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高层自揭内幕,改制上市换汤难换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21:06
by 抓不住的风
和一帮银行的朋友把酒言欢。都是些身居要职的人物了,平日里一个个虽都是威严正座的人,在兄弟们面前说起话来却都是口无遮拦,满嘴跑火车。许多话题在他们之间,都属于司空见惯,见多不怪了,但对外人来说,却觉得难以想象。
话题一:贷款摇新股
中国的股市虽然把人套得死去活来,但一级市场摇新股中签赚钱却几乎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摇中了只是赚多赚少的差别。对大多数中小股民来说,能摇中一个新股好比是彩票中奖一样。但对这帮银行的朋友来说,中签是很正常的。在他们那里,一般银行职工可以信用贷款30万元,老总行长级可以信用贷款60—200万不等(要知道,这可是不需要任何抵押物的贷款,只要你是这个行的正式员工,就可以以很简便的方式贷到,如果说有抵押的话,他们银行员工的身份就是抵押)。据说是行内的职工信用贷款每年操作一次,然后集中起来(行内还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哦,对外估计是民间机构,但对内是统一管理的),委托给基金公司(现在每个行都有许多代理发行和托管资金的基金公司)进行摇新股活动。据说今年新股开闸发行后,他们中签赢利已十分可观。
这部分资金永远不会进入股票的二级市场,从性质上来说属于利益集团和利益个人利用对所管理的国家资源的支配权瓜分了为中国股市作出了重大牺牲的中小股民利益的行为。前阵子看到宣传说,云集在股票一级市场的摇新资金近万亿,以证明股市后续资金雄厚,牛市可期,实在是不知内情人士(或是别有用心人士)的误导。近万亿资金云集摇新是不错的,但大多数不会进入二级市场也是绝对的。言谈中在座的各位都毫不忌讳的承认这一点,但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应该,这个世界,不,应该说现实的中国就是这样,谈公平是愚蠢人的行为。
真是应了那句话:钱赚钱,好赚钱!而且还不需要自己出一分钱。
这种运作方式,在银行来说,真正是作到了多方“共赢”。其一,使本行的零售业务总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个人信用贷款是属于银行零售业务范畴的,各行对此都有扩张的需求,银行业的朋友都知道的,不多解释了);其二,使行内有关员工的收入在工资奖金等之外,又增加了一大笔,而且不需缴纳任何税金;其三,经得起来自各种类型的检查而没有任何漏洞。
这算是银行的黑幕吗?这算是中国经济的泡沫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十分正常!
(以上操作一般只在省级行和发达城市中心行以上进行,基层员工是享受不到的)
话题二:中国式调控
央行经常出台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比如加息、增加商业银行存款保证金、增加相关企业调剂外汇额度等等。每每相关政策出台时,各等分析人士纷纷会站出来评价其政策作用及后续走向。
现在各界猜测最多的就是央行是否会在下半年采用加息的方式来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进一步的调控。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今年下半年加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从面上来看,加息虽然更定会对经济过热有所抑制作用,但对股市,对面临巨大升值压力的人民币外汇市场,对增加各商业银行的成本方面而言,其效果会是直接而负面的。
既要从央行角度对经济过热进行干涉(当然是执行国家的命令),又要减少负面冲击,那么,中国式调控手段就要用上了。什么是中国式调控手段?那就是“打招呼”。有作过官经历的朋友对领导“打招呼”应该是最熟悉不过了。没有文件,没有政策出台,没有文字纪要,只有领导的一个电话,告诉你应该怎样怎样。现在央行对各商业银行就采取了打招呼的调控手段。招呼的源头就无须去考察了,但各省行、市行的头头,都接到了上面的招呼,那就是你这个地区你所管辖的范围内的****额度,****指标在年内要控制在一个***的范围内哦,否则,明年你的位就、、、、、、。大家多少年苦熬才到了今天这个万人瞩目的位置,难不成要和领导的招呼过不去啊,尽管执行“招呼”可能会影响员工的收益,可能会矫正过惘,可能会政策依据不足,但目标是全国经济一盘棋,必要的牺牲是再所难免的。
那些经济分析评论家在分析经济问题时,不知道有没有把这种“打招呼”的中国式调控因素给考虑进去。
话题三:党管干部
国有银行都忙着上市了,都忙着和国际标准化管理接轨了,但千改万改,其中一条是永不会改的,那就是党管干部。
交行和建行总行的原行长最近因为中央的一纸调令,都将各赴新任,这对我们来说都觉得是再正常不过的调动,但却在国际投资者中弄得沸沸扬扬的。因为你交行建行都是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了,许多海外投资者都持有你的股票了,按他们的理解你的董事长的变动不应该是这种程序的。但不理解也得“执行”,谁让你不明白中国党管干部的规矩呢。
现在的国有银行,不管是否已完成上市,但出任各级行的行政一把手(包括主要业务处室),仍是非中共党员不行的。
我一个国有银行的朋友,业务水平十分了得,但就因为不是党员,始终无法被扶入正职,尽管各任领导都对他青睐有加,有的甚至想给他弄个突击入党提干什么的,但因为过去的一点事情,就是解决不了组织问题,结果我看见他职位倒是在不断上升,但始终是和“副”字结缘,没干过一个正职。我估计他这种人,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首选,他离开现在的地方,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银行不是政府机关,仍旧以组织身份来确定对人才在重要岗位的使用,对海外投资者来说,是永远也不会理解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