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对话网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09:27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对话网友

时间:2009年05月13日14时30分

嘉宾: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简介:5月13日下午,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来到演播厅, 就“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话题,与网友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截至访谈结束的统计显示,10万余人次的网民浏览了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直播专题页面,网民留言140多条。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欢迎广大网友在线收看我们的“问政零距离”访谈节目。在省委常委陆续作客本网高端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之后我们又推出了“问政零距离”访谈节目,邀请更多的省领导、省直机关的官员与广大网友相约网络访谈。在这里网友都关心什么,需要官员解答什么,尽管在这里“砸砖”。今天我们“问政零距离”栏目邀请到的嘉宾是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他将围绕“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听取网友的建议,并回答网友的提问。我先代表网友欢迎您的到来。

刘希平:很高兴今天能到浙江在线,与广大网友一起交换对教育工作和教育发展的看法,首先请允许我借次机会,感谢浙江在线,感谢广大网友长期以来对浙江教育的关心、支持、帮助还有监督。
可能有一些网友知道,我到教育厅工作才两年多,教育是一项覆盖面很广、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许多东西我都在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可能今天我谈的一些想法不能满足大家的愿望,但我会努力用心尽可能的回答大家的提问。

主持人:刘厅长,我们这次访谈为什么会选择“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这个主题呢?您如何诠释这个主题?

刘希平:“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这是我们现阶段针对浙江教育实际,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出发对教育工作所做的概括,这反映了我们对教育发展的追求。也表达了我们对教育工作的一种要求。大家知道,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浙江教育形象的概括已经实现了两大跨越。一大跨越是我们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段教育的15年的跨越。我们现在全省15年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90%;另一大跨越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实现了向大众教育的跨越。我们现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了40%,这标志着我们浙江省已经从总体上解决了有书读的问题。浙江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区分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好书已经上升为人民群众的主要教育需求和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该说进入新阶段,浙江教育工作、浙江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少不适应。一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至于学校之间差距比较大。二是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差距还很大。三是教育模式转换不理想。素质教育的主题地位还未充分的确立起来。四是教育质量提高不理想。这特别表现在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上,我们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不够高。这些年社会上反映的择校热、教育乱收费、学生课业负担重,无不与这些深层次存在的不适应密切相关。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我们坚持教育的优先发展,同时也需要我们坚持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科学和谐发展概括起来主要内容是从工作指导上要把教育发展的理念加快转变到科学和谐上,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来指导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重心加快转移到内涵建设为主上来,如果说过去我们工作的重点是规模型的建设,现在和今后工作的重心应该转到内涵为主,把育人模式加快转换到培养一切孩子和孩子的全面发展,面向所有的孩子,面向孩子的全面发展。
  从解决问题上,我们要把着力点真正的放在公平、均衡、素质、质量、协调上,这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一些核心问题。从工作目标要求上,就是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这个口号,我们已经提了两年多,我们也为此做了一些努力。当然,还很不够,我们会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向着科学、和谐发展的方向前进,使我们浙江的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使浙江的人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主持人:好的,这可以说对我们今天这个主题“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一个诠释。我们知道浙江高考进行了改革,现在还有一个来月,马上就要高考了,我们的学生也好,我们的家长也好,包括我们的老师都相当关注这一次高考的改革,可以说这个话题变得非常热门。浙江省是在怎么样的基础和背景下实施课改的?

刘希平:有教育就有考试,古往今来都是这样。对于高考,大家基本上都持一种比较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不能没有高考,分数公平,至少是现阶段全社会比较认同的一种公平。我们许许多多出生寒微的学子,就是通过高考争取了人生机会的平等,有些考生可以说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但另一方面,高考也给大家,特别是学生以及老师、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一定意义上来讲,有考试就会有应试教育,过度的强化高考一定意义上也会过度的强化应试教育,而这会把教育引向一种畸形的发展,也会影响一些孩子个性的发挥,影响一些孩子潜能的发挥。
  这些年,可以说对高考制度就教育系统而言,做了许多的探索。怎么样发挥高考的正向作用?抑制它的负面影响?这些年也在做探索。比如在保证公正的基础上,多渠道的增加一些保送生,往往是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有特色的学生。还有一个在高校进行了自主招生试点,像浙大就是全国的自主招生试点学校,今年我们又在近20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中进行高校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按照自己的需要挑选一些有特长的学生。还对命题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减少死记硬背、减少一些往往需要重复训练才能得到好成绩的题目,尽可能的反映一些能力型、思考型的题,和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题。其中最大的探索可以说今年即将全面实施的新课改高考方案,新课改高考方案全面实施是2009年。正像刚刚主持人说的不到一个月,即6月7日高考就将开始,这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可以说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考试部门就进行了大力的宣传,让大家了解新课改高考。我们这次2009年新课改高考方案,它的直接原因是适应高中新课程的需要,这些年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循序的推进,高中新课改从2003年开始全国选择部分省进行试点,我们浙江省是2006年加入试点的。经过三年的时间,今年我们第一批参加高中新课改试点的学生将进入新高考。高中课改要求高考也进行改革,只有这样高中新课改的精神才能贯彻一致。
  

刘希平:其次新课改高考也是适应高考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需要。我刚刚已经讲了,我们浙江省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我们高中段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我们浙江省初升高的比重,去年已经超出96%,我们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去年已经超过40%。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差异很大,单一的选拔模式很难适应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需要,有研究型大学,有教学型大学,有高职教育,各类学校对人才的选择差异性很大。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普及化后,学生个体差异更大,所有的学生参加完全相同的考试科目与内容,会对相当一部分学生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主要是基于这两种考虑,我们推出了新课程高考方案,这个方案我们酝酿的时间比较长,前后将近两年多,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也做了大量的征求意见工作,我们召开的各种座谈会、论证会几十次,直接征求意见上千人次。可以说我们新课改高考方案是集众人的智慧,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也吸取了兄弟省好的做法集合而成的。
这次高考改革的基本要求就是既考虑需要,又考虑可能,坚持从浙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基础教育的现实能力和条件,充分考虑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度和承受力,充分考虑社会的法制和诚信水平,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深化我们的高考改革。为我们浙江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创造基本的条件。我们基本的工作原则是坚持三个“有利于”,第一个是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扩大高校的自主选择权。这是高考的重要职能,选拔人才。第二个是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前一个是扩大高校的自主选择权,第二个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第三个是有利于实现招生的公开、公正、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我们改革方案的主要思路是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刘希平: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概括起来。一是改革单一考试科目为分类设置考试科目。过去我们所有的参加高考的学生,考试的科目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们分成三类,在现有的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学科分类和高中会考的基础上,分成三类。一类侧重于选拔研究型的人才,侧重于只能说。基本上和现在的一本招生考生相对应。第二类侧重于选拔通用型的人才,基本上是和现在的二、三本招生相对应的。第三类侧重选拔技能型人才,和现在的第四批招生相对应,也就是高职高专招生相对应。第一类招生考试的科目是(3 X 自选模块),所谓3就是语文、数学、外语。所谓X就是综合,综合又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所谓自选模块就是选择新课改当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测试。第二类主要是考3 X,基本上和过去的科目相对应,当然总体的难度要比过去略微降低一些。因为课改以后,有一些内容放到选修去了,所以第二批考试的科目不考选修了,难度降低一些。
  考生自由的选择考试科目类别及对应的学校,高考后分类划定分数线,填报志愿。上一批院校录取结束后,再划定下一批分数线,填报下一批志愿。这是我们的一个改革。第二个改革是变只考文化知识为全面考,增加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推进素质教育,高中新课改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所以这次高考也把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作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在学生成长记录过程中评价的基础上,内容涵盖学生的品质与素养、学习能力,审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六个方面。我们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上是纪实性,也为能够客观的反映学生的一些成长情况,减少主观评价。比如他的高中会考成绩,比如他的体育得奖情况如实记录,比如他参加过什么项目也是如实记录。

主持人:刘厅长给我们介绍了新课改和高考方面具体的问题,应该说这是比较热点的问题。刚才我们介绍的应该说比较详实,相关的内容在哪个网站可以看到?

刘希平:在浙江省教育厅门户网、浙江教育考试网上都有。我再插一句,我刚刚讲改只考文化知识为全面考核,它是有一个前提的。我们高考首先看的还是分数,分数优先,也就是说一个考生上不上批次、上不上档,首先决定他的分数。在分数上档的基础上,学校来综合考核它的综合素质评价,并且看他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等相关的情况。所以我们考试方案公布的时候,有一些家长和学生担心说:“过去是按分数,这次是不是不按分数?”请大家不必担心,分数还是第一个条件。只有进入分数线这个门槛,我们才综合的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他的学业水平考试情况。

主持人:好的,这是着重要强调的一点。刘厅长作客浙江在线的预告发布出来以后,应该说网友相当关注。在我们预告上可以说发帖、留言,有相当多都是关注教育方面的问题。我们挑选了一些和厅长交流一下。这里有位网友叫晏子使楚:他说现在多数的学生,对自身赖以生存的农作物都知之极少,更不用说愿意或者能够农业劳动了。他想请问刘厅长,如何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

刘希平:重文化知识学习,轻实践能力培养,这不是个别的教育现象。去年我在一次民主恳谈会上,有一个老者举了个例子,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他在家里干活,让小孙子从工具箱里给他拿榔头,这个小孙子就为榔头跑了三次。第一次拿了个老虎钳,第二次拿了个扳手,第三次才找到榔头,他不认识榔头。另外一个老先生插话说:“我的一个孩子写作文的时候把地瓜写在树上。”这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过去我们说要防止学生出现“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情况,现在我们更要防止轻视劳动、轻视生活和实践能力培养这个问题。这些年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努力地增加一些生活内容、实践内容,让孩子更多的了解生活,让孩子更多的了解实践,在了解生活和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我们在文化课中,增加了一些劳作的内容,特别是在一些语文课中,把一些生活的知识融合进去。
  二是开设了初中的劳技课,高中的通用技术课,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和动手能力,孩子也很喜欢。
  三是开展实践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通过布置一些思想型的问题,孩子在生活当中找答案,到图书馆中去寻找一些参考,培养孩子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开展第二课堂,特别是我们在全省设立一些素质教育基地,同时我们还有许多学校组织孩子参与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我前不久到舟山去考察,舟山有个学校非常有名,叫“千荷实验学校”,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海难事故,他的父亲、家人遭受了海难事故,失去了生命,这些孩子政府把他们养起来,我看到学校就组织这些孩子在学着种地、种蔬菜。还有在山区,这种现象也很普遍,我们这些年搞营养餐,许多学校在当地镇和村的支持下,也搞了一些班级的自留地,发动孩子利用业余时间种瓜、种菜,既培养了劳动意识,同时又培养了能力。我们会关注这个问题,会在教育当中更多的让孩子了解生活、培养生活的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把这种培养贯穿在整个的教育过程中去。

主持人:好的,这是关于劳动教育方面的问题。网上还有很多网友比较集中的关注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地区规定一个学生初中在本地就读,他就只能在本地读高中。”他想请问刘厅长,这样的规定是否合法?是否有利于教育发展。

刘希平:根据有关的法律,特别是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现在学生就读主要是在户籍地。这样做符合法律规定,也符合我们中国的实际。这有助于教育资源的科学规划,大范围的流动,教育的科学规划、教育资源配置难度会很大。这也有助于规范办学行为,特别是招生行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各地招生大战会打得更激烈。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也有助于推进各地的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发展要求均衡,这有助于更大范围内的培养学生,否则无序的流动对有一些地方的教育的压力会更大,有一些地方大量的生源将会流失,教育就无法继续,到头来对学生的培养是不利的。
  

主持人:甚至会造成混乱?

刘希平:对。

主持人:网友有这么一个留言,“请教育厅长多关心一下中考,尤其是绍兴县越城区这边,他说此地区大部分的初中,成绩在后面的初三学生都被班主任、老师得剥夺了参加初三中考的考试机会,当然号称都是为学生着想。此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升高中的升学率,希望省里多多了解”,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希平:现今高中段教育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第一种是普通高中,这种形式大家都很熟悉,可以说改革开放前我们基本上一统天下。第二种高中实现形式就是职业高中。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很快。前者偏重的是文化知识教育,后者偏重的是职业技能培养。从现在的招生考试制度看,这两种形式都有上大学的机会。当然,前一种数量更多一些,我们现在也在进一步的打通中职教育升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增加中职学生升高等教育的机会。一个孩子到底选择哪一种高中段教育形式?这倒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需要家长、学生、老师认真分析,认真思考的问题,特别是需要孩子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考虑孩子的兴趣,这个孩子兴趣是什么?有的孩子喜欢读书,有的孩子喜欢做些动手的事。同时孩子的特长也要考虑,作为家长还要考虑将来他的升学机会和他的就业选择。
  应该说,哪一种教育更适合孩子,哪一种就是更好的选择。一定意义上来讲,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应该选择读职高,它的长处能发挥。有些孩子文化知识比较强的,他可能更适合选择读普通高中。
  在世界上这些年读职高的选择似乎越来越多。我看了一下有关的资料,经合组织有一个统计,在发达国家里读职高的学生一般都超过读普通高中的学生。像德国、捷克等国家,职高的比重超过60%。这些年,从优化教育结构,特别是教育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的适应为孩子将来就业选择的需要,我们教育系统从宏观上适当加大了对中职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些年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是很快的,而且我们许多职业学校建设的水平是比较高的。浙江省的职业教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当然具体到一个孩子,他到底是读普高好还是职高好,我觉得作为学校、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孩子长远发展,可能这样更好一些。

主持人:好的。我们知道前段时间有报道说中国义务教育将实行12年制,即延续到高中阶段,后来教育部又辟谣说不可能,中国目前没有这个经济实力。这里有网友觉得说,浙江省完全可以做到,不知道省教育厅对此有何打算,请刘厅长谈一谈?

刘希平:可以告诉广大网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浙江教育已经完成了普及15年的任务,当然加上“基本”两个字可能更准确一些。我们普及15年教育,普及率已经很高了,超过90%。当然普及15年教育与延长义务教育,它不是同一个概念。延长义务教育这需要国家调整修改相关的法律,它是需要法律规定的。这意味着国家对教育要承担更大的责任。现在的义务教育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是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学杂费免了,教科书费也免了。这也意味着政府要以更大的财力来支撑,所以是不是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这是要从国情、国力做综合的分析、平衡。
  应该说,从义务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水平还不高,我们还存在着很多薄弱学校。可以说保证义务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还需要投很多的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首要的任务还是要高质量的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当然,作为经济发达省,我们要继续的推进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要提高十五年教育的水平。从浙江来讲十五教育最薄弱的是学前教育,所以去年我们开了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近一个时期,在十五教育中,我们将把学前教育作为一个重点,提高它的质量和水平。

主持人:网上反映的问题挺多的,而且各方面都有。网友还有一个问题,说教育部与教育厅早就出台了学校不得收取择校费的规定,但在生活当中到处听说XX学校要收取多少择校费了,我的同事或者子女又遇到这种情况了,这种议论还是比较多的。很多的小孩子都遇到这种情况,这样的教育公平性体现在哪?你怎么看待这种现实情况?

刘希平:这个网友提的问题是社会反映很多的问题。择校问题现在主要是在一些城市还比较突出,不规范收费以至乱收费行为时有发生,产生和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一个是我们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二是需求愿望比较强烈,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知名度高的学校读书。三是政府教育投入仍然不足,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四是一些学校办学行为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解决这一反映强烈的问题,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在做工作,今年我们把它作为最突出、排在第一位的教育问题,在全省教育局长会议上加以强调。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多管齐下,一是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要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这是治本的。二是改革中考制度。这些年我们都在做这件事,提高示范高中,即所谓知名度比较高的高中招生名额均衡的分到初中,去年全省要求比例必须达到30%,今年要求达到40%,明年我们要求达到50%。应该说全省有一些地方现在提的比较很高,超过70%。三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要求,落实政府投入教育的经费。四是规范招生秩序。尤其是规范赞助费的行为。现在我们在义务阶段出现的择校,往往名义都不是择校,因为我们不允许义务教育阶段搞择校,往往是通过一种赞助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我们也知道有一些赞助不是家长所愿意,所以我们要规范,不允许学校收取与入学相挂钩的择校费。同时我们对赞助费的使用也进行规范,今年出台了一个文件,学校收取的赞助费非定向,就是说捐款人没有定向要求,原则上全额上交财政。重点用于农村学校,用于薄弱学校,釜底抽薪,减少一些学校在这方面的动力。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能够减少一些择校行为,一定意义上来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现在的幼儿园、小学是能够保证质量要求的。很多很多学校都是很有特色,就近入学对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来讲是比较有利的,所以我们也希望家长能够减少一些择校行为,帮助我们一起来解决社会反响强烈的择校问题。

主持人:一方面是学校,一方面是社会,包括家长本身都应该从自身调整这个问题。我们网上面也有比较多的关注一个问题,请问刘厅长,杭州市的国有民办中学是什么概念?是不是利用国有的教育资源批着民办的外衣,换个马甲人为制造教育不公平。他想请问刘厅长,浙江将如何规范民办学校?

刘希平:这个问题比较尖锐。国有民办学校是个历史的产物,现在存在的这些国有民办学校,大多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教育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有书读问题很突出,学校不多,国有民办作为探索的产物就是在这个阶段、这么一种要求下应运而生。一些公办学校通过与社会力量多形式的合作,筹集一些社会的资金,扩大办学规模。应该说在一个时期,国有民办学校对于缓解读书难问题是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时日的推移,国有民办的办学模式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最突出的是造成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竞争的不公平。同时它加大了学校发展中的不均衡性,从一个侧面加剧了择校热,实际上现在择校很多都反映在国有民办这类办学模式上。解决国有民办办学问题,这一点我们教育系统态度是明确的,必须解决。这也是国家有关部门所强调的,但解决这个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跟广大网友说句实话,难度比较大。解决国有民办学校的基本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转为公办。这需要地方投入相当大的资金,你要转为公办就是要收回来。一个是转为民办。转为民办需要有实力的投资者,还需要这个投资者热心教育,这两个条件都要具备。还需要解决教师分流安置的问题,说实话国有民办学校解决不好,会影响教育发展,甚至会成为社会问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稳妥的推进,首先是彻底解决校中校、校中班的问题。现在全省这个问题总体上有了很好的解决。
  其次是进一步推进国有民办学校调整体制。也就是说有的学校改为公办,有的学校改为民办,这是需要条件的,我们现在也是分类指导,积极的加以推进。

主持人:好的。我们关注网上直播还有很多教师,我们一线的教师也表达了一些想法。这个教师给我们留言,他说近年来省市县同时开展了“领雁工程”,一所学校有2、3个老师同时参加了省市县脱产培训,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学校没有顶岗的老师,因此学校无法稳定的进行教学工作,学生家长意见都很大,这个老师建议说“领雁工程”能不能改为两个月的培训时间分散在一个学期或者一学年进行,充分利用节假日或者假期的时间,能够有效的避免供学矛盾,这有可能吗?

刘希平:现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读好书问题,解决读好书关键是教师。“领雁工程”是去年教育系统为解决读好书、着眼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执教能力推出的一个重大举措。“领雁工程”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基本的任务是从2008年到2010年,用三年的时间培训3.5万名农村骨干教师和校长,到2010年,使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参加各级骨干培训的比例达到20%以上,我们实行的是三级培训,有省培训,有市培训,也有县培训。到那个时候,我们希望每一所农村中小学都有一名教师或校长参加省级培训。每一所农村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学科至少有一名教师能够参加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这是我们的任务。为保证培训质量,也是总结过去培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我们这次实行一次性集中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2个月。实行双导师制,为每一位学员指定一个理论指导老师和实践指导老师,其中实践指导老师都是来自于一线的优秀教师。在课时安排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一个月,培训单位主要是依托高校,而这些高校能不能拿到培训任务,是靠竞聘而来,引入竞争机制。应该说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推行这件事。总体的实施情况不错,前几次培训,每一次培训结束,我都去参加培训老师的座谈会,培训的老师都很激动,都为有这样的培训感到高兴,有的甚至是热泪盈眶,说这样的培训很对路,对他们提高执教能力太有必要了,特别是对培训的课程设置、强度评价很高。
  当然了,在组织过程中,我们也听到了刚刚那位网友所提到的问题,就是说培训和教学的矛盾在有一些学校比较突出,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分析,甚至我们也派人到一些学校做了调查。我们认为,这主要是个统筹组织不够。全省现有农村中小学4600多所,而现在“领雁工程”一年分四期,我刚刚讲了一年培训12000人。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均衡的分配的话,一所学校一个教师都不够,我们现在有的时候工作粗了一点,如果均衡安排是可以解决教学和培训的矛盾问题,同时也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我们还推进了一个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当然实习工作首先是要提高师范生的顶岗实习质量,同时也缓解了供需矛盾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个矛盾可以解决。同时刚刚网友也建议,说能不能分段,我们感觉分段了以后,培训质量不能保证。他提出是不是利用节假日?从我们内心来讲,老师很苦,不能再占用老师的节假日,所以我们考虑还是怎么样统筹组织好,处理好工学矛盾,顺利的推进“领雁工程”。

主持人:好的。仍然是这位教师朋友。他反映说原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是现在像周末,给学生继续上课、补课的现象仍然很严重,他说:“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切实的负起管理责任,省级应该多组织暗访组,实施通报与市、县教育考核挂钩”。你觉得怎么样?

刘希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是我们很担忧的问题,我经常收到学生的来信,他们把课程表也寄给我,确实学生的负担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很重。这两年全省教育系统每年都在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但说句实话收效不明显,群众不满意,我们也不满意。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方面这是应试教育的结果,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另一方面也与全社会的人才、用人制度以及政绩观密切相关。什么是人才,往往把上大学、读重点大学当作人才的标准。用人以什么为标准,往往以学历为标准。还有人判断教育搞得好不好,就是升学率高不高。这对教育的发展影响也很大。前一阶段我和一些市的教育局长到山东做了考察学习,下一步我们研究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减负的工作力度,坚决的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我们想做这么几件事:
  一是巩固中小学教材瘦身的成果。去年我们做了一件事,对现在的中学、小学的教材做瘦身,就是我们认为学生不要学那么多,我们减了20%。还要继续巩固和扩大这个成果。
  二是规范中小学的办学,特别是教学行为。要严格中小学学生作息时间和教师工作时间的管理,严格控制考试及考试次数和科目,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列学校和学生的名次。
  三是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各类型的实验班、提高班。严禁节假日集中补课,当然我们也开了一个小口子,就是对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允许星期六花半天时间补课,其他的都不允许。学校不得将校舍场地出借给社会机构和个人用于中小学文化补习。
  四是推广轻负担、高质量,怎么样研究教学,研究课堂。在短的时间内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
  五是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六是怎么样会同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创造良好的环境。现在我们也有个困惑,有的时候学校为他减负,家长担心学生学习会退步。变着法给他增加一些课程。对减负,我们会加强教育督导,就像网友刚刚讲的明查暗访,严肃相关纪律。

主持人:好的。仍然是这位教师,他说:“现在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压力大,但是待遇低,心理不健康,能不能增加学校的编制,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并且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方面我们如何去解决?

刘希平:这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从去年到今年,我们把它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第一项任务来安排。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也是一个深含着奉献的职业,浙江的教育发展能有这样的水平,是广大教师辛勤耕耘、努力的结果。在工作中特别是到基层调查中,我一而再,再而三的为教师的精神、那种执教、敬业精神所感动。我知道现在很多老师很辛苦,干得很累,尤其是知名度越高的学校,老师更苦更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为老师办点实事,我们已经和正要做这么几件事:
  一要为教师减负。我们既要为学生减负,也要为教师减负。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以牺牲教师休息时间,以至身心健康为代价。
  二是要增加和充实教师队伍力量,一方面要压缩空编,现在全省教师空编的情况大数17000人,就是有编制,但是教师编制没有充分的使用。另一方面要落实新的农村中小学标准,这是去年底省政府出台的政策。农村中小学的生师比按照现政的标准配,中学和小学各提高了2个百分点,全省因为这个标准的提高,可以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5000名,压缩空编,应该落实新的编制标准。
  三是不断改善教师待遇。今年我们做两件事:一件是平稳的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改革,现在正在做测算,做相关的方案。第二件事,我们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危旧集体宿舍改造项目。就是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宿舍进行改造,全省大约改造100万平方米,我们改造的标准是每户30平方米,就是一居室,一个卧室、一个厕所、一个厨房。
  四是从精神上鼓励和表彰教师群体,我们有很多表彰形式,从今年起省政府将设立农村优秀教师贡献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100名。主要是奖励默默无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中小学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我们会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来改善提高教师的待遇,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主持人:这一系列工作已经开始有一些进展了。

刘希平:是。

主持人:刘厅长,您看,情况是这样的,我们节目预告是到下午3:30结束了,现在时间已经超时了,但是网友提问依旧相当踊跃,您看我们是不是适当的延长一些时间,来回答网友的提问。

刘希平:听主持人的。

主持人:我再挑一些问题,您简要的回答一下,好吗?

刘希平:好的。

主持人:这里有一个谈到教育跟金融危机挂上钩了。说是今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毕业生毕业了之后找不到工作,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刘希平:这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想讲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话,就业形势确实比较严峻。今年我们刚好是“双碰”,高校毕业生规模增加和经济放缓这两个事碰在一起。一个方面是人数增加了,一个是就业需求减少了。今年全省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大概是20多万,比去年增加1.77万人,增幅为8.2%。而今年举行的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有一些招聘会反映的情况看,参会的企业投放的一些招工指标减少也很明显,所以说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第二句话,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高度重视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对大学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放在就业的第一位。浙江省有着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的工作基础。首先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吸纳能力比较强。近几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全国一直是排在前三位,准确的说这三年是排在前二位,除了北京就是浙江。金融危机以后,各级党委和政府都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最近省政府也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这个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概括起来,第一是增加了一些公共岗位,特别是城乡社区和一些公共服务领域的岗位。第二是对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第三是努力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这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同时为了疏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还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今年招收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原则上不能低于前三年。还要求国家省和地方科研项目单位要积极的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还要求我们省的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同时制定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计划。还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政策实实在在,力度很大。
  第三句话,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到目前为止,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统计情况好于预期,截止到5月10号,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达到28.75%,这个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6.48个百分点,应该说比我们预期的好。当然,我们思想上、工作上都不能放松,毕业生就业的形势还很严峻。教育系统将和高校一起积极、努力的为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主持人:好的。这是我们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问题,应该说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网上很有网友对刘厅长您本人是比较关心的,问刘厅长平时上网吗?关注什么?刘厅长在工作之余都有什么爱好或者活动?在这您能不能给我们揭秘一下。

刘希平:谢谢网友对我个人的关心。平时也上网,但跟大家说句实话,上的不是很多。可能是工作太忙,但是教育厅有一个很好的制度,我们每一天都有网上信息的编报制度,网上对教育的一些热议的问题,我们都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到。我这个人生活很简单,基本上是家里、单位两点成一线。如果说我有什么爱好的话,就是读书。可以说我这个人应酬很少,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与工作相关的读书、学习上。另外,现在基本上每天一小时快步走,我希望通过快步走能够增进我的体能,一定意义上来讲也能够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

主持人:刚才是刘厅长给我们揭秘了。我们再来关注一个问题,时间有限,我在挑最后一个问题。这里有一个问题挺结合实事,他叫杨杨,他说:“尊敬的刘厅长您好,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浙江省教育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全国教育系统创造了多个“第一”,让我们很自豪。我从《教育信息报》上看到,您也两次赶赴青川灾区,让我们很感动。昨天是512一周年,您能介绍一下青川学校筹建的情况吗?我们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现在还能为它做点什么?”

刘希平:谢谢这位网友对我们教育工作这么关注。今天是5月13日,昨天是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已经一年了。但去年这个时候,那个日子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场大地震夺去了许多灾区人民的生命,大灾面前有大爱,在那场天灾面前,浙江教育系统表现出非常强烈、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可以说在最初灾情发生的时候,我们一些学校、我们一些老师、我们一些学生就自发组织起来,想方设法帮助灾区、帮助灾民。浙江教育系统在这方面也按照广大师生的意愿,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参与支援灾区抢险救灾的工作。在全国教育系统,正像那位网友所说的,浙江创了很多的“第一”,是引为自豪的“第一”。第一个向广元灾区派出工作组。大概10天就派出工作组到广元灾区了解灾情,冒着余震的危险,由我们一个副厅长带队。我们是第一个向灾区派遣执教团,81名老师都是自愿要求参加的。这81名老师在灾区待了一个月,在灾区人民最困难的时候和灾区的老师、学生在一起,给了他们莫大的安慰和帮助。我们是第一个向灾区通过教育系统成批的捐助教学设施的,在广元、青川八月一日开学前,浙江教育系统自己筹款,向青川捐助了近10万套课桌椅,3000张黑板,3000张讲台,3000套高低床。我们也是在全国教育系统第一个有组织的接受灾区的中职学生,第一批接收了将近300名学生。我们组织最好的职业院校接收这些学生,学校的师生们给这些学生很多周到的关怀和帮助。我们也是第一个帮助青川县在整个灾区第一个完成了学校重建规划,所以在教育部组织的相关会议上,我代表浙江省教育厅作为唯一的支援方发了言,这不是省教育厅工作的成果,这是全省教育系统众志成城为灾区人民作出贡献的成果。

刘希平:现在我们正在做几件事:
  第一件事,帮助灾区学校加快重建。前不久我又一次到青川,实地察看学校重建的工程情况,可以向广大网友报告一声,学校的整体重建进展很顺利。现在一共有42所学校开课,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在今年9月秋季开学时,让大部分青川县的孩子在新校舍中读书。
  第二件事,我们和青川县教育系统制订了一个“三年对口支教计划”。我们对口帮助青川县,培养150名骨干教师。这150名骨干教师参加我们的“领雁工程”培训,费用由浙江全包了。同时为了保证这些老师能到浙江来学习,我们派出150个骨干老师去顶岗,我们现在就有30多个老师在青川,他们工作得相当辛苦,也工作得相当出色。
  第三件事,我们正在帮助灾区制定新学校启用的教学仪器设施培训规划。我们准备按照四川教育的标准,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发动浙江教育系统的力量,为所有的新建学校配备为教学所需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全省教育界有一个共同的口号,“青川县是浙江省的第91个教育单位”。全省县市区教育局一共是90个,青川县是第91个教育局,我们要让青川的教育和浙江的教育一起又好又快的发展,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为青川的重建、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

主持人:好的,谢谢刘厅长,今天我们这个节目应该说也有很多现实、尖锐的问题,但是刘厅长今天是敢于直面问题,回答得也很坦诚,包括最后和实事相结合青川的问题,刘厅长也是做了最新的介绍。各位网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浙江在线“问政零距离”还将继续下去,接下去还有很多省领导应邀作客我们的在线,我们也会随时关注网上征求意见的平台内容,并且作出相应的回应,今天我们浙江在线“问政零距离”直播节目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也希望各位网友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我们也希望刘厅长多来我们这坐坐,和网友更多的交流,好吗?

刘希平:好的。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对话网友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调整初中部分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物价局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住宿费的通知 - 中国农经... 浙江省教育厅请统计部门调查大学生“就业率” 浙江省教育厅 出台免费师范生就业安排工作通知 浙江省交通厅原厅长赵詹奇情妇被公诉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回应大专生“含泪逼问”事件(南方都市报 2009-3-10)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重点任务分解》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 吕祖善省长对浙江省交通厅赵詹奇厅长的港口考察报告作出重要批示 浙江省 气数图 真人与网友对话 广东一厅长外出时部下为其打伞遭网友痛批 河南公安厅长回应灵宝事件:王帅已获国家赔偿 感谢网友监督 广东一厅长外出时部下为其打伞遭网友痛批 山东省教育厅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很有意思:浙江省长逼问教育厅长:你想不想改敢不敢改--网友影响中国--... [网友谈心]有关<熵与耗散结构>的对话- 男女网友在洞房中发生的对话[其实好笑] 华南虎事件陕西林业厅朱巨龙对话网友 温总理为啥愿意与匿名网友对话? 温州市委书记对话网友 首次回应安置房事件 [网友谈心]有关<熵与耗散结构>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