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谈判,两岸准备好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8:36:51

政治谈判,两岸准备好了吗?

                       

 

最近,台湾《旺报》举办了一次座谈会,讨论的题目是“政治谈判,台湾准备好了吗?”我想,还需要提出另一个问题“政治谈判,大陆准备好了吗?”因此,总的题目是“政治谈判,两岸准备好了吗?”

 

台湾还没有准备好

从台湾方面传来的信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从民意来看,多数人主张维持现状,不少人担心两岸“走得太快”。在经济上,担心“台湾经济只靠大陆”,而且现在许多台湾民众并未在两岸经贸交流中“直接受惠”,进一步加深交往,担心“利益受损”。在政治上,则担心“主权受损”,不希望过早地开展政治谈判。

二、民进党必然要阻挠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马英九当局的任何两岸政策都会被扣上“卖台”的帽子,两岸的任何政治互动,民进党都会以“台湾主权”加以反对。台湾当局要取得“国内共识”谈何容易。

三、马英九当局近期也不准备开展政治谈判。马曾经表示:如果2012年获得连任,“不排除触及政治议题”。这就是说,在2012年之前,不会触及政治议题,不准备开展政治谈判。为此,他们为政治谈判设置了许多“门槛”:先要撤除或销毁导弹;要放弃“武力犯台”;要“去除‘一中’框架”;甚至直截了当地说,有关和平协议、军事互信机制的谈判时间未到,“因为两岸目前没有到剑拔弩张、必须要立即谈判的地步”。对此,有人提出质疑:“难道两岸非要‘剑拔弩张’才有可能走向政治谈判桌,谈军事互信机制?”

最近又有政治谈判需要做好“三项准备”的说法,即“ECFA、MOU完成签署”“国内达成共识”“国际社会接受”,只有做好这些准备之后,才能开始“政治性协商”。第一点,是“先经济,后政治”的做法,这是双方同意的,不过也传达了一个信息:“先经济,后政治”并非要等到所有的经济问题都谈完了才能谈政治,在解决MOU、ECFA之后,就有可能谈政治了。这是一个不错的态度。但是,第二点就麻烦了,民进党与国民党在两岸政治协商方面不知要到哪年哪月才会有共识,即使启动“公民投票”,难道当局就能以多数压倒少数而不会有任何顾虑吗?至于第三点,那是要看别人的眼色办事,他们有自己的苦衷。

那么要等到这“三项准备”完成之后,才能开始政治谈判,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解读说:“与其说是准备,不如说是设置障碍”;有人解读说:这是“马英九向和平协议说不”,“明确地向北京表明目前没有政治对话的可能”。

看了以上情况,你能说台湾已经准备好了吗?两岸政治谈判、商讨和平协议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吗?

大陆也没有准备好

 

我不知道有关方面已经做了那些准备,但从媒体上获得的信息,似乎有不少问题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例如:

一、要谈什么?是先谈结束敌对状态,还是先谈和平协议,或两者一齐谈?是先谈军事互信机制,还是先谈和平协议?

二、签订和平协议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台湾承诺一定要走向统一才能签,还是只解决两岸和平发展,而不涉及和平统一?只讲和平发展,而不讲和平统一,会不会导致台湾“和平独立”?

三、要什么?给什么?谈判是“给”与“取”的过程,你要什么,就要准备给对方什么。要台湾承诺“不独”,大陆承诺“不武”行不行?台湾要大陆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大陆是否准备答应?如果不能做到“不武”,签订和平协议有什么意义?台湾能接受吗?反之,台湾是否可能保证“不独”、摒弃“台独”?

四、要不要有前提?要以“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一中框架”为前提吗?能不能接受马英九提出的“撤除飞弹”为前提?

五、谁与谁谈,谁与谁签?台湾有人提出:大陆应当准备如何面对谈判对手:“中华民国”。大陆有人主张和平协议“理应由两岸当局及层峰人士签署”,但究竟用什么名义,似乎也未有共识。台湾学者提出的用“北京中国”与“台北中国”名义,大陆是否接受?台湾是否接受?

如果上述问题尚未得到明确的答案,那就可以说明大陆也没有准备好。

 

 

 

两岸应当共同做好准备

两岸政治谈判存在不少难题,需要集思广益,共同寻求破解之道。这就需要许多时间,因此这件是急不得的。台湾方面有人认为大陆急于政治谈判,那是一种误判。但是政治谈判迟早要进行,应当做好准备,“不失时机,顺势而为”。

首先,两岸需要各自聚集内部共识,大陆方面的不同意见,需要经过讨论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然后由高层“拍板定案”。台湾各界已经提出不少意见,但要取得共识则十分困难。不过还是有可能就意见比较一致的问题,获得较多民意的支持。

其次,两岸需要沟通。高层的正式的谈判为时尚早,民间的学界的或“第二轨道”的协商、研讨完全可以积极地开展。

我建议两岸可以先就政治谈判的程序性问题进行研讨,先谈什么,后谈什么,现在的意见分歧很大,要如何做到循序渐进,通过协商增进共识、增进互信这才是重要的。如果没有理清顺序,前一个谈判没有为后一个谈判做好准备,甚至在谈判过程中发现有些应当事先解决的问题尚未解决,以致谈判难以进行,那对双方来说都将是很大的损失。

对于两岸已经提出的破解政治难题的方案,都应当采取鼓励的态度,并且给予充分的重视,可以举办专题研讨。有关谈判的前提、目标、签署者的名义等等,都可以分别进行专题研讨,开展充分的讨论,鼓励不同意见坦诚的争论,以求取得更多的共识,为两岸的正式的政治谈判做好准备。

最近有美国学者葛来仪建议两岸应当建构“互信建立措施”(CBM),她指的不仅是“军事互信机制”,而是“有助于增加彼此互信的任何措施”。几年前就有不少台湾学者谈论这个问题,那时根本不具备条件,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我认为从两岸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到两岸签署和平协议之间,似乎需要一个过渡或准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岸建构“信心建立措施”是可能的,也是两岸建立政治互信的必要。因此,我希望美国学者的这一建议能够引起两岸的兴趣和讨论。

                《凤凰周刊》200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