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珠三角企业倒闭潮 1/3工厂或出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23:28
“问诊”珠三角企业倒闭潮 1/3工厂或出局
http://finance.QQ.com  2008年03月05日09:52   金羊网-新快报评论22条

■中国工人正在加工玩具。广东一大型玩具制造商周一表示,很粗略地估算,广东玩具商倒闭的可能已经达到20%。(图文无关)

在A股、H股与红筹股三类公司中,金融和房地产业的高管薪酬均领跑于各行业…
可口可乐购汇源仍未获批
·马光远:购房团是炒作 房价可再降两年
·人民币连跌四天 外汇局紧防热钱出逃
·大幅降息后理财盘点 美元理财尽失吸引力
·谁在逆市卖投连险 省钱一族盯上拼租生活
·财经网:教育投入增加难掩城乡差距 
·12月会是"短线"市场 糟行情!!这股只参考
三大主力年末如何收官
·套期保值风险“扩散” 万丰奥威折戟600万
·银行股连续9日资金净流出 金额合计75亿
·15亿股将解禁中海发展大股东未承诺不减持
·险资斩仓海通抛售17亿 手机免费看盘
·私募联手做多3股 有望两涨停短线飙股
·特大增仓名单曝光 敢死队接盘翻番可期
珠三角加工贸易“寒冬”的背后,是市场压力与主动调控之手
■新快报记者 宋菁
短短半年时间,富甲全国的珠江三角洲,数千工厂却已陆续倒闭——受困于高涨的成本和日趋严格的监管,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空间遭到严重挤压。新《劳动合同法》、外资企业税负的加重、不断走强人民币汇率……多重因素逼迫这些工厂主不得不抛弃工厂,集体撤离。
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在此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困境——玩具、制鞋、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受访企业悲观预计,今年之内,行业中超过1/3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然而,这一结果兴许正是政府希望看到的。
一位商务部官员上周五向记者透露,外贸司刚刚完成的专题调研显示,广东出现的企业倒闭潮“无伤大局”。该人士称,目前涉及的行业主要是制鞋、纺织服装、玩具以及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出口的重头机电类、IT类并未受到波及。
在2月29日刚刚宣布倒闭的东莞福安印染厂身上,业内人士就看到了调控的影子。该厂是香港上市企业福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06年福安因为两年内违规偷排超标废水1000多万吨,被国家环保总局和广东省环保部门查处。
此事让东莞方面颜面尽失,甚为恼怒。一广东纺织业人士称:“出事后,福田集团也深知其在广东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便陆续将子公司迁出广东,转在内地开设工厂,这次东莞工厂宣布倒闭算是在意料之内。”
一位地方经贸系统官员还表示,地方政府的态度也一直很明确——希望制鞋、服装、玩具这类产业迁出,为汽车、电子等高新科技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迁入腾挪出空间。
倒闭!倒闭!
2月29日,东莞市厚街镇赤岭。东明路两旁,数家工厂铁门紧闭,一家名为“鼎馥”的鞋厂大门还贴着法院封条。
“老板跑了,工厂倒了,人都走空了!”周边一家餐馆的老板指着冷清的街道说,自己也正考虑结束这摊子小生意,回去家乡——虽是就餐时间,他的餐馆却仍旧空荡荡的。
“现在有大把的闲置厂房等着转租”,附近一家房屋中介的员工说,大岭山的家具厂、厚街的鞋厂,还有若干玩具厂、服装厂都已经闲置。“谁能料到,就在前年,还是大家排着队等租厂房呢!”
工厂关了,旧制鞋设备收购价被压得极低——一套100万元设备,能卖到20万元就算不错。
“这里几乎每天都有工厂关闭!”刚刚处理掉一套制鞋设备的范正(化名)说。几经思量后,他最终决定将这一苦心经营了8年的工厂关闭。他算过,“再拖下去,早年攒下的身家可能会悉数赔空。”
去年开始,这家拥有1000员工的私营制鞋厂已经无利可图,而2007年之前,它所从事的来料加工每年还能带来3%-5%的净利润。
春节前,范正拿出1000万元,作为遣散工人的赔偿——工作不足一年,赔一个月工资;一年到两年之间的,赔两个月工资,以此类推。他说,虽然仍有一些老员工感到不满,但这一赔偿方案在东莞众多倒闭工厂中,算是相当大方。
而去年年底,“鼎馥”鞋厂老板利用周日休息卷款逃回台湾,此后就一直没再出现。该厂拖欠的工人工资、供货商货款以及水电等各项费用已经超过2000万元。
“鼎馥”并非极端的个别案例。近期就有消息指,山东胶州一夕之间非法关闭的韩资工厂就超过100家。
类似的境况也在广东上演,一些无良的工厂主利用春节假期溜之大吉,工人们节后回来才意识到,被拖欠的工资已经讨不回来,只剩下被拖欠货款的供货商们围堵着已经人去楼空的工厂,指望着能从剩余的设备中捞回些许补偿。
1/3工厂或出局
范正说,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工厂已经倒下了,也不清楚非法倒闭的又占多少。“看得到的却是,春节后,东莞已经出现数起工人集体围堵镇政府官员,希望有助于讨回被拖欠的工钱。”
广东制鞋业的艰难处境,在去年初就引起了亚洲鞋业商会的警觉。该商会去年11月公布的一份实地调研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广东已有大约近千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因各种因素或主动歇业、倒闭,或被法院查封,或外迁其他地区另谋发展。
该商会秘书长李鹏向记者透露,停产厂商约占广东全省鞋业厂商的10%,而珠三角地区鞋出口约占全国鞋出口40%。
实际上,目前的数字应该高于上述统计,调研结束后的岁末年初,鞋厂的倒闭几呈加速趋势。
位于南海的大型台资鞋企金履鞋业总经理刘坤就称,未来两年都将是行业洗牌年,估计将有一半以上企业将主动倒闭,退出制鞋业。剩余的企业就需要寻找新的出路,稍有实力的都在考虑将产能陆续迁往内地或者东南亚,再或是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倒霉的并不仅仅是制鞋业。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调研数字准确描绘纺织服装业目前已遭淘汰的企业究竟占据多大比重,不过该机构预计年内约有30%的企业可能面临出局,“企业的预期甚至更悲观”。
纺织工业协会则认为,30%比重偏高,“15%左右可以接受”。
去年曾遭遇“质量门事件”的玩具业境况或许最糟。
广东一大型玩具制造商表示,很粗略地估算,广东玩具商倒闭的可能已经达到20%。他称,一位在业内颇有声望的老大姐,最近也传出消息说准备关闭自己在南海一家超过四千名员工的毛绒玩具工厂。“从业10多年的她都准备罢手,着实让我们感觉行业前景暗淡。”
该人士预计,今年内淘汰出局的玩具企业可能超过1/3。
多因素施力
近两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工成本上涨、“民工荒”、“电荒”等诸多负面因素都在挤压着企业利润空间。政策层面上,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环保监控也在不断调整,包括制鞋企业在内的外贸出口企业一直负重前行。
李鹏刚刚提交给国务院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在分析鞋企大规模关闭的原因时,就或轻或重地陈述了十多项因素。
广东一些大型玩具企业眼下也正配合商务部下的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做调研报告。据悉,这份调研要求企业详细阐述新的《劳动合同法》对就业产生的影响、企业因此成本提高的幅度以及春节后的用工状况;此外,美国经济下行导致的订单下滑的程度、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导致的损失也都在调研范围内。
受访企业普遍表示,企业倒闭潮出现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不过具体到个案促成的原因就各不相同。
上文提到的范正认为,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是其关闭工厂的主要原因。“美欧等海外采购商并不接受成本上涨以后的新报价,”他说,无法提价致使企业只能压减自身的利润空间,不过现实的情况却是,整个制鞋业的平均纯利润水平不过3%-8%。不能提价的前提下,再接订单便意味着亏损。
金履鞋业的刘坤则说,2008年1月1日即将付诸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以及两税合一,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刘坤说,初步测算,上述因素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增加超过20%。
刚刚倒闭的一家东莞港资玩具企业可能正是一个典型案例——有广东玩具业人士透露,近期,不少律师南下东莞联络工人,表示愿意为其追讨企业主去年并未按规范缴纳的各类保障以及加班费。工厂和工人的僵持持续一阵后,该港商拿出200万元作为赔偿,随即工厂也宣布关闭。
“无伤大局”
实际上,去年底开始媒体对企业倒闭潮的热炒,已经引起监管层的关注。商务部外贸司近期就派遣出5个调查小组,分赴国内各地调研。此外,轻工商会、纺织工业协会也都在通过问卷或实地考察的方式在对各地情况进行摸底。
有商务部人士称,外贸司的调研结果已经出炉,有两条结论:“第一,企业倒闭的情况并非媒体炒作的那么严重,第二,目前出现的情况无伤大局。”
该人士说,从摸底的情况来看,广东地区倒闭的企业较多,涉及行业主要是制鞋、纺织服装、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出口的大头——机电类、IT类并未受到波及。
从海关公布的数据来看,2007年,广东出口3692.5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2533亿美元,占比接近70%。而呈现倒闭潮的纺织服装、制鞋、玩具以及家具,其2007年的出口额分别是423.67亿美元、100亿美元左右、58.9亿美元以及89.7亿美元,全部约占广东去年出口额的18%。
除却枯燥的数字,政策的导向同样值得关注。
事实上,地方政府以及地方经贸系统对这批企业的倒闭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有地方经贸系统官员周日表示,目前淘汰的大部分企业大都是堆量出口,产品附加值和企业利润都不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淘汰也属正常,只是企业倒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法问题,需要引起警惕。
至于外迁,“走就走吧!”他说,地方政府的态度也一直很明确——希望制鞋、服装、玩具这类产业迁出,为汽车、电子等高新科技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迁入腾挪出空间。
他称,产业升级虽然是一个自发的市场过程,但在很多时候也有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通过政策调整在中间推动。“广东就这么大个盘子,里面资源也就这么多,如果塞满了制鞋、纺织、家具、玩具这些玩具密集型的产业,那么汽车、电子等高新科技产业这些资本密集产业就没有进入的空间。”
记者手记
“精确打击广东”
工厂倒闭潮出现在广东并没有让业界感到意外。
有接近商务部的研究人员称,一直以来广东地区工厂在用工上一直不规范,新的《劳动合同法》付诸实施的2008年,首先触动的正是广东地区违规工厂的利益。
虽然倒闭潮的出现以及美国经济下行风险的加大,使得不少企业寄希望于决策层在2008年的外贸政策制定上能够趋于宽松,不过上述研究人员称,之后的政策走向于广东而言仍然不容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面临倒闭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占据相当比重。而一直以来,决策层都在试图调整中国外贸的结构,降低出口中加工贸易的贡献度。
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使得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获益不多,不少人讥讽中国外贸只是“赚两个手工钱”。外贸界有这么一个说法,如果整条产业链的利润有100%,那么以加工贸易方式中国拿到的就只有10%,而前期的研发和后期的渠道可以拿走90%的利润。
而广东的加工贸易出口一直占据全国该项出口总额的约四成,广东去年逾3000亿美元的出口额中,加工贸易贡献接近70%!更早一些时候,这一比重更曾超过八成。而广东全省,预计有加工贸易企业近8万家。
北京把这些数字归结为地方产业升级不力,更有观点认为,广东外贸目前的状况不能代表中国外贸的发展方向。
上述研究人员称,虽然预计外贸政策全年来看会趋于稳定,不会有大幅调整,毕竟2006年、2007年的数轮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调整,还将在今年陆续发酵释放。不过,决策层对加工贸易的收紧还远远没有结束,而这个巴掌就将直接打在广东外贸的脸上。
实际上,针对加工贸易的调整,经贸系统中一直戏称这一政策是“精确打击广东”。该研究人员称,今年是中国外贸的冬天,更将是广东外贸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