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9:55:38

集安市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通化市接壤。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称。全市幅员面积为3217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3个街道,126个行政村, 总人口230373人。有汉族朝鲜族满族等9个民族,是中国东北的边陲重镇和长白山地区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全市辖4个街道、9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团结街道、黎明街道、通胜街道、城东街道、青石镇、榆林镇、花甸镇、头道镇、清河镇、台上镇、财源镇、大路镇、太王镇、麻线乡、凉水朝鲜族乡

目录

·                                 • 历史沿革

·                                 • 城市简介

·                                 • 自然资源

·                                 • 历史古迹

·                                 • 基础建设

[显示全部]

集安市-历史沿革

 

集安市

集安历史悠久,至少可溯及原始社会。境内已发现9处原始社会遗址,曾出土大批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及夹砂褐陶器。对鸭绿江、浑江流域的考古证明,至少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以前,集安浑江、鸭绿江流域就已经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辉。据史料记载,新石器前期,集安一带就是古代人类重要居住地之一。远在唐、虞、夏、商之时,即已人烟早布;“禹平北土,置九州岛”,此地属齐州;舜分齐为营,此地转营州属。故集安地域建制较早。周武王灭商,“释箕子之囚”,箕子带5000人回归商人旧地,“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周初大分封时,封燕侯于东,燕侯立都于蓟并逐步强盛,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公元前300年前后,此地转属燕之辽东郡。秦统一后,属秦辽东郡。汉初,在今集安设不尔县,治所不耐城(今集安市)。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西汉增设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不耐城属玄菟郡高句丽县管理。汉武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朱蒙自夫余来浑江流域高句丽县境内建立卒本夫余地方政权(即后来的高句丽)。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自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迁都国内城(不耐城音转,今集安市)。自此,集安成为高句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年。高句丽迁都集安国内城后,数次派兵袭扰高句丽县暨玄菟郡治所,高句丽县治所南撤至今本溪附近,中央政权将今集安划入玄菟郡西盖马县,后又恢复为高句丽县。王莽新朝期间,因高句丽不服调遣,贬高句丽县为下句丽县。东汉后期改设丸都县。高句丽在今集安为王都期间,除维修国内城外,在今集安及附近修建尉那岩城(丸都山城)为王都,尚有在国内城附近筑平壤城、东黄城为王都的记载。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西晋置平州,辖辽东、玄菟、带方诸郡,重新划今集安隶属玄菟郡高句丽县。东晋之后,高句丽臣属南北朝的中原各王朝。公元427年,自国内城迁都平壤。今集安为高句丽别都,仍名国内。唐干封元年(公元666年),唐收复集安,在今集安辖域岭前、岭后分设国内、苍岩二州,结束了集安作为高句丽别都239年的历史。公元668年,高句丽亡。唐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在今集安改设哥勿州,境内地区设丸都县。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大祚荣于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建立"震国"。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唐封

集安市

其为渤海郡王,"震国"更名渤海,哥勿州暨丸都县渐入其境。渤海于今集安设正州,亦称沸流郡。正州迁治后建为渌州,渌州迁至今临江一带,今集安又改为桓都县;渤海强盛时期,设5京15府62州。于今集安设西京鸭绿府,不久迁至今临江一带。西京鸭渌府领神、桓、丰、正四州。今集安改设桓州,领桓州(先称丸都县、桓都县)、神水、淇乡3县。公元918年,民众以西京鸭渌府为中心反抗渤海,建立"定安国",今集安仍为桓州。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立东丹国,后改称辽国。公元984年,"定安国"被辽所灭,仍复集安为桓州。改鸭渌府为渌州,桓州(今集安)为辽属县。开泰六年(公元1017年),辽建东京道于辽阳。桓州(今集安)属东京道辽阳府。公元1125年,金太祖灭辽,设19路分镇各地,东京路设于辽阳,桓州转归东京路婆速府管辖。公元1233年,蒙古军灭金,桓州归蒙古所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蒙古设"总管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桓州仍属元前之蒙古。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元在东北置辽阳行中书省,辖辽阳等7路,桓州属辽阳路东宁府。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明设立辽东都指挥使司,桓州归东宁府。

集安市

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增设奴尔干都司,下设卫、所,桓州隶属南迁后的建州卫,为鸭渌江部,并渐为女真人的主要居住地区。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州卫都督佥事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政权(清朝前身),定都赫图阿拉(新宾老城),今集安为其近辖之地,属建州女真满州部。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定都北京后,陆续在东北设宁古塔、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今集安在地域上归吉林将军管辖,军事、行政由盛京将军指挥。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清置奉天府,今集安先后属奉天府尹、奉天巡抚管理。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清为保护"龙兴之地",对东北东部进行首次封禁。康熙二十年(1681年)始,正式在辽东修筑柳条边墙,将今新宾汪清门、通化县英额布以东的辽阔地域列入禁区,今集安在其封禁之内。此后历近200年于咸丰十年(1860年)解禁。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分岫岩东边地增设通化、宽甸、怀仁(今桓仁)3县。属奉天省兴京厅(清宣统元年改为兴京府),今集安地域岭前属桓仁县,岭后属通化县,清于今集安通沟添置巡检衙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通化、怀仁析出各5保共59牌,建辑安县(辑安,取"和安"之意。语出《史记.马相如传》"陛下继位,臣服天下,辑安中国")。县城设鸭绿江北岸通沟口,治所通沟,属奉天省兴京府管辖,同时将巡检衙门迁往县属外岔沟门。1904年,划通化县滋生保

集安市

岭东四牌为辑安太和保(1944年划归临江县)。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知县衙门由通沟口迁入国内城旧址。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翌年建立中华民国,实行省、道制,县衙门改称县公署,辑安定为三等县。1913年,辑安隶属奉天省东边道。1928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辑安隶属辽宁省东边道。1929年(民国十八年),成立东北政务委员会,废除道制,辑安直属辽宁省。1931年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步侵占东北,翌年3月建立伪满州国。1932年6月8日,日军侵占辑安。10月,辑安隶属奉天省,同月成立辑安县公署,定为丙类县。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2月,伪政权将东北肢解为14省,辑安县属伪安东省。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1日,又增设通化等5省,辑安县改隶伪通化省。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同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武装接收伪通化省公署。9月26日,成立通化民主政府。10月,建立安东省通化地区专员督查公署。11月20日,辑安成立民主政府,辑安隶属安东省通化地区专员督查公署。1946年1月,成立民主政权吉辽省通化分省,辑安隶属通化分省。同年2月10日,通化分省升格为省,属之。并于同年3月设通化地区专署。5月,辑安县随通化市、通化县合署后的通化市专员督查公署转隶安东省。1947年2月14日,辑安县民主政府改为辑安县政府。1947年5月,通化市县合署设治的通化市转属辽宁省,辑安脱离通化公署,直接隶属安东省。同年12月,通化市、县分署设治,划回安东省。1948年9月4日,辑安隶属安东省通化地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1949年5月,辽宁省部分市县与安东省合并,改为辽东省。5月18日,辑安县随同通化地区专员公署改隶辽东省。1952年6月,撤销通化行政督查公署,辑安县直属辽东省。1954年8月,辑安县划归吉林省。同月20日,成立通化地区专员公署,辑安县隶属吉林省通化地区专员公署。1965年1月20日,国务院批准,3月8日省政府通知辑安县更名为集安县。1985年2月4日,通化地区行署撤销,实行市管县,集安县归属通化市管辖。1988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4月4日吉林省政府通知撤销集安县建制,设立集安市(县级),直接领导乡镇,所辖地域不变。

集安市-城市简介

 

集安市

集安市是吉林省著名人参、水果产地。位于省境最南部,西邻辽宁省桓仁县,东界鸭绿江。面积3217平方公里,人口21.84万。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辑安县。 1965年改集安,县治集安镇。1988年改为县级市,并为省直辖行政单位。市境多山,老岭山脉自东北—西南斜贯县境,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岭南气候温暖湿润,溪流纵横,号称“吉林小江南”。年均温6.3℃,无霜期140~160天,是吉林省最温暖地区。年降水量900毫米以上,也为吉林省降水量大地区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对喜阴湿、忌高温强光的人参生长极为有利,为吉林省人参主要产地之一,以盛产“边条参”著称,每年有大量出口。水果有苹果葡萄山楂板栗,是吉林省主要水果产地。矿产以铅锌矿著名。境内已建有大型水电站4座,装机总容量达183万千瓦。交通有梅(河口)集(安)铁路通过市境与朝鲜满浦线相接。是中朝间重要通道。市境两汉时曾是中国东北地区古代高句丽部族活动中心,现保存大量高句丽时期古迹,如城东北5公里处好太王碑,建于公元414年,高6.12米,为方柱形凝灰岩石碑。城市附近有古墓群,其中著名的“将军坟”被誉为“东方小金字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国内城”、“丸都山城”(皆为高句丽王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在已成立的集安经济开放区内辟出33.9平方公里为开发区。

集安市-自然资源

 

集安市

集安市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五大资源:
一是林木资源。集安地处长白山南麓,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山区市,有林地面积390万亩,森林覆被率81.35%,立木蓄积量1706万立方米, 有松、 椴、楸、桦、曲柳等250多个树种,其中天女木兰、紫松、 红豆杉、银杏等十分珍贵稀少。
二是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40多种,有色金属中贮藏量较大的有等;非金属有硼、石墨、云母、硅石、石棉、石灰石、大理石等,现已开采的有金、银、铅、锌、铁、硼、石墨、石棉等14种。
三是特产资源。有驰名中外的新开河人参山参鹿茸、细辛、五味子、中国林蛙等几十种名贵中药材;还有蕨菜、蘑菇、木耳、山楂、葡萄、板栗等大量土特产品。
四是水利资源。水资源极为充裕,浑江、鸭绿江两大水系流经全市,境内有河流339条,小支流3000多条, 其中较大的有鸭绿江、浑江、通沟河、麻线河、新开河、苇沙河等11条, 年径流量17.6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14.1万千瓦,可开发9.6万千瓦。有4座较大的水库,建有云峰渭源两座大型电站,总装机容量166万千瓦。
五是旅游资源。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以古迹文化游、生态环境游、边境风光游为主的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古代灿烂的文化,在集安境内留下了蜚声遐迩的文物古迹,多处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好太王碑、五盔坟、国内城、丸都山城以及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等高句丽古迹早已蜚声海内外,"古迹文化游"令人留恋忘返。集安属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山奇水碧,风景秀丽,以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环境游",足以使人领略江南塞北名山大川的秀美景色。集安是边境城市,中朝界河鸭绿江风光旖旎,以赴朝三、四、五日游为主的"边境风光游"独具特色,异域风光令人陶醉。 

集安市-历史古迹

 

集安市

长白山西南部支脉老岭,宛如一条巨龙穿境而过,将集安分隔为南北两半,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挡住了北来的寒风。于是当岭南春意盎然时,岭北依然冰封雪舞,一派北国风光。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秦之际,我国古老的肃慎氏和高句丽族的先祖就生活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建高句丽国,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城),从此,集安便成为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年……直至明清,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治管理,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尤以高句丽古迹闻名海内外。洞沟古墓群,有上万座高句丽古墓;好太王碑立于东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是国之瑰宝;将军坟,号称东方金字塔。这些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好太王碑位于集安市城东4公里处,是高句丽十九代王——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碑由一整块天然的角砾凝灰岩稍加修琢而成,略呈方柱形。碑文记述了高句丽起源和建国的神话传说。将军坟距集安市区4.5公里的龙山脚下,是一座构筑严谨,技艺精良,雄伟壮观的古墓。原有四座陪坟,位于将军坟北约50米左右的东西轴线上,现仅存一座。据考证,将军坟应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太王陵是洞沟古墓群重要墓葬之一,位于市区东4公里的禹山南麓岗地上,因曾在墓上残瓦中发现有“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的铭文而得此名。五盔坟是洞沟古墓群禹山墓区最南端的五座高大的封土坟,东西一字排开,分别称一、二、三、四、五号墓。五号墓为东侧最末的一座,虽曾多次被盗,文物荡然无存,但墓室内的壁画,仍富丽堂皇,飘逸流畅。

集安市-基础建设

 

集安市

公路 集安市境内有国道集锡线(集安~锡林浩特);县道集青线(集安-青石)、凉挂线(凉水-挂牌岭)、集丹线(集安-丹东)、清财线(清河-财源)、鸭热线 (热闹-欢喜岭)、下临公路(下套-临江);全市公路桥梁138座,桥长4,628.92米,主要桥梁有:清河大桥、土口大桥、新开河大桥;隧道两条有古马岭隧道、五女峰隧道。2005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779.77公里,按行政级别分,国道1条改造后全长86.995公里,县道7条313.834公里,乡道13条149.421公里,村路137.267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174.699公里,三级公路155.091公里,四级公路234.089公里;等外公路215.891公里。按路面结构分,沥青混凝土路面158.67公里,主要分布在集锡、集丹公路上;水泥路193.6公里,主要分布在县道和乡道上;砂石路427.5公里,主要分布在村道和部分乡道上。一个以集安市区为中心,以国省干线为框架,以农村公路为补充,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已经形成,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大幅度提高,交通"瓶颈"基本打破。全市11个乡镇全部通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路,126个行政村通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路达5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6%,乡镇、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全市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17.72公里,每万人有公路24.16公里,每百辆汽车有公路0.13公里(村道均未计算在内)。

集安市

铁路 集安境内铁路主要为国内线梅集线通集段,辖长46公里,以运送旅客和运输水泥、木材煤炭钢材粮食化肥、石油为主。是横穿通化市、通化县、集安市东南部的交通大动脉,也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线。国际线集安-朝鲜满浦,辖长8公里,是中国对朝鲜出境的重要线路之一。境内有沈阳铁路局通化车务段管辖的三等站一个,中朝铁路国际联运国境站之一车站占地33.9万平方米。有客货列车到发线3条,货物列车到发线1条,调车作业兼车辆停留线2条,装卸线2条,牵出线2线,段管线2条,岔线3条。配有10吨龙门吊车1座,装载机1台,客运站台2个,面积3,290平方米。候车室2个,面积1,232平方米。其中国内候车室面积816平方米;国外候车室面积416平方米。货物仓库2个,面积1,202平方米;货物站台2个,面积4,034平方米,装卸车场地5,250平方米;集装箱站台1个,面积650平方米。信号楼1座。2007年,境内货物发送量为2 569车,15万吨;货物到达量为3,505车,20.3万吨;货物到发总量为6 074车,35.3万吨。2007年,境内发送旅客8万人次。2008年,为繁荣集安市的经济,经中朝双方铁路部门协商,每周一、三、五开行旅客列车。

集安市

邮政 集安市邮政局归属通化市邮政局,是国有公用性服务企业,作为公用性服务企业,主要负责集安邮政网的运行管理和经营服务工作,承担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义务,同时履行对邮政行业管理的职责。集安市邮政局目前在全市城乡共有支局网点20处(其中设在农村的有15处),邮政储蓄网点19处,全部实现联网,可以全国通存通取,遍布全市城乡。现有邮路8条,单程公里数达到298公里。城区现有投递段道4条,单程公里数达到118公里。农村现有投递道路36条,单程公里达1203公里。日前,集安市邮政局开办的业务种类有:函件广告、电子信函、包件、报刊发行、机要通信、汇兑、邮政储蓄、小额质押贷款、代理基金、代理保险、特快专递、集邮、物流、代理电信等业务。
通信 集安市的通信主要由吉林省通信公司集安市分公司、通化移动通信公司集安营业部、通化联通集安营业部、铁通集安通信局、电信集安筹建处担负着集安城乡固定电话、无线市话、多媒体数据业务、网络传输等职能。2005年,全市城乡各类电话136057部。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31.8部/百人,市话普及率52.8部/百人。方便快捷的通信,加快了信息流通,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社会进步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集安市

广播电视 集安市的广播电视事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到目前,拥有电视转播台两座,电视发射机5部,功率2.9Kw,转播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及集安电视台节目;无线转播台一座,广播发射机2部,功率1.1Kw,转播中央广播电台和省广播电台节目;有线电视台一座,转播中央电视台和省电视台及其他省台节目33套,本台自办节目一套;广播电视局下辖11个广播电视站和6个管理分站,负责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管理及设备维护。集安市的有线电视始建于1986年,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98年,我局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 集安市的光缆网建设从1999年开始,到2000年,全面完成了市区和市区至乡及部分村的光缆联网工程。为了打好数字化网络建设的基础,集安从2001年开始研究和实施乡至村、村到屯的光缆联网工程。到2006年底,已全部完成了全市126个行政村的光缆联网,光缆覆盖率达100%,全市光缆线路长2471.5公里,光接点587个,光缆联网总投资约3500多万元。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已达48600万户左右,转播的频道从8个增加到34个。按照省局、省网络公司的工作日程安排,吉林省广电数字电视平台(集安分平台)安装工作已经完成,并安装调测成功,进入测试期。目前,有线电视台实现机房数字电视演示,付费有线数字电视现正处于试播阶段。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工作已经开始实施,2008年将开展大规模的转换工作,计划发展数字电视13000户。在抓好网络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搞好电视转播台和无线转播台的设备改造和维护工作,于2002年对双岔、禹山两座微波站的2部1KW发射机、1部300W发射机、无线台的1部10KW、1部1KW发射机进行了固态化改造,并搞好维护工作,保证了安全优质播出。

集安市-经济建设

 

集安市

农业 2007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5亿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041元,同比增长12.2%;乡镇财政收入达到4303万元,同比增长22.8%。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以“十星级新农村、新农户”创建工程为载体,突出抓好省级试点镇和省、市、县、乡四级试点村建设,使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成果得到了巩固提升。在巩固提高原14个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点面结合、全面推进”的原则,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了1个省级试点镇和45个省、市、县、乡四级试点村。其中,省级试点村6个、通化市级试点村7个、本市级试点村15个、乡镇级试点村17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农业特色农业有了新发展。全市林下山参发展到10万亩,建设益盛药业平地栽参试验基地400亩;园参面积稳定在40万帘,西洋参面积稳定在15万帘,2007年人参产量3500吨,产值2.5亿元以上;山葡萄发展到2.1万亩,2007年产量2.3万吨,产值3500万元,2007年7月,我市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选为“中国山葡萄之乡”;五味子发展到1.27万亩,2007年产量500吨,产值1000万元;食用菌发展到500万袋,2007年产量1500吨,产值1000万元;蜂发展到3.4万箱,产值1500万元;牛发展到4万头、猪6.7万头、羊2.3万只、禽92.9万只,牧业产值实现1.8亿元;林蛙产量150吨,产值3200万元;渔业产量达到4515吨,实现产值6000万元。完成了4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的申报工作,其中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已批复,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总数已达到104个。建设了700亩绿色有机水稻基地,组织实施了2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和10万亩农区统一灭鼠项目建设。全力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氛围比较浓厚。2007年,全市各乡镇新培育农特产品加工企业34户,完成投资1.53亿元,乡镇民营企业发展到184户,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65.3%。今年新入网企业8户,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入网企业总数达到20户,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以上。农民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依托产业发展,以经济管理、先进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每个乡镇建立了1个新型农民培训基地,98%以上的村建立了农民文化科技学校。加强了对农民的培训,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70期,发放资料2.2万份,培训农民4.4万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余人。

 

工业 十五"期间,集安市工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目标,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骨干企业培育为核心,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开放富市、文化兴市"发展战略,突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做强参药业,大力推进旅游业,提升壮大外经外贸业,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开放开发水平,工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05年末,全市民营(乡企)经济实现总产值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实现增加值14亿元,增长12.9%;实现税金1.2亿元,增长12%;实现利润1.38亿元,增长12.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9户,资产总额112721万元,负债总额52221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6819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完成工业增加值33235万元,比上年增长31%;实现销售收入61655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实现利润6033万元,比上年增长4%;实现税金5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国企改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国企改革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布置,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已基本上完成了国企改革任务。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计划1、工业总产值:90700万元,增长18%; 2、工业增加值:39200万元,增长18%; 3、工业销售收入:70900万元,增长15%; 4、工业利润总额:6940万元,增长15%。

集安市

金融保险 集安市金融系统对管理体制不断进行改革,金融行业由人民银行"大一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向人民银行调控、专业银行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金融体制发展。各专业银行充分发挥为经济发展融通资金的职能,积极扩大业务,突破银行之间原来严格业务划分的界限,引入竞争机制,不断拓展融资渠道,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转变,保证了经济建设和城乡人民生活对资金的需求。全市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集安市支行 、中国工商银行集安市支行、中国农业银行集安市支行 、中国银行集安支行、中国建设银行集安市支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集安支行 、集安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鸿丰城市信用合作社、宏达城市信用社、中银城市信用社。其中,人民银行实施对其他机构的金融管理职能。其他金融机构负责全市的国库管理、现金管理、工资基金管理、粮食收购资金管理、外汇管理、金银收兑管理、帐户管理、假币管理、损伤券管理、贷款证管理 以及债券、信用卡、典当等其它金融业务。2005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96150万元,人均储蓄8693元。集安市的保险机构主要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集安支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集安支公司、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化中心支公司集安营销服务部、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化中心支公司集安营销服务部、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化中心支公司集安营销服务部。2005年,保费收入4270万元,各种理赔金额达749万元。

集安市

内外贸 2007年5月末,全市拥有一般贸易经营权企业共21户,即红五味保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佳信通用机械有限公司、鸿缔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澜坤贸易有限公司、懿昌经贸有限公司、利源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东北亚经济资源贸易有限公司、四海经贸有限责任公司、首特国际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万泰参业生物有限公司、新开河有限责任公司、乐凯利绿源食品有限公司、万景城参茸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蜂业开发总公司、工业硅厂、盛源医药有限公司、恒运国际运输有限公司、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森源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鹿山周土特产品加工出口有限公司、恒生贸易有限公司。拥有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17户,即鸿缔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澜坤贸易有限公司、懿昌经贸有限公司、恒源贸易有限公司、泰源贸易有限公司、中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东北亚经济资源贸易有限公司、正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鸭绿江对外贸易公司、四海经贸有限责任公司、首特国际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通化外贸开发公司集安公司、盛源医药有限公司、集安市振中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集安市利源黄金有限责任公司、恒运国际运输有限公司、通化市国际贸易公司集安公司。拥有外商投资企业9户,即新华龙参业有限公司、通化长城置业有限公司、集安市强运特产有限公司、集安市华宝食品有限公司、广润保健品有限公司、森宝木业有限公司、生森木业有限公司、银泉保健品制造有限公司、深淼房地产开发公司。

集安市-人文建设

 

集安市

计划生育 集安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文件精神,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并深入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五关爱”、“优生工程”、“救助贫困母亲”等活动,满足了广大育龄群众求知、求富、求乐、求美、求健康等方面的需要,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正在集安大地上蔚然成风,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奔小康等新型生育观念已成为全市育龄群众的共识。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市申请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妇增加到20278对。全市有6656户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育龄群众主动放弃了2胎生育指标。到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37‰,比1984年下降了5.88个千分点,人口素质明显提高。2007年,集安市被省人口计生委评为全省“技术服务”先进单位、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先进单位、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先进市,在省“党政线”检查中,被评为经费投入先进单位。
人口 集安市认真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综合治理、管服并重,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使全市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更加趋于合理。2007年底,全市总人口236,137人,政策生育率94.86%,人口自然增长率-0.37‰。民族 全市有汉、朝鲜、满、回、蒙古等18个民族。全市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的精神,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也展示出边疆人民的勤劳、智慧、勇敢和质朴,集安,这个“吉林小江南”也必将以更好更快的发展速度谱写出更加辉煌的华彩乐章。

集安市

宗教 集安境内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教派。2007年,有佛教信徒2,000余人,伊斯兰教信徒1200余人,基督教信徒1100余人。目前正在筹备新建一处佛教活动场所“白莲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预计2009年完工。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圣纪节、古尔邦节,穆斯林到清真寺欢庆节日。2007年,有基督教徒1100 余人,呈下降趋势。基督教活动场所23个,各教会由教士、传道员办理教会事务,按照“自治、自养、自传”宗教原则,进行主日礼拜、节日庆典、婚礼、葬礼等活动。
华侨 集安市于1984年9月成立集安县归国华侨联合会,负责侨务工作。到2005年,全市共有华侨1582人。
教育事业 集安市(县)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积极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少数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重视和加强校外教育,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得到提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近20年,集安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市、勤

集安市

工俭学先进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市;被评为吉林省基础教育先进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市。2007年,全市中心小学16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高中2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成人职业教育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国办园2所,个体幼儿园55所。小学教学班533个,在校学生数13020人,教职工1632人;初中教学班230个,在校学生数8471人,教职工796人;高中教学班60个,在校学生数3650人,教职工342人;职业高中教学班16个,在校学生数986人。
文化 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务院批准的99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下属事业单位有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戏剧创编室、艺术团、文化馆、朝鲜族文化馆、体校、公共体育设施管理中心、体育技术辅导站等。这些单位构成了集安市广阔的文化网络,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万里边境文化长廊"和"两江边境文化长廊"建设都取得明显成效。艺术团、乡镇半农半艺业余剧团等城乡文艺团体在丰富城乡文化活动和农村文化活动中做出了重大贡献。集安文学创作群体的影响不断扩大,创作人才不断涌现,作品数量不断攀升,质量进一步提高。先后成立了美术家、书法家、摄影家、收藏家协会等民间组织,集安市人民文化内涵和层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逐步提高。
体育 集安市的体育工作成绩显著,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活动都有计划地开展。学校体育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纲要》、《国家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要求,在课内外体育活动、体育达标上都能达到国家统一规定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群众体育活动进行的丰富多彩, 2003年,市武术运动协会(太极指导站)、东盛社区夕阳红指导站、集安市经济开发区电厂社区健身指导站分别被授予省级先进站称号,13名指导员被授予省级先进指导员

集安市

称号。全民健身活动步入社会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竞技体育在国家、省和通化市举办的各项体育赛事中多次取得较好成绩,多次被国家和吉林省评为体育先进县和体育先进基层单位。2004年至2008年,集安市向上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51人,共获得金牌67枚,其中在冬亚会和亚洲锦标赛比赛中,获得9枚金牌;全国比赛获12枚金牌;省级24枚金牌;地市级32枚金牌。2007年1月,集安市少儿体校被命名为省体育人才基地。
劳动就业 就业再就业工作。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5460人,完成年计划的137%,其中: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222人,完成年计划的14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00人,完成年计划的135%,其中: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60人,完成年计划的18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3.8%;创业成功项目61个,完成年计划的136%;创建充分就业社区9个,完成年计划的100%;解决零就业家庭30户,并已安置39人就业,就业再就业比率达到100%;就业再就业资金最低预算到位12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劳务输出43600人,完成年计划的134%,其中:农村劳动力输出32800人,完成年计划的119%,省外输出21500人,完成年计划的14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30人,

集安市

完成年计划的131%,境外就业970人,完成年计划的129%;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到位7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7%,为186人发放贷款393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97%;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3950个;累计为7088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400余万元;扶持榆林镇民企振华冷饮厂,为其解决贷款4万元。
社会治安 全市共立各类刑事案件654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56起,打处人犯283人。刑事案件发案与去年同期比下降10.8%。破获现行命案6起,实现了当年命案全破的工作目标。破获经济案件9起,挽回经济损失830余万元。成功打掉了2个恶势力团伙,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0余人。同时,破获了系列网络诈骗案件,破案20余起,打处违法犯罪人员8人。全市共受理治安案件207起,比去年同期360起下降了42.5%。查结治安案件136起,查处违法人员181人,比去年同期317人下降了42.90%。治安拘留102人。2007年,我市治安防控工作和打击犯罪工作均位居地区榜首。全市未发生群死群伤交通事故,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268起,死亡37人,伤32人,直接经济损失33万元。共发生各类火灾事故58起,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