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魅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16:48

阅读的魅力[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讲的就是观书能丰富生命的涵义,提升灵魂的高度,拓展胸襟的广度。海子的朋友西川也说过:“打开一本书,一个灵魂就会苏醒。”“书籍构成了比书籍更大的空间。”每一本书,是一个思考着的睿智的灵魂,尽管他们“沉睡”着,“沉默”着。但是,当它们被阅读时,它们就如同被火把照亮,同时,它们自己也如火把一样照亮读者的灵魂。
吃尽老本,不见活水。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读过一些名著,涉猎广泛,多有所得,但是参加工作后,为生计而忙碌,文化阅读、审美阅读渐渐减少,甚至完全中断阅读,即使有,也是新闻阅读、快餐阅读、娱乐阅读、体育阅读等等。
缺少文化阅读,审美阅读,这正成为阻挡人前进步伐的绊脚石。因为缺少文化阅读和审美阅读,越来越多的人缺少书卷气,胸中少有沟壑。孟子曰:“吾善养浩然之气。”因此,当有书卷之气。缺少文化的传承,灵魂的引领,那绝不是一个有品味的人.
二那么,什么是文化审美阅读?

阅读是一种文本、文本作者和阅读主体的相互交流的过程。笛卡尔说:“阅读所有好书好比同历代最出色的人交谈。”文本传达的信息,文本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思想、趣味和意境,只有作者本人才清楚,读者面对文本所存在的时空差异,从而导致代代读书人对原作作出各自不同的阐释。于是,趣味和魅力也就产生了,读者凭着自我生存环境和所处的时代社会特征,审美趣味,直觉经验,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寻找契合点,默默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这一互动过程,其乐无穷。

从本质上讲,文化审美阅读是一种文化火种的传承,是一种民族信念的潜移默化,是一种美学理念的涵泳养成。文化审美阅读是从语言中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从语言的酒窖中发酵出中华思想的芳醇。精凝的语言背后,潜藏的是睿智的心神;不论无意中的妙句还是有意的留白,均透露出无尽的韵思。读一篇文章,就是走进一个时代,走进一个作家的心灵世界。读庄子,是领悟“大道无形”、“遗世独立”的无穷智慧;读苏轼,是领悟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豁达。一切精奥的思想都蕴含于语言之中。先贤留下的文字是一盏盏美妙的明灯,温暖着一代代后来者的眼睛。当我们追溯着时间的河流,与先秦的那些智者们相遇,我们很难分清刻在竹筒上的隽永的语言,哪些是思想哪些是语言。思想之美统一于语言之美中,对于精深微妙的语言,对于听泉眠云,饮露餐菊的智者,尤为如此。


那么,我们当如何进行阅读?

需要有选择的精读,也需要泛读。我们处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加上我们每一个人的气质禀赋的差异,所受教育的不同,现实所需的千差万别,因此,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我们必须有所选择,选择那些最精粹最符合自己审美趣味的最富有营养最有时代意义的部分来阅读,使我们可以省力省心多快好省的阅读,同时又能激发我们对整个文化历史整个文化背景的强烈的好奇心,使我们不仅仅在技巧领略其美,更能够令以小见大的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作家最富代表性的信息。精读,它让我们的思考更有力度,更为深刻,让我们的阅读更为精细,更能咂摸出作品的滋味——使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与精彩的曲折都能在这种阅读中呈现其幽微巧妙与无穷韵味。同时,比起精读,泛读,以一种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以丰厚的文化内蕴,以一种多元的阅读,提供多元思考方向,可以更容易更多层次的领略阅读的滋味,给读者带来更持久更深刻的阅读滋养。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也指出“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提倡看书的面不宜过窄,要广泛一些。
要老老实实读原著,读出自己的见解,做一个“五一居士”:有一肚子名篇佳作,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笔好文章,一颗永远敏感而诗意的心。而“五一居士”最关键的是“有一肚子名篇佳作”,这个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无从谈起。

文化审美阅读能使人站在历史的高处,精鹜八极 心游万韧。特别是宏观阅读,能使人把一件历史事件或者述说放在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下去解读,因此超越了纯文本的字词、结构的解读方式,能够从大的历史场景里、大的系统中体会一种宏大而深刻的历史沧桑之美,一种俯视全局居高临下的整体之美,一种能够入乎其中有能跳出其外的睿智与感悟。这种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它排除了一切冗余信息的干扰,使人沉浸在书香墨韵之中而其乐陶陶。

文化审美阅读能使人摆脱平庸,心灵高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许多人品格丧失,书生气没有了,清高没有了,聪慧没有了,沉静没有了,变得粗俗、鄙陋、愚钝,浮躁,日趋平庸。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这就是平庸的苍白与肤浅。黄山谷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如何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我们从名人传记中可以读到奋斗的精神,可以读到雄视天下的胸怀与气度,与智者对话,你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崇高;从飘逸着古典情韵的诗句,你可以遥想个人的悲欢和时代的兴衰。阅读不仅使人获得各方面知识,得到各种信息,开阔视野与活跃思维,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在一种宁静中、一种美的享受中得到修养的熏陶、灵魂的净化。

文化审美阅读能使人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如今的信息时代,许多人知识多元,多才多艺,视野开阔,兴趣广泛,紧追流行,如果不阅读,不学习,不充电,那么思想就会跟不上时代步伐;要以自己的儒雅、神韵、气质、魅力、领悟影响人,感染人,吸引人,以自己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和他人进行心的交流,美的引导,理的启示,或如长河激浪,奔腾千里;或如高山之瀑,飞流直下;或淋漓尽致,绘形绘色,或鞭辟入里,妙趣横生;如果是抒情,应是欣然忘其形,陶然似已醉;如果是叙事,应是举手投足,皆成文章,一颦一笑,尽在不言;如果是阐理,则应是益人智慧,发人深省。

因此,面对现实语境,必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胸中有翰墨,气质自高华,从而使自己站在一个制高点上,高屋建瓴,用多元的解读代替照本宣科,以生动代替枯燥,以举重若轻的文化解读代替举轻若重应试解读,以诗意代替刻板,以渊博代替贫乏。倘能如此,善莫大焉;倘能如此,必成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