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3:19

临江市

临江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道(两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46公里,幅员3008.5平方公里,全市辖7个乡(镇)、6个街道,人口21.6万人。全市辖6个街道、6个镇、1个乡:建国街道、新市街道、兴隆街道、大湖街道、森工街道、大栗子街道、桦树镇、六道沟镇、苇沙河镇、花山镇、闹枝镇、四道沟镇、蚂蚁河乡。

目录

·                                 • 当地特色

·                                 • 历史沿革

·                                 • 经济发展

·                                 • 当代建设

·                                 • 相关链接

临江市-当地特色

 

临江特产

临江素称“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1万千瓦,并有矿泉、温泉多处,现已建成水电站16座。矿业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可供工业开采的硅藻土、白云石、煤、金、锑矿石等矿藏资源种类达46种,其中,硅藻土和白云石储量及品位居全国第一。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得天独厚,全市有林地2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3%以上。野生动物有鹿、貂、黑熊等250余种;野生植物有山参、天麻、细辛、贝母、党参、高山红景天等100余种,被誉为“中国高山红景天之乡”和“国家北药基地”。临江市针对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的状况,制定并实施了《临江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积极发展以红色、生态、沿江、环山、跨国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相继开发和建成了江心岛公园、北山公园、温泉渡假村游泳馆、溪谷庄园、鸭绿江漂流、苇沙河风景区等为代表的一批能够体现长白山文化、鸭绿江风情的生态旅游景点。开通了集安经临江至长白山等3条旅游热线。同时,利用临江被国家确定的两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有利时机,修缮了陈云旧居,扩建了“四保临江”纪念馆和烈士陵园。临江市还加大对唐朝渤海国时期历史文化遗存的开发力度,宝山——六道沟渤海国时期冶铜遗址被国家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江市充分发挥地处中朝边境的优势,开通了“对朝一日游”,现在异国风情游已成为临江旅游的一大品牌。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内外旅客来临江观光旅游,2005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达2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

临江市-历史沿革

 

临江市

自古以来临江就是鸭绿江畔的边境重镇。夏、商、周时隶属青州和营州,秦时属辽东郡,唐初为安东都户府所辖,后为渤海国西京鸭绿江府所在地;宋辽时属东京道绿州,明时属建州卫;清时属盛京。“四保临江”战役期间,临江为辽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所在地。1985年4月设为临江区,1992年9月1日,临江撤区设为县;1993年11月28日,撤县设为临江市。临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山清水秀,风景旖旎。雄奇壮观的长白山,赤壁林立的珍珠门,天水一色的苇沙河渔场,鸭绿江对岸的异国风情等别具特色。

临江市-经济发展

 

临江市

为发展地方经济,1992年11月7日经中国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了临江经济开发区,享受省赋予临江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临江市设有国家一类口岸,中朝边境有公路大桥相连接,是吉林省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具有边贸、外贸进出口权。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等机构健全,可独立开办一切进出口业务。临江市抓住了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公路、电力、通信、供水、供热、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全市齐动员,举市大筑路”活动,使公路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五年用于公路建设资金达9.8亿元,修建公路418公里。先后完成了临江至八道江界、临江至大湖、临江至抚松等(水泥)油路。现在全市人民企盼已久的沈长线老岭隧道工程于2005年9月29日竣工通车。构建了“两纵两横、四个出口”的路网格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提升了临江区位优势,加快了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临江市每年都以10多万平方米的速度,对旧城进行改造,初步建立了三公里林产工业区、临城经济开发区、建国商贸区新市边贸区、六道沟、花山工业集中区。完成了文明小区、世纪春小区、西成小区、交通小区、迎宾小区等10余个花园式住宅小区建设。每年都投资数千万元对城市道路、绿化美化、灯光等工程进行更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整体功能,市容和环境卫生质量逐年改善。通讯事业和信息网络建设迅猛发展。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临江立足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临江市

农村财力增强,促进农村稳定繁荣”为目标,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8.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7.4%。临江市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重点,加快了肉牛繁育改良体系建设,扶持培育了中药材种植加工、山葡萄种植加工、甜玉米专业生产、食用菌培植等农业龙头型经济产业。同时,全面启动了长白山生态建设恢复工程,加快了农业综合开发步伐,临江市被国家列为“国家北药生产基地县”,并获得“国家山参仿生保护栽培技术专利权”。中草药、山野菜、林蛙、林果生产初步形成了群体参与、基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订单农业发展迅速。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60个,有效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49元,同比增长5.6%。这一切为加快社会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临江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着力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临江市工业经济每年以两位数增长。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7000万元,比上年增加3433万元。各项主要指标在白山各县(市、区)评比中名列前茅。2005年全市有34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5亿元,木质百叶窗二期扩建、超微细二氧化硅等17个重点工业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继吉林健今药业改造和美诗顿新型超微细二氧化硅项目被列为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之后,5万吨硅藻土基体无毒杀虫剂等3个项目的申报工作进展顺利。这些工业项目全部投运后,将进一步扩充经济总量,为临江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临江市在充分发挥临江经济开发区对外窗口作用和龙头带动优势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种经贸洽谈会,在国内外广泛寻求合作伙伴。通过努力,

临江市

德国驶多飞公司、辽宁科贸公司、吉林风电公司、北京章光101集团等国内外企业先后在临江落户。2005年全市共签订合同项目38项,引进域外资金2.6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亿元。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7%。临江市还进一步加强了对外友好交流,分别与美国印第安那州哈蒙德市、韩国的九里市缔结友好城市,对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产生深远影响。民营经济稳步增长。通过资金支持、法律保护、重奖激励等方式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到目前,临江市民营企业发展到82户,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5913户,从业人员22300多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国民经济比重的70%。培育和扶持了宝健木业、兴辉助滤剂厂、临江金银矿等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销路广的优势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整体素质由弱到强,经济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大力培育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针对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的状况,临江市制定并实施了《临江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构筑生态旅游格局,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建成了江心岛公园、温泉度假村游泳馆,溪谷庄园、鸭绿江漂流、金银峡风景区等为代表的长白山文化、鸭绿江风情的生态旅游景点和陈云旧居、“四保临江”烈士陵园为主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2005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达20万次。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11.3%。口岸贸运市场、西苑综合贸易市场等一批集仓储、批发、运输为一体的专业化市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服务、保险、证券、中介等行业健康发展。

临江市-当代建设

 

临江市

临江于1902年(光绪28年)建县,距今已有104年的历史,解放后的30多年由于受人们观念、条件、管理体制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市貌古旧,建筑简陋散乱,市政设施功能不全、承载能力低,市区有街路15条,宽5、6米不等,皆为碎石土路,整个市区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1985年4月恢复县制,特别是1993年撤县设市以来,市委、市政府迅速把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功能做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大事来抓。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实现临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市委、市政府针对城市缺乏长远规划的状况,从发展战略出发,在1993年投资40余万元由吉林省测绘大队完成了临江城区的地形测绘工作,使临江成为当时全省第5个有详细地形图和资料的县(市)。随后又聘请国家建设部城市研究院的知名专家,根据临江环山沿江靠边特色,编制了《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年—2010年)》,初步规划了三公里林产工业区、临江经济开发区、建国商业贸易区、新市边境贸易区、六道沟、花山工业集中区等几个各具特色的城市区域格局,使临江城市建设有章可循,避免了以往无序乱建的状况。通过规划的实施,市区道路、居民住宅、供暖排水、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得以整体推进、共同发展,城市功能

临江市

不断完善,布局日趋合理,使临江城市面积由原来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已逐渐成为吉林省东南部一座知名度较高的山水园林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改善投资环境的着力点。近年来,临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坚持把其纳入政府的实事来办,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城建资金,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而使临江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路网建设构成城市的基本框架。为解决市区主要街路窄、主干道少、断头路多,基础等级低的弊端。自1990年起临江市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新建、改建延伸拓宽了临江大街、鸭绿江大街、森工大街、正阳路等主次干道及巷路,并加宽了临江大桥,使城东与城西连成一体。为进一步完善市区道路功能,2003年市政府筹资1000多万元,对城市42条主次干路、巷路进行主体改造和扩建,并对主要街路两侧的人行步道进行铺设,总面积达8.3平方米,整个工程竣工后,市区主要街路全为高级柏油路,巷路也有90%以上为柏油路或水泥路。市区路网结构得到彻底改善,初步形成了以主干道为骨架,以街路为动脉,以巷路为经路的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交通网路。另外,按照城市灯光标准,系统地规划市区夜间照明分布,在临江大街、正阳路、鸭绿江大街、森工大街等42条街路安装了各具特色照明路灯,使城市真正亮起来,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旧城改造使城市换新颜。近年来,临江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本着“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集中连片改造”的原则,突出经营城市的理念,采取市场运

临江市

作,每年以10多万平方米的速度,对旧城进行改造。经过多年的建设,临江市区一改过去杂乱无章的状态,形成了科学有序发展的格局。电业大厦、税务大厦、海关大楼等70余栋造型各异,具有时代特点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鳞次栉比。文明小区、世纪春小区、交通小区、西盛小区等10余个花园式小区已初具规模,极大地改善了居民住宅条件。目前,市区人均住房由1990年的不足8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16.21平方米。投入了专项资金,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已建成花山、苇沙河等各具特色的卫星镇,并日益显现辐射效应。同时,城市基础设施相配套的供水、供热、环保、垃圾处理等设施日趋完善,满足了城市需要,城市总体功能大大增强,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山水园林城市初具规模。依山(长白山)傍水(鸭绿江),异国风光尽收眼底。199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根据临江的地貌特征和山水景色,把城市发展定位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上,下气力规划布局和建设。在加快纵横交汇的街路,错落有致建筑群的同时,注重城市的绿化美化建设。1998年结合旧城区改造,市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政府广场,成为当时整个白山地区唯一的多功能广场;投资100多万元在市区至大栗子镇之间建设了鸭绿江绿色生态文化长廊,为鸭绿江畔描绘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4年在国家文化部、林业部等18个部委共同组织开展的“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活动的推动下,经过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投资1400多万元,建设了集园林艺术和休闲娱乐为一体,有很深文化底蕴的北山公园,现在已成为国家2A级风景区;目前,市区已有各类游园4处,大型绿地20多处,绿化街路23条,公共绿地面积105.5公顷,绿化覆盖率为1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1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