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豁开路先行人,牧歌唱响改革声——纪念谷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09:39
   谷豁开路先行人,牧歌唱响改革声——纪念谷牧
  (文章题目取自网易网友的挽联)
  李华芳
  谷豁开路先行人,牧歌唱响改革声。
  文章决计俱锦绣,武用天下是神州。
  11月6日,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去世,享年96岁。谷牧少时受教私塾,阅《论语》《中庸》等传统典籍。后入读山东省第七(文登)乡村师范学校,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1934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为北平“左联”负责人之一。而后投笔从戎,投身兵运。新中国成立后,先任职济南,后调任中央,前后辅佐周恩来和邓小平主管经济工作,从武到文,力主推进改革开放,实验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彪炳史册的先行者之一。
  从1978年到1988年,谷牧分管对外开放工作。穷十年之功,为中国经济从固步自封到融入全球化打下了坚实基础。1978年5月11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拉开序幕。次日,谷牧带团到达法国,进行对西欧诸国的考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借鉴西方经验推动中国实践,正与真理标准大讨论相呼应。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并没有多大困扰谷牧,这位实践者在考察团后来的报告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经济方案:为了更大规模地引进国外技术设备,要有灵活的支付方式;在外贸体制上,应给地方、各部以一定的权力;必须进行科技为主导的工业革命;加强技术交流,尽可能多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等。该报告意见与另外两份分别考察港澳和考察罗马尼亚与南斯拉夫的报告一起,奠定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思路雏形:学西欧的科技,引港澳的资金,参考南斯拉夫计划与市场并行的经济体制。
  而落实改革初期政策实践的,则是“经济特区”。1979年5月,在对广东、福建进行调研后,谷牧提出经济计划以省为主,赋予广东福建较多机动权;财政划分收支,新增收益较多留在地方;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各划出一定区域办出口特区,优惠税率,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当然,要落实这些方案并非一帆风顺,不过得益于邓小平的强力支持,谷牧的方案虽在其后的改革实践中有变化,但其设想无一例外得到了落实,甚至改革的实践比谷牧的设想走得更远。
  以经济特区为试点发展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以及引进外资是谷牧经济工作的重点所在。事实上,回顾中国改革三十年以来的经济增长,也不难发现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中,投资和出口所起的作用,要大大超过消费。而且投资部分中,外商直接投资(FDI)比重大增长快,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这些都与谷牧当时的工作有直接的关系。
  事实上,正如谷牧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所言:改革就是先试点,后推广,梯度推进。先从毗邻香港、澳门、台湾,从众多华侨、华人祖居地的广东、福建做起;然后在工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科教事业较为发达,对外交通通讯较为方便的沿海地区展开;再推进到沿陆地边境、沿长江的港口城市和内地的省会、自治区首府等大中城市。这几乎就是中国城市改革开放的路线图。
  如果说邓小平的“白猫黑猫论”和“摸着石头过河论”等为改革开放做出了总体设计,那么谷牧就是总工程师,着力实践,甚至谷牧自己就是改革道路上的一块铺路石。作为改革开放的侦察兵,不管是考察西欧,还是特区实验,开放的心态和主张,是谷牧留给中国改革的印记。广东省作为谷牧实践经济政策的重镇,更是“开放”的直接见证。现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此前提出广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是广东改革题中的应有之义。
  改革至今,实践已经远甚于谷牧之设想,尤其是在FDI和发展出口加工业方面,更是如此。甚至已经到了开始反思FDI政策和出口导向型产业政策弊端的阶段。而在消费方面,中国的内需增长极其缓慢,以至于不得不动用巨大的财政投资来维持当前的增长。但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都已经从谷牧当时关注的地方转移,但依旧可以从谷牧曾经的设想中获得启发。
  谷牧的经济见解中被低估的部分是其关于“向地方放权”的思想。改革开放除了对外开放之外,按照谷牧的设想,也应该推动地方自主,推进“对内开放”。1984年,谷牧曾在任仲夷的陪同下考察深圳模式,与最早推动中央给予广东自主权类似,谷牧对给予深圳自主权成就深圳速度表示认同。事实上,在谷牧最初对广东福建两省的考察报告中就提出了“财政包干”的思想,新增收益较多归地方,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朱镕基时代的财政分权改革,也正是延续这一思路的产物。也就是说,推动地方自主和对内开放,是中国未来改革可资借鉴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秉承谷牧一生不唯书不唯上的认真、和不冒进不停滞的执着,“日拱一卒”,持续推进中国的改革。
  2009-11-9
  谷牧,2009,《谷牧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