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之道》--从四通利方到新浪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5:31:39
始于四通利方

  新浪网的前身可以追溯至1996年4月29日四通利方的第一个正式站点www.srsnet.com中文网站的建设启动,当时由汪延(现任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董事)和李嵩波(现任新浪副总裁)创建的新驿多媒体小组融入四通利方,四通利方成立以他们两位为主的国际网络部,负责建设网站srsnet。

  1993年12月18日,香港利方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四通集团公司合资创建了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王志东、严援朝是四通利方最早的核心管理人员。四通利方具有很强的技术背景,王志东、严援朝是国内著名的程序设计师,再加上四通集团的背景,这一优势使得它的融资较为顺利。1997年10月,四通利方获得来自美国华登集团、美洲银行罗世公司及艾芬豪国际集团三家风险投资企业的650万美元风险投资,这也是国内IT业获得的第一笔风险投资。

  链接→人物→王志东

  王志东,四通利方总经理。1967年生,广东省东莞市人。

  198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1989年5月,进入北京大学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制“中文多窗口图形支撑环境”。

  1991年6月,独立研制并推出国内第一个实用化Windows中文环境——BDWin3.0。

  1992年4月,创办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1993年12月,出任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三届“科技之光”优秀企业家。

  1998年12月1日,出任新成立的新浪网总裁。

  1999年9月3日,被任命为新浪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

  2000年4月13日,新浪网成为中国内地在NASDAQ上市的第一家网络公司。

  2001年6月4日,辞去新浪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职务。

  “人们熟知和佩服的王志东是第一个写出Windows中文平台的程序员。BDwin、中文之星、Richwin使只正经写过五年程序的王志东成为继严援朝之后中国第二代程序员的象征。但是,在1994年Richwin第一版写完之后,王志东就放下了往昔赖以安身立命的C语言,撑起了四通利方总经理的帅印。”

  1995年,王志东两次去美国硅谷,通过朋友介绍,和几家风险投资基金接触。“我在大学很喜欢看的一本书是《硅谷热》,印象最深刻的是,乔布斯穿得破破烂烂去找银行家,要他投资,苹果因此一夜成名”

  链接→人物→汪延

  汪延于1996年出任四通利方公司国际网络部部长,同年6月创办了国内最早的商业中文网站之一——四通利方srsnet网站。汪延曾任新浪网中国区总经理,2001年6月被任命为新浪总裁。2003年5月被任命为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董事,全面负责公司发展的战略制定及具体执行计划的管理。

  汪延在网站策划、管理运营与市场拓展方面积累了成熟的经验,经过他与他的同事们的共同努力,srsnet网站在1998年成为中国地区最受欢迎、访问量最高的中文网站之一,这直接导致了同年底与华渊资讯网的成功合并和新浪网的成立。

  1995年暑假,在法国巴黎大学上学的汪延回到国内,和北大附中的同学李嵩波,创建了新驿多媒体小组,并很快建成了一个介绍中国国内基本情况的网站。

  链接→媒体报道→汪延初触网络的激情

  汪延清晰地记得1995年1月他在巴黎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情形,那时他才23岁。他说:“1995年1月份和美国的同学交换电子邮件,当时我激动得说不出话,那是我第一次通过Email和我在美国的同学通信,感觉就好像我拿到大学通知书时那般激动。互联网让我觉得世界太奇妙,太充满诱惑了。”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对很多人来说都意味着人生的转折,或者感觉到人生有新的开始,才会有那样激动。而对汪延来说,在当时他就感觉到自己将来的人生会完全不同吧。

  从这封Email开始,汪延就与互联网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汪延说:“当时我们看不到清晰的发展前景,更没有想到过会有今天的发展。我只觉得互联网是一片充满无限想像的空间。”

  1996年4月,正在上大学同时又是四通利方软件欧洲市场总代理的汪延,在全球互联网浪潮刚刚到来,而国内仅仅出现互联网萌芽的时候,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和无限思绪,经过再三思考,从巴黎给王志东写信,作出了改写今后中国互联网进程的决定:

  王志东:你好!

  非常高兴能再次和你走到一起!

  这是我近几天来一直想对你说的一句话,就怕用电脑打出来显然会缺少些人情味,所以选择了这种半原始的方式。看来世界的确被Internet缩小了,或是你我有缘,又是个崭新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李嵩波和我都很珍惜这个机会,我们深知Internet和其他诞生出来的一系列新兴媒体正在中国应运而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必定将会为下世纪中国信息产业步入国际领先乃至主导地位奠定基础。这也是自从去年夏天,我们决定成立新驿多媒体小组的原因。在这半年里,我们一直在不停地摸索,怎么组织自己?怎么开展业务?怎么发掘市场、打通渠道?怎么在技术上跟上最新的潮流?

  我们走了几次弯路,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之所以至今还尚未成立公司,依然在搞手工业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并非是因为我们看好这种合作方式,而是感觉到两个最根本的时机还不成熟:一是合作伙伴;二是我还在国外。

  我们完全明白,今天要想在中国有所发展,完全靠几个“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即便我们的想法和技术再具有创新意识,没有一个“背景”,九成的可能性是原地打转(当然,卖两张盗版盘的除外)。实际上,从去年9月份新驿小组成立至今,几家企事业单位已经和我们建立了合作往来:新闻出版署,培元新技术中心,周培元基金会国际网络中心,它们也都曾有意与我们合资。可是我们犹豫至今,还是不能下决心。的确,找个“背景”是真,可我们更希望能找到一个与我们志同道合的“知己”,尤其是搞Internet这种没有立竿见影经济收益的长远项目,更何况我们也不是想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人。

  那么,为什么今天当我们得知你也在这方面暗暗下工夫,并有意与我们合作的时候,会如此这般地珍惜这个机会呢?在这里我也就不多做解释了(此外省略一些商界上常用的套路和赞歌)。

  这样,还剩下一个问题:我还在国外。这实际上是最容易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我下周一回国。为什么我下这个决心,相信你能理解我,你本人也曾不止一次地这样做过,因此,我也就不多做解释了。

  一个星期以后,1996年4月26日,汪延和他的新驿多媒体小组正式加盟四通利方公司,开始四通利方srsnet网站建设。1996年6月,四通利方网站开通。www.srsnet.com站点最初设在从美国某大学租借的服务器上,每月租金19美元,空间10兆。网站最初的内容是四通利方公司的软件Richwin For Internet版本的下载,同时设立了一个问与答的论坛,解答用户使用Richwin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因为Richwin的客户大多为使用互联网的用户。很快,软件产品Richwin的技术支持平台,发展成了著名的四通利方论坛。   1997年10月,四通利方650万美元的融资成功,为一年之后并购海外最大的华人网站华渊资讯网创造了条件,而四通利方论坛在不经意之间埋下了日后网络新闻的种子。   与足球共成长  早期的四通利方网络论坛的发展,与传播足球比赛消息紧密相连。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足球运动风靡全球,足球明星便是足球无限魅力的象征。足球比赛借助电视特别是彩色电视的现场直播,感染了全世界范围的亿万受众,造就了成千上万的各阶层的球迷,不分肤色,不分语言,不论年龄,不管身份。   中国足球的新联赛制度——甲A带来了1994、1995年风靡全国的足球热,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类媒体无论是否和足球沾边都专辟版面、时段大量报道这一新的足球赛事,交通电台开始转播足球比赛实况,北京《精品购物指南》更是投入重金购买到密切跟随国安队训练、比赛的资格以获取独家信息。《体坛周报》、《足球报》和中央电视台《足球之夜》节目是足球媒体的佼佼者。这些发展为年轻的中国互联网传播足球比赛消息准备了环境、受众和信息资源。作为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抓住了这一良机。   四通利方的第一位编辑,亦即新浪新闻的创始者陈彤,不仅对足球有强烈兴趣和深刻领悟,而且很早就认识到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平台,特别适合用于体育赛事的消息传播。其他媒体对体育比赛报道时效性方面的欠缺,使得许多受众对球赛第一次借助互联网发布消息的印象特别深刻。1997年,甲A联赛每个周末进行六场比赛。一般情况下,球迷只能等到晚上十点半看中央电视台的体育新闻才能知道比赛得分。当时只是体育沙龙版主的陈彤的最初做法是,把电视播报的比分通过帖子的形式输入到体育沙龙上。这种做法甚至一度有了竞争对手,一个在杭州的网友“黄鱼@西湖”经常和他比赛谁的帖子更快。陈彤很快认识到仅仅是“听打”央视的消息太慢太低级了,于是就通过各种手段,和各赛区网友联系,建立各地通讯员网络搜集比赛信息。有一次,他甚至打长途电话到延边询问吉林敖东队的战况。网上出现了更快的甲A战况介绍,这样的做的结果使很多网友被带动,他们纷纷贴出自己所在地区和国家的体育比赛消息。   链接→人物→陈彤摘自新浪公司网页   1997年5月,陈彤参与四通利方网站的初期工作,1998年3月正式加盟。现任新浪全球资深副总裁、总编辑。   陈彤先后担任过四通利方网站体育沙龙版主、网站内容主编、新浪网新闻中心主管和内容总监。陈彤创造了新浪新闻模式。早在1998年,他主持“法国‘98足球风暴”网站一鸣惊人,创造了中文网站的访问记录。之后,新浪网新闻中心在科索沃战争、台湾大地震、中国加入WTO、悉尼奥运会、“9.11事件”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中获得巨大成功,牢固确立了新浪网在全球中文网站中的强大优势。   陈彤拥有北京理工大学通讯学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和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学学士学位。   四通利方体育沙龙开始火起来的时候,中国的网民还不多。1997年初,中国的网民数量只有20多万,上网只是少数人的游戏。当时的网民大多来自IT、教育、金融和科研机构。很多人由于工作原因才上网。1997年春节刚过,陈彤在朋友的中关村小公司里第一次拨号上网。他最先访问的网站是CNN的网站,第二个便是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体育沙龙论坛。他立刻被这里特殊的网络交流方式深深吸引。   1997年4月,陈彤出任体育沙龙分文不取的义务版主时,那里只有不到一万次的日访问量,并且海外留学生超过了半数。由于技术原因,当时的体育沙龙只能保存300个帖子,很多时候,上午说的话,晚上就被顶到不知去向。不过这仍然不能抵挡体育爱好者上网发帖的热情,《南方体育》在七年之后的回忆文章称,“类似四通利方体育沙龙这样的非IT专业类中文论坛,在当时的互联网上非常罕见。当时名头更响的BBS水木清华,由于它架设在校园网内,外部用户需要用Telnet这种高技术难度的方式登陆,所以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   链接→媒体报道→陈彤触网   1997年他还在读研究生,在中关村一哥们的小公司里,谈事之余,陈彤第一次上了网,从此一发不可收。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彤在另外一个网站上碰到了李嵩波,来回几次Email联系之后,陈彤说“假如我去作体育沙龙版主,访问量能增加一百倍”。来到四通利方后,他的努力着实让体育沙龙火了一把。   1998年2月的一个周末,当代商场旁边的饺子馆。负责四通利方网站的汪延问坐在身旁的陈彤:“你研究生快毕业了,要工作了吧?干脆到四通利方来吧!”盛情之下,他决定正式加盟来到了自己也难以割舍的网站,成为网站第一个编辑。   1997年9月13日,十强赛中国队第一场的比赛在大连进行,当天下午的大连金州,五万球迷,万面国旗,全场高唱国歌,最终一片泪水。李明打进的球很漂亮,可惜,中国队还是2比4败给伊朗。与此同时,四通利方网站正在进行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多媒体网上直播。四通利方网站对于1997年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十强赛的直播,开创了网络直播的先河,使得访问人数在短时期内大幅上升,并确立了中国第一足球网站的地位。我们可以从当时的工作总结中,寻找当时的组织者如何在简陋的网络条件下完成这一工作的。   下面是网站技术负责人李嵩波当天晚上写给大家的情况通报:   今天上午开始,我们着手准备网友们期待已久的世界杯外围赛直播活动,其实准备活动早在2周之前就开始了,做了很多的视频压缩工具的比较测试,网眼将在IniMedia时自己购买的RT300压缩卡借给版主Nelson,最后确定用vivo作为本次直播的平台。   考虑到srsnet.com的承受能力,在上周,我们把文字直播室的cgi转到stone.group.com,以防srsnet服务器崩溃,同时多次测试将2~3分钟的video放到网上要多长时间并向朋友借了一个吉通的账号(吉通336接入能保证upload在2~3k),并根据测试情况在论坛里面向网友们做了详细介绍,请网友们下载plugin,海外网友们都异常激动,称此次直播是一次创举,满怀期待等待比赛开始。   今天上午10点开始,我们开始连接安装各种设备,Nelson将家里的21吋彩电、录相机、Notebook、PC搬到大厦,一共参与的有9个人,计划安排如下:李嵩波和Nelson负责采集压缩和上传,苑雷和韩钢(我们新招的)负责将avi文件转换为vivo格式,网眼负责修改相关html,Nedved和他的一个同学负责文字解说,陈彤和黄鱼(不在现场)也负责文字解说。   按照我们的记录,直播室的Counter昨天8000多,今天中午达到12000多!Nelson反映他接到大量Email,其中很多人反映看不懂网页中关于vivo的介绍,因为他们不懂中文!  

  在下午1:00左右,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stone-group因为访问量过大,频繁出现500 error(访问量过高造成服务器资源耗尽,页面无法访问——本书作者注),为了应急,我们在30分钟内将直播室转移到richsurf.com(新租的站点),然而,当我们将新地址放上去不到5分钟,richsurf.com也出现500 error!服务器已经承受不了访问而瘫痪了!我们想立刻通知网友不要运行任何cgi程序,尽量保证直播的运行,发现srsnet.com也不能正常工作了,想必用户发现richsurf.com也不成了,纷纷跑到论坛察看新进展,将服务器搞死了......

  好在Nelson发现服务器虽然不能正常工作,还可以上传,我们仍然进行了对video信号的采集,上传到http://192.41.48.153/srschat/sports/video,并利用几个机会在充满500的srsnet和stone服务器通知网友。

  晚上7:00左右,直播结束,共有近百份文件上传,遗憾的是由于没有考虑到会有这么多访问,结果导致文字直播也歇菜了。srsnet和richsurf到现在也没有恢复正常运转,美国方面已经周末,也许要到周一了,不过有些网友关于本次活动的一些感想已经贴了上去,有时间可以看看。

  这次直播可以说是我们网上的一次大活动,虽说不很成功,一些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我们下次直播这样计划:

  richsurf.com仅存放vivo文件(90%会500)

  richsight.com做文字直播

  stone-group.com做球迷聊天(100%会500,认了!)

  请继续支持!

  网友帖《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让四通利方体育沙龙一举成名

  1997年10月31日,中国队在主场大连金州参加世界杯亚洲十强赛,对阵卡塔尔队,该场胜负将基本决定中国队是否获得进军法国世界杯的资格。

  结果这只由戚务生带领的球队再次败于主场,中国队第六次冲击世界杯因此而失利。比赛结束之后,无数球迷伤心之至,欲哭无泪。11月1日凌晨2点15分钟,网友老榕在四通利方体育沙龙发表了《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帖子,这则帖子仅在体育沙龙48小时之内就被阅读了两万多次,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迄今最有影响的中文帖子。它使传统媒体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了网络、网友和网络文化的存在与影响。这才是真正鲜活的“民间语文”,与多少带有“职业八股”色彩的媒介报道相比,更能让人感到“活生生”的气息。

  链接→背景资料→《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原帖

  我9岁的儿子是这样的痴迷足球,从不错过“十强赛”的每一场电视,对积分表倒背如流。他不知多少次要求去球场看一次“真的”足球。可怜他在福州,几年来只在福州看过一次香港歌星和福州企业家的“球赛”,去年夏天在厦门看了一场“银城”。就连这样的球赛,他都记得每一个细节,念叨到今天。想想孩子实在可怜,一咬牙,10月29日,我们一家三口登上了去大连的飞机。孩子都乐傻了。为了去大连。我们一家还专门备齐了御寒的大衣。儿子还专门要求在衣服上缝了一面小国旗。

  到了大连,一下飞机,大家一看我们这南方口音的一家这副打扮,就知道我们是干吗来的,处处感受到大连人的热情。出发前,我和一位只见过一面的大连朋友通了个话,打听温度什么的,没想到这哥们其实是个款爷,一听我们这么大老远的专门来看球,专门派了公司最豪华的车子,亲自来接,说“代表大连人民欢迎福州小球迷!”到了宾馆,立即惊动了经理,亲自出来要“好好接待远道来的小球迷”。晚饭时孩子激动得吃不下饭,幸亏大连朋友一直藏着球票,骗他说不好好吃饭就不给票。可怜我调皮的儿一下子就变乖了,忍着口腔溃疡的难受,痛痛快快地吃完了饭,最后一口还在嘴里,就急忙要票。拿到票就紧紧捏在手里,给餐厅里每一个人看:“我有票啦,明天看球啦!”

  这个餐厅我永远不会忘记。里面的侍者竟然全是慈祥的50多岁的老头。我要特别感谢的是其中一位侍候我们桌子的老人。当时他对我儿子说了句:“明天比今天再冷点就好了,那卡塔尔队哪见过这天气。”我儿子竟然记住了这句话,回房立即找来大连晚报,一看直叫不好:“明天比今天高5度!”还好有这个心理暗示,不然我儿子第二天怎么办!第二天不到中午,儿子就催我出发。哥们仍然派来了专车。车到60公里外的金州,已是人山车海。我注意到满街都是警察。我儿则仿佛到了朋友中间,急忙拿出他早早预备下的喇叭、望远镜横七竖八地挂在胸前,扛上刚买的一面大一些的国旗,和根本不认识的几乎每一个人兴高采烈地大笑。

  上看台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气氛有点不妙。几十位公安同志牢牢把住入口,好像夹道欢迎一样,面容严肃,毫不客气地挨个搜身,我们的可乐、矿泉水一律被扣下。儿子却也满不在乎,照样兴高采烈地向他们笑,终于感染了这些严肃的人,一位头目似的公安还微笑着说:“让这南方孩子先过去吧。”

  到了看台,密密的防护网把我们和球场隔开,我觉得很不舒服。儿子却兴高采烈不管这个。隔壁看台是正对主席台的“大连球迷协会”,显然有组织,还有一个军乐队,开赛前一个半小时就不断演奏,儿子高兴地随着他们又唱又叫。开赛前一个小时,场上就出现了火暴的场面。先是一个自称“小地主”的锦州球迷不知怎么溜下了把守严密的跑道,展开一幅巨大的“精忠报国”的条幅绕场一周;接着一群脸上涂着国旗的天津汉子展开了一面有一个看台那么巨大的国旗也绕场一周。开始我以为他们是经允许的,直到他们接近主席台时被大批军警包围并“护送”回看台,才知道是自己溜下去的。此时场内欢声雷动。接下来的赛事我就不提了罢!从一比二开始,球迷其实就很“冷静”了,太冷静了!

  这时夜幕降临,温度很低,大家心里更凉,没法不冷静啊。全场的“中国队,加油!”变成了整齐的雷鸣般的“戚务生,下课!”这时,全场人,包括隔壁的“半官方球迷”,都在为卡塔尔的每一次进攻欢呼,为中国队乱七八糟的“进攻”而“冷静”!只有我可怜的儿子还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突然不叫加油而改叫什么人下课,继续挥舞他手里的国旗嘶哑地叫着“中国队,加油”。我周围的东北汉子眼泪汪汪地看着他。好几个汉子红着眼框上来劝我们“领孩子先走吧,别往下看了!”急得我儿子要和他们拼命。

  1比3时,场外放起了礼炮。全场人大声应和。看台上有人打出了“中国足协,洗了睡吧”的大横幅。有人不知是否有意,把看台上原先“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横幅的后半句卷了起来,剩下的前半句看起来确实够惊人!我觉得有人开始紧张了。大量军警悄悄开进球场周围。每一个看台的栏杆前都站着一排穿棉大衣的高大警察,面向观众。

  终场哨声响了。可能是我的感觉这时也出了问题,觉得一时一片宁静。片刻,场内爆发出雷鸣般悲壮的掌声和欢呼声,只有我儿子终于在寒风中站立了两个小时后无力地坐下了。卡塔尔队兴高采烈地在场内围成一圈跳起了舞,隔壁半官方的拉拉队和全场观众竟然一片欢腾!这时,看起来确实有点紧张的警察开始要求观众快快离开。我儿子坐在看台上赖着不走,说要等中国队出来向观众致谢,再亲眼看一看他心爱的海东。这时场内灯光已经熄灭,中国队早已逃一样消失了,连起码的出来鞠个躬的人都没有。这时我已经说不出话,旁边一位警察友善地上来对我儿子说:“孩子,他们不敢出来见你啦。咱快走吧!”警察在孩子心中还是有威信的,儿子在他的搀扶下,一步一回头,走出体育馆。我们是最后走出这个看台的,身后是几十位军警的人墙,马上堵住了入口,防止人们回冲。那位好心的警察看外面一片混乱,担心我们这外乡的孩子,一直送我们到停车处。经过主看台时,见上万人死死堵住出口,“戚务生,出来!”的喊声惊天动地。这时,天真的儿子竟然还对我说:“我们也等一会儿,他们出来时我让海东签个名。”我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到了车前,大连哥们派来的司机早已发动了车子焦急地等着。我们上车时,这位半天没说话的警察终于用红红的眼睛瞪了我一眼,说了半句话:“你看你,这么大老远的带孩子来......”

  车子飞快地离开金州。我发现金州城里的道路突然全部变成了单行道。每个路口都有警车,车子只许出不许进。儿子趴在后窗上,看着金州城消失在夜幕里。

  回到酒店,来到那个餐厅。全部侍者都热情地围上来,每个人都笑容满面,不过都小心翼翼不提足球二字。我们都无心吃饭,那个老侍者不知怎么哄得儿子吃了几个饺子。儿子还对他说了句:“今天就是太热了点。不然我们准赢!”说得旁边的人摘眼镜。其实天气真冷。我只想喝酒,奇怪的是餐厅里竟然找不到酒了!回到住处,小冰箱里的酒也突然消失了。第二天上午我们离开时才知道,一听到球赛结果,细心的酒店经理就把酒藏起来了。“我们大连人习惯了,人家一家穿过半个中国来看这场球,一定好受不了。”

  现在,我们回到了福州。在金州买的一切,包括球票、国旗,儿子都细心地包好放在他的箱子里。睡觉前懂事地对我说,12号就不去大连了吧,早点放学回来看电视。还保证以后好好做作业,乖乖吃饭,2001年时,再去大连。都睡下了,又说了句:“谢谢爸爸!”

  打开离别了几天的电脑,我突然心如刀绞!儿子,我不该带你去看这场球的。

  该帖子发布后,即受到四通利方编辑的高度重视,并被加上编者按,在网页的正文页中发布。两周后,11月14日的《南方周末》用了一个整版刊登了这篇文章,同时还对四通利方体育沙龙作了相关介绍,体育沙龙版主陈彤的名字——虽然是网名(Gooooooal)——第一次上了报纸。这件事使大家第一次感到论坛的巨大力量和影响,四通利方决定开始加大对网站的投入。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电脑报》的调查显示,利方在线网站已经成为和网易、上海热线三足鼎立的国内最受欢迎的网站。然而陈彤这时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虽然,论坛具有互动、及时等优势,但它更存在着主观、可选择性差等弱点,如果把新闻放在论坛中作为弥补又似乎不大合适,性质不同,且跟帖也不多,他大胆建议尽快建立单独的体育新闻频道。1997年11月底,在汪延、陈彤的推动下,四通利方推出了它的第一个频道——体育频道,分为国内足球和国际足球,汪延、李嵩波、陈彤等人分头管理。当大量的新闻在体育频道出现后,它的流量很快超过了火暴一时的论坛。很快开通了其体育频道(此前四通利方网站一直是以论坛为主导),体育沙龙的黄金时代开始到来。六年之后(相对于《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发表的时间1997年11月而言——作者注),老榕在donews网站发表《一个老账:关于〈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详见附录四),对于该帖发表之后的更多细节做了回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篇帖子及其对四通利方的影响。

  对于足球比赛的重点关注,让新浪网(四通利方网站)在一开始就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网站的人气。实际上,四通利方网站起步之初,正值中国上网人数增加最快的时期,每半年的增长率在80%左右;同时,这段时期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人们思想活跃,渴望新观念的碰撞与交流,而对传统的说教方式抱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网络评论开始了它的品牌形成过程,“打伞和尚”、“悉尼球探”等名号开始在网友中传颂。这是一个网络文体风格不断推陈出新的时期,见文如见其人。以下为自此之后的论坛造砖高手名录。这些网络评论和网络写手是应该被纪录入互联网发展历史的《消失的江湖(网路球评调查报告节选)》

  ◎ 《体育沙龙年度评选》

  作者:打伞和尚

  打伞和尚是王小山的一个笔名.这个帖子开始是每年一次,用七行诗的形式评选当年最佳帖子,最佳作者。后来抢饭碗的多了,就改成每半年零13天一次,称之为火星历法改良事件。

  ◎ 《爽了一把》

  作者:阿村

  “水晶宫要想冲击假A,隆巴多也必须把头发长齐了再说。”此文可能是网络上第一篇炮轰无限吹捧留洋球员行为的檄文。

  ◎ 《一巴掌拍死两个》

  作者:李桐

  此文把某专业媒体拍出一身冷汗,随后作者被该媒体聘为世界杯评论员。

  ◎ 《蔡嘉斌绿茵人物脸谱系列》

  作者:蔡嘉斌

  一个堪称经典的巨星回忆系列,《提琴拉不出的厚味》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

  ◎ 《永远年轻,永远不着四六》

  作者:秦砖汉瓦

  在一片苦大仇深的帖海里,此篇独成一派,给孜孜不倦审视中国足球的写手提供了一个比较意外的视觉。

  ◎ 《七年极品虾》

  作者:乔治

  1998年与福建电视台合作,成为由网络直接走上电视评球的第一人。

  ◎ 悉尼球探

  在新浪上还能看到这个名字,写战报写得最生动的世界第一高手。

  ◎ 东方晨曦

  由网络而就任体坛周报编委,当属打入敌人内部最彻底者。

  ◎ 三木一狼

  此人写网络球评三年有余,只有一句话,“天灾人祸,种种不祥,不止一端”。终于在第三年,写出了名气。

  ◎ Milanlady

  当年网易体育大当家的,打造出“美眉看球”栏目,现今美女还是美女,美文还是美文。

  ◎ 裸奔的公鸡

  出国一年,在荷兰参观完红灯区后胜利回来。拍砖无止境,男女不限。

  ◎ 却尘

  冒充女生混入BBS,早期主要依靠爆内幕出道。文字毒辣,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