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乡音动心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49:31

最是乡音动心潮

——声乐组曲《天柱之歌》赏析

唐北海

 

大型声乐组曲《天柱之歌》MTV光盘已由安徽音像出版社闪亮推出。组曲总策划、词作者芮立祥暨艺术总监、曲作者徐华东均是地道的潜山人。二君倾力打造的《天柱之歌》,构筑了古皖文化发展平台上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

好歌产生的前提是好的歌词。《天柱之歌》的歌词好,因为它兼具鲜明的声乐和诗性特征。中国有悠久的诗歌传统,古代诗词都曾入乐,诗即歌,歌即诗,诗歌一体,无分彼此。《天柱之歌》承继了这一传统,其歌词依例融汇了格律、节奏、声调等音乐性元素,饱含激发曲作者音乐思维的宜唱性诗情,力奠了词曲结合的基础。同时,它也留守了相对独立的文学成分,充分熔铸了诗的特质。《天柱之歌》的音乐同样成功,因为它蕴藏着金贵的技术含量。音乐是技术性极强的艺术,内容、情感的丰富不能取代技术的不足,技术的不足必然会招致作品的苍白与贫乏,可以说没有技术就没有发言权。《天柱之歌》组曲让人见识了曲作者的娴熟机巧和扎实功底,诸如歌词的敏慧演绎,乐器的科学调配,歌者的合理甄选,乐美的细腻传递,无不匠心独运。而曲风的摇曳多姿,更是有效消解了听众的审美疲劳。

歌曲不是线性呈示,而是歌诗、演唱、伴奏、摄编诸要素的立体融合。这就少不了声乐表演等的再度创作及对个性美的适度张扬。好的曲调当然是动听的根本,而歌者能将动听发挥到极致。同一首歌曲,普通人表现得呕哑嘲哳,韩娥却表现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天柱之歌》组曲均由一流歌手演唱,包括本地戏剧名流,他们均展现了非凡的艺术造诣。同时,组曲的摄编也相当出色,显示出不俗的专业素养。

收入专辑的有11件声乐作品。作为组曲名称的《天柱之歌》,自然而然被置于组曲之首,与组曲之末的《天柱恋》遥相呼应。二曲浑厚粗犷,情酣意满,堪谓异曲同工。“天柱山,你高昂头颅独擎千秋日月”,《天柱之歌》大气磅礴,高亢入云,天柱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性格特征借以展现。“天柱山,我梦中的故乡,我故乡的新娘”,《天柱恋》雍容博大而又诚挚厚重,廓然高迈于某些浮滑媚俗和无病呻吟的流行音乐之上。    

艺术作品应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倾注对社会人生的殷切关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天柱之歌》反映社会现实的宗旨至为明确,这在非重大现实题材的佳构中亦有十足表现。《潜河弯弯》、《天柱山上读书郎》、《攀崖情歌》,这些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元素,富于民歌色彩的歌曲无不纵情讴歌现实,赢获了雅俗共赏的功效。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潜河弯弯》如斯唱道:“急流如歌歌激越哟,弯弯弯出同舟缘。阿妹任哥漂上岸哟,一篙子撑进妹心湾”,歌曲以幽美的笛声作为前奏,并贯串始终。全曲旋律优美流畅,平易亲切,直线缩短了审美距离,径扑人们的内心深处。清醇澄澈、活泼朴实的《天柱山上读书郎》借少儿之口唱出:“不问山多高也不问路多长,顶烈日呀踏呀踏寒霜。”“爱祖国爱家乡,好个天柱读书郎”,童声兼以简洁伴奏,音质的纯美更为凸显,焕发起成年人深供在记忆神殿里的儿时心香。激情洋溢、俏皮风趣的《攀崖情歌》唱道:“天柱妹子像朵花,朵朵开在皖山崖。花香引哥来天柱,想看花儿比攀崖。花儿好看崖难攀,有心无力你莫攀崖。”礼赞志与力、情与趣的结合之美,迎合大众的审美期待,留给人深切的生命哲思与价值启悟。

“一柱擎日月耶,飞石冠九垓。苍松俏绝壁,白云渡仙来。神秘谷里藏神秘,无限风光看蓬莱。”这是《神奇天柱山》充满自然美的诗意表达。自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寄寓了古典文化的审美理想。曲中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美景相映生辉,而自然美景更光耀于作者的审美视野。《板仓,醉你一万年》的真情流露则是“野性的板仓你野性的美,我醉你万年不言悔。”歌曲裂石穿云,雄奇伟丽,这里半声音阶的多处应用,平添了诡谲和野趣。该曲同样是自然的恢弘赞美诗,具备超脱功利的性征。此时主体在观照和欣赏客体时,获得的是纯美的体验,带给人们的是最原始的感动。

组曲包藏天地,纵贯古今,不少歌曲打上了深刻的历史文化烙印。《孔雀东南飞》、《天柱山,七仙女的故乡》和《天柱山下梅花城》,更涂满了地域文化的色彩,抖露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千年遗恨交给了汉风汉月,一代绝唱唱响了皖山皖水。”“千秋一叹生死恋,化作鸳鸯比翼飞”,情致绵渺的《孔雀东南飞》如泣如诉,不断催生听众耳朵的审美细胞。乐曲以二胡作为过门,发端便奠定了凄美的基调。全曲时空交错,营造出清冷的氛围,带给人“失乐园”式的感伤。该曲在抒情意境中搀挟的叙事性,与第一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结成千载共鸣。“天柱山下梅花城,梅花城内梅花馨。”“梅花小姐携春到,雪中送炭暖寒门。”“梅河悠悠说不尽,曲曲黄梅唱伊人”,声情凄切的《天柱山下梅花城》反复宣泄,一唱三叹,似是低吟浅喟,又似动情呐喊,深深触动着听者的灵魂。那位并未进入传说、实在史乘之中的梅花小姐有知,定当睇笑九天。相较而言,《天柱山,七仙女的故乡》则曲调轻灵,风格迥异。它采用圆舞曲的三拍拍号,节奏明快,动作感强烈,较好地传递了欢乐情绪。同时,它紧扣“得道升天”与“悟道樵郎”(张恨水曾笔名“樵郎”)两个关键词,将神与人、仙与凡、古与今、虚与实、道与儒创造性融于一体,从而对“天柱山,七仙女的故乡”进行了精彩演绎,激活了人们音乐鉴赏中最富活力的审美想象。

《黄梅人家》是我偏爱的一件作品。它幽美抒情,乡风浓郁,旋律委婉动人。“皖江弯弯皖江笑,谁家飞出黄梅调。千曲有情千曲好,最是乡音动心潮。风清月朗琴声起,郎呼妹应歌做桥。高山流水知音会,黄梅人家乐陶陶。”对黄梅、对家乡的热爱表达得淋漓尽致,词曲达到了完美组合。歌曲前奏就褫魂夺魄,动人心弦,而歌者自亮出第一音节,笔者就心甘情愿被其俘获,不由自主暗中击节。此曲从头至尾,无一处不酣畅,无一刻不完美,牵动人的每根音乐神经,听来觉着明净的天宇内皆活跃起音乐的分子。同时它的现代配乐,再一次展示出曲作者在传统与现代间的游刃有余。《黄梅人家》是黄梅歌,它流淌的是民族民歌的血液,继承的是中国深厚的旋律艺术传统,因而打动了具有高度旋律审美期待的听众。这再次验证了一条艺术真理:音乐之花惟有根植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才能根深叶茂,茁壮成长。

美需要通过具有流变性的形象来呈现,美的形象所蕴涵的节奏与韵律是跃动在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的显现,故此可认为,音乐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是美的最高境界。世界上有不懂音乐的耳朵,但绝无不爱音乐的耳朵。《天柱之歌》取材广泛,脍炙人口,多触角地揭示了美丽天柱、魅力天柱的卓绝风采,诗山歌海,强烈的审美冲击力带给人们全新的审美愉悦。

我企望《天柱之歌》作为天柱山旅游的形象歌曲能及早唱响,而作为所有热爱天柱山的人都应力推《天柱之歌》,使之传播神州内外。这是对词曲作者创新精神的激励与褒奖,更是为弘扬天柱文化、促进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尽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