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46:27

盘县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与云南省接壤。总面积4056.7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116.44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等。县人民政府驻红果镇,邮编:561611。代码:520222。区号:0858。拼音:Pan Xian。

目录

·                                 • 盘县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旅游资源

·                                 • 相关链接

[显示全部]

盘县-盘县概况

 

盘县位于贵州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素有“滇黔咽喉”之称,东邻普安县,南接兴义市,西接云南省富源县、宣威县、北连水城县。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全县辖37个乡镇、450个行政村、5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2万人,有汉、彝、苗、回、白、布依等27个民族;农业人口96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在城关镇, 1999年迁址红果新县城。

盘县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境内320国道和在建的GZ65国道横贯东西,212省道纵贯南北,贵昆铁路盘西支线、南昆铁路、水柏铁路在红果交汇,是贵州西部乃至西南地区的重要陆路交通枢纽。

矿产资源丰富,煤电产业发展迅速。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黄金、铅、锌等20多种,其中煤炭资源以储量大、品种全、质量优、埋藏浅、易开采等特点著称,现已探明储量105亿吨,远景储量380亿吨,为全省储量的15%,占全市储量的60%左右,是全省乃至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境内有盘江煤电(集团)有限公司、盘县发电厂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有在建的西南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火电厂盘南电厂、年产1000万吨的响水煤矿和年产240万吨的松河煤矿。依托煤炭资源优势,盘县将建成贵州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建成国家“西电东送”和“黔电送粤”的重要电源输送点。

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有可直接利用的宜林宜牧荒坡378.5万亩,森林覆盖率31.1%,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优势。盘县地处云贵高原中部过渡地带,是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支流的分水岭,地势西南高,中南部隆起,东部和南部较低,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2865米,最低海拔735米,相对高差2130米,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盘县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400多毫米,年平均气温15.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凉都·六盘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盘县

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自古即为商贾云集之所,财富物丰之地,古风尤在,古迹尚存。境内有远古人类文明遗址—盘县大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盘县会议会址,有大洞竹海、妥乐古银杏、坡上草原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碧云洞、丹霞山、古城楼等多个自然、人文景观,有彝族火把节、回族古尔邦节、布依族歌节等民族节日,吸引着八方游客。

进入新世纪以来,盘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3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到2010年把盘县建设成为中国煤电大县、贵州畜牧大县、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2005年提出在“十一五”期内实现“五个基本”,并切实组织实施。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1.01亿元,同比增长18.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3.17亿元,同比增长18.72%;财政总收入17.79亿元,同比增长36.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03%,综合实力跻身贵州经济强县第6位、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30位、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第29位,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这为全县的经济社会进一步健康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正在为实现“十一五”宏伟目标、构建和谐盘县、实现盘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盘县-行政区划 

 

盘县辖20个镇、6个乡、11个民族乡:红果镇、城关镇、板桥镇、水塘镇、民主镇、大山镇、保田镇、老厂镇、玛依镇、石桥镇、平关镇、响水镇、火铺镇、乐民镇、西冲镇、断江镇、盘江镇、柏果镇、洒基镇、刘官、忠义乡、新民乡、普田回族乡、珠东乡、两河乡、滑石乡、鸡场坪彝族乡、松河彝族乡、坪地彝族乡、四格彝族乡、淤泥彝族乡、普古彝族苗族乡、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保基苗族彝族乡、英武乡、马场彝族苗族乡。 

盘县-历史沿革

 

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盘州厅。1914年改县。据《兴义府志》:“(古盘州)因(盘)江以命名也。”1966年置盘县特区。

1999年2月28日,民政部(民发[1999]16号)批复同意撤销盘县特区,设立盘县,以原盘县特区的行政区域为盘县的行政区域。将盘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盘县特区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迁至红果镇。

盘县

2000年,盘县辖20个镇、6个乡、1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07080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红果镇 72385 平关镇 24672 火铺镇 25947 断江镇 36106 盘江镇 29603 柏果镇 71241 洒基镇 23393 刘官镇 30304 马依镇 16923 老厂镇 24120 城关镇 44017 响水镇 24577 乐民镇 47175 石桥镇 19986 板桥镇 43804 西冲镇 21056 保田镇 19729 大山镇 34298 民主镇 30675 水塘镇 33334 两河乡 18600 坪地彝族乡 33068 四格彝族乡 21027 松河彝族乡 24599 鸡场坪彝族乡 38047 滑石乡 25428 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 31545 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 25014 保基苗族彝族乡 13318 淤泥彝族乡 26709 普古彝族苗族乡 22000 英武乡 17843 珠东乡 22829 新民乡 34153 普田回族乡 12256 忠义乡 17771 马场彝族苗族乡 13250  

2001年,盘县辖20个镇、17个乡(其中11个民族乡),46个居委会、747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114.3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9.2万人,非农业人口17.54万人。

2002年,盘县辖20个镇、17个乡(其中11个民族乡),46个居委会、747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115.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7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9.2万人。

2003年,盘县辖20个镇、17个乡(其中11个民族乡),747个村委会、52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116.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9.2万人。

盘县-旅游资源

 

江南八小佛教名山--丹霞山景区

丹霞山坐落在盘县水塘镇附近的群峰之中,海拔1896米,从外形看是一座圆锥状的山峰拔地而起,形似鹤立鸡群,据传汉时有霞气在上空鹤形,故名“丹霞山”,此山独自高耸,气势雄奇,四周林木葱郁,一片翠绿环绕。

盘县丹霞山

在山南侧石壁上,有一模糊摩崖,史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4月某日,雷轰绝壁留下“天北丹山”四字丹书,后人传为神书,今遗址尚存。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5月初一亲临丹霞山考察,初三日饭后下山,在《游记》中记述到:“越脊南,始见西南一峰特耸,形如天柱,而有殿宇冠其上…… 而南冈则环脊一而西,逐矗然起丹霞之柱焉…… 由冈而西,跻级登峰,级缘峰西石崖,其上甚峻,已而崖间悬密荫,无复西日之炼,直跻半里,始及山门。其门西北向,而四周笼罩山顶。时僧方种豆垅坂间,门闭莫入".

《游记》里还详实地记录了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源头及归宿,交通行政区划等,描述了山僧的勤劳创业精神和寺庙慈建树,经济及生活等概况。诗人垄正熙把丹霞山的高和秀写成世外桃源。诗云:“万山捧出一峰孤,高插云霄景象珠。飞阁欲倾风起撼,好花齐放鸟惊呼,人居树梢如天上,我坐峰颠想画图。胜境吾乡夸第一,何须方外觅蓬壶”。站在丹霞山顶,方圆数十里尽收眼底,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现在丹霞山每天旅游人流如梭,已成为盘县一枝独秀的旅游圣地。

高原草场风景名胜区景区

高原草场风景名胜区景区

高原草场风景名胜区位于盘县特区北部的四格、坪地两个彝族乡与水城县交界处,含高原草场、格所河峡谷、沙河溶洞景区,有长布草场、长海子湖、沙河溶洞、牛棚梁子等众多高品景观。

高原草场平均海拔2400米,草场总面积1.2万亩,其中人工改良草场4000亩,现有毛羊1060只,黑白花杂交牛183头,是全省12个现代化草地畜牧示范点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内外游人欣赏高原风光的理想之地,草场的最高峰牛棚梁子,海拔达2700多米,素称盘县群峰之冠。

盘县大洞遗址景区

中国级文物保护单位--盘县大洞位于珠东乡十里村,距县城49公里。原为人旨教洞窟,光绪《普安直隶厅志》 记其“光明宏阔,无幽暗之苦,地平坦,中建佛寺三间,由寺层盘曲而上,一石乳高耸而顶平,上建观音阁。折而下,石壁迫来,侧身而蟹行则大洞在焉”。后成为乡民熬硝之所。而洞中堆积如山的古生物化石,被他们随意扔弃或砸碎喂猪或肥田。七十年代,被地质工作者发现。

盘县大洞

1990年,六盘水市有关部门将几件从盘县大洞洞口堆积物中采集的石制品送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该所古人类研究室黄慰文主任等认为,这几件制作精良的石制品上显示的修理台面技术痕迹清楚而标准,而这种技术一向被认为是西方同期文化所专有,随即派出地质学家袁振新等进行实地踏勘,在大洞采集到十多件石制品和大批哺乳动物化石,包括东方剑齿象、中国犀、巨貘等几个灭绝种类。

1992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盘县大洞进行了21天的试掘清理,收获惊人,面积为12平方米,出土石制品700余件,化石标本500余件,包括人牙化石一枚和数十种哺乳动物及少量鸟类、鱼类等化石。盘县大洞几次发掘成果,引起中国内外考古学界越来越大的惊喜和重视。特别是大洞遗址的文化遗物和原始生活面保存了弃置时的状态,包含丰富的潜在信息。大洞的第四世纪堆积丰富而保存完好,为建立华南第四纪洞穴堆积标准刮面提供了理想条件。

1993年对盘县大洞进行了正式发掘,获得4颗古人类牙化石、2,000余件石器制品和近万件动物化石,以及一批灰烬、灰屑、烧骨等古人类文明遗物。盘县大洞是更新世洞穴,在此发掘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举世罕见。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盘县大洞遗址名列榜首,被中国内外专家认为是中国洞穴古人类遗址的重大发现,盘县大洞的发掘在世界古人类早期遗址中也属罕见,是一个能为多学科综合研究并具重大科研价值的理想场所,其规模、文化堆积物年代,考古材料的品种数量方面,可以与北京周口店媲美。