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目前经济分析的3篇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24:54
关于中国目前经济分析的三篇文章;"中国经济真的复苏了吗?"等

一;外电:中国经济真的复苏了吗?

从中国星期四公布的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GDP)等各项数据来看,中国GDP第三季成长8.9%,它呈现的是令饱受经济衰退之苦的世界各国羡慕妒忌的成长。因此,一些分析家预测这个被称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今年“可能”保八(8%成长)没有问题。然而,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质疑中国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绝大多数的中国经济成长来自于投资低效率国营企业,目前的经济刺激政策只是让这个国家为平衡它的经济而进行长期以来所需要的改革。

刺激经济,大型国营企业获利,小企业无助

《洛杉矶时报》21日报导,黄亚生﹝Yasheng Huang﹞是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也是一位中国经济策略评论家,他表示:“中共正在将中国的经济导入一个完全错误的方向。”

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原因在于,中共政府今年推出的5850亿美元刺激配套和高达1.27兆美元的新银行贷款。这些大量资金的投入让产业维持着活跃状态,就业率得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几十亿美元价值的公共基础建设方案也得以进行。

在卫生、教育和养老金计划方面,北京也增加了支出。此外,为刺激国内消费者支出,针对省油汽车和家用电器的购买,中共政府也提供了补贴。

然而,一些中国人抱怨,这些政策是以牺牲私人小企业的利益为代价,真正获益的仍然只是那些大型的国营企业。

经济成长的品质,而非数字

《商业周刊》22日报导,这些日子以来,中国弥漫着胜利的气氛。这个国家从全球金融危机中迅速反弹,这似乎证明了它的极权主导式资本主义是正确的。正当西方诸国努力的重振经济,中国今年却可望达到8%的经济成长,这表示它即将超越世界第二大经济国日本和出口排名第一的德国。

然而,当我们探究这些强壮的统计数据背后和策略性产业进步的有关宣传,我们发现中国似乎还不够格被称为世界经济强者。对诸如商业飞机和高速列车等被中国高度吹捧为是中国成就熟悉的专家们表示,这些科技大多来自他国。我们看不到中国的索尼﹝Sony﹞、丰田或三星。虽然北京5850亿美元的刺激配套和1.5倍增量的银行贷款已经造成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成长,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S. Roach﹞认为:“问题在于那个成长的品质到底如何。”

30年来,中国的繁荣大多靠房地产建筑和出口等那些在低廉薪资工厂制造的所有低价消费品。工人将储蓄存在国营银行,这些银行再将这些钱借贷给公司,让它们生产更多的低价品。但是,技术和管理专有知识大部分来自跨国公司,而污染、社会服务减少和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所带来的成本则大多被忽视。

中国无技术创新,多靠低成本商品

中共加强对外国企业的控制,可能会降低中国海外市场的竞争力。限制那些在中国境内做生意的外国人的能力,虽然可以让中国境内的中国公司的日子好过些,却也让这些公司失去了磨练技术的机会,而这些技术是赢得海外市场所必备的。对国营企业的资助和业内人士的连结,让那些有创意的企业家渴求资金,上海中欧国际商学院经济学家许小年﹝Xu Xiaonian﹞表示:“中国政府想鼓励创新和创造就业机会,但是其做法却是反其道而行。”

中国在创新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虽已大幅提高研发支出,并吹嘘自己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科学和工程毕业生,但是,除了网络游戏,由于仿冒猖獗问题长期存在,这个国家在产品技术方面并没有什么突破。中国去年虽然出口了价值高达4160亿美元的高科技产品,但却大多由台湾制造厂商和诺基亚﹝NOK﹞、三星电子和惠普﹝HPQ﹞之类的厂商来承包制造,中国只是一轻量级电子国。

除了青岛啤酒和低档的海尔冰箱外,德勤( Deloitte & Touche)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研究暨洞察力中心主任Kenneth J. DeWoskin表示:“在美国,看到的中国产品都是一些没听过的小牌产品。”相反的,大多数中国公司不依靠现有的技术,而是以大量生产的低成本商品来进行竞争。

鉴于中国的许多进步迹象,人们容易忘记它依然是一个面临巨大挑战的经济不发达国家。是的,它有一个巨大的、年轻的市场,有天赋的企业家、科学家、雄心勃勃的官员和很多钱。所以,中国或许有一天可以得到正确的发展。但是,中国经济改革至今30年了,这比毛泽东和其追随者为实现极端社会主义所花费的时间还要多几年。广东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家丁力﹝Ding Li,译音﹞表示:“日本和韩国花了30年的时间才完成类似的转变,变成一个以创新、消费者支出和服务为激励因素的经济制度。”

二;过度投资 中国泡沫越吹越大

据CNN金钱网站11日报导,今年前三季,中国大陆的新增国债达1.27兆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6%,这些浮滥的资金涌入基础建设、制造业与房地产。中国大陆这次似乎在仿效几年前利用宽松的信贷,制造了房市与消费泡沫的美国,只是泡沫的标的变成了过度的投资与过剩的产能。

据避险基金Pivot Capital公司近期研究指出,中国上半年国债总额占GDP高达140%,远远高于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其它金砖国家,即使中国过去发生信贷危机时期的负债水位也没有这么高。

此外,该研究还预期,新增国债的效率将大不如前。2000~2008年,中国每新增1.5美元的国债可贡献1美元GDP的增长,而今年这个比例将攀高至7比1,甚至高于美国的4比1。

尤其这次新增的负债多用于制造业产能的扩充,让中国的新增产能,约略等于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总和。然而,中国出口萎缩,内需也未能快速增加,这些新增产能很可能让全球再度面临通缩的风险。

唱旺中国经济的人士说,中共将持续增加公共支出提振经济。然而,过去十年来,中国积极兴建道路、桥梁等基础建设,早领先其它开发中国家甚多,如今又大力投资基础建设,或许GDP数字得以美化,但过度的投资与浪费却无法避免。

唱衰中国的人却认为,中共的国债仅是表面,若加上地方政府的负债总额,中共整体的财政体质很糟糕。其实,这一点中共高层早已心知肚明,因此今年下半年才毅然决然放缓信贷增加的步伐。不仅如此,近期中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也发表声明,希望透过产业的合并与强迫关厂的方式,让许多关键产业多余的产能得以降低,以免再次重创经济。

中国今年4兆刺激景气后,许多人还意犹未尽,希望第二波刺激能在明年中再度出台,一旦如此,或许表面的繁华还会持续,但要避免重蹈美国房市泡沫的覆辙,恐怕难上加难。


三;谢国忠:中国经济难逃厄运?

中国经济也难逃厄运?

美国经历过1929年的大萧条,日本经历过1989年的衰退,东南亚则经历过1997年的危机。若干年后,中国是否也将面临一个类似的灾难时刻?


这个问题不仅对于那些眼下投资亚洲的人至关重要,对于范围更大的全球市场亦是如此。因为当全球投资者步履蹒跚地走出此次金融危机之际,许多人坚信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的繁荣,是这个冰冷世界中的一线希望之光。

问题在于,历史经验表明,这种乐观看法很大程度上可能选错了对象。

金融市场有这样一种习惯:当经济迅速发展时让自身陷入狂热,结果导致灾难。这最终宣告了市场的总体无效。问题是,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极端乐观与流动性泛滥独特地结合在一起。

经济发展会催生非同一般的乐观情绪--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没有什么东西能像看着经济蛋糕不断变大那样,呈现出人类的动物精神。因此,购买股票等风险资产,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乐观看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问题在于,市场竞争往往会压低资本回报率,并将经济发展的成果奉予员工和消费者,而非投资者。资产价格高企促使企业过度投资,这将压低资本回报率。这正是投资者之所以往往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战绩不佳的原因。

较低的收入基数和有利的人口统计学状况,有助于推动经济成功地增长。由于收入增加部分的高储蓄率,上述两个因素往往会造成流动性过剩。在城市化进程中,尽管生产率正从农业水平转向工业水平,但消费习惯仍然带有农村性质--也就是说,必需品之外的东西仍被视为奢侈品,并被减至最低水平。劳动生产率上升和消费偏好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会导致流动性过剩,从而催生泡沫。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最大的人口红利,但可能会让中国成为当代最容易产生泡沫的国家。中国地方政府的收入依赖于房地产市场,这使得形势更为严峻。每隔大约5年时间进行换届选举的地方政府官员,在活跃房地产市场、从而将地方政府收入最大化方面有着强大的动机。这种政治动机为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埋下了种子。

同样,中国股市仍将处于估值过高的状况,尽管在出现恐慌和暂时流动性短缺时,股市估值水平有时会有所下降。较低的资本回报率加之股价高企,意味着企业会转而通过股市、而非消费者获取利润。

然而,当企业通过股市获得利润,而不是为股市创造利润时,这就变成了一个负和游戏(negative sum game)。它需要持续不断的流动性流入作为支撑。这就是高增长和高储蓄率之所以至关重要的原因。

另一方面,这种市场实质上为资本形成提供了补贴。资本补贴会导致产能过剩和资本回报率低下。正因如此,低盈利能力、高资产价格和高经济增长率能够共存。实际上,它们也必须共存。

无疑,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成为未来一二十年最为重要的经济事件。但这种半永久性的泡沫局面,使得金融投资者参与其中的难度极大。

"买入并持有"的做法根本行不通。价值投资之所以行不通,是因为价值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基础,是市盈率和市净率降至某个水平之下。

中国股市从未达到过这样的水平。如果你是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那么你可以制造自己的泡沫。他去年买入了抱负远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的部分股权。此后该股已上涨8倍。如果你不是沃伦? 巴菲特,那么我建议你"低吸高抛"。问题是要找出何处是高位,何处是低位。

当经济高速增长最终难以为继时,灾难就将来临。当有利的人口统计学趋势恶化,或城市化进程结束时,都可能出现这种局面。当出现上述两种情况之一、或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流动性或储蓄不再增长。到那个时候,股市就再也得不到补贴。

中国距离最后的灾难时刻可能还有十年时间。

到那时,生于1950年至1978年婴儿潮时期的中国人中,有一半已经退休。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将约为目前的一半。好的消息是,到那时,中国将成为一个发达国家。而坏消息是,到时候中国不再会有廉价资金,来支撑被高估的资产价格。

( 本文作者是驻上海独立经济学家、摩根士丹利亚太区前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