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三大动向威胁我国经济安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38:43
(一)进行垄断性并购,抢占我国内市场。
随着我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并受1995年以来国际新一轮跨国并购浪潮影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方式出现一些新情况,主要从合资、合作到独资建厂,再到大举并购我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企业,这是跨国公司一项战略性重大举措。
一些跨国公司目前在华并购战略的基本要求有三:一是必须绝对控股;二是行业龙头企业;三是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从具体案例来看,来自美国的跨国公司最多,约占30.2%;欧盟企业次之,占27.3%;其余为东盟和日本等国企业。
这些跨国公司认为,现在是收购中国企业的最好时机。收购价格比欧美低得多,还可利用中国企业原有的销售网络、原材料和能源供应渠道以及品牌,加上外资资本和技术,就可逐步实现垄断中国市场的目标。如目前国际啤酒巨头已把中国啤酒企业和市场瓜分得差不多了。可口可乐通过品牌战略,已使其饮料、浓缩液在我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宝洁中国公司除上海沙宣是合资企业外,其余9家已全部独资。欧莱雅只用50天就整合了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我大型超市80%以上已被跨国公司纳入囊中。
这些年来,我装备制造业的一个个“排头兵”也纷纷落入跨国公司“囊中”。去年10月,我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被美凯雷投资集团收购。早些时候,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收购了山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四年前我轴承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西北轴承与世界第三大轴承公司德国FAG公司合资,两年后合资公司变成德方独资企业。在油嘴油泵行业,德国博世公司收购我油嘴油泵行业,该行业几乎全被跨国公司并购控股。
如听任跨国公司恶意并购发展下去,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逐步消失,在国际分工的总体格局中,将只能充当打工者的角色。
(二)跨国公司对华实施“知识产权控制”战略。
目前一些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国企业在中国实施“知识产权控制”战略,这些企业通过大量寻求知识产权保护,来挤压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升级空间。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外国公司在我国获得通讯、半导体类授权专利数占我同类授权专利的90%以上,生物技术领域占90%以上,医药和计算机行业约占在我专利申请最前十名的外国公司,专利申请最每年高达上千件。
跨国公司这一战略已给我国造成很大被动。从进出口方面来看,我出口产品对知识产权的依赖度很小,只有百分之一出口产品有保护产权保护,而进口产品中却有50%以上有知识产权保护。这种严重的不对称性,使我国提前进入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期。
(三)国际并购威胁国内产业安全。
今年2月,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企业——印度米塔尔集团宣布以187亿欧元收购全球第二大钢铁企业——欧洲阿塞洛集团。如收购成功,整个国际钢铁产业的布局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将意味着米塔尔集团在垄断了中东、北美钢铁市场后,又进一步垄断欧洲市场。还将垄断巴西的铁矿石资源。而我国钢铁生产原材料中,铁矿石主要来源在巴西和澳洲。如收购成功,中国钢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空间将被极大压缩,产业生存空间也将受到严重威胁。米塔尔集团一直宣称,中国钢铁业威胁了世界钢铁业,所以要进行并购以对抗中国钢铁业。
国企盲目海外上市导致国资大量流失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盲目海外上市,势必对我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带来巨大冲击”。据他统计,到2005年底,中国海外上市公司总市值达3700多亿美元,是我深沪股市全部A、B股上市公司可流通市值的2.39倍,海外上市公司总数达310多家(其中海外H股上市公司总数为122家),在我海外上市企业中,80%是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优质国有企业。而且据相关机构调研,今后两至三年内打算在海外上市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还有近100家。
这种盲目性海外上市给我经济安全带来影响:
(一)将导致中国资本市场的空心化和边缘化,威胁我资本市场的安全。因为没有优质企业做支柱的资本市场,其价值发现功能及人格的稳定性将大大降低。融资功能及相应的资源配置功能将大大削弱。更重要的是,大量优质企业外流,还将导致本国资本市场产生“劣币驱逐良币”,优质企业不愿在本土上市,造成本国资本市场空心化的恶性循环。
(二)从长期看,将大大削弱国家对这些行业和企业的控制力。目前海外上市的大中型国有企业都是在我国有关国计民生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龙头企业为金融企业、基础能源企业及其它支柱企业,这些企业盲目海外上市,股权过度国际化,长期来看,将削弱国家对这些行业和企业和控制力,使国家的战略意志也将失去其实施的微观基础。
(三)从短期看,将直接导致国企大量利润流失。由于大部分海外上市企业都是垄断性国企,在政府扶持和行业垄断的作用下,这些企业都享有高额的垄断利润。从理论上讲,这些垄断利润应归政府和全国人民。因此,这些企业海外上市,将直接导致大量利润流失。据测算,从1993年至2006年,通过海外上市,导致国资流失已高达600亿美元。
外汇储备超常增长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据最新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的8501亿美元,登上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的地位。
外汇储备高增长是我宏观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的现象。从2001年的2121亿美元激增至2005年8189亿美元,增幅之大,数量之多,世所未见。
外汇储备的增加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收支情况良好的重要表现,对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也要看到,当前外国外汇储备的数量已大大超过合理需要。按国际公认的标准,外汇储备一般应相当于一个季度的进出口额,2005年我国每个季度进口额大约是1500亿美元,加上外债流出,外商投资用款及其它需要,大约是2500亿至3000亿美元,现在外汇储备已超过合理需要的一倍以上。
外汇储备超常增长会给金融及经济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据经济学家肖灼基称:
一是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人民币的外汇占款就会相应增加。由于央行是外汇的主要购买者,因而不得不被动地增加基础货币。2004—2005年我国增加的外汇储备达4000亿美元,按照现行汇率,央行必须增加3万多亿元的基础货币投放市场,由此增加了通膨压力和宏观调控的难度。
二是外汇储备增加,加大了持有外汇的机会成本。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外汇储备一般不能用于国内消费和投资,不能利用这些资源取得相应收益,而只能用于国外投资,尤其是流通性较强的债券投资,我国外汇储备相当部分投资于回报率低的美国短期债券,而不能投资于国内建设。
三是外汇储备增加,汇率风险增大。在国际市场上各种货币的汇率不断变动下,由于我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大,如果美元对欧元、日元下跌,我国就遭受很大损失。汇率变动频繁,规避风险的难度就很大。
四是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按市场规律,外汇供过于求,本币升值压力加大。由此,削弱了外贸竞争力,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五是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我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规避风险手段单一,因而保值增值的难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