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因为什么”要跳黄河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0:46:00
           在武书连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上,浙江大学2009年以219.14分位居中国大学的第三位,仅次于公认的“双子星座”(清华北大),当然,这份饱受争议的“排行榜”并没有考虑一所大学的“危机公关”能力。 在浙大雄心勃勃的“1311计划”中,恐怕也不曾考虑,假如这1311分之一出了“状况”,那又会是一种什么局面呢? 毕竟这“1311”所代表的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确切些说,这“1311计划”代表的是100位大师、300位核心人才、100个创新团队、1000个学术骨干。既然是活生生的人,就难免有不同的个性、爱好、现实需求,乃至这样那样的优缺点。我们的大学,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人才的个性、爱好、需求等等,而不是“为引进而引进”;反之,就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状况”。 9月17日,这“1311分之一”就真的出了“状况”:这天凌晨2时,三个月前刚刚从美国归国的32岁的涂序新博士在留下了6页遗书后,从3楼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综合楼顶楼11层,然后纵身跃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据涂博士朋友的描述,他是个开朗而且有见解的人。出生于浙江金华的他,20岁就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得工学士、法学士两个学位;而后他负笈美国,在世界一流的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并做了两年博士后;他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他的父母妻子女儿。 可就是这么一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他的父母妻女的人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居然三个月后就“水土不服”,以致要以坠楼这样残忍的方式了结自己32岁的年轻生命,并在长达6页纸的遗书中控诉“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 这又是为什么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名海归博士踏上了不归途?是职称申报,还是校方承诺? 第二个“为什么”是:9月17涂博士自杀身亡,而我们的浙大居然要到一个多月后才终于发出了一份“讣告”,并向外界公布了消息呢?一份讣告真的要起草那么久么? 第三,在这份被网友们戏之为“世界最牛”的讣告里,浙大说涂博士是“因病不幸坠楼去世”,并且让57平方米公寓、卫生间以及电视、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床铺、桌椅等等在“讣告”里一一入座,还要“借此机会”“对学校各部门及学院师生的关心”表示“感谢”。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人才济济的浙大工学院居然没有一个人会写讣告,我们也许可以理解;但把一位归国仅三个月的海归博士的跳楼自杀说成是“因病不幸坠楼”,那是对死者的人格侮辱。或者,在浙大字典里里,跳楼自杀本来就是“因病坠楼”,跳河自杀就是“因病坠河”,卧轨自杀就是“因病卧轨”吧?实在是令人费解! 第四,从资料分析,涂博士生前每月从浙大领取工资4000元,而后2000元左右缴纳房租(占工资收入的一半),每月生活费用只有2000元(浙大另给了4万元购房津贴)。难道这就是浙大打造大师级人才的工资标准么?这到底是在“引进人才”, 还是在引进劳工呢?如果引进了人才,又不给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那又何必要引进呢?莫非引进人才就是浙大的“面子工程”?我曾有一位大学同班同学,在荷兰取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士后,后被清华引进,清华开出的条件是万元月薪和副教授职称,外加一次性的50万元安置费。由此似乎不难看出浙大和清华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引进人才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哪个系统稍稍出点“状况”,就可能事倍功半;尤其是出了“状况”后,浙大的危机公关毫无章法,这就不仅无助于掌控局势,反倒使自己也“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如果涂博士是“因病”坠楼,那么浙大又是因为什么而“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