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垃圾场中没有前途的喧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28:01
作者:徽剑 提交日期:2006-7-31 7:26:00
本人开始写<<中国互联网十八摸>>,总共将有18篇文章,咱将摸遍中国互联网,呵呵,欢迎大家指正QQ:543914296
=========================
中国互联网十八摸之第四摸博客:垃圾场中没有前途的喧嚣
一,出场似乎就是明星
二,怎么没有赚到钱
三,是看个人还是看网站
四,到处是垃圾
五,门户的冲击
六,注定没有前途的未来
一,出场似乎就是明星
博客即Blog,来源于英文中的Weblog一词,通常Blog由一个网页构成,内容一般可以自由上传。网站管理人员无须详细审核,但仍负责内容的监管。在网络上撰写Blog的人被称 为Blogger或Blog writer。
自从2002年那个被翻译为“博客”的Blog引入中国,当博客刚刚出来时,是那些IT界的技术精英的新实验田,2005年的互联网则被深深地打下了“博客”的烙印,从全球到中国,无不舞动着博客的身影,有人称“2005年是博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最初的两年博客还离不开性和隐私的炒作,现在中国整个互联网届开始了一场“无网不博”的风潮。
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传统的大门户网站开始进军博客市场了,而且要占据最有利地势,因此到处找名人。新浪的名人博客访问量一直居高不下,有人说“静蕾的博客元宵节刚过就创下了112天1000万次的点击率”。两会期间新浪马上推出了王小丫的两会专门博客“小丫跑两会”获得相当好评,由此可见各类明星博客的人气。新开的网站也不示弱,Chinabbs.Com(刚刚改为daqi.com)一开始就推出了精英博客,而且还给博客按月发稿费。以博客起家的,博客中国等更是通过提供新的服务和各种运营策略来巩固地盘,扩大市场。最后搅得连人民网也开通了博客,
博客在中国走了一条从“精英”到“草根”,再从“草根”走向“精英”的螺旋发展道路,有评论这样说:“通过某些美女的性隐私暴露,流入了普通大众的视野,博客被很多渴望出名的普通人视为成功的至宝,不少人开始踏上了通过博客出名的道路。确实也有不少人如愿以偿地走出来了,比如那些大家现在能叫上名字的竹影青瞳、流氓燕、芙蓉姐姐等等,一时火遍大江南北。
2005年的博客再一次回归精英,则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名人、能人、上层人士开始玩上了博客。 ” 现在只要是个名人、是个专家、是个有价值的人,都会被各大网站挖去,辟一块地盘开博客。博客带给人们表达自由的空间,带给人们实现梦想的希望,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好处,人们就有理由喜欢它和实践它。
2005年7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郭良发布的《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的第四部分《4.36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状况:博客》一节发布了专门有关博客的报告:数据显示中国29%的网民使用过博客,“它(博客)在短短时间里得到1/3网民的采用实为惊人,仍然在快速的扩散之中。”
2005年清华大学传媒系崔保国教授主编的《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影响很大,该报告中通称“传媒蓝皮书”,专门有一部分是《2004年中国博客发展分析报告》,报告说,“中国博客数量已达300万。”“调查显示,国内网民中,约11%的网民是常规的博客阅读者。同时,有规律地进行更新的活跃博客者,共计每天发布博客文章逾30.5万篇,约每小时1.25篇,”。
2004年“博客中国”获得了博客的第一笔投资,来自软银亚洲的100万美元,然而这只是个抛砖引玉开始。2005年9月,该名为“博客网”的原中国博客又获得了1100万美元的投资,很快“千橡互动”4800万美元的投资也到账了。博客带来了利益,博客使互联网行业看到了“第二个春天”。
二,怎么没有赚到钱
看上去很火的博客网,受到了网民和风险投资的追捧,按理说应该能够日进斗金才是,可是很遗憾,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场景。
国外权威机构Technorati统计,全球博客的数量超过3450万人,中国的博客数量高达3000万人,这就意味着每平均3个中国网民就拥有一个blog。如此庞大的网略市场蛋糕,正成为各大网站欲分食的美餐,博客正在逐渐被财富化。
对于市场来说有人气的地方就有赚钱的机会,这是一个真理。但是目前中国的博客还就是没有赚到钱。
这里有观念上的认识问题:
方兴东在创办博客中国的时候说:“我的博客中国绝对不商业。我想这不能将不商业化与赚钱说成是矛盾,还得从用户角度来考虑。”他还表示:“当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google网站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google是一个给人感觉最不商业化的一个网站,但在那时它已经成为互联网最有钱的企业,所以说,商业上很成功的公司完全可以为用户提供很不商业化的服务,这两者之间不见得是对立的。”
新浪副总陈彤认为:“当初开博,并没有考虑到以盈利为目的,只是增加网站的人气和点击率。我们提的要求是:新浪提供免费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并把明星博客放在博客的显要位置,而明星则只要提供免费的文字。所以现在谈明星博客怎样盈利似乎前景不明。但如果真的可以盈利,我个人认为博客上的广告应该属于网站,毕竟我们提供了平台、技术、大量的人力、物力,况且明星们也通过博客增加了不少人气,我们不会允许单个的博客直接拉广告。”
还有中国博客的习惯行为:
我们来看看国外:网站通过博客盈利的方式大致有通过博客上所投放的广告盈利,不过这部分广告收益会和博客的所有人进行分成,另外还有让网友付费给网站写博客,而该博客所产生的商业价值与网站无关。
但是这一切在目前的国内博客,基本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因为虽然互联网经济常被称作是“注意力经济”,但是在国内,和普通的读者情况不同,博客的用户在博客网站的活动不是给出自己的注意力而总是试图去获得别人的注意力。当大家都这么做的时候,注意力只在用户之间发生交换和竞争,博客网站退居到了不被注意力注意到的幕后。这样一个注意力只在用户内部流转的博客网站,不管它人气多旺,也仍然收集不到多少可以用来转卖给广告主的注意力。
当前,国内博客赢利的想法还仅仅停留在探索阶段,不论是博客网站,还是门户网都没有什么成熟赢利方式。写博客不赚钱,这是意料中的事情。但是,办博客网站不赚钱,这可能是博客网站不愿意看到的结局。既能让博客赚钱,又能够让博客网站赚钱,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如何寻求一个持续性、规模化的赢利方式,大家都还在探索和行进中,目前还看不到前景。
希望是腾讯网老板马化腾那样说的,“只要有人气,肯定能创造收入,博客同样如此。”
三,是看个人还是看网站
博客英文名Blog是Weblog的简称,即Web(网页)加上log。log的原义是航海日志或任何类型的流水记,两字合并后即指网络上的个人流水帐和日志。大陆将其本土化为“博客”,台湾则称“部落格”。
博客目前已发展为网站提供网页空间,让网友张贴个人日志或是照片。举凡个人趣事轶闻、心情抒发、照片、诗歌、散文,甚至个人影片等都可以在网络上张贴,分享给其它网友来阅读。对这些文章、照片有共鸣者也可发表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博客个人和博客网站的区别问题。
第一,大部分是“草根”博客,很少有人来访问,除了偶尔有拉自己的朋友来访问一下,剩下的就是要依靠博客网站的推荐了。只有这个博客网站推荐了,这个“草根”博客才会有更多的人来访问。那么对于“草根”博客想跟大家沟通也很难了。
对于一篇博文来说,网站编辑不推荐就没有几个人能够看到,再火的博文如果不推荐他也无声无息。而在社区或论坛,好的贴子很快就被顶出来了。
第二,目前的博客系统都是以个人为中心,这点与论坛等相反,博客发展成个人门户的观点。不管叫博客也好,叫门户也好,这当中“交流”都应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现在,互联网已经将传统的人际交往大大地平等化了,在博客上的交流应该是一种“互动性”的交流,而不仅仅停留在一种单向性的灌输,作者主动提出话题,读者们被动反应跟帖的消极局面。良好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博客的作者和读者双方的沟通和观点的碰撞,这恰好就是社区(论坛)的优势。国内的博客,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互动讨论还是太少。有很重要的一面,就是博客网站的缺乏便捷的交互程序借口,这点上与论坛无法比拟。
在目前的各类博客网上,你看不到大部分博客写的东西,你也找不出大量的好文章(除非编辑推荐了)。那么我到底看谁去。
作者:dajihua123 回复日期:2006-7-31 7:32:58
观注中。。。。

作者:徽剑 回复日期:2006-7-31 7:33:15
四,到处是垃圾
中国已经有了数百万博客,不客气的说,这些博客中的相当一部分不过是在生产文字垃圾。而有些博客网站为了带来流量和广告,大量发布色情图片和色情文章。更有甚者,成了流氓博客。
据新华社电 新加坡7日首次对两名在博客(网络日记)中发表种族煽动性言论的年轻男子判刑,旨在警告他人:种族之火玩不得,网上言论自由也有限度。据新加坡亚洲新闻台7日报道,这两名青年被指控在今年4至6月份分别发表了有种族性言论的网络日记,并在网民之间引发了激烈争论。其中一人被判处一个月监禁,另一人被判处一天监禁,并被处以5000新元(约合2976美元)的罚款。法官在判决时说,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言论的权利不可能是毫无限制的,发表针对种族或者宗教问题的煽动性言论会引起社会的混乱。他表示,对上述两名青年的具有威慑性的判决是十分必要的,这能够尽早处理和遏制此类违法行为。此外,另一名17岁青年也面临在互联网上发表有煽动性言论的网络日记的7项指控。
当前在国内,博客中存在大量的完全可以说是流氓行为的博客,可以称之为“流氓博客”。 “流氓博客”大致可以分为人身(商业)攻击型、泄露隐私型两类:
第一种,人身(商业)攻击型,顾名思义就是对别人或商家进行无中生有的抹黑,侮辱和谩骂。 典型案例:腾讯马化腾与“斗鸡眼IT网”事件。
不久前,作为中国最大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腾讯公司,被国内某著名“脏话网站”反复批判和辱骂:“马化腾五马分尸”、“朱俊下地狱”等刺激、攻击型的语句。笔者一开始觉得莫名其妙,也不解:“就算腾讯再有问题,也不能搞人身攻击啊“。后来看了一篇网上的文章《刘韧,怎么从“斗牛士”变成了“斗鸡眼”》,终于全部明白了。
对于这个叫donews的网站,据说很有名,笔者也去过几次,发现上面太多不是从理性分析而是人身攻击威胁的角度的文章,有评论说的好:“至于粗口,那是donews的特色了,多年的老字号,donews就是一个“粗NEWS”。在国内正规的IT舆论网站、传播网站上,脏话最多的肯定是donews。如果排出脏词率、脏话率、回帖中人身攻击的比率,这个比率会很空前,而其中最生动的就是洪波。”
是以本人后来基本上不去这样的“泼妇”型的垃圾网站。
还是著名人士顺风说得好:“我们想象要是美国的一个IT社区公然地有组织的对类似微软、雅虎这样的网站进行公开的攻击,这个社区肯定要关门。但是donews现在反而显得越来越嚣张,其中反映了什么问题呢?我觉得,这反映了互联网法治的严重滞后,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障碍。无论是个人、还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大型的龙头互联网企业,还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大家在互联网里面,在我们中国,因为目前的法治水平、法治意识、法治环境,竟然形成一种天经地义就觉得,骂是正常的,被骂就是活该的。骂没有代价,被骂也没有办法反击、没人保护。这种赤裸裸的人身攻击,这种点名道姓的“五马分尸”,这种行为,我相信中国迟早绝对不允许再存在,谁这么做谁就关门大吉,我希望这样的日子早点到来。“
第二:泄露隐私型
央视一位主持人被同窗在博客里公开两段婚史后,港星杨恭如又在写博客的时候爆出周海媚曾患红斑狼疮的往事:“我是在1998年的时候才第一次听说有这个病的存在,当时是在亚视拍摄《纵横四海》,周海媚演我姐姐,忽然有一段时间她一直没来开工,后来大家才知道她身患红斑狼疮,结果她的很多戏都是由替身拍的。” 外界顿时一片哗然。尽管杨恭如后来解释说自己是无心的,承认自己写的时候欠考虑。但周海媚的fans们仍然指责她的行为“太不道德”。不只是名人的隐私可能会被曝光,随着博客数量与日俱增,谁也不知道自己的隐私哪天会被别人在网上告知天下。 “贴大字报宣扬他人隐私是侵权,写博客宣扬他人的隐私凭什么不算?”互联网领域的知名律师、盛邦中国首席律师于国富说,“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并不会对已经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造成大的冲击。人们只需要把已经建立起来的法律理念、法律原则应用于博客就可以了。”
某些博客网的极端态度,既反映了它对话语传播权力滥用,也反映了它在一定的互联网传播影响力基础上养成的那种自高自大、傲慢狂妄。“上帝要它灭亡,必先叫它疯狂,”
在2006年的春天到来之际,中国博客网发起了签署“博客公约”的活动,以期通过网友自律,对博客用户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公约”草案一经公布,马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截至3月17日为止,我们已经收到了300多条对‘博客公约’的建议。”中国博客网“互联网实验室”高级咨询顾问王楠说。“博客是一个言论高度自由的空间,由于之前一直没有明确的行业限制条款,网友在博客上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表言论,诸如泄漏隐私、侵权、谩骂,甚至诽谤、诈骗的情况越来越多。” “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纷争。” “要预防这些不愉快的事件发生,中国博客网认为博客行业有义务制定这样一份行业规范条例,所以拟定了‘博客公约’的草案。”网民反应:呼吁自律是件好事情。“在300多名网友对‘博客公约’的意见中,大多持赞赏的态度,但也有许多网民指出了公约的不足之处,热心的网民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王楠说。
有网友指出应该以类似法律的形式来进行规范,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良心上的谴责,应该能够拿出一些真正可以量化的标准和具体的罚则才能够使得规范真正起到作用。” 网民姜美芝说:“不否认‘博客公约’面世后的处境,因为在行事时能考虑其要求的博客肯定微乎其微,不仅仅是因为‘博客公约’的意义大小,还有着主导权方面的考虑,谁愿意别人拿出一套规范来制约自己呢?但是不管博客网站出于何种考虑要制定‘博客公约’,其勇气都值得佩服,其行为值得鼓励。在喧嚣繁杂的博客乱世当中,有人呼吁大家自律绝对是好事,最起码表明博客人士还没有全部陷入忘我的境地。”
作者:徽剑 回复日期:2006-7-31 7:36:27
五,门户的冲击
博客中国改版了。名字叫做博客网,定位是博客门户,理念是“你我的网络”,
网上有人评价,说这是挂羊头卖狗肉,也有人评价说是方兴东有门户情结,有媒体情结。其实不然,这里有方兴东无奈之举,因为随着门户网如搜狐、新浪等开始办博客,而目前的博客网无论从结构、技术、运作方式都没有特别之处,选择了新浪就没有必要选择博客网,没有独到之处,也就没有了黏性,也就留不住访问者。
怎么办,方兴东只有向纵深发展,尽可能扩大博客的外沿。
方兴东称,博客网整体分为内容、服务和功能三大部门。第一部分是内容。在内容分类、栏目设置和高密度内容组织上,借鉴和吸取传统门户成熟的经验和优点。前期以质量较高的编辑选择内容为主,随后将以博客文章、内容聚合(类似新闻,即将推出)、博览、博客聚合(即将推出)、博采、(即将推出)、论坛、标签()、专栏作家等几大“非编辑生产”的内容作为主导。第二部分是服务,主要是免费博客服务,包括文章博客、移动博客、图片博客、视频博客(开放中)、订阅、博采、、无线应用等不同方式,也包括学生博客、教师博客等。第三部门是功能和产品性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里除了博客还是博客,那么这样的门户能够黏住访问者吗?能够比传统门户更有优势吗?
回答是:没有。
作者:徽剑 回复日期:2006-7-31 7:37:36
最初意义上的门户是为了给网民提供一个网络访问入口,以帮助他们更方便的到达自身的目标。现在,传统门户在提供入口的同时,因为越益舍不得流量外泄,也就是近可能黏住访问者,“到我这里已经足够了”,类似新浪似的立体而庞大的“新门户观”及其实践,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最初意义上的门户。
由于互联网使得个人享有了过去只有大众传播诸形式才能具备的传播能力,因而容易让人过于乐观。比如,有人认为博客会让互联网变得去中心化,个人博客甚至会让门户变得不再重要。方兴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二代互联网与第一代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基于个人的门户”,而目前新浪等门户网站都是“基于编辑选择的门户”,“我们希望能最大限度发挥用户的自主选择,成为以个性化内容为主题的门户”。
作者:徽剑 回复日期:2006-7-31 7:42:17
举一个例子就拿新_闻来说,
博客的出现确实打破了新=闻=传=播由新_闻=机=构=进行=垄=断=的格局,使得“草根”也享有了新=闻=传=播的权_力,形成了对既有传=播=格局的==颠==覆。这是博客出现的意义所在,仅此而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因为博客与像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相比力量实在是太小。在中国,门户实际上是整合了全=国的新_闻=资=源的一个平台,全国的=新_闻媒_体都在为这些专业门户打工。需要指出的是,这是数十万新=闻人才和数百万通=讯=员等来提供的,这种规模是单=枪匹马的博客无法具备的。虽然,在一些突_发_事件发生的时候,身在现场的博客往往能利用随身携带的简便数码设备进行第一现场的报道,但这种时候往往是有限的,只能是对_新_闻机构报道活动的一个补充,属于偶尔为之的多。
作者:徽剑 回复日期:2006-7-31 7:43:17
其他由门户提供的内容也正是由于“基于编辑选择”,从而具有系统、全面及时等特点,博客可能会在比如某些问题的角度上有独到见解,但是毕竟属于业余,而且互相之间无法像门户网站编辑那样形成一个分工明细组织严=密的队伍,所以在整体=编辑内容和效果上是无法与之相相抗衡的。
据美国互联网=调=查=机构"互联网及美国生活工程"的分析结果显示,博客的作用与传统媒体基本相似,但影响力却相形见绌。高级调=研=顾=问还表示,博客不可能取代传统=媒=体而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首要途径。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博客只是一个"无序信息的堆放所"、"文学垃=圾的代名词",只是用来满足人们偷=窥和发=泄=欲=望的平台,永远不可能成为主流。
六,注定没有前途的未来
各种各样的博客网有前途吗?
很遗憾,我的观点是没有
因为
第一,在整体资讯上,博客类网站比不过传统门户那么全面,那么迅速。
第二,交互性不如社区(或者说论坛),博客类网站你不推荐就没有几个人能够看到,再火的博文如果不推荐他也无声无息。而在社区或论坛,好的贴子很快就被顶出来了。
如果博客希望有所突破,必须解决以上两个问题中的一个,否则是没有前途的。希望较大的是后者,
实际上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博客与论坛结合,从整个社区看来,就像一个论坛社区,发表文章和回复文章跟现在论坛没有两样,这样交护性就增强了;同时又有像现在博客的个人对外界面。
如果可以的话,每篇文章下面或某些专题还可以建立一个在线聊天的聊天室,大家可以进一步交流。
只有这样,解决好交流问题,博客才有好的发展。但是这已经跟论坛合二为一了。
呵呵,还是那句话,我不看好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