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小企业全力剥离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9:59:10

浙中小企业全力剥离危机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2008-11-25)

  在众多浙江中小企业眼中,剥离“危机”二字中的“危”字,留下的就是“机遇”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亚彪

  面对外界传言纷纷的“倒闭潮”,浙江省的中小企业越来越清醒,在他们眼中,转型升级的时机已经来临。如果说危机是“危险”加“机遇”的话,那么,把危险降低到最低程度,最大限度放大机遇,正成为浙江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选择。

  新政增添信心

  在温州、绍兴、义乌、玉环、温岭等地,一批来自汽摩配、皮鞋、成衣、玩具、打火机行业的企业家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已给这些中小企业造成订单下滑、流动资金紧张等各种压力,但随着拉动国内经济的重磅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宏观经济面长期向好,他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信心。

  谈及此,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程惠芳分析说,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等措施,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及时雨,“这证明中小企业不是在孤军奋战,关键时刻,政府连出重拳,用真金白银有力地提振了企业的信心”。

  绍兴新乐纺织有限公司原本要生产颇受外商欢迎的休闲商务装面料,计划今年投资购入大提花机设备,然而严峻的宏观形势让公司董事长王明煜一直犹豫不决。“但我从电视中收看了国家出台这十项政策的新闻,信心一下子足了”,他说,“我要赶快召开公司高层开会,研究上新生产设备的事,同时根据国家关于鼓励企业重组的政策,对本地一些印染企业进行兼并,重新开拓市场。”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拥有8000多家直接和间接会员,会长周德文介绍说,“这几天来,到我办公室里来的企业批次增多了,大家都在商议下一步的发展,来电话询问的更多。前一阵他们还信心不足,愁眉苦脸,现在都信心十足。”

  浙江缝叶鸟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标表示,他们企业专门生产女鞋,以内销为主,今年以来,由于国家调控政策,企业成本提高,他们的产品价格提高了15%。但这次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出,使企业生产资金更加宽松,将能提高消费者购买能力,让他们的产品更加畅销,全年生产任务保持去年的水平没有问题。

  “新政策扩大内需,让企业市场空间更大,而货币政策的放松,又让企业对资金流的需求更加有保障”,在温州罗格朗电器公司董事长张相永看来,更重要的是信心问题,有信心才会有好精神,有了好精神做事情才有干劲,才能办好企业。

  在温州,有关企业加快了走出国门的步伐,如有的温州汽摩配企业已经在美国完成了相关收购;有的温州外贸企业抱团出击,如奥康就在国外建立了温州产品批发中心等。

  “倒闭潮”捕风捉影

  最近有传言称,今年以来温州“20%的中小企业倒闭”,还有的称温州市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一些外媒甚至拿出更为具体的数字,称温州上半年“倒闭6.7万家中小企业”。

  “这些传言纯属捕风捉影”,周德文会长告诉前来调研的本刊记者,目前,温州经济增速虽然减慢,但本地中小企业没有出现大面积倒闭,80%的中小企业还处于比较健康的发展中。

  周德文分析说,温州大约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半停工状况。然而,“停工、半停工”是一种生存状态,其中不少企业为克服成本压力、调整产能、增加资金流动性而采取这一办法,这并非倒闭。企业倒闭之意,应是全面停产、破产重组、退出竞争。那么,温州市企业倒闭的真实情况是什么呢?据温州市经贸委对十大重点乡镇调查显示,约8%的企业关闭或停产。

  绍兴县在“十一”黄金周前后,当地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江龙控股集团接连停产,曾在社会上引起较大震动。然而,据绍兴县委书记徐焕明介绍,全县有上万家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有76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这几家停产的企业并不代表绍兴县整体纺织行业的运行状态。

  “企业有正常的优胜劣汰,每年有大量企业注销,每年也有大量新生企业登记”,在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看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浙江省今年以来个别企业确实出现倒闭破产的现象,但大都属于正常现象,应用一种宽容的平常心态去看待。

  “当然,除正常破产倒闭外,今年浙江的民营企业中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非正常死亡。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非正常死亡的企业数量为99家,而全省中小企业数量达62万家”,郑宇民这样说。

  警钟敲出清醒

  “现在的国内外宏观形势,以及个别企业的关门停产,已为我们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义乌国际商贸城业户傅文洪对本刊记者说,他主要销售商品标签,而进入10月以后,前来下订单的客户明显减少。在他看来,这与国际上大宗商品销售减少有关系,他生产和销售的标签主要用于贴在出口商品上的,现在国际需求减少,标签销售也随之慢慢下降。如果一个制造业企业外向度极高,所有经营在外贸“一条绳上拴死”,市场单一,外部环境的干预就十分明显。

  不少企业主反映,关门停产的中小企业多有一个特征,就是不注重创新,只注重扩张。从事箱包生产与销售的义乌企业家马彩勇,就亲眼看到有的中小企业在盲目扩张中走向倒闭:当地一家企业曾向他借款扩大规模,当时这家企业员工有60人,他没有拒绝对方借款;这家企业员工达100人时,他感到危机,表示借款不能超5万元;当员工达500人时,他不再向对方借款。不久,这家企业倒闭,在义乌市场欠下600多万元。

  金华市从事体育用品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主王庆斌认为,近年来一些企业在发展中陷入了盲目“做大”的误区。有些老板确实“做大”了,买了很多地,上了很多设备,但企业主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没有上去,一些企业甚至借高利贷来缓解资金紧张,使得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

  据郑宇民介绍,在非正常死亡的99家民营企业中,有半数与把精力从实体经济中转移出来,参与股票、期货市场有关。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史晋川分析说,当前的形势应该让忽视实业,盲从于虚拟经济的企业家警醒。事实上,今年以来,一些坚持发展主业、专注于某一产业领域的企业,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就比那些弃主业、挣快钱的企业小得多,风险也小得多。浙江省一些县市已在企业中开展“爱主业”教育,倡导企业家做好实体经济。

  在巨大市场压力下,浙江省中小制造企业对低端产品的认识愈发清醒。以纺织大县绍兴为例,2007年全县纺织业共产布170亿米,总利润约40亿元,平均每米布利润为0.2元,分摊到纺织、拉丝、织造、印染到市场管理等环节,每米利润仅为几分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家说,“浙江制造”过去曾被认为是技术装备不行,现在技术装备上去了,问题却出在一流的技术装备用来制造“三流的产品”,即低端不自主化、非品牌化、同构同质化。

  这位企业家说,低端产品不自主化指的是制造业特别是纺织业产品的非终端化,非成品化,是中间产品,而且是低端产品,缺少自主性;加工产品非品牌化指的是,以加工出身的绍兴县许多企业对品牌几乎是忽略的,全县约2/3的企业没有商标品牌,只能替人做嫁衣;同构产品无个性化指的是产品无原创机制,企业间相互克隆复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无法形成差异化竞争。

  绍兴的制造业就是浙江制造的一个缩影。浙江是制造业大省,可正如纺织业困扰着绍兴,“制造大省”称号也困扰着浙江。浙江能制造服装,有的服装却不如其他品牌服装的纽扣值钱;浙江能制造眼镜,可有的产品不如别的企业一个眼镜盒值钱;浙江能制造布匹,可100米布不如别人一条手帕值钱;浙江能制造打火机,可有的打火机不如别人的火柴值钱。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强调,当前浙江省不少企业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没有改变,这直接导致了企业结构散、弱、低。事实上,吕祖善的话中没有提到“小”,在中小企业居多的浙江省,“小”并不是缺陷,产业结构散、竞争力弱、附加值低,才是最致命的。

  转型升级正当其时

  在绍兴县中国轻纺城路边,可以看到一栋栋高楼正拔地而起。“这是政府建设的创意大厦”,徐焕明说,“过去中小企业单门独户力量弱,搞不好研发,现在产品研发都可以在创意大厦里面完成”,在他眼中,当前的形势是“绍兴制造”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

  “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与“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是全国知名的两大专业市场指数,被认为是行业晴雨表和风向标。从最新发布的数据看,两大市场中,加强科技创新和新品研发、开拓新兴市场成为拉动市场行情上行的主导因素,而部分传统、低档、大众、跑量产品成交疲软,生产这些产品的中小企业经营欠佳。

  在绍兴县新乐纺织有限公司新产品展示室,整齐地摆放着600多种面料新产品,一位沙特客商正在选样并与工作人员洽谈。董事长王明煜对本刊记者说,现在消费者对服装面料的个性越来越看重,因此必须要有新品不断推出。“我们计划把产品研发费用与销售挂钩,在展示厅中摆放的600件新产品中,价格的80%是从研发中产生的。只有研发出别人无法替代的新产品,从跟着市场走到领着市场跑,客户才会来找你。”

  浙江中兴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孙琴说,面对这次金融危机,他特别庆幸企业手里已经有几个自主研发的对路产品,这多亏了公司有自己的研发中心,高薪聘请了研发人才。公司每年花在研发上的投入占利润的15%,现在准备继续加大投入。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虎说,他们花大力气研制的专利产品高原打火机,现在看来是应对危机“底气最足”的产品。

  巨鹰集团是象山最大的针织出口企业。近年来,巨鹰集团通过实施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战略,在企业内部打造了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整合收购了原新疆托峰棉业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新疆建设了棉纱、精梳纺生产基地。

  “去年以来,棉花的价格一直起伏不定,针织企业生产成本很难控制。现在,我们拥有自己的原料产地,就不会受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在巨鹰集团总经理傅金国看来,打造垂直产业链还可使企业从各个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从而提高最终交货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