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早期传播开来的启示--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49:27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早期传播开来的启示

2010年04月07日08:52  来源:中直党建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E-mail推荐:  
  如何用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使人民凝聚在主流价值的旗帜之下,是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解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开来的历史过程,可以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一些启发。

  允许自由探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前提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在与各种思想的斗争中不断被中国知识分子所认同的。具体而言,它大致经历了三次论战。

   第一次是与胡适实用主义的论战。针对胡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攻击,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利用《新青年》杂志,同胡适展开公开论争。李大钊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就是这一论战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在论战中,他们广泛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全面地介绍苏俄的社会制度、经济政策、农业制度、婚姻制度、平民教育等各方面情况,使更多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了解到俄国的社会现状,澄清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苏俄的谣传和误解,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是与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1920年9月,针对梁启超、张东荪宣传劳资合作的“基特尔社会主义”,李达撰写了《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陈独秀撰写了《独秀复东荪先生信》、《社会主义批评》等文章。这场争论使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坚持社会革命,反对社会改良的政治立场。

   第三次是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无政府主义主张无政府、无国家,个人绝对自由等。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时,无政府主义者就诬蔑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私权,保护少数特殊幸福的机关”,攻击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是扶强欺弱。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剖析了国家的阶级实质。他指出:只有被压迫的生产的劳动阶级自己造成新的强力,自己站在国家地位,利用政治、法律等机关,把压迫的资产阶级完全征服,才可望废除财产私有制度,改变不平等的经济状况。他在《答郑贤宗》一文中还指出:无政府党绝对不要国家政治法律的主张,是抹煞“资本阶级”与“非资本阶级”国家的区别,为不劳动的“资本阶级”利用。

   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所经历的论战看,真理是不怕辩论的。真理在辩论的过程得到认识,人们在辩论的过程中凝聚了对真理的共识。凡是在争论中能够存留下来并得到人们认同的东西,一定是有生命力的。因此,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能够允许思想的自由讨论,其实就是为这个国家和民族获得真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提供了保障。

  切实关注人民群众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基础

   在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中国知识分子按照俄国的套路,首先关注到产业工人的利益需求。他们不仅指出了中国工人阶级受压迫的地位,而且积极地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为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阶级使命,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打下了基础。后期,经过工人运动的失败,他们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需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其中,最现实的考虑就是庞大的农民群体,如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关注到这一群体的利益,那是不可能成功的。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关注,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开始,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思想落实为“打土豪、分田地”这样很具体的目标,并将农民引导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来,最后,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统一战线等具体路径,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之所以成为成功的革命者,就是因为他并不是机械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现实结合起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而今,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但是,在现实中潜在的一种危险是,马克思主义正在成为大众话语体系中越来越不熟悉的东西,或者说在形式上维护,而在实际上并不相关的东西。

   历史和现实表明,政党一定是要代表某一群体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所要代表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体现这种价值取向,那么,就具备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基础。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主体

   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在中国社会充当了两个角色:

   一是思想传播者。从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他们信仰,所以他们通过办刊物,积极热情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引导了很多的青年知识分子投身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行列中。

   二是思想的实践者和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并不仅仅需要知识分子进行思想的传播,而且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者。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还在于有毛泽东等一大批深刻了解中国社会实际、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中国社会实际中来的人。如果只有一些死守马克思主义教条的人,中国革命就不会成功,马克思主义也就不会成为今天的主流意识形态了;如果只有懂得中国实际却没有正确指导思想的人,中国革命也同样不可能成功。正如列宁所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因此,理论的实践者的使命既要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又不能拘泥于某一论断的局限,这样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持久的指导思想。(作者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组织统战部副部长、教授/摘自北京日报)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早期传播开来的启示--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坚守的魅力--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向上,向上,再向上--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舍”与“得”--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反腐倡廉》十字宣传歌--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读书学习“四戒”--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教子当学曹孟德--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为责任而活着--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领导干部须常怀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信????念--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走进寿乡--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警惕“本领恐慌症”--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领导干部须常怀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2 拜谒马克思墓--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常弃非分之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中直党建网 十月赞歌--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中直党建网 使学习成为习惯--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中直党建网 领导干部怎样直面媒体--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十月赞歌--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中直党建网 领导干部少应酬多学习关键在做好“三减三加”--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创建在点滴??文明处处有--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中直党建网凸显出“六种特性”--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党内不良学风的主要表现--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汪洋:领导干部要注重知识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