引进了一些好的培训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项目“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资源共享”、“协作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思路值得借鉴,与我们积累的一些培训模式也有不谋而合之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培训方面,今后的重点不再是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而是怎样把信息技术与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实现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的教学设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张民生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以培养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主体的,以现代技术、现代信息网络为背景的、以提高各学科教师教学能力为宗旨的师资培训项目。它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设计都是比较先进的,因此在培训中受到了广大老师的欢迎,并较快地与上海市正在推进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二期工程,特别是与研究型课程相结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用”,即用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否则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不能真正发挥技术和理论的作用。“英特尔未来教育”“学以致用、按需施教”的原则,对我们有所启示,应当在“用”字和“需”字上下功夫。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 克瑞格·贝瑞特博士

我们必须把最好的工具交给年轻人,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并激励下一代继续弘扬创新精神,进行科学发明和创造。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英特尔全球教育事务总监 迪穆沙博士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项目,开展它的目的是帮助今天的教师和学生满足未来的要求。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陈伟锭

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

老师们眼中的“英特尔未来教育”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有效的,中小学教师学了就能用,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应用计算机的神秘感,这是未来教育理念的成功。──北京市教育学院院长 倪益琛

“英特尔未来教育”点燃了老师与学生心中的火焰;它启发老师们思考怎样教育下一代、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 黎加厚

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而是思想观念,“英特尔未来教育”是撬开已钙化好的脑壳的金钥匙。──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 李绍杰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过程是一个“织网”的过程,是让学习者学习一种比较可行的“织网”方法的培训。 ──上海市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 陈功强

我感到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是因为在这个学习活动中,他们成为信息加工的主角,他们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现代媒体的运用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天津17中学 魏薇

编后:“‘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场头脑风暴”──几乎所有参加过这个培训项目的老师都这样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培训为什么会给老师们带来如此之大的触动?《开启创新教育之门》将分4期连续介绍“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开展以及实施的情况,同时为您精选各地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敬请关注。

上期“‘英特尔未来教育’巡礼”为大家全面展示了这个成功的教育培训项目的风采,目前从这个项目毕业的老师已达5万名。虽然记者不可能一一采访这些老师,但凡是被记者采访过的老师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说:“‘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场头脑风暴”,为什么参加过此项培训的老师们会受到如此巨大的触动,他们是如何看待“英特尔未来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呢?本期请一位参加过此项培训的老师谈谈他的感受与体会。

巨大的收获

近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与众不同的教师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近年来参加过的收获最大的一次培训。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教师培训项目,其目标是“使教师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所教的课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绩”。与以往人们所熟悉的教师培训不同:这里听不到授课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也没有一本完整系统的教材,更没有整齐划一的作业、小结。整个培训过程就是完成一个所任教学科的多媒体单元教学包。培训完毕时能带着这个“能够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融入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作品”回到学校,而且马上可以把这个作品运用到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去。

诚然,完成这个项目,需要我们做大量工作:要学会在网上、光盘资料中搜寻有用的教学资源,要编制所选定的学科中单元的“单元实施计划”,要制作多个用途不同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和Web网页,用来为学生们“导航”,要体会从学生的角度学习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学会制定评价学生作品的标准,还要学会物色能帮助自己解决各种难题的人……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为我们提供现成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甚至连“教材”也留下了大量的空白,让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用自己的经验、体会,去补充、完善,去参与编写。

经过几天的“摸爬滚打”,我们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基本掌握在本学科教学中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所必须的技术,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明白了如何才能将技术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神奇的转变

这样的培训为什么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我想,主要是在培训过程中反映出的代表“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崭新理念。“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是一种“基于任务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以“任务”为中心来促使学习者主动吸纳、调整、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这种“基于任务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做中学 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凝聚、汇集知识技能等要素。解决问题之后,这个过程又以“经验包”的形式留在头脑中。在这个“经验包”里,至少有这样五个方面的“经验”:(1)经过使用,被验证过的“知识”;(2)经过实际应用,更加熟练掌握的“技能”;(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新的“知识”、“方法”、“技巧”;(4)伴随整个过程所产生的“情感”;(5)与问题相伴的“情境”的记忆。经过以上这些环节进行重组的知识,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2、评中学 与传统学习不同的是,“学以致用”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过程。培训过程中不断要求我们用“学生的眼光”去思考,从教学目标出发去制定、修改有关评价“作品”的“量表”,去检验自己的“作品”,看它是否真的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3、帮中学 能者为师、共同学习、合作学习,这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作为一名教师,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体会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的分量。在“任务”面前,只有互相帮助,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

4、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学习网络 如果理解了上述三个特点,再联系互联网这一技术背景,我觉得,“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更深层次的理念还在于让教师切实感受到网络时代学习的特征:打破任何“绝对权威”,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教师就在这样的“网”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在我看来,这四大特色恰恰体现了素质教育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质的飞跃

人们喜欢用“仓库”比喻学生的头脑,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下这个“仓库”存放着什么“物品”,谁在担任“管理员”? 传统教育的以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过分追求“仓库”里的“货物”和货物的“堆法”,执教者总想代替“管理员”去思考、去排列,甚至完全忽视了“管理员”的存在;考试好比发给“管理员”一张“领料通知单”,“管理员”只是按规定取出“物品”。“基于任务的学习”则把关注点转移到“管理员”身上,把“领料通知单”改为“任务通知单”,促使“管理员”根据任务的需要自己去整理货架、自己去“进货”,以满足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唤醒“管理员”的主体意识,学会“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英特尔未来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样板和成功的范例。

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如能汲取“英特尔未来教育”所体现的新模式,让它与我们民族教育中的优秀传统实现“无缝链接”,必定会使我们的教育改革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

编后:很多参加过此项培训的老师最后都意识到,培训的核心目的是“更新教育观念,培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作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己任,就算他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再强,课件做得再漂亮,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已,不可能适应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成为一名优秀的现代教育家。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知识经济时代,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创新能力,因此,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上的学生不该是“容器”,而应是“火把”,教师就是其中的一簇。本期“英特尔未来教育”专题为您展示了一节研究性学习课,您将看到课堂上熊熊燃烧的创新之火是怎样的绚丽多姿。

物理课 还能这么上?

随着热腾腾、香喷喷的爆米花分送到每一位同学、来宾的手中,一位同学亲切地说道:“这玉米花是刚刚用微波炉爆出来的,您知道微波炉为什么能爆熟玉米花吗?如果您还不十分清楚的话,就请您一边品尝美味的爆米花,一边听我向您讲述微波炉的故事吧!”又吃零食又讲故事,这是在开联欢会吗?您猜错了,这是一节基于“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研究性学习课,在上海市进才中学高二(10)班的教室里,“爆米花小组”为这节课拉开了序幕。紧接着,《地震波》小组用自制的配音Flash向大家形象、风趣地介绍了地震波的产生、分类及对建筑造成的不同危害;《琵琶》小组在演奏了一段悠扬动听的琵琶曲后,向来宾介绍了琵琶的构造及其基本发音原理;《无线话筒》小组则首先向大家“推销”他们制作的可利用普通收音机接收、放大且成本仅约为8元的简易无线话筒,然后告诉来宾们他们历尽艰辛的研制过程;最后,《剧场音效》小组借助精美的网页和图片,通过分析古罗马大剧院、悉尼歌剧院、北京保利剧院、上海大剧院,使大家了解到一个具有良好声学效果的剧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实现它的主要措施,进而对本学校演播厅的音效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改进意见……

一节普通的物理课却以这样诱人的形式呈现给每一位听课者,这一切大大超出这节课的策划人——沙宁老师的设想,他不禁回想起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如果说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是研究过程,那么课题的选取则是关键”。

课题确定 量体裁衣

考虑到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应联系生活、社会、自然,同时也考虑到波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其本质、特性较为抽象),如果学生们能主动对日常生活中有关波的现象、应用进行探究,则一定会提高他们对波的物理本质、特点的进一步认识,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沙宁老师决定以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波动”入手,并以《波与我们的生活》为主课题。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能很好地投入到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沙宁老师事先给学生详细地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各种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注重亲身体验、研究过程、合作精神。最后告诉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前期准备→成立课题小组并确定子课题→课题研究→展示交流→评价小结。

针对各课题小组成员的性格、爱好、计算机应用水平情况的不同,沙宁教师拿出设计好的子课题向学生们推荐:向业余琵琶十级赖惟颉同学所在的音乐爱好者小组推荐《琵琶中的声学》,向喜爱建筑设计的曹文静小组推荐《剧场音效初探》,向善于动手制作的陈逸伦小组推荐《探索无线话筒的制作》,向喜爱Flash动画制作的周伟明小组推荐《地震与地震波研究》,向平时缺少生活常识的胡靓园(女生)小组推荐《微波炉研究》。由于这些课题既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又适合深入研究,并容易获得相应体验,所以后来这些小组的研究都有“意外”的收获。

课题研究 痛并快乐着

课题研究一开始显得十分轻松愉快,学生们从网上下载了许多五花八门的文字、图片资料,似乎研究性学习就是这么简单,但是问题很快就出现了。首先是《琵琶》小组,她们发现下载的资料大多是介绍琵琶的文字和图片,真正与声学相关的内容几乎没有;而《地震波》小组下载的资料虽然内容丰富,但几乎全是文字资料,且专业术语多,读起来非常枯燥,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最困难的还是《剧场音效》小组,虽然各大剧院的图片虽多,但其内部结构、声学特性少有介绍,另外建筑声学本身专业性很强,同学们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很多资料看不懂。

针对各小组的不同情况沙宁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指导方式:鼓励《琵琶》小组去上海书城查阅、购买相关书籍,后来这组同学终于借到了两本对她们的研究有重要帮助的书——《音乐中的物理学》和《声学漫谈》;对《地震波》小组,则是先让他们明确需要研究的是物理中的地震波以及由此带来的危害,再告诉他们应该怎样阅读、选取有用资料,并将其核心内容重新组织成自己的语言、文字,最后建议他们利用自己的特长,将对地震波的理解制作成深受同学们喜爱的配音Flash动画;《剧场音效》小组的问题最难,有些问题甚至连老师也不懂,只好师生坐下来共同研究,沙宁老师还带她们去学校的“物理走廊”亲身体验巨大抛物面带来的声音反射效果(如图),同时建议她们根据研究结果,带上有关仪器去学校演播厅、体育馆实地分析、测量有关数据。就这样,在三个星期的时间里,沙宁老师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既是指导者又是合作者,伴随着学生们走过了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与他们共同体验研究的艰辛与快乐。

采访后记:一节别开生面的物理课并未就此结束,记者了解到,展示课上的3个研究课题已经通过学校优秀课题答辩。其中《剧场音效初探》课题组的《关于改善进才演播厅音效的几点建议》已部分被采纳,即将付诸实施。沙宁老师在回顾这节的成功时谈到:“如果说这节课获得了一定的成功,首先应归功于学生,是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如果说我精心设计的选题起了关键作用的话,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给了我理念和方法”。

怎样才能把学生教聪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是一条有效的出路。在充满疑问与探求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创新的火花不时迸发。作为“英特尔未来教育”专题的最后一期,我们想让您了解到更多老师优秀的教学设计,请您共同体验创新教学的成功历程。

有一道非常普通的小学数学习题——计算操场跑道面积和内圈运动场面积,学过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小学生们都会按照老师上课讲解的公式,马上在作业本上唰唰写下几排算式,很快得出结果,几天过后,这道习题便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真实任务 引人入胜

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山东淄博师范附小的李萍老师却在这道数学习题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题为“我是一个小小设计师”的单元教学计划(以下简称“设计师”)。该教案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把我们的操场打扮得更漂亮,会花多少钱?”这一基本问题,并让学生以小小设计师的身份去完成为跑道整容和绿化操场内圈的真实任务。面对这一令人困惑并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师生一起展开了热烈讨论,明确了如下一些问题:

我们学校的操场有多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会选择哪种材料装饰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为什么?

你会选择哪种草皮种植在操场内圈?为什么?

请你预算一下,要完成这两项工作大约需要多少钱?

然后,全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具体工作步骤,李老师则把事先准备好的调查表(操场测量表、跑道材料调查表、草皮调查表)分发给各小组。接着,各小组的学生们就忙开了。

学生们到学校操场实地丈量并计算跑道面积和操场内圈面积;向体育老师咨询并上网查找为跑道整容所需的材料(塑胶、煤碴)及单价;走访园林局专家,上网搜集适宜在操场内圈种植的各种草皮资料(多年生黑麦草、天鹅绒、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从价格、管理等因素提出一系列选择草皮的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分析比较,最后选择了高羊茅作为铺设操场用的草皮。在归纳以上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出美化操场(跑道煤碴和操场内圈草皮)的总费用。

在李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还就几种草皮混植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查资料,他们得到了高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植的适当比例为3∶1,而且发现用这种方案美化操场又能节省不少费用。最后,学生们利用PowerPoint和FrontPage制作演示报告和网站,汇报各小组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过程的情况和最终结论。最终,学生们根据李老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品和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做出评价。

教学设计 独具匠心

李老师的“设计师”单元教案超越了简单利用公式计算和低水平复制粘贴网上资料的学习模式,它将数学、生物、语文、信息技术等学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设基本问题和真实任务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真实任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背景,成为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推进器。

“设计师”单元教案相当完整、规范,不仅包括单元教案文档,而且还囊括了支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其他文档及材料,如PowerPoint演示文档和网站、学生作品评价量规、单元支持材料(操场测量表、跑道材料调查表、草皮调查表)、“设计师”的电子教案和单元实施计划。这些精心设计的超越学生现有学习能力的组织性工具、文档起着“脚手架”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平,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过程。

另外,“设计师”单元教案与国家、地方的课程标准紧密联系,充分利用了多种资源(甚至包括人力资源——体育老师、园林专家和网络资源),并开展了促进学生发展、基于学习过程的电子作品教学评价。通过这个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资源性学习、协作学习为一体的单元学习活动,学生们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体验远远超越了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模式。

创新教学 众志成城

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只是一个案例,参加过“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老师们还设计了很多优秀的单元教学计划。如遵义市三位教师合作设计了“糖类代谢”单元教案,学生们把《我们吃的饭到哪儿去了》作为基本问题,在综合运用生物、化学、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他们理解了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分析了导致现代社会人类肥胖问题的成因,计算出标准体重,懂得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又如,三亚市第二中学陆小琴老师整合了数学、地理、社会科学等学科知识设计了《30年后中国有多少人》单元教案,其中的基本问题──“30年后我和我的孩子能吃得饱、住得好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收集1990年、1999年、2000年我国人口数,利用数学幂函数求出了2030年我国人口总量,分析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粮食、住房、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为使30年后我和我的孩子能吃得饱、住得好,现在国家和公民该做哪些未雨绸缪的工作。 综上所述,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有了比以往更重要的作用,即从照搬教参写教案转变为立足于学生发展、为开启学生智慧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所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编后:做完“英特尔未来教育”专题的最后一期,作为责编的我仍感意犹未尽。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2000年7月我第一次参加这个培训项目启动仪式的情景:新奇、激动、振奋……很难表述我当时一系列复杂的心情,我被深深地打动。虽然此后做过有关这个项目的多次报道,但总有一个化解不开的情结,直到两年后我筹备这个专题的时候才得以化解。目前,已有5万名老师从这个培训项目毕业,尽管如此,这些老师对于全国1000万中小学教师来说,只是“星星之火”。我愿这个专题是一缕春风,为“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助力;我愿更多的老师能被这创新教育之火照亮,在一条充满艰辛探索与奇妙发现的道路上执著前行!

2002-11-2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