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掩盖了居民消费的疲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23:15
黄金周掩盖了居民消费的疲弱崔宇

十一黄金周刚过,中国商务部就发出喜报,十一黄金周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5700亿元,日均零售额同比增长18%左右。由于今年1-8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为15.1%,因此黄金周似乎对扩大消费有积极的作用。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火爆掩盖了中国居民消费依然疲弱的事实,不能仅仅凭借黄金周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大幅增长就认定居民消费状况很乐观,得出黄金周有利于扩大消费、甚至中国消费不足被夸大的结论。

仅仅凭借黄金周期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来判断黄金周是否真的扩大了消费并不全面。这里存在一个替代的概念,就是说消费者在黄金周期间增加了消费,但在这个月其他时间可能就会减少消费。由于集中消费的因素,黄金周期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般占当月的40%左右,但从历史数据来看,当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与其他月份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异。

从今年十一黄金周的数据来看,即使在黄金周期间所带动的消费也不像看上去那样乐观。尽管黄金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创下历史新高,但由于今年假期是8天,同以往相比并没有可比性。另外,尽管日均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8%左右,但还是稍逊于2008年同比增长21%的水平。当然,如果剔除价格因素,粗略地估计,今年十一黄金周日均零售额将同比增长20%左右,高于2008年16%左右的水平,但考虑到国庆60周年以及双节的因素,以及政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的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政策的因素,今年十一黄金周的消费数据只能算是差强人意。而且,像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这些政策只是一次性的鼓励消费政策,只会带来短期消费的井喷,而不会带来消费的可持续增长。

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消费不足是居民消费不足,而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又是居民收入的不足,导致居民没有更多的钱消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还包括了销售给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那部分零售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在今年二季度的报告中指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量中,政府和企业的贡献占到66%,而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只能解释剩下34%的增长。因此,不能简单地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来推断中国居民消费情况,如果居民消费仍不见起色,即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风光无限,中国的消费不足之疾还是难以彻底根治。

从中国央行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上看,居民收入指数比上季度上升3.1个百分点,这是自2007下半年以来首次回升,但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仍低于今年一季度4.2个百分点;消费意愿略有增长,但也仅比二季度略升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仍低了14.4个百分点,依然徘徊在历史最低点区域,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居民消费并不乐观。

从下面几组数据也可以看出居民消费的疲弱。比如二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分别只增长了11.2%和8.7%,但近几个月财政收入却大幅增长,6月份达到了19.6%、7月份达到了10.2%,8月份甚至高达36.1%,这表明“国富民穷”的收入分配格局还在延续,这将严重制约居民消费的增长。再比如,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但同期投资增速却在30%以上,这表明中国经济“高投资低消费”的格局也还在延续,如果剔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政府消费,居民消费的增速更将大幅落后于投资增速。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的测算,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9%,但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不到9%。

总之,单独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判断中国消费状况特别是居民消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既要考虑到同期投资的增速,又要剔除政府消费的因素。另外,更不能从黄金周期间社会品零售额的数据就武断地得出黄金周会有力拉动消费的结论,因为即使通过放长假拉动了居民的额外消费也相当于竭泽而渔,未来需要通过做大“收入”蛋糕、增加居民收入来拉动消费,而不是把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从银行里赶出来增加消费。



(本文作者崔宇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yu.cui#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