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 被历史污水泼了两千年的君子 - 日志 - 回地球探亲 - 和谐论坛 - Power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1:04
 #annbody {height:30px;overflow:hidden;padding-right:16px;}#annbodylis li{height:30px; line-height:30px;white-space:nowrap;}

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 返回上一页

回地球探亲的日志

回地球探亲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王莽 被历史污水泼了两千年的君子

1已有 40 次阅读  2009-10-11 00:07    中国历史上,没骂过王莽的史学家恐怕不多。任何史书,课本,小说,传记,只要写到王莽,准是褒奖没丁点,谩骂声一片。提起伪君子,第一反应就是王莽。而道貌岸然,假仁假义,欺世盗名等成语好像也是专门为他准备的。

  这就太冤了,招谁惹谁了?至于吗,一骂就是二千年?这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历史人物呢?

 

  王莽(公元前45~23年),字巨君,生于西汉末年,今河北大名人。他的姑妈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按理属外戚,但因自幼父兄早逝,所以日子并不是太宽裕。

  王莽为人谦恭,勤奋好学,生活俭朴,对母亲与嫂嫂尤其孝顺。他饱读诗书,喜结交贤士,好仗义疏财,在青年时代就已声名远播。

  他的伯父,当朝大司马王凤生病时,王莽亲自熬汤煎药,喂服侍奉,竟衣不解带于病床前达数月之久。王凤深受感动,在他的推荐下,王莽开始步入仕途。当时外戚横行,王莽叔伯七人个个封侯,(除他父亲早逝外)他的堂兄弟们无不荒淫糜烂,骄横奢侈。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莽为官清廉,礼贤下士,德行兼备。他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有时为了救助他人甚至卖掉马车与家中物什。一次,王莽的母亲生病,朝廷中的公卿王侯多派夫人前往探视,贵夫人们都穿着绫罗绸缎,珠光宝气。王莽的妻子穿着极其普通的粗布衣服去开门迎接客人,大家还以为是王家的仆人呢。王家招待客人礼数周到简单,清茶一杯。

  当时,王莽因为品行端正,孝顺俭朴,折节力行,师友归仁而为一时人望之所寄。他由黄门侍郎做起,升射声校尉,不经数年,又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公元2年,全国大旱,蝗虫为祸,许多地方颗粒无收。王莽十分着急,一边派遣官吏了解民情,一边筹措救灾钱粮。同时,他还积极奏请太皇太后,裁减用度,为万民做榜样。在此期间,王莽自己不吃荤,以示与百姓同甘共苦。并且带头捐钱一百万,献田三十顷,交给大司农救济贫民。王莽的这一做法让百官纷纷效仿,很快解决了百姓的危机。

  王莽的另一叔父曲阳侯王根担任大司马多年,因一直有病,几次要求退休。王莽的表兄、太后的外甥淳于长名列九卿之首,按惯例应继任大司马。此人生活侈靡,妻妾成群,且忘乎所以,大肆收受地方官的贿赂。淳的妾许女靡的姐姐是成帝已废的皇后。淳于长胆大包天,竟敢调戏许皇后,还经常写调情的信件。面对此事,王莽大义灭亲,举报淳于长的行为并导致淳于长在狱中被成帝杀死。

  绥和元年,王莽年方38岁,已官至大司马,手握军政大权,位极人臣。翌年,汉成帝驾崩。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外戚得势,王莽失势退位,隐居新野,静观时局。其间他一家奴犯错,被他儿子杀死。王莽不徇私情,痛骂之后,,居然逼迫亲生儿子自杀谢罪。

  公元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崩。皇太后王政君再掌传国玉玺,宠信王莽,朝野百官无不拥戴。公元1年加封安国公,增加封邑二万八千户,王莽不受,极尽谦让,不得已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退回了增封的土地和民户,表示要等到百姓都达到小康水平后再说。3年女嫁汉平帝,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权倾朝野.

  王莽崇尚儒学,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在京师广建学校,并提供食宿,将各经博士的名额,由一人增至五人。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改观了当时颓废不堪,世风日下的社会现状。国内文教昌盛,京师长安更是人才济济,名士云集。王莽也因此得到了天下儒生的拥戴。群臣上书说,周公设礼作乐需七年,而莽只用四年天下就升平,莽因而被加封九锡。

  5年,汉平帝被王莽“毒杀”,(不排除东汉执政者栽赃)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

  公元6年,也就是居摄二年,各种符令祥瑞纷至沓来,有人不断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

  8年,即初始元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符命即位的皇帝,也是唯一的儒士皇帝(也就是学者皇帝)。

  近2千来,历朝历代的执政者,史学家,乃至民间百姓,对王莽篡汉夺位倍加指责,批判谩骂。说他是假仁假义,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其31年的谦恭勤俭,折节力行,甚至大义灭亲,都属于沽名钓誉,欺世盗名,是为了篡汉做准备~~。我认为这是污蔑,对王莽,也是对历史的污蔑!

  西汉末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灾民遍野,义军迭起。大汉王朝已是千疮百孔,到了摇摇欲坠,风吹即倒的地步。这样一个王朝还有什么理由去捍卫它呢?那么腐朽的一个垂死政权,不该取而代之吗?

  关于王莽篡汉建新的记载,一般都以班固的《汉书》为主。所以,将王莽列入历史黑名单,使之挨骂千年的头号推手就是班固。他在其著作《汉书 王莽传》中,对王莽的恶意攻击,甚至污蔑丑化方面,是花了些功夫的,几乎没有给后世我们留下什么正面的东西。不过也可笑,班固抹杀了王莽的功绩,贬毁他的德行,却又举不出有说服力的具体事实,无奈之下,居然将墨水泼到了王莽的脸上。他非常形象的以各种动物来比喻王莽的五官,将其描绘的如妖魔鬼怪一般~~~有时想,你又不姓刘,干哄个什么劲啊。

  风水轮流转,皇帝轮流做。改朝换代是正常的历史现象,任何一个朝代或政体在衰败时被取代都是无可非议的,王莽不是篡汉,是代汉,不应受到历史指责与道德批评。从某种角度说,他是被历史,被民意推到了皇帝的龙椅上的。在他下野时,几十万人曾经为他联名上书请愿;称帝前,各地官府不断呈现祥瑞符令,文武百官三番两次地劝进~~~当然,这其中难免有暗箱操作的嫌疑,但我认为,就算这一切都得到他本人授意,也足可以说明,王莽人气,威望都已达到了当世顶点,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东汉是西汉的延续,依旧是刘家的天下,政治价值体系并无大异,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可以理解后汉执政者将王莽定位为阴谋篡权、导致西汉覆灭的逆臣。说白了,灭亡新朝的如果不是汉室刘姓后裔,王莽也许不至于被历史的污水泼了二千年。

  但现代历史观不应局限于家天下的封建皇权体制框架内,试问,哪家王朝不是篡夺来的?这天下,这华夏民族怎么就只兴刻你刘家的印了?那你刘家又怎么得来的呢?你家刘邦太祖爷还是抢来的呢~~~

  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也不知和王莽哪辈子结下的怨,挥毫写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设使当日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可真是创口上撒了把盐,将王莽打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正是白居易不经调查,不负责任的这首七言绝句,确定了王莽在后世人们心中形象,就是一个假仁假义,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这真是千古奇冤啊!

  凭心而论,王莽的品行操守是高尚的,哪怕做了皇帝也没见他胡来。严格地说,没有人有资格说他虚伪。你班超,白居易虚伪个30年给我看看?文人墨客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指责别人,哗众取宠历来是他们的工作之一。但骨子里还是被那种讨好统治阶级的媚主情结所引导。执政者出于他的政治需要,树王莽为篡逆典型。可也没见谁批判了王莽就成了明君,而想篡位的还照篡,该亡国的还照亡,这是历史规律,潮流使然。

  王莽的失败是政治上的失败。他不清楚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分布与需求,没有合理的平衡、利用好各股阶级势力。要知道,再好的治国理念,也需要各阶级认同,各阶层配合,才得实施。而作为根基未稳的开国之君,王莽恰恰疏忽了这些,让我们来看看他上台后推行的周礼改制吧。

 

  王莽新政,推行周礼改制。这次改革以失败告终,也直接导致了新朝的灭亡。王莽周礼改制的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

(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
(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实事求是的讲,王莽推出周礼改制的目的是好的。他认为《周礼》是圣人定的制度,有这杆大旗,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帮助他平息反对声音,巩固皇位。

  从前3条来看,应该是比较积极的。第1条是将土地收归国有,恢复古时行井田制,要求地主,贵族交出多余的土地,由国家统一分配,其标准是“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井田制其实也就是均田制,它遭到了贵族、官僚和地主的强烈反对,而他们是社会阶层中真正的权力拥有者与执行者,他们千方百计阻挠和破坏导致了政令阻塞,不畅通。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因得不到土地,也对王莽不满。上堵下盼,怨气冲天。

  第2条中,王莽 指责买卖奴婢有违“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于是规定“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本意是值得肯定的,明确承认了奴婢为人而不是牲畜,禁止买卖。但这并没有解放奴婢,而是把占有奴婢作为制度固定下来。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强大的阻力。因为将奴婢改称“私属”,但换个名称并未给他们带来任何利益,禁止买卖更没有改变她们的身份,,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

  第3条是指由政府选定六个大城市,设立专门机构定时评定物价,名曰“市平”;控制市场供应,市场货物滞销时,以原价收购,货物涨价时,则以平价出售;办理赊贷,据具体情况,发放无息贷款(赊)或低息贷款(贷);征收山泽之税及其他杂税。是由国家对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实行统制,不许私人经营;控制名山大泽,对采集者征税。从这些政策的内容看,似乎相当合理, 凭心而论,王莽搞五均六筦是为了“齐众庶,抑兼并”,出发点的确是便宜百姓,但五均机构的官员大都是富有阶层,王莽的政令到了他们手上就完全变了味了。他们利用手握评定物价,贷款(赊)的权利,互相勾结,投机倒把,从中渔利,下层人民是受尽剥削,苦不堪言。

  后面几条我认为没什么实际意义,反倒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更加混乱。他多次改变币制,更改管制与官名,削夺刘氏(前朝皇族)贵族的权利,增加了统治阶层,特别是豪强大族的不满情绪。王莽不得已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眉,这一来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王莽又征用民夫,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就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

 周礼改制的失败是必然的,1改制方案出台的时间不对。

             2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3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去社会基础。

             4不恰当的改革措施没有及时调整,不切实际的乱改还引起社会的混乱。

             5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政令不畅通,没有执行力。

  


  我认为,因历史人物政治上的失败或失误,而贬低、甚至否定他的道德,人品,这不应该,不公道。

 纵观王莽的一生,说他伪君子真的是边都沾不着~~~

  他本就是君子,谦恭下士,乐善好施,克己复礼,宗族称孝,在忠孝仁义等各方面的操守在当时都堪称楷模。

 作为儒家学者,他勤奋好学,博闻多知,重教爱才,师友归仁。

 作为政治家,他勤政爱民,公正廉洁,折节力行,众望所归。 

 作为皇帝~~~或许,他本就不该做这皇帝。

 虽说篡汉建新无可非议,是大势所趋,属人心所向~~~

 但做皇帝依然是他最失败的选择。

 不是他不能做,是他不适应做。

 选择称帝也就等于选择了失败。

 不称帝的王莽是完美的~~~

 

分享 举报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匿名卡

  • 游仙儿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 回复 举报 游仙儿 2009-11-11 05:50 写的太好了,值得一看!
涂鸦板

全部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 名人名言剖析(三)
  • “名人名言”评析(二)
  • "名人名言"评析 (一)
  • 小时候的梦想
  • 走强者的路

热门日志导读

  • 游仙儿: 不在你身边的他,不等于不爱你!
  • 游仙儿: 两千年的孤寂
  • 游仙儿: **《周总理百看不厌的经典答记者问》 **
  • 游仙儿: 我们的爱情有时差
  • 回地球探亲: 名人名言剖析(三)
  • 回地球探亲: “名人名言”评析(二)

和谐论坛 - 联系我们 - 苏ICP07500072

Powered by UCenter Home 2.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