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证:敬畏自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52:12
寻求证据:从如何敬畏自然说起

 2009年9月25日,在举国上下准备庆祝建国60周年庆典的时候,中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澜沧江小湾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的消息并没有多少人关注。而对于水电行业来讲,这个项目的象征性意义则很大,因为小湾在此前也饱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在中国强震带包围区的江河之上是否该修建这么大规模的水电站。 而小湾创新性地使用了混凝土双曲拱坝来抵御地震波的冲击,这不但意味着中国水电技术的又一突破,也意味着通过科技的手段可以解决很多来自大自然的严峻挑战。 这就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是否该敬畏自然”的争论。争论爆发于印尼大海啸后不久。暴露无遗的大自然的凶残让很多活跃的环保人士由衷地感叹人类要敬畏自然。争论的另一方面则是被称作“科学原教旨主义者”的中科院何祚庥院士、新语丝网站主持人方舟子以及清华大学教授赵南元等。 其实,“是否该敬畏自然”与利用科技来研究和改变自然并不需要付诸所谓“科学原教旨主义行为”。科研活动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主要手段,而这种手段需要科学的知识和工具,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思想。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方法和思想呢?从我们实际工作中,我们很自然地会认为,在面对自然和环境问题时,科学的方法是一种现实的方法。这意味着在思考和辩论是否该修建水坝的问题上,科学和作为科学追随者的我们的出发点就不是那个脱离开人类存在的自然,在本质上,我们的工作出发点仍然是如何对人类社会更有利,尽管这并非意味着眼前的利益。 换句话说,当我们担忧水库建设会对鱼类的生存带来威胁的时候,我们决不是说鱼的价值要大于人的价值。 现实主义的科学方法还意味着,当科学在实际上是衡量问题的手段时,我们的讨论必须也只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例如,修建水坝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影响这个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只有科学才能回答生态环境受到了何等影响,这种影响是否称得上灾难性的,如果有了影响该怎么解决。 如果不进行科学的评测,那么任何主观的推论——这些臆断还经常打着科学的大旗——都不能断言对环境的影响是否是灾难性的。 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也需要我们有广阔的视野,这就意味着面对一项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还要衡量建与不建的利弊。 这些思考,正是我们本期《科学新闻》“反坝真相”整组文章的基础。我们期望的,正是把那些本来该用科学来衡量的问题,重新放置在科学的聚光灯下。 这盏灯也许不能照亮一切,但至少是所有灯中最亮的一盏。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09年第19期 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