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2:55:05
复读,你准备好了吗? 2010年05月26日 18:40中国教育在线 】 【打印共有评论0

该不该复读?这个问题其实也是老问题,但10年前的答案与现在的答案是不同的。关键是要看你的目的。

80年代复读是为了能有上学的机会

记得当年我上高三时,有同学指点其中一同学说,这个人据说是“8年”抗战了,意思是说该同学已经复读多年了。当时高考恢复才10年,他8年“抗战”,的确惨烈,我也没有考证过他到底复读了几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有很多人在复读。当时各个学校都有所谓的复读班,少则文理各一个,多则好几个。

那时候与现在有很大不同,录取比例很低,很多同学高中三年,最后连高考考场都进不了。先不说老师学校怕影响升学率不让你报名考试,即便让你参加考试,你首先就需要参加一次高考预选考试。只有通过这个考试,你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高考。当年高考预选考试发榜,记得一个复读的同学看到再次落榜,无缘正式高考,当时就晕倒在现场,引起一场骚动。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哪个场景:脸色铁青,豆大的汉突然间从身体各个地方都冒了出来。让人感到透心凉。

80年代,全国招生比例最高都没有超过30%,每年招生总数到1990年达到最高,也只有60万,所招收的本科生不过10多万。而恢复高考之初,每年招生总量也只有10多万。当时的高等教育明确就是“精英教育”,因此有很多“天之骄子”的说法。一旦考上大学,你就意味着是人才,有一个金子饭碗,不仅上学的钱是国家拿,连工作也是国家负责。那时候大学生就业叫大学生“分配”,意思是说国家根据你的专业与表现给你分配一个工作,当然,一般你也没有选择的权力。到今天,还在执行的派遣证政策,实际就是当时分配政策的“遗物”。

在那种背景下,复读往往是一个不假思索的问题,只要还有可能,还愿意上学,还想上进,就复读吧,因为在当时,一般人是没有更好的机会的,尤其是农村孩子,要想进城有一份工作,有个城市户口,只能靠考大学了。

但在当时,绝大多数复读的人,目的都是为了上一个大学,不管学校好坏,专业如何,很少是为了上一个更好的大学或者满意的专业而复读的。

可以说,复读一直就是高考的附属品。

90年代,为了更好学校及专业,有一些人开始复读

90年代中期开始,复读的目的开始出现多样化,除了多数还是为了考上一个大学外,另外就是希望能上一个好一点的学校或者满意的专业,这个人群主要以大城市的考生为代表。比如考上专科的,想上本科,考上本科的,想上重点本科或者满意的本科。

90年代末,新世纪初,复读的目的再次随着扩招的进行,再次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追求更好学校与更好专业的人群迅速增加。这其中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好学校招生量大,好考了,二是一般学校的就业前景不好,尤其专科学生就业艰难。当然,以此为目的复读的,仍以大城市或者家境较好的为主。而大量的小地方的同学,家境贫寒的,复读的目的仍然是有学可上。

现在是否还需要复读?

分析完复读的人群目的及历史,我们就可以开始回答是否需要复读这个问题了。

所有的回答只能强调说,你想要什么?你是否真的准备好了?

1、为了有一个上学的机会而复读。

首先你需要检讨你为什么没有考上?在目前这个录取比例的情况下,连专科都没有考上的,绝大多数都是不好好学习,不愿意学习。尤其是北京、上海,实际录取比例超过80%的地方(按百分制算,平均成绩30多分即可上大专),没有考上的基本上就是不想上学的,因此奉劝就不要再复读了,而且这部分人复读,望望是父母的期盼,而不是出自孩子的想法。复读也是白搭,浪费时间,浪费钱财,还不如让孩子学点技术与手艺。

但对于落后地区的一些孩子,虽然主要原因是自己不努力,但还可“救药”,关键是自己要真的下决心用心努力去学习,如果能下决心,我基本保证肯定可以考一个大专,但如果下不了这个决心,也不要去复读了,没有意义。

2、为了上一个更好的专业与学校。

这个目的比较复杂,我们需要仔细分析。

如果是考上专科,想上本科,这类人多数是学习上稍微用了点心,但投入还是不够造成的,因此如果要做是否复读,关键是自己能否下决心,是否愿意,能做到更用心,更用工。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可以作罢。

如果是考上了本科,希望上所谓的重点本科,我奉劝放弃。一般这样的复读考生,目的无非是两种,一是认为重点本科质量必然比一般本科好很多,二是重点本科就业会好一些。这两个假设前提都其实是错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各高校之间,教学质量差异不大,说难听,都比较差。好坏主要是前2、30所学校与其他高校有较明显差距,剩下的学校,差距都不大。而所谓重点本科与一般本科,往往是人为的区分,并是真正质量上的区别。我们会经常看到,某某学校在某地是重点,但在另外一个地方就不是了。

再就是就业,其实用人单位是区别不出这种学校的差别的,更重要的是,学校越来越重视你的工作经验了,而不是学历,还不如早毕业,早一年经验会更好。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部分同学典型的属于用心与不用心之间的一些学生,用过去的话说,叫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比较浮躁,在学习上还是比较下了功夫,但还远远不够。而这部分人,要他马上改进到非常用工,实际是最难的,很难在短时间做到。如果做不到,来年成绩的提升也就很难了,甚至一不小心,就会翻船,还不如以前。

如果是已经考上了重点本科,希望上北大、清华之类的名校。

这个最难说了,也是最难抉择的。我个人原则上建议,不要非北大、清华不可。前两天一同事的亲戚的孩子,当年考北大差了1分,今年考清华,又差了2分。家长唏嘘不已。

一般来说,高考有偶然性,但多数还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人,其获得的分数实际上正好体现了他的水平及在所有人群中的层面,尤其是已经比较靠前了,希望通过复读有较大提升,基本上没有太大可能与把握。很多家长总以为今年擦边,明年就可以把这个“边”补回来,实际是很难的。一般这种孩子都比较努力了,其实是能力所限,反倒不如那些不好好学的,他们一旦努力了,提升会很大。我上面的例子也是一个说明。

我不赞成的理由,主要不是说这种风险,而是说我们为什么非北大清华不可?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的,盲目的教条,是很愚蠢的。

如果能上中国前15-20名的高校,我建议就不要复读了,如果是20名之后的,可以适当考虑,但一定要考虑自己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如果你已经很努力了,就不要勉强了。

如果是为了专业而复读,坚决劝你放弃。

专业对于今天的就业,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反倒是工作经历更为重要,因此我坚决反对为专业而复读。如果你足够优秀,你在哪个领域都可以做到。比如毛泽东,我们经常说他如果不成为政治家,也是一个顶尖的历史学家、诗人。

最后想说的是,很多人都有普遍的担心,会不会发挥得不好,考得还不如今年?这个担心,或者这个答案需要你自己去判断。只要你很用心了,努力了,必然会考得好,但如果做不到,没有一个人可以保证。千万不要用“发挥的好坏”欺骗别人的同时,也迷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