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匯率之爭的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16:19
美中關係
中美匯率之爭的真相
七月末中美戰略對話以來迴避匯率問題的策略維持到十月末結束,兩國政府的短暫隱忍,給被金融危機衝擊的全球政治心理帶來了一些安慰。中美兩國的匯率本質上不是一個經貿問題,而是兩國政治制度、社會價值差異在特定環境下被放大的結果。儘管如此,美國方面還是比較理性的,除了表示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願望外,堅持稱「中國政府並沒操縱匯率」。很顯然,美國的這種說辭是基於兩種考慮:其一,中國逐漸接受了美國「利益攸關方」的戰略概念,並在朝核問題上盡了最大努力;其二,中美經貿摩擦一直會有,只不過是烈度的大小問題。另一個短期原因則是為奧巴馬首次訪華營造軟環境。
對於中共,制度比錢更重要
中國從二○○五年七月以來,對美國進行了大幅度的讓步,在明確宣佈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之時,一下子使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百分之二點一。四年後,到二○○九年七月,人民幣對美元總升幅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一。在社會經濟效果方面,最明顯的一個微觀反應是美元外匯黑市在中國基本上消失,相反,利用私定匯率進行交易的跨境地下錢莊生意卻很紅火。
人們也不難發現:中國政府在本質上並不在乎美元資產是否因美元貶值而縮水,其保值調門不過是避免國內民眾指責的宣傳策略而已。就美國對中國政治自由化的支持策略來看,他們雖然不在人權個案上對中國施壓,但在宗教自由、社會維權方面仍然對中國保持著關注。換句話說,美國樂見中國政治自由的希望,從精英獨立抗爭轉向了底層群體訴求的變化。在中國當局看來,美國的非個案人權關注的危險性遠超過了自己的應對能力。因此,在對美關係上屢次提及三個層次的安全要求,其中國家制度安全即中共一黨政治而非三權分立,才是中國當局最關切的事情。至於在經濟範疇的匯率之爭是第三個等級的問題,遠沒人們想像的那麼重要。
擴大內需實質是人權問題
中國學界對美國的政治機制缺乏全面瞭解,往往會把一些學者的意見當成政府政策。比如克魯格曼最近尖銳地指責「中國操縱匯率」,中國體制內學者向松祚立刻怒罵克氏「用意可謂極其陰毒」。向的文章也順便罵了曾聘請克氏來華講學的有關人士。當然,美國學者的觀點對政府政策的影響要比中國方面直接得多,但是,克氏絕非試圖影響奧巴馬,而是奧巴馬之後的政治強勢集團。
美國方面比較溫和的觀點在努力游說中國,讓後者減少出口、擴大內需,從而減少美中貿易逆差,順勢解決匯率問題。對於中國來說,擴大內需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重大的人權問題。國有資產全民股份化,至少要向居民分紅,才是擴大內需的最終源泉。在美中國經濟學家如耶魯大學的陳志武教授明確提過此類建議。麻省理工的黃亞生教授更進一步地說:「中國家庭消費沒有持續增長和高儲蓄沒有關係。中國的家庭儲蓄率沒有印度高,問題出在收入增長上。」
中國的政治制度導致了經濟人權的先天缺陷。在經濟危機壓力下,更要加強國有資產盈利分配的中央控制。這也是中國出現了大規模「國進民退」現象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貧困地區將現「反中國化」潮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傳統的西部歐洲政治一體化後更有可能成為「後美國」;另一方面,在亞洲內部,印度的制約與日本的明和暗防是妨礙中國崛起的外部因素,後者在中國現有制度資源條件下無法解決。
近兩年來,國際社會不斷有人吹捧人民幣將取代美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那些人忘了一個常識:人民幣仍是非自由兌換貨幣,資本項目仍未開放,也不可能開放。因為一旦開放,就會出現大規模外匯出逃現象,結果將使中國外匯儲備優勢在一年內就會消失。
中國經濟增長方式不放棄出口拉動模式,還會帶來日益嚴重的全球人權問題:貧困地區出口規模無法大幅上揚,貧困國家的人口將難以爭取到合適的經濟人權。正像「反全球化」的出現一樣,這將是今後三到五年貧困地區出現「反中國化」浪潮的伏筆。
下屆華府將迫中國拋售美元
就世界經濟格局的真實結構來看,人民幣升值與美元貶值,其實對中美兩國都有利:中國擴大從貧困的非洲地區持續進口石油與金屬礦物的規模,保證廉價資源的供給;美國從純消費轉為大生產進而是出口急劇增幅,紓緩就業壓力。
奧巴馬處理經濟事務無實效,預示著他將失去競選連任的機會。可以預見,奧巴馬下台後,新一屆政府的政策將誘導或迫使中國方面拋售美元資產。那時,才是整個世界經濟危機高峰期的到來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