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迫在眉睫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56:15

【原创】太阳地球和我每一天都是在变

——读江太公《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迫在眉睫了——写在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前》有感而作

在初冬乍暖还冷的干燥日子里

东南西北总是刮过来无情的风

无论走在城市街道或农村旷野

空气的湿度已经几乎近似于零

污染的江河湖泊露出干涸面容

地球究竟面临什么发生着什么

无须先知们提示人类应该反省

过度的开发野蛮的掠夺在进行

一边是冰山融化海平面在上升

一边是淡水资源地表地下消退

人类正在经历生存危机的熬煎

气候变化环境恶化在猛烈撞击

地球大自然的生态问题多告急

人类的持续发展难以乐观预期

我们为什么总要与自己过不去

是否与我们无尽的欲望有关系

当代的科技为我们制造小环境

可是在享受舒适的同时却受敌

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日益明显

反常气候疾病流行是那样密集

难道不该反省我们的生活方式

从中找出问题的根源是在哪里

置疑我们的欲求为何不能满足

地震海啸频发到处又干旱少雨

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在人们的面前经常是一张废纸

现实的惨烈酿成我的无数恶梦

梦中展现玛雅文化神秘的预言

人类在地球的命运维持到哪天

曾经传言的灾难不断降临人间

千疮百孔的地球正在发生巨变

温室效应主要还是因人类造成

昭示人类文明的毁灭已经不远

无须怪这怪那为自身行为辩护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基准底线

美丽地球不单是人类私有家园

众多生命的存在务必和谐共处

这个自然法则人类不该去破坏

高级生物应承担高级生物责任

不能随心所欲去改变这个世界

超常规搞跨越肯定会破坏生态

最终对人的审判就不可能避免

想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生存

人类的行为和欲求就必须收敛

总而言之还是存在决定意识啊

太阳地球和我每一天都是在变

 

2009年11月7日星期六上午作于桂林叠彩山下

 

附:江太公的博文

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迫在眉睫了

——写在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前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它将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距离12月7日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时间不断临近,气候变化的“威胁者”和气候变化“怀疑者”之间的“争吵”已经白热化了,各国在这场与地球索取与被索取的“战斗中”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早在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它的目标就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直到2007年12月15日下午,经过持续十多天的马拉松式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通过名为“巴厘路线图”的决议。

  “巴厘岛路线图”首先,强调了国际合作。“巴厘岛路线图”在第一项的第一款指出,依照《公约》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与会各方同意长期合作共同行动,行动包括一个关于减排温室气体的全球长期目标,以实现《公约》的最终目标。

  其次,把美国纳入进来。由于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美国如何履行发达国家应尽义务一直存在疑问。“巴厘岛路线图”明确规定,《公约》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这把美国纳入其中。

  第三,除减缓气候变化问题外,还强调了另外三个在以前国际谈判中曾不同程度受到忽视的问题: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及资金问题。这三个问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极为关心的问题。苏伟评价说,“巴厘岛路线图”这次把减缓气候变化问题与另外三个问题一并提出来,就像给落实《公约》的事业“装上了四个轮子”,让它可以奔向远方。

第四,为下一步落实《公约》设定了时间表。“巴厘岛路线图”要求有关的特别工作组在2009年完成工作,并向《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递交工作报告,这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完成谈判时间一致,实现了“双轨”并进。

“巴厘岛路线图”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潘基文动情呼吁:“请珍惜这一刻,为了全人类。我呼吁你们达成一致,不要浪费已经取得的成果。我们这个星球的现实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在巴厘岛形成了‘巴厘岛路线图’之后,各国首脑们就开始准备在今年12月份全球要达成一个‘后《京都议定书》’的协议。”

以上这些过程,就是今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峰会的背景。被称作为是全世界“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人们普遍都抱着谨慎乐观的态度。

因为,哥本哈根会议就像一台围绕着全球气候变化上演的戏。哥本哈根就是一个舞台。它拥有台前、台后很多故事。台前,是一个悲观现实的地方。这里上演的是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各国都在为自身的发展打着各自的“算盘”,因此说它悲观。现实,指的是大部分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哥本哈根不是一个终点,在某种程度上,它象征着一个起点。尽管哥本哈根会议的前景仍不够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国际气候协议将不是只有减排目标的单一的国际协议,最有可能是一个包含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市场以及可持续发展政策等诸多要素综合的一揽子协议。

问题在于,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两国立场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今年哥本哈根会议的进展。中美无疑是本次会议中的两大主角。

哥本哈根需要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需要各国首脑、政策决策者们制定出严格的时间表。

但从过去的历史上看,欧盟和美国走得很近。如今欧盟突然发现美国和中国走得近了,将其“抛诸脑后”,是很不平衡。签订《京都议定书》时欧盟是领导者,所以,欧盟在坚持《京都议定书》和原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态度上是坚决的。而这次哥本哈根大会无外乎再把“巴厘岛路线图”中谈到的几个问题提出来加以落实。“巴厘岛路线图”是各国妥协的结果。如果绕开“巴厘岛路线图”,问题或可能又会陷入僵局。

基于现实困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都高度关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的议题在近一年来一直是各大国际外交场合的重点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多次就此话题表态。而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全球媒体的关注重点。哥本哈根召开的这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次会议被广泛视为是我们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行动最后的一次机会。

据国外气象学家考证,近1万年来,地球平均气温尚未超过超过2℃,但在最近的200年内,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5℃。科学家语言,如不采取必要措施,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有可能再升高1.5℃~4.5℃。变暖的速度是过去100年的5~10倍。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我国的情况更不容乐观,近30年来,被称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冰川退缩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自1966年以来,黄河源区的冰川退缩比例最大达到77%。而气候变暖是冰川消融最重要的原因。据统计,在三江源有90%左右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和50年前相比,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了30%~50%。而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搬离草场的牧民已经超过3万人。青海省三江办副主任李晓南告诉记者,在黄河源头核心生态区域,由于气候变暖各种因素,沙化从70年代开始,鼠害严重,当地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灭鼠。

没有人能够准确统计,原来拥有2600多个湖泊的星宿海如今还剩下多少。而实际上,近三十年来,三江源的湖泊、河流都在缩小甚至干枯,水资源急剧减少。青海省副省长邓本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世纪70年代开始,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恶化已经开始了,主要表现在黄河上游的水量减少,三江源地区的一些雪线在上升,湖泊萎缩,特别是过去玛多县有千湖之称,就是在玛多县一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有好多个湖泊,但是呢后来有些干涸了,有些萎缩了,这个失去了往日风采。”

  黄河源头最大的两个高原淡水湖泊------鄂陵湖和扎陵湖同样面临面积缩小的窘境。李晓南告诉记者,到了1997年湖泊的水位下降两米,这个时候黄河源头也出现七年的枯水期。

  源头的持续枯水导致黄河中下游出现断流。2003年年底,黄河源头鄂陵湖出水口断流,近30多米宽的黄河河道裸露在外面。2005年3月河南郑州黄河干枯。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给黄河中下游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最严重的黄河断流发生在1997年,一年断流多达226天,仅给山东一省造成的损失就达135亿元。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是中国西北、华北地区最重要的供水水源,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百分之二,却承担着全国约百分之十二的人口、全国百分之十五的耕地、五十多座大中城市以及中原油田、胜利油田的供水任务。经过几年的治理和保护,黄河源头的湖泊水量有所增加,草场有所恢复。那么,同在这片区域的另一条母亲河—长江源头又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再去看看。

  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我们从黄河源头出发,一路向西南方向行进,然而越接近格拉丹东雪山,路越难走。从1969年到2007年将近40年的时间,长江源头姜根迪如冰川明显融化了不少。而监测数据显示,姜根迪如冰川退缩率每年达到7.4%~9.1%。根据专家们的估计,从1969、1970年算起,到现在退缩了起码5、600米左右。

  实际上,近30年来三江源冰川退缩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自1966年以来,黄河源区的冰川退缩比例最大达到77%。而气候变暖是冰川消融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这些情况的恶化继续持续下去,将直接影响到目前生活在沿海60公里范围内的10多亿人口,世界上30%的大城市,将受到海潮的威胁。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将成为海底公园;1/3国土在海拔1米以下的荷兰,大片土地将被淹没;在尼罗河三角洲,埃及1/5的可耕地将被淹没;孟加拉1/6的土地也将被淹没……

有资料说,再过七年,全球气候将不可逆转的变暖。其后果十分严重,表现在:

  1.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

,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已经成事实,二氧化碳能让阳光顺利穿过大气层,并且防止地表的热量散失。在冰河世纪末期,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180ppm,因此那个时代天寒地冻;此后大地回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到280ppm;但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其浓度已经升至380ppm,而且越来越高。在有记录以来的20个最热的年份里,19个发生在1980年以后。对地球变暖感应最敏感的是南北两极,那里的冰川和冰盖正在不停地融化。英国南极考察站不久前发表的近30年气象数据研究报告表明,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地球平均变暖速度的3倍。2002年以来,南极冰川融化导致世界海洋水平面每年大约上升0.4毫米。北极的情况更糟,格陵兰岛冰川流失的速度在最近5年中加快了一倍。据估计,如果整个格陵兰冰盖融化,全球洋面将升高7米。如果整个南极冰盖都融化,那将更可怕,届时全球洋面将升高65米。

  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雨季延长,使得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更容易发生;北极熊和海象、企鹅将灭绝;诸多小岛低地国家将无影无踪……。随着全球气候日益变暖,这些灾难性的“未来”,已经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处于病入膏肓的边缘了,面对如此窘境,我们应该拿什么拯救我们的星球?

  过去100多年来的工业文明,使得人类拥有影响气候、人为加速地球升温的破坏力。要阻止最可怕的暖化灾难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唯一的途径是全人类携手采取最坚决的行动。

人类的底线是要把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甚至更低,一旦超过2摄氏度全球变暖就会无法控制的继续,那时候即使人类想采取补救措施也没有机会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升的趋势必须在2015年前得到扭转,这意味着从现在起留给我们拯救地球的时间越来越有限了。同时,最可能受到风暴、热浪、洪水和作物歉收等灾害的贫困国家和地区应当尽快得到支援。别的地区则需要在气候灾难到来前未雨绸缪。要实现这些事关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迫任务,需要有一个所有国家认可和参与的国际协议来划分责任,促进合作,这是人类携手对抗变暖的至关重要的平台。

但是,世界各国在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关于具体事项的谈判分歧巨大,所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结果也是不容乐观的。

作为下月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热身,西班牙巴塞罗那刚举行了一场气候谈判。但是在大西洋两岸却接连发生了一系列的抵制行动,反映出要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上达成共识是多么艰巨,也为接下来的哥本哈根会议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巴塞罗那的联合国气候谈判上,非洲国家代表集体退出会场,抗议富裕国家不愿作出大幅削减碳排放的承诺。

德国总理默克尔支持民主党发起的气候法案,她对议会两院联席会议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已经刻不容缓”。但外界对她的评论反应颇为冷淡。

美国国内则争议不断。环境和公共工程委员会的共和党参议员集体缺席气候法案修正案的表决。只有俄亥俄州的参议员沃伊诺维奇露面了15分钟,由他说明了共和党人缺席的原因。在华盛顿,一些保守派共和党人对一项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进行抵制,他们担心这将损害美国经济。

非洲国家的抵制改变了西班牙气候谈判的日程表,会议进程中怨声载道,不少人抱怨工业化国家设立的削减碳排放目标太低,无法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非洲国家的抗议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征性的,因为事实是明摆着的,如果没有政府更高级别的决策,工业化国家不可能改变它们的立场。

大约有其他70个发展中国家对非洲表示支持,其中也包括中国,它们认为发达国家没有履行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与此同时,干旱和洪水已经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破坏,甚至不断导致死亡。

白宫和国会中的民主党人已经基本放弃了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将一份气候法案送至奥巴马办公桌上的努力,但他们仍旧希望在参议院展示出某种程度上的进展——与众议院通过相关法案以及奥巴马呼吁使用更多的省油车一起——向世界表明美国正在认真对待气候变化。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承认,今年可能无法出台有关气候变化的公约。他还说,各国很可能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无法作出严格限制碳排放的承诺。

“我们可能无法就所有问题达成一致,”潘基文在伦敦与英国首相布朗会谈后说。潘基文希望他能让各国领导人在哥本哈根达成某种共识,不过这更像是原则上的协议——而非削减碳排放的具体目标。

科学家表示,工业化国家应该在2020年以前减少1990年碳排放水平的25%至40%,但迄今宣布的削减目标远远小于最小值。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26名行动人员攀上巴塞罗那最为著名的圣家大教堂,要求世界领导人采取积极行动,行动人员在高耸入云的教堂上展示出巨大横幅:“世界领导人,是时候为气候协议拍板定案了!”

“世界各国距离达成一个切实有效气候协议的目标已经不远,唯一缺少的就是政治意愿,尤其是来自于美国。奥巴马总统在这一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各国,而这个巨大阴影对于在哥本哈根达成拯救地球协议极具破坏性”,绿色和平组织美国DamonMolen表示。

“没有国家元首的积极首肯,各国谈判代表们只能在会谈中泛泛而谈,因此,在本周会谈中,全球领导人必须为气候协议的方向作最后的拍板。”

此前,绿色和平针对美国悬而未决的气候立法发表分析文章指出,本项法案本身千疮百孔,并已经开始向美国化石燃料工业妥协,其结果难免会破坏奥巴马总统最初要带领全球寻求气候危机解决方案而发出的誓言和决心。

“坦白地说,总统奥巴马允许石油和煤炭公司来为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确定部分条款,这本身就十分尴尬。如果美国想摆脱对于化石燃料的严重依赖并加入国际社会制止气候灾难的行动中,奥巴马必须提出符合气候科学的承诺,而非屈从于政治上的权宜之计。”

目前,众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展现出具有决断力的积极行动: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南非、韩国等国都在纷纷准备对外宣布他们各自可量化的大幅减排计划。

“现在已经没有时间继续互相指责了,”正在巴塞罗那的绿色和平中国气候与能源经理杨爱伦表示,“很明显,当发展中国家正尽最大努力试图解决气候问题的时候,工业化国家则似乎在努力减少达成一个好协议的可能性,而非如何积极帮助来达成这一目标。”

“如果气候危机现在不能够马上被制止,千百万人的生命以及无数物种的命运都将命悬一线。对于未来一代,当他们明白到谁是气候灾难罪魁祸首的时候,无疑是一个十分令人悲哀的时刻。”

目前世界环境、资源退化有两个主因:贫困和高速的人口增长率(主要是在亚非拉);资源的低效使用,高消费量、高废物生成量以及工业污染。目前,人类在应付环境挑战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其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调整速度一直过于缓慢,世界环境在不同程度地持续恶化。全球当前的主要环境威胁是非洲,西亚和亚太地区低收入国家的粮食供应无保障和贫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东欧及经济转型国家膨胀的能源需求;温室气体以及臭氧层破坏;跨国界污染传输;普遍的城市污染、土地退化;大量化学品的使用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以及大量不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其中面临最大环境威胁的是亚太、非洲、拉丁美洲和西亚地区。

本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几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1)世界人口持续增长,2050年世界总人口将突破100亿,其中95%的增加量在非洲,亚洲,人口的急剧增长对未来粮食、淡水和能源提出了空前的需求。

(2) 2050年,世界粮食需求总量将增加110%,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导致所剩无几的自然地域生态系统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更多地区的淡水供应保障将出现问题。

(3)到2050年,工业化国家的能源需求量预计将增加5倍,而且仍然是主要有矿物燃料来满足。全球范围内的碳、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增长,气候变暖趋势仍将持续。

(4)世界城市化步伐加快,2050年预计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问题将更趋严重,区域不平等现象将趋于严重。

全球环境发展趋势是由世界上一部分国家"环境八大国"主宰着的,他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世界上经济最强大同时二氧化碳排放居世界第一位的美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巴西,其余是德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他们被称为"环境八大国"。八国总体上占世界人口的56%,经济产出的59%,碳排放量的58%,森林总量的53%。八个国家中,四个工业化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高水平的物质消耗和技术垄断,部分支配着世界的经济形势;而四个发展中国家则由于其众多的人口、快速增长的经济和丰富的资源而对世界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八国不但消耗大量的世界资源并由此产生大量污染,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主要角色,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邻国及其盟国的有关政策。他们的所作所为将左右世界的环境走向。

环境专家们认为,人类要避免走上气候变化的不归路,全球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必须于2015开始减少,并开始持续下降。要达至以上的成果,控制气候变化,工业国家必须于2020年前,减排20%~40%温室气体排放,同时积极控制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长。

这次哥本哈根会议,不管结果如何,都将牵动着全球命运,决定地球将来的生态、经济,及社会发展,切不可小视呀!

全球的环境问题,可以说已经千疮百孔:

11月5日,在“百湖之城”武汉闭幕第13届世界湖泊大会向全球发布了以“让湖泊休养生息”为核心理念的《武汉宣言》,50国环保专家向各国建议:让湖泊休养生息。因为在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湖泊是最脆弱和最难恢复的生态系统之一。目前世界各地的湖泊几乎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湖泊范围逐渐缩小,水质污染严重,生态功能不断退化萎缩,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湖泊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水生态危机。中国湖泊的退化现状尤为令人担忧。在长江中下游及云贵地区,80%的湖泊受到污染,富营养化。由于目前全球没有治理湖泊的统一标准和办法,这与各地的气候、政治、水体本身等都有关系。湖泊与河流不同,进入湖泊的污染物,可能需要上百年才能消失,这就需要各地采用不同的措施与办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治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短期内成效不太明显,需要政府、科技人员和公众长期努力。”

再加上,世界上一些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无序蔓延扩张、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供应短缺、交通拥堵、环境设施落后和资源浪费……。我国目前就遭遇了世界上城市化前期和后期产生的所有问题。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城市发生的变化很大,都是经过规划设计的。规划工作受到高度重视以后,行政领导也有了很多的具体参与。不少技术方案、决策措施,由技术专家转移到行政领导。有一些老专家甚至感叹说,市长、书记都拍板了,规划师、设计师已经沦为绘图员了。目前土地开发机制混乱,城市用地开发本应由规划指导,但现在往往由开发市场指导规划设计,包括在什么地方开发,怎么开发,开发成什么样子,有部分开发商甚至设置了自己的规划设计机构。名为参与,实为操纵,正正经经做开发规划就更难了。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成了不争的实事。

2009年将是人类保护气候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即将于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国际社会必须达成一致,共同采取紧急的、积极的行动来扭转迫在眉睫的气候灾难,并制订走向可持续发展和充满希望的未来的行动计划。我们期盼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紧密协作,承担起大国的责任,不但引领世界走出严重的经济危机,更能引领人类走出全球变暖这一前所未见的环境危机。

地球正危在旦夕,这绝非危言耸听,而你的加入将有助于人类力挽气候灾难狂澜。

为了自己,为了下一代,我们无法保持沉默。

虽然“怀疑论者”阵营针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了一个NIPPC组织,称之为“非政府IPCC”,并对流行的气候变暖的理论进行猛烈抨击。他们怀疑气候变化测量方法;他们强调四大因素决定气候变化;他们宣称气候变化是否会出现暂停期?

  代表他们的NASA科学家莱恩和林特在论文中称,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73%是由于自然原因所致,指出周期性的气候波动每隔12年至15年就会发生。所以他们这些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气候变化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为什么还总是要在人为因素上找出路?看来,连科学家对气候变化也难以取得一致的看法,气候变化“威胁论者”和“怀疑论者”都可以拿出一大堆科学家的论据来反驳对方。由此可见,要制定一项全球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是多么不容易。

如今,在如何应对全球变暖的问题上仍然存在诸多分歧,其中最为关键的症结是:谁减排以及谁买单?

症结一,谁减排?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进一步规定了2012年前主要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时间表等。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协定。然而,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协定;2001年,刚就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协定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而且协定未规定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的减排目标。

实际上,美国混淆了一个基本事实:在全球变暖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大有区别。就人类排放的全部温室气体而言,发展中国家仍然只占了很小一部分。中国现在算是一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但在人类自1850年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因为使用化石燃料而排放的所有二氧化碳总量中,中国所占的比重还不到8%,而美国的这一比例是29%,西欧的比例为27%。仅仅按照谁污染、谁买单的原则,发达国家就应该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与此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对发达国家来说,其温室气体排放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奢侈排放”,是为了维持其高水平生活而进行的排放,是发达国家此前造成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巨大“存量”。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其温室气体排放中,主要是“生存排放”,是为维持较低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排放。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排放混为一谈,极为不妥。

在应对全球变暖的问题上,发达国家应该、也有能力承担更多责任。换句话说,发达国家应该在至少某些领域为发展中国家买单,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

症结二:谁买单?就连美国这样财大气粗的全球经济第一大国,也声称减排温室气体会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减排的负担自然更加沉重。

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来说,发达国家拥有更大的余地和空间。部分原因在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地处中纬度地区,气候温暖,既不太热,也不太冷。很多发达国家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不过,发达国家拥有的一个更重要的优势:当初无限制排放温室下所积累的财富。

因此,在应对全球变暖的问题上,发达国家应该、也有能力承担更多责任,换句话说,发达国家应在至少某些领域为发展中国家买单。实际上,在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一个关键的议题就是为贫困国家应对气候变暖提供资金援助。

不过,早在2000年联合国千年大会上,就曾提出发达国家每年拿出其GDP的0.7%援助发展中国家。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还拥有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则需要技术援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获得资金和技术援助固然重要,依赖自身的发展和技术同样重要。应对全球变暖虽然会带来经济负担,但同样会带来经济机遇。

许多情况和种种迹象表明:人类以为自己就是地球这个星球的主宰,地球上的一切都是为自己准备的。于是,对动物乱捕滥杀,对植物乱砍滥伐,结果招致了大自然(极端气候天气,造成高强度和频率的飓风、台风、洪水、高温、干旱等等)的报复,细菌(禽流感、SARS、甲型H1N1,疯牛病等等)向我们进攻,病毒找我们对决,动物愈来愈少,草木日渐稀疏,世上所有的生物无不对人类怕得要命。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与生物是平等的,小到细菌大到鲸鱼,都是生命世界的一分子,共同分享地球的空间和资源。

人类由于缺乏自知之明,自以为是地球的主宰,对动物乱捕滥杀,对植物乱砍滥伐,动辄就想着对自然动大手术,施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干扰自然,那就必然招致自然的报复。

大约两万多年以前,我们黄种人的祖先,首先进入了北极圈,吹响了人类向两极进军的号角。后来,西方人又纷纷到两极探险,并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死在北极的探险家有600多人,死在南极的也有几十人。现在,人类在继续向两极进军,但目的已经大不相同,主要是搞科学考察,意在揭开两极、地球甚至宇宙神秘的面纱。那么,经过如此漫长的探索、追求、开拓和研究,人类在两极看到和想到了些什么呢?

打开一张世界地图,可以看到一些密密麻麻、弯弯曲曲的线条,这就是国界。这些曲线就像拼图一样,把地球表面所有的陆地和岛屿,也包括邻近陆地的海洋,分割成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块,每一块就是一个国家。几千年来,人类就是这样来看待和理解地球的,并且认为,这是管理地球天经地义的方式。于是,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宗教信仰和团队精神等等,就成了人类的道德基准,国家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但是,随着对地球的深入探索和认识,有人意识到,人类费尽心机划分出来的疆界,只能用来约束自己,对大自然却毫无意义。例如,地幔对流和板块运动,决定着大陆和海洋的格局;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改变着地球的环境;大气对流和海洋环流,制约着气候的变化;厄尔尼诺和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所有这些自然过程,都是全球性的,与国界毫无关系。同时,人类的活动也愈来愈不受国界的束缚。

例如,海关挡不住传染病,国界隔不开电磁波,经济需要互通有无,文化需要交流和讨论,如果把国门关起来,只能导致自己落伍,却阻挡不住人类前进的步伐。至此,人们这才恍然大悟,看来必须跳出国界的框框,用一种全球的观念来思考人类现在所面临的问题。然而,当人们以全球观念巡视这个世界时,看到的却是大气污染,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生态失衡,地球已是满目疮痍,社会矛盾重重。唯一比较干净的只有南极和北极。于是有人想到,“旁观者清,当事者迷”,我们若是到两极去,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一下这个复杂纷纭的人类社会,也许会得到某种启迪。那么,当人们站在两极冰原遥望缤纷世界时,又看到和想到了些什么呢?

除了南极半岛之外,在南极大陆内部几乎看不到任何绿色的植物,偶尔在石头上发现一小片苔藓,就足以使你激动一阵子。我在一个小山凹里,找到了一片地衣,生有长长的纤维,却是白色的。地衣看起来不起眼,却不是单一生物,它是宇宙藻类和一种菌类的共生体,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供自己和菌类食用,菌类则收集水分以保证自己和藻类生存。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说是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住在一起,却经常闹矛盾。有一天忽然着了火,瘸子知道出口在哪里却跑不了,瞎子能跑却不知道出口在哪里,最后急中生智,瞎子背上瘸子,瘸子指挥着瞎子,终于逃了出来。

达尔文在进化论里,强调的主要是生物间的竞争,意在说明进化,即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就是说,只有适应环境者才能生存下来。例如,北极狼主要以驯鹿为食,而狼又是一种非常贪婪的动物,它们即使吃饱了,也会把小驯鹿咬死,弃尸于荒野。因此,狼多了,驯鹿的数量就会下降,最后倒霉的还是狼,因为找不到食物而冻死、饿死。狼的数量减少以后,驯鹿的数量又会增加,如此循环往复,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由此可见,生物间的竞争,是在共存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以消灭对手为目的。至于物种的生杀大权,完全掌握在大自然的手里。然而,进化论问世以后,竞争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的主旋律,结果本末倒置,有人把进化论说成是“物竞天择,弱肉强食”,而且认为既然自然界中强者是以弱者为食,食肉动物总是用食草动物的孩子来喂养自己的孩子,人类社会也应该如此。因此,强者屠杀弱者,“先进”消灭“落后”,便都成了天经地义的事。结果是,印加文化灭绝了,玛雅文化消失了,北美印地安人和澳大利亚土人都被赶进了荒原沙漠,任其自生自灭。

在人类进化史的研究中,这种观点也曾一度占据了支配的位置,甚至写进了西方的教科书。以前,许多人类学家都认为,人类进化的历史就是一部竞争和残杀的历史,新的先进的人种出现之后,总是会把旧有的人种加以消灭,然后取而代之。在他们看来,人类就是一群杀父弑母的刽子手,是站在祖先的累累白骨上成长起来的。

然而,最近通过对人类基因历史和地理学的分析研究表明,现代人类的基因,是集古代人类基因之大成,融合了不同人种的基因演化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遗传特征经过无数代人的逐渐融合,才形成了现代人类的多样性。实际上,现代人类正是通过继承和分享古代人类最优秀的特征而共同进化的,而不像有些人断言的那样,尼安德特人灭绝了在他们之前所有的古代人种取而代之,后来又被克罗马侬人赶尽杀绝。

一个爱斯基摩老猎人说,他打了一辈子猎,从来不杀幼小的,带崽的,或者有病的动物。他们的祖先留下了一张图,是一个手掌,手心却有个窟隆,就是说,在打猎时要手下留情。如此简单的图案,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要想自己活得好,也得让别人活,人类要想活得好,也得让其它生物活下去。但是,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呢?

人类是全方位的杀手,又是最贪婪的动物,凡能吃的都上了餐桌,凡好看的都成了玩物,既不能吃也不好看的则认为是不祥之物,赶尽杀绝。结果,动物一群一群地遭了殃,植物一片一片地绝了迹,人类愈来愈孤立。然而,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适者生存”的法则不仅适应于其它生物,同样也适应于人类自己,如果一意孤行,倒行逆施,总有一天会被大自然抛弃。

实际上,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生命世界,都是以共存为基础,竞争只是为了更好地共存而已,正如体育比赛,目的在于提高技艺,而不是一场战争,你死我活,一定要置对手于死地。人类自视清高,自诩是最高级的生物,但实际上,我们到底比其它生物高明多少,是很值得怀疑的。例如,如果没有枪,我们斗不过北极熊;如果没有船,我们追不上鲸鱼;我们一掉进冰冷的水里,立刻就会冻僵,两极的鱼类却可以穿行于浮冰之间,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我们一进入冰原,如果没有罗盘或GPS,马上就会迷失方向,企鹅却能以最短的路线,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目的地。甚至连小小的北极蚊子也比我们高明,它们长在头顶上的红外探测器可以准确地测定几公里以外的目标,而我们制造出来的红外探测仪体积大而笨重,还没有蚊子那样高的灵敏度。凡此种种,我们人类还能傲视一切吗?

认真地反省一下,我们人类就应该感到汗颜,我们的社会结构和高级思维,动物其实也早已有之。例如,领土不可侵犯,边境荷枪实弹,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特点。动物呢?同样也有明确的领土观念,从天上的飞鸟到地上的走兽,都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不过管理方法简单一点而已,撒一泡尿就算划定了边界,叫几声就可以吓阻敌人。遇有外来入侵者,也会奋力抵抗,胜利当然好,失败也不恋战,自然是落荒而逃,自己另找地盘。如果到蜜蜂或者蚂蚁的窝里去看看,就会更加羞愧难言。我们人类又是奖金,又是宣传,为的是鼓励大公无私,然而公而忘私者却总是极少数,所以他们被尊为英雄或模范。而蚂蚁和蜜蜂呢?终生劳累而不计报酬,尽职尽责而任劳任怨,既不用监督,也不用表扬,即使为保卫家园而战死,也得不到英雄或烈士的头衔,他们的社会是各安其分,秩序井然,各司其职,无私奉献,生生不息地繁衍了几亿年。相比之下,我们人类还有什么好自豪的呢?

实际上,人类只是地球上千千万万种生物中的一种,而且几乎是最晚来到地球上的一种生物。然而,我们却缺乏自知之明,以为自己就是这个星球的主宰,地球上的一切都是为自己准备的。于是,对动物乱捕滥杀,对植物乱砍滥伐,结果招致了大自然的报复,细菌向我们进攻,病毒找我们对决,动物愈来愈少,草木日渐稀疏,世上所有的生物无不对人类怕得要命。就拿动物来说吧,除了保护区内有限的几只外,就连强大的猛兽狮子、老虎、北极熊之类,都躲我们远远的。而比我们弱小的,从天上的鸟到水里的鱼,从昆虫到兽类,更是见人无不逃之夭夭。只有南极的企鹅是例外,看到人会赶快跑过来,看看你在干什么,那是因为它们和人类打交道的时间还很短,尚未演化出“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基因来。由此看来,我们人类还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呢?

当然,我们人类毕竟是最高级的生物,绝不会和北极旅鼠那样集合起来去自杀。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活下去呢?就是要改变观念,放下架子,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与生物是平等的,小到细菌大到鲸鱼,都是生命世界的一分子,共同分享地球的空间和资源。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警告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他还说:“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 对自然界和社会,主要只注意到最初的最显著的结果, 然后人们又感到惊奇的是, 为达到上述结果而采取的行为所产生的比较远的影响, 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现代化发展中, 普遍存在着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以至牺牲保护生态环境目标、忽视宏观调控和全球协调的倾向。生态环境污染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现象, 而是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改造自然过程中共有现象, 在某种程度上, 发展中国家问题更加突出,往往主要依赖粗放经济追求经济增长,长期以来, 环境国策被置于次要的附属的地位,只讲治理经济环境, 不讲治理生态环境。在治理环境的对策上不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而是先主动污染后被动治理。在全球环境治理上,各国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往往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 很少协调对策。

1987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中, 列出了33项经济发展附表, 但是其中没有一项有关生态环境的指标。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说:“第二次浪潮各国政府仍然盲目地不惜一切代价增加国民生产总值, 极度‘增产’甚至不顾破坏生态和社会的危险。“对地球生物圈的破坏也许是无可挽救的”。“由于基于征服自然的原则, 由于它的人口的增长, 它的残忍无情的技术, 和它为了发展而持续不断的需求, 彻底地破坏了周围环境, 超过了早先任何一个文明能够创造出这种手段, 能够不仅摧毁一个城市, 而且可以毁灭整个地球。”还在80年代中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起草的报告中已提出, 臭氧层遭到明显的破坏, 90%应归于氯氟烃和聚四氟乙烯体。氯氟烃是对世界环境的一种潜在危险。目前的工业品和生活用品大量使用了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等化合物。全世界大约10亿台电冰箱和数以亿计的空调器中使用了氟利昂, 各种喷雾剂、发泡剂、及电子器清洁剂也含氟利昂, 这类产品每年在75万吨以上, 氟利昂的滞留寿命在50-100年, 要恢复平衡则要一个世纪的时间。美国是造成威胁世界温室效应的主要责任者,它拥有2亿多辆汽车,排放出大量废气。

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恶化有甚于发达国家。前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莫里斯•斯特朗说:“我发现,在发展中国家尽管‘环境’这个词还未具有那种魔力”,“我们常听到的‘生态灾难’, 其出现于发展中国家的可能性比发生于富裕国家的可能性大得多,因为后者具有应付这种问题的人力和物力。”有评论说:中国“消耗的资源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近6倍、印度的近3倍。中国是世界工厂,但令人忧虑的是,中国正沦为地球的垃圾堆。”温家宝 2006年4月17日在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分析“十五”时期环境保护的指标没有完成,环境污染严重的三个原因: “一是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和整体利益少。”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特别是一些地方上了不少小钢铁、小水泥、小化工、小造纸、小皮革等项目,加剧了环境污染。”“三是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还在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污染,20世纪末每年从北美和西欧输出到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各种有毒废弃物就多达200万吨。这种情况在新世纪之初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转型中尤其明显。

世界性环境保护浪潮是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达国家开始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推动则是通过一些环境保护论著的发表来推动的。1948年,因DDT的剧毒能有效地杀死害虫,DDT发明人瑞士化学家米勒,保罗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医学或和生理学奖,但事隔14年后,1962年美国学者卡逊,雷切尔在波士顿出版了《寂静的春天》, 分析了DDT既杀死害虫,也能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态的平衡,导致动物畸形,性别失调,以及人与动物的免疫力下降,1970年西方国家明令禁止使用DDT。1968年美国学者利奥波德,奥尔多发表:《沙乡思考》一书, 迄今已有30多版,发行100万册以上, 大声疾呼环境危机。他在书中从美学、文化传统、道德和土地道德四个方面加以论述。196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埃利希,普尔写了《人口爆炸》一书, 强调人口过剩不仅是环境危机的加速剂, 也是更大环境危机的前兆。这本书10年内发行了300万册。1971年美国学者康芒纳,巴里在《封闭圈》一书中提出:“生态系统在更大程度上是社会利益而不是私人利益, 生态系统需要的是一个社会的道德准则, 而不是私人的道德准则。”1972年英国经济学家沃德,B. 和美国微生物学家杜博斯,R.组织的58国152名专家, 发表《只有一个地球》报告, 指出:“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它所继承的生物圈和它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了平衡, 正处在深刻矛盾之中。”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在环境影响上大体上有悲观论,乐观论,协调发展论三种不同的见解。前者对于环保运动有较大影响。1968年来自西方不同国家的约30位企业家和学者聚集罗马,共同探讨关系全球人类发展前途的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一系列带根本性的问题,对原有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质疑。后来人们称这次聚会为罗马俱乐部。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米都斯, D.L.和米都斯,D.H.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报告,这是俱乐部集体研究的第一个重要成果,也是人类对高生产、高消耗、高消费、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首次认真反思,开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报告主张要自觉抑制增长达到全球平衡, 减少污染。1974年梅萨罗维奇, 彼斯特尔在这个基础上有发表《人类处在转折点上》报告。认为人类对于地球供应人类的能力的自然局限性过于无知、贪婪的欲望导致最大限度地和尽快地利用资源。1980年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和国务院发表的《2000年的地球》的报告指出:“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发展, 2000年的世界将比我们现在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更为拥挤, 污染更加严重, 生态更不稳定,并且易于受到破坏。”

1972年6月5日~16日, 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即《斯德哥尔摩宣言》。宣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一个迫切任务”, “由于无知或不关心, 我们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幸福所依靠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害。”这次会议强调要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制定健全发展战略, 提出贫穷污染是由发展不足引起的;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水质、辐射、噪声、化学、热源等方面的污染, 则是经济高度畸形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奢侈浪费造成的。1972年1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总部设在内罗毕,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迄今已经是第34个世界环境日。1977 年,联合国召开了有 94 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世界防治荒漠化会议,与会国签署了一项《联合国向沙漠化进行战斗的行动计划》,目标是到 2000 年使荒漠化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这一计划未能如愿。

20世纪70年代以来, 许多国家成立了环境管理机构, 由最初不及10国; 80年代以来已有100多国。非政府性环境保护组织1981年就达15,000个。1973年1月,联合国成立了环境规划署, 全世界的环境保护期刊1980年达1,172种。几十项有关环境问题的国际协议或地区性协议开始生效。80年代以来出现了战后第二次环境保护运动高潮。许多国家重视整体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全球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各国政府首脑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 出现了许多关注环境保护运动的群众组织和以环境保护为纲领的政党。1971年,以“拯救地球”为己任的绿色和平组织宣告成立。该组织对环境污染提出警告, 并采取了非温和色彩的新形式。很快绿色和平组织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组织,30多年来,绿色和平组织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绿色和平的世界”。现在,它的组织分布在四大洲40多个国家,拥有43个分部、1300多名工作人员及280多万名会员。目前它在开展支持裁军、消除核武器和核潜艇、保护太平洋环境和海生动物的运动的同时, 还开展了反对在南极进行商业活动、在海洋开发石油、焚烧固体危险废料、污染大气酸雨等活动。它强调一切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都是超越国界的, 应由所有国家共同解决。

在环境保护和反核和平运动中, 一些国家还产生了绿党, 并逐步登上了政治舞台。1973年成立的美国绿党, 主张绿化城市, 改善环境。1980年成立的联邦德国绿党在1983年大选中成为第四大党, 主张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停建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大型工程。1981年成立的瑞典绿党反对不顾环境污染把经济增长放在第一位, 在1988年大选中,环境问题成为政坛争论的焦点之一。1983年成立的日本绿党, 主张建立一个基于自然和人类共生为目的的价值观社会。在意大利的绿党也以维护环境和生活水平问目标。一般说来,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绿党组织寻求:“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以生态平衡为纲领, 建立“具有人道的和生态学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由于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恶化,人类的健康和繁衍也直接受到了威胁。人类能否与地球长存也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根据确切的生殖专家权威材料披露:近年来,男性精子大幅度减少,10年减少近三分之一,精子数量下降超出想象,畸形劣质精子比例增大,引起全球关注。一般认为,男性每毫升精液中精子个数应该超过6000万个以上方可使卵子受精,拿此杠杠划条线,意味着15%的成年男性成了“废人”。少精,伴随着阳痿、早泄,以及举而不挺,挺而不坚,影响性交质量不说,还因为畸形劣质精子而造成了不少畸形劣质的下一代。 

  再进一步考察,不仅男性存在危机,女性也难以避免。据妇科专家报告,乳腺癌(mammarycancer)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房完美,体现了女性的性感;子宫健康,保证了胚胎的成长。如果相反,就会造成性冷,厌育,失去了应有的家庭幸福感。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科学已经论证,这是人类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所致。现今的人们,生活在有毒的氛围之中,人生存所必须的空气、水、食品,都已经被恶性循环的毒性污染所侵凌,这是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

  不仅人,甚至地区和某些国家,也有了生存危机。马尔代夫的内阁会议搬到水下去开,尼伯尔加德满都的国务会议搬到拔海5000公尺山上去开,为什么?他们抗议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将要被淹没;而喜马拉雅山积雪的融化,将极大地改变加德满都人民的生存环境。 

发展当然是硬道理。但是人类在竞争中总是自私自利的,这样就必然会破坏地球的环境和危及人类的自身。

按照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人人都有在良好的环境里享受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有为当今和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神圣职责”。

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生物,我们人类绝不能因为企图营造一个自私的“小环境”, 置保护地球这个大环境于不顾!而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强取豪夺,以满足我们奢侈浪费的生活,从而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同胞们,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总是,我们应行动起来,自觉地限制我们那些种种贪得无厌的欲望吧!各国领导人和富人们首先要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再也不能无休止地掠夺地球的资源了!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保持生态平衡,节约型的和谐社会。如果世界各国和决定政策的人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一致的共识,许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环球同此凉热,世界各国和全人类携起手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挑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人类和地球的明天还是美好的。

祝愿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附:全球气候变暖九大危害和对策

一、北极冰川融化及甲烷释放

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区域之一,近年来全球变暖在北极引起了冰川、大气、海洋等的显著变化。根据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中,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

在北极海底蕴藏着至少数十亿吨甲烷,如果这些甲烷全释放并进入大气,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会造成毁灭性的冲击。当北极冰川覆盖,这些甲烷大量贮藏在永冻层,若永冻层融化,甲烷会重新释放到大气中。2007年9月北极冰川覆盖情况

北极冰可以反射90%的太阳光,而海水只能反射10%,其余太阳光热能会被海水所吸收。若冰川融化后,大量太阳光热能会被海水吸收,加速北极甲烷释放和全球暖化。

二、海平面上升陆冰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若格陵兰岛、南极西部的陆冰融化,可能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几米,有的科学家预测甚至可能到几十米。而全世界有1/10的人口,1/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海拔不超过10米的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对他们会产生极大的冲击。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首席气候专家詹姆斯-汉森表示,“如果全球温度继续升高2到3摄氏度,很可能地球会成为一个我们不认识的星球。300万年前,在上新世中期曾发生过这种变暖现象,海平面比今天高出25米。”

长江三角洲在海平面上升3米前后对比图(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约会有超过四千万的人口被迫撤离)

三、冰河缩退与水源短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报告指出:由于气候变迁和水资源过度使用等原因,喜马拉雅山冰河2/3正逐渐缩退。冰河是许多重要河流的发源地,比如长江、恒河、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等。冰河的退却可能导致10亿人以上缺乏水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喜马拉雅地区的伊姆扎山和冰河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冰。

2007年,同一地点塔波切山峰下的小冰河,由于气候变暖和低海拔,消融现象非常明显。

2007年,伊姆扎山冰层大面积消退,伊姆扎冰河是喜马拉雅山消融速度最快的冰河。

四、高温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指出,地球温度已经攀升到几千年来的最高峰.人类历史上最热的十年全部发生在最近十四年.

2003年曾是欧洲最热的一个夏天,热浪共令南欧超过3万5千人丧生,其中仅法国就逾1万4千人。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孩子们用冰袋敷面以抵抗热浪

五、暴风增加

在过去数十年,大部份热带海洋的表面温度,上升了0.25 - 0.5摄氏度。而较温暖的海水,可能将更多的能量注入到热带风暴中,令它们更强烈、破坏性更大。

十几年来,全球四级和五级风的数量几乎加倍,2005年的飓风卡特里纳、2006年的暴风拉里、2009年的暴风莫拉克等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六、物种消失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指出:如果地球的平均温度,比1990年上升1.5℃~2.5℃,则大约有20~30%的动植物将面临灭绝危机;如果气温上升3.5℃以上,40%到70%的物种将面临灭绝。

气候变迁已成为珊瑚礁最大的威胁,全球约有19%珊瑚礁已经消失。

七、旱灾和沙漠化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地球上严重干旱地区的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可能是罪魁祸首。

联合国的研究还表明,气候变暖导致占全球 41% 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全球的沙漠面积正在逐渐扩大。

全球暖化令干旱和沙漠化范围不断扩大

八、人类的健康

全球气候暖化,会导致流行病菌的数量和生存空间增加,增加瘟疫爆发的机率。

九、大饥荒

据联合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雅克.迪乌夫表示:2007年,全球饥荒灾民超过9.25亿人。而全球暖化对农作物的生产将造成较为严重影响,这也会加剧饥荒的深度和广度。

联合国报告预计,2009年非洲约有500万人死于与饥饿有关的各种疾病。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我们的呼吁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节约使用每一滴淡水。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多种植树木减慢沙化。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不要再用一次方便袋。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不要随意扔废旧电池。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每人都爱护花草树木。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您积极宣传保护环境。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记得国际知名图画作家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的一本名作「花婆婆(Miss Rumphius)」,故事中的小女孩对她爷爷说,我长大之後,要到很远的地方旅行,然後,我要住在大海边。她 的爷爷说,这些都很好……但是,你还要再做一件事: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於是,小女孩长大後,选择在海边种满了美丽的紫蓝色扁豆花,美化地球。「Who say you can not change the world ?」(谁说您不能改变世界),你呢?特别是在4月22日国际性地球 日的纪念日子里,你选择如何行动呢?

  食:

  一、4月22日地球日吃素一天。(畜牧业消耗大量的谷、豆类,也消耗大量珍贵的水;为了放牧牛只及饲养猪只,牺牲原始森林,造成温 室效应。

  二、少吃(在家烹煮、外食分量恰到好处,吃不完打包回家)

  三、禁食一日(体验体内环保滋味)

  四、拒用保丽龙,并要求自助餐店或coffee shop使用纸杯(保丽龙是一种致癌物质,它同时破坏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喝咖啡的保丽龙杯子、自助餐盘子,几百年後还是垃圾,继续污染环境)。

  五、拒绝购买高山茶、高冷蔬菜(高山茶、高冷蔬菜让台湾的森林消失、破坏山地水土保持,无法发挥储存水分的功能,又大量使用农药与肥料,污染水源与水库的生态)。

  衣:

  一、认识衣料来源: 1.选购天然棉、麻等自然材质(有机性的),才可回收再生。 2.依洗标来购衣及保养衣服,以延长衣服的寿命。

  二、需求量的决定,依:洗衣的次数、家中的容量、生活方式、 经济状况等四要素来决定购衣频率,尽量控制好,不要超量(重质不重量)。

  三、旧衣新穿要诀:

  1.自我的认知:体态、肤色、生活型态的考量。

  2.找出流行的重点:如长短、色调等,一般以简单、好的剪裁(立体 裁剪)最能表现出人与素材的互动关系。

  3.配件因体积小、变化多、效果佳、收藏较易,如围巾、别针、皮带 ,少量的衣服即可靠配件来凸显穿衣艺术的效果。

  住:

  一、多用二手家俱(无论买房子、租房子,多利用二手家俱,既可回收再 利用、节省资源,若能在办公室、社区、网路举办定期二手旧货交换的跳蚤市场,既环保,又可互助,增进人际间的情谊)。

  二、多用植栽绿化来做居家布置(居家勿做过度性的装潢布置,应以简单、天然为原则。居家布置不必然要人造的材料,不妨多用生态性的自然材料。多种花草盆栽,尽量用本土性的树种,家中有庭院的多留天然性的泥土,少用水泥、或硬质性的铺面)。

  三、请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盘、刷牙、洗脸,以节约珍贵的水源(中国是全球排名第十八位缺水国,目前南台湾已陷入严重干旱,但我们目前的使用水的需求量却已经到达民国100年的标准。法国目前节约用水的宣导政策是「一星期洗一次澡」;如果我们的用水量持续恶化,我们也将面临相同的处境。

  四、房间之电源、冷气集中使用(尽量少一间房间开一部冷气,人少时尽量集中办公,减少冷气、电灯用量)。

  行:

  一、走楼梯,不搭电梯(住在大楼者,无论在办公室、或家里,若您不赶 时间,不妨试著安步当车,试著不搭电梯,改走楼梯,既节省能源,又可运动健身)。

  二、出门多走路、骑单车、利用大众运输系统、少开车和骑机车。

  其他:

  一、如果您饲养宠物,请拒绝购买猫狗防虫圈(当您丢弃猫狗防虫圈,其杀虫剂的成分,对地球的杀伤力很强,并会对动物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拒绝购买用动物做实验的产品(大量残忍无谓的动物实验计划,除浪费纳税义务人的税金,造成自然基因遗传的问题之外,亦对台湾生态 环境与重大卫生问题没有太多的协助与改善。

  三、拒绝拿取或使用气球(气球是非常难分解的化学品,它造成地球上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当气球飘走,可能导致野生动物(老鹰,鲸或海龟等,误食而死亡的现象)。(注: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倡导消费者重拎布带子、重提菜篮子,减少使用塑料袋。)

  请大家保护环境,别破坏大自然。美国《时代》周刊列举50项措施。其中一些措施也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电器篇

  关掉电脑——

  屏幕保护程序不等于环境保护程序。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家庭中75%的用电都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平均一台台式电脑(不包括显示器)每天耗电60至250瓦。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小时,其它时间关闭,那么每年能为你节省70美元,且能减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每年63千克。

  呵护热水器——

  提高家庭用热效率,并不意味着花费数小时窝在阁楼上涂隔热层。其实方法可以非常简单,比如给你家的热水器一个温暖的“拥抱”——包一层隔热毯,成本只需10到20美元,但可以使你家每年减少250磅(合113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大多数热水器使用5年后,内部隔热性能会变差,损耗热量,浪费能源。所以,摸一下热水器表面,如果能感觉到温热,就给它买件“外套”吧。

出行篇

  让工作地点离家近一点——

  开车上班,浪费时间也浪费能源。看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家搬到办公室隔壁。可要是让办公室离你家近一点呢?

  这种概念称作“最近交换”。如果一家公司在地铁线路覆盖区域内有多家分支机构,这种概念就能非常好地运用并发挥作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吉恩·马林斯设计了一个项目,帮助公司把工作地点靠近员工居所,大量节省上下班路上花费的时间。

  马林斯在对星巴克公司、美国Key Bank国家银行、波音公司和西雅图市消防局调查后发现,只有4%的消防员在离家最近的消防站工作,有些消防员上班单程需145英里(合233.3公里);波音公司在华盛顿州皮吉特湾的8万名员工,每天上下班路程总和可绕地球85圈。

  使用马林斯的项目后,Key Bank银行一些分行的员工上下班路程减少69%。对员工而言,能够逃离上下班高峰时刻的拥堵是最好的奖赏。一样的报酬,一样的工作,谁不愿意少花点时间在路上?

  选乘公交车——

  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约14亿加仑(合52.996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不幸的是,美国只有大城区内公共交通便利,88%的路程仍由小轿车承担。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建立快速公交系统,在特定公路上专载长途旅客。

  虽然公交车的碳化物排放量比火车多,但可以通过使用混合燃料或者压缩天然气引擎来减少排放量。美国突破科技学院去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中型城市的快速公交系统在20多年时间里能够减少65.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网上支付账单——

  为避免在发薪日开车去银行,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要求雇主直接将薪水划到你的账户上。

  在网上进行银行业务和账单操作,不仅能够挽救树木,还能减少运输纸质文件所耗能源。根据贾夫林战略研究机构的估算,如果每户美国家庭都意识到这一点,身体力行用网络支付账单,那每年将减少16亿吨纸张消耗和21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 那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呢?不必担心。忽略那些“钓”个人信息的邮件,监控那些未经授权的机构发来的账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你的信用卡就不会遭到“袭击”。

衣食篇

  解下领带——

  2005年夏天在日本商界可谓“凉爽”。白领纷纷脱下他们标志性的深蓝职业装,换上领子敞开的浅色衣服。这是日本政府为节约能源所作的一部分努力。那年夏天,政府办公室的温度一直保持在摄氏28度。

  这项政策令裁缝们感到困惑。但整个夏天,日本因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7.9万吨。

  挂根晾衣绳——

  饲养一头羊,剪羊毛,纺纱,织布,裁衣……即便这样,你的衣服也未必环保,最终还要取决于你的洗衣方式。英国剑桥大学制造学院的最新研究表明,一件衣服60%的“能量”在清洗和晾干过程中释放,例如一件体恤衫“一辈子”能排放9磅(合4.0824千克)碳氧化合物。

  需要注意的是,洗衣时用温水,而不要用热水;如果要洗的衣服较多,选择一个容量大的洗衣机,而不要用多个容量小的;尽可能选用高效洗衣机,因为一台新洗衣机耗费的能量是旧洗衣机的四分之一。

  衣服洗净后,挂在晾衣绳上自然晾干,不要放进烘干机里。这样,你总共可减少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舍弃牛排——

  哪个更应该为全球变暖负责,车还是“巨无霸”?信不信由你,事实上是肉饼。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去年公布的一份报告,全球肉制品加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甚至超过交通业。

  这些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肥料和沼气中的一氧化二氮。肥料和沼气是“牛消化的自然结果”。沼气对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是碳化物的23倍,一氧化二氮的影响是碳化物的296倍。

  地球上共有15亿只家养牛和野牛,17亿只绵羊和山羊。它们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全球肉产量有望在2001年至2050年期间翻一番。想想在家畜饲养、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消耗的能源,盘子上一块16盎司(合453.592克)的牛排就像一只嗡嗡作响的锋鸣器。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你转作一名素食主义者,每年的二氧化碳排量将减少约1.5吨。

居住篇

  种一道竹篱笆——

  竹子可以成为一道美丽的篱笆。竹子的生长速度很快,某些种类的竹子一天能长1英尺(合0.3048米),甚至更多。所以与蔷薇科植物比,它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大多数屋主因为担心竹子长得太快而加以限制。其实这样做降低了竹子作为碳化物吸收器的功能。

  打开一扇窗——

  一个美国人每年制造约25吨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大部分来自家庭。怎样减少这个数字?有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打开一扇窗户,取代室内空调;夏天使用空调时,温度稍微调高几度,冬天则低几度;把门窗堵严;墙壁和天花板都作隔热处理;等洗碗机装满再洗;安装流量小的淋浴花洒;用温水或凉水洗衣服;调低热水器上的自动调温装置。这样,等到年底,你的房子将仅排放4000磅(合1814.4千克)二氧化碳。

生活篇

  换上节能灯——

  家庭中最受宠的节能高手,非紧凑型荧光灯(CFL)莫属。这种小型日光灯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虽然价格比普通白炽灯泡贵3至5倍,但耗电量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而且使用寿命一般可达数年。此外,紧凑型荧光灯还有一个优点,它在打开的瞬间不会频闪。

  拒绝使用塑料袋——

  超市的塑料购物袋,最后一般都作为垃圾用掩埋法处理。每年全球要消耗超过5000亿个塑料袋,其中只有不到3%可回收。

  塑料袋都由聚乙烯制成,掩埋后需上千年时间实现生物递降分解,期间还要产生有害的温室气体。

  减少塑料袋污染的办法就是,以布袋或者可分解植物原料制成的袋子取代塑料袋。下次去杂货店的时候,别忘记带袋子。

  举办绿色婚礼——

  举行婚礼那天,虽不能阻止全球变暖,但你可以选择减少碳排放量。不管在哪里举行庆典,你都可以购买当地产的红酒或者啤酒,从当地蛋糕店定做婚礼蛋糕,使用应季而非进口鲜花,穿租来的礼服,使用再生纸张……这些都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这也是你给这个星球的结婚礼物吧!

 

2009年11月6日星期五写于桂林北郊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